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大勇 《实用汽车技术》2005,(6):i0020-i0021
一、前言 在汽车转向后,只要停止转向(放松方向盘),汽车就有一个自动回位的趋势,这种趋势与前轮定位角中的主销后倾角及主销内倾角也有关系。本文就这两个角度与转向回正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于“驾驶员-汽车”系统转向控制力学分析,推导出了转向力矩的计算模型,并根据此计算模型及相关国家标准要求建立了残余横摆角速度与前轮定位参数的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转向回正性能的主销内倾角和主销后倾角解析设计理论,并通过对某轻型货车进行实例计算和试验验证,证明优化后汽车的转向回正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主动回正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EPS系统开发过程中发现,若不进行回正控制,安装EPS系统的汽车低速行驶时转向回正不足.通过对回正力矩的分析,探讨了安装EPS系统的汽车低速行驶时转向回正不足的原因.通过对助力及回正行程中转矩信号变化规律的研究提出,以回正前保舵状态时的转矩作为回正的特征参数,确定主动回正所需要的电机电流及持续时间;以转矩信号从非零向零的转变作为判断回正状态的条件.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明显改善了EPS系统的转向回正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汽车转向回正性能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解析影响汽车转向回正性能的因素和怎样控制各相关因素及其对整车匹配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汽车自身回正力矩分析,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提出主动回正控制策略和算法。该系统通过回正控制和阻尼控制进行匹配组合,并以理想回正转角速度模型为目标,用P I闭环控制而自动修正实际转角速度,使汽车转向后能获得期望的回正性能。同时,本文所给出的主动回正控制特性的调校/标定参数,可指导工程技术人员,重新匹配相关参数,能够满足不同系列汽车的主动回正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低温冷启动时转向助力和回正助力减少的情况,提出了低温冷启动力矩补偿算法,此补偿算法根据车厢内温度的变化,调整转向助力和回正助力的增益.实车试验的结果证明,该补偿算法能改善汽车在低温冷启动时的转向性能和回正性能.而且驾驶员的操纵手感没有受到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的转向回正控制容易产生回正过度或回正不足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质心侧偏角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回正控制策略。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基于车载电子稳定程序传感器信号,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方法在线实时估计路面附着系数和车辆的质心侧偏角。将估计的质心侧偏角与期望质心侧偏角的偏差作为输入,对车辆进行转向回正滑模控制。在Carsim、Matlab/Simulink和LabVIEW中对车辆不同工况下的转向回正性能进行仿真和硬件在环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转向回正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车辆的中心转向性能,使车辆具有良好的回正效果。  相似文献   

8.
轮胎非稳态转向特性非线性仿真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郭孔辉  侯永平 《汽车工程》1999,21(6):321-325
本文以轮与路面之间的滑移速度为出发点,在稳态指数统一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轮胎非稳态转向特性非线性仿真模型。在实验研究中,发现了动态过程回正力臂和附加的回正力矩的滞后特性。仿真和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足以反映轮胎非线性转向特性,可用于前轮及汽车操纵动力学仿真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低速转向回正性能是汽车操纵稳定性能重要指标,影响到驾驶安全性、舒适性、轻便性。论文针对A车型机械转向回正不良的问题,从理论计算和实际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通过优化转向小齿轮齿形及加工精度,改善球销套加工工艺等措施,有效降低转向阻力矩61.3%,提升了车辆转向回正性能。  相似文献   

10.
驾驶员通过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力或使转向盘产生一定的角位移来控制汽车的转向运动,即驾驶员给汽车的转向指令可以分成两大类:力指令和角指令.由此,汽车对指令的反应特性也可以分成两大类力输入反应特性和角输入反应特性.可把回正性能看作一种力输入反应特性.通过对重型汽车回正性能试验结果的分析,本文初步探讨了重型汽车回正试验结果的评价方式及其力输入反应频率特性.由于汽车在线性区内工作的几率远大于在非线性区内工作的几率,因此对汽车线性区内的转向特性应进行探入、细致的研究.本文所研究的重型汽车回正性能是汽车线性区内的回正性能,这样可以相对容易地获取试验结果和分析汽车力转向特性,从而获得收善重型汽车转向特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an analytical model with suitable vehicle parameters, together with a multi-body model is proposed to predict steering returnability in low-speed cornering with what is expected to be adequate precision as the steering wheel moves from lock to lock. This model shows how the steering response can b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vertical force, lateral force with aligning moment, and longitudinal forc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vertical steering rack forces increase in the restoring direction according to steering rack displacement for both the inner and outer wheels. As lateral forces due to side-slip angle are directed toward the medial plane of the vehicle in both wheels, the outer wheel pushes the steering wheel in the returning direction while the inner wheel does not. In order to improve steering returnability, it is possible to increase the total steering rack force in both road wheels through adjustments to the kingpin axis and steering angle. This approach is useful for setting up a proper suspension geometry during conceptual chassis design.  相似文献   

