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10年8月1日在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实施船舶定线制以来,港区水域的通航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船舶通行效率.但依然存在船舶在定线制水域违章行驶、采砂船碍航等问题,严重影响港区定线制通航船舶的航行安全.此文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及港区通航环境特点,就船舶安全航行应注意的问题及加强有效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香港VTC概况     
香港船只航行监察中心,简称香港VTC(VESSELTR A FFIC C E N TR E)于1989年建成开始对外服务。该系统肩负着保证港口安全和船舶航行安全的双重责任,是香港海事处一个重要的动态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对船舶进行监控和交通组织,提供各类信息服务,支持联合行动。辖区水域通航环境简况香港主要港区和主要航道。中部海港及青衣岛西南水域为主要港区,大部分港务和航运活动都集中在这里,以航道系统连接全港其他水域。主要航道有东航道、红磡航道、中航道、油麻地航道、南航道、北青洲航道、北航道、西航道、马湾航道和汲水门航道。进出香…  相似文献   

3.
<正>0引言吴淞口至浏河口水域位于长江上海段的上游,属宝山海事局管辖,是所有进出长江及沿岸港口船舶的必经之地。上海港最大的散货码头和邮船码头都在此水域,航行船舶密度较高,是船舶发生事故较多的区域之一。通过对吴淞口至浏河口水域通航环境、航行规则与航路设置的分析,本文提出相应的通航安全管理建议,以期使航行规则及航路设置能更符合航行实际与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船舶操纵模拟器的原理。在上海外高桥挖入式港区总体规划中,利用船舶操纵模拟试验,研究在水流和风的作用下船舶在通过进港航道、口门时的航行条件,从而为港区水域布置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天津南港LNG船舶通航需求及保障港区船舶通航安全,根据南港港区特定的气象、水文及通航环境特点,分析LNG船舶进出南港航道符合性。制定LNG船舶进港操纵方案,提出LNG船舶移动安全区及停泊安全区的设定、护航、交通组织等对策,保障南港LNG船舶安全进港。实践结果表明,提出的通航安全保障措施是可行、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舟山中部港域岛礁众多、船舶通航密度较大、能见度不良等使得进出港口水域环境复杂,水域船舶进出港航行风险增大。基于此,从能见度不良时的港口管理规定、水域地理环境、航行风险、航行安全影响因素以及安全航行措施等方面对船舶进出中部港域安全航行进行探讨,从而为水域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上海长江口水域狭水道往来船舶的安全航行,通过对船舶在该水域狭水道航行的方法及经验介绍,分析船舶在长江口北槽12.5m深水航道和圆圆沙至吴淞口航道内安全操纵的技巧,以供常年进出长江口水域船舶的驾驶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船舶大型化发展导致其无法避免航行于受限水域,受限水域对船舶安全航行的威胁不容忽视,为提高船舶在受限水域的航行安全,本文将岸壁效应和浅水效应对船舶航行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对船舶在受限水域的安全航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陈飞 《港口科技》2012,(2):33-38
针对目前上海内河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状况,从系统工程角度,分别从人为因素、硬件装备、软件条件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起评估模型。并运用基于AHP法的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对上海内河水域船舶航行安全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得到了比较科学的评估结论。以此为地方海事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和决策支持,并制订和完善船舶航行安全的对策和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船舶航行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天津南港LNG船舶通航需求及保障港区船舶通航安全,根据南港港区特定的气象、水文及通航环境特点,文章分析了LNG船舶进出南港航道的符合性,制定了LNG船舶进港的限定条件。实践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通航安全限定条件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1.