1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回正与主动阻尼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涛  陈慧  余卓平  李莉 《汽车工程》2006,28(12):1125-1128,1061
针对配备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车辆低速时回正性差,而中高速时又容易出现回正超调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回正与主动阻尼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以功能原理为理论基础,可以随车速和转向盘转角的不同而调整回正力矩或阻尼力矩的大小。实车试验的结果证明,该控制策略能够改善车辆低速时的回正性,抑制车辆中高速时的回正超调现象,并且在施加了回正与主动阻尼控制后,驾驶员的操纵手感没有受到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徐建平  何仁  苗立东  徐勇刚 《汽车工程》2004,26(5):557-559,541
提出了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控制算法以提高转向盘的回正性。开发了一种基于转向盘转角估计的PID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不需要转向盘转角或者电动机转速传感器,降低了控制系统的成本。同时,对提出的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并与其它回正控制算法的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证实此算法可提高转向盘的回正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ADAMS软件,建立整车模型。对整车进行操纵稳定性分析,包括稳态回转、角跃阶输入、低速与高速转向回正以及单移线试验。从而实现了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仿真分析整车的操纵稳定性,也验证了模型建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正>工信部近日公告,定于2014年12月31日废止适用于国家第三阶段汽车排放标准(简称国三)柴油车产品《公告》,2015年1月1日起国三柴油车产品将不得销售。受去年7月以来全国范围内非居民天然气提价影响,LNG价格整体上扬,导致车用LNG的经济性有所下降。业内人士认为,国三柴油车"禁令"将加速柴油升级换代,一定程度上使车用LNG的经济性和替代效益再次凸显。不过,受天然气价格上涨预期的影响,短期内车用LNG的发展仍需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6.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动助力转向回正控制算法。尝试直接采用扭矩信号作为转向盘转角估计的依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不需配置转角传感器的回正控制策略。在matlab中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模型,并利用Simulink工具箱对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回正控制策略能提高转向盘的回正性能,并为台架试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根据相关标准对客车操纵稳定性的各项试验进行评分,进而评价其操纵稳定性的优劣。试验结果表明,该车的转向轻便性,稳态回转性能较好,而转向回正性能较差。此研究结果能够为该客车操纵稳定性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孙华俊 《时代汽车》2021,(7):166-167
车辆的转向系统是车辆组成的重要部分,转向系统可以对车的安全性起到直接影响,如果说机械转向系统发生故障,就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通常情况下,车辆机械转向系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都是在车辆使用时,机械转向系统的零部件之间出现了摩擦。本文作者将会根据以往的自身实际经验,以及车辆工作的原理,探讨如何维护和使用车辆机械转向系统的有效方式,对详细说明给予研究,为车辆机械转向系统的正确使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介绍燃料电池汽车转向系统的要求与特点,综述现有适合燃料电池汽车的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技术及未来线控转向系统技术,分析各自的特点,并阐述了燃料电池汽车转向系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不同转向模式的多轴转向车辆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重型车辆转向时的低速机动性和高速稳定性的问题,提出了多轴动态转向技术,并以三轴车辆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首先建立多轴转向的二自由度车辆模型以及运动微分方程,为提高车辆的稳定性,以零质心侧偏角为目标,推导各轴间的转角比例系数及有关的状态空间矩阵、传递函数,使用MATLAB软件对不同转向模式下的操纵稳定性进行了稳态响应、瞬态响应以及频域响应的仿真。通过分析比较,说明采用多轴动态转向技术,车辆在转向时具有低速机动性高、高速稳定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