通航环境是由船舶赖以安全航行、停泊和作业的且是船舶自身条件以外的客观及社会的外部因素构成。这里所说的客观因素一般是指供船舶使用的水域及水域的自然条件和交通状况、航标、码头状况以及妨碍和影响船舶航行、停泊和作业安全的各种因素;社会因素具体是指为船舶提供的安全信息服务、航行作业的辅助服务、科学合理的水上交通秩序的组织和管理以及指泊、调度、安全保障条件等。通航环境的外部因素又可以划分为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两种。正面因素对船舶安全起着积极的保障作用,负面因素会对船舶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惠州港水域设置有大量的导助航设施用于保障海上安全。通过梳理惠州港水域现有导助航设施现状,分析该水域导助航设施存在的问题,包括国际集装箱码头连接水域助航标志缺失、东马港区东联作业区助航标志影响船舶操纵、双蓬舵灯浮辨识效果较差、东联航道导标效果不佳、大亚湾湾口导助航设施较少和部分灯浮标链长不合适等,从船舶引航和船舶操纵安全角度提出改进建议,旨在为管理部门完善导助航设施、提高航标效能提供参考,确保该水域船舶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长江口南槽航道水域船舶航行安全,对南槽航道及其附近水域的概况、人为因素、环境条件、通航密度等进行分析,指出影响该水域航行安全的因素,从提高船艺、做好浅水水域航行准备、做好应急对策、正确应对台风和大风天气、密切关注通航状况、完善船舶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能见度不良是影响船舶航行的不利因素,给海上航行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主要是造成瞭望、陆标定位等困难,从而易发船舶触礁、碰撞等海上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如何让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水域中安全航行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航海人员,本文通过对影响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水域安全航行因素的分析,结合船员航行经验提出了避免船舶航行在能见度不良水域中发生碰撞的应对措施,以期对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水域的安全航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事》2005,(5):66-66
自12月1日起,《上海洋山港区及其附近水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规定》对上海洋山港船舶航行、船舶停泊、船舶作业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对进八洋山水域船舶的通航保障作了洋细说明。《规定》明确了国际航行船舶,50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液化气船、客船.主机额功功率750千瓦及以上拖轮,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船舶在相对浅水水域的航行安全,阐述界定浅水水域的3种方法,介绍浅水效应对船舶航行造成的影响,提出浅水区安全航行的对策:自主减速航行;利用船舶测深仪不断测深;忌用自动舵;提前备车备锚;正确对待浅水效应对停船冲程的作用;船舶会遇时提前减速避让。在相对浅水水域谨慎驾驶,正确对待浅水效应可提高浅水域航行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世界海运》2015,(11):10-14
为确保大型散货船舶在天津港的夜间航行安全,完善安全决策,结合港口水域自然环境和通航环境,从人、船舶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大型散货船舶夜间进出天津港的航行安全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型散货船舶在夜间进出天津港的安全保障措施建议,为大型散货船的夜航操作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结合惠州港荃湾港区澳头湾口浮船坞修船项目,综合分析该项目地理位置、平面布置、作业方案及浮船坞设计尺度,由此确定修船过程中对通航安全及环境的具体影响,并提出安全保障措施,保障了该水域船舶航行安全及浮船坞设施自身安全,防止水域污染。  相似文献   

19.
为保障大型船舶在上海港洋山港区主航道及附近水域的航行安全,对主航道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海事部门的监管能力,将该水域进行分段式处理,找准每个分段水域关键问题、薄弱环节,识别出每段水域主要航行风险因素,提出解决和防范航行风险的措施。该方法识别出5段分区水域中每段水域的风险特点,并针对每段水域对船员、航运企业提出安全航行建议和海事部门应采取的管理措施。主航道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保障大型船舶进出港的航行安全,提高航道通过能力,保障海事部门对整体水域的把控力,安全管理工作做到具体化、明确化。  相似文献   

20.
宫福忠  孙力 《中国水运》2007,5(9):25-26
分道通航制的建立为航行在环境复杂水域的船舶提供了安全的保障,各类船舶事故因此而大幅度减少,但由于种种原因,分道通航制水域的船舶事故尤其是碰撞事故仍时有发生。本文从船舶、船员、船公司和安全主管机关四个方面出发,综合分析船舶在分道通航制水域的事故原因,并相应的提出分道通航制水域船舶安全与管理的对策,以求船舶在分道通航制水域航行更安全,水域更清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