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以JTJ057—9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为依据,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剂量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简述,并对水泥剂量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水泥用量对泡沫沥青混合料强度与疲劳特性的影响,对不同水泥用量(0%、1%、1.5%、2%、2.5%、3%)的泡沫沥青混合料进行干、湿劈裂强度试验。通过控制应力加载方式,变化应力比进行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水泥用量对干、湿劈裂强度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添加多于2%的水泥会降低材料抗疲劳性能,建议水泥用量不超过2%。考虑到泡沫沥青混合料强度要求,需要加入水泥用量至少为1.5%。  相似文献   

3.
杜军锋 《路基工程》2023,(1):125-130
基于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冻融循环试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研究水泥掺量对掺花岗岩复合集料SMA混合料路用性能及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水泥明显改善花岗岩复合集料SMA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降低车辙试验动稳定度对环境温度的敏感性;掺加1%~4%水泥可明显改善花岗岩复合集料SMA混合料的抗裂性能,同时增强SMA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耐久性和抗疲劳耐久性。但过多的水泥因分散不均匀导致花岗岩复合集料路用性能的增强作用不增反减,推荐适宜的水泥掺量为2%~3%。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对指定的片麻岩碎石进行水泥结碎石基层材料的试验。采用规范建议的级配加入分别为4%、5%、6%、8%的水泥剂量,制成标准试件经规定的养护后,在不同龄期进行无例限抗压、回弹模量、于缩变形等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水泥用量范围。  相似文献   

5.
对宁启铁路中某段现场的粉质黏土进行室内试验,采用的水泥掺入比分别为4%,7%,10%,13%。对水泥改良土样进行分组击实、养护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获得了不同水泥掺入比改良土的击实特性及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掺入比对改良土的最优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影响不大,可依据原路基粉质黏土填料的压实标准作为控制水泥改良粉质黏土的压实标准。水泥改良粉质黏土的最优水泥掺入比是10%,7天的养护期即可满足现场施工挤密桩加固不低于1 MPa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XRD射线衍射、筛分试验对海南东南部滨海砂的基本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对水泥改良砂开展了击实、压缩、承载比、无侧限、微观试验,论证了水泥改良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海南砂,素砂和水泥改良砂最优含水率为11.5%~13.1%,最大干密度则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加。水泥掺量为2%,6%,10%的改良砂养护1个月后压缩模量、承载比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水泥掺量10%的改良砂养护1周及水泥掺量6%的改良砂养护2周的强度能够满足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底基层填料的要求,用作路基填料时,建议水泥掺量在6%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水泥稳定细砂封层材料的收缩性能以及水泥剂量对其收缩性能的影响,室内试验研究了2%、4%、6%和8%等4种剂量水泥稳定细砂材料的干缩和温缩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剂量在4%~6%的范围内平均干缩系数的变化相对稳定,且存在一极小值;4种配比的温缩应变和温缩系数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在水泥剂量为6%左右平均温缩系数存在一极小值.结合试验路的观测结果,6%水泥稳定细砂收缩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8.
高性能环氧树脂处治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设计、施工、养护不当极易产生收缩裂缝,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有着极大影响,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丧失承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对水泥混凝土裂缝修复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修复材料的性能要求。接着,通过系统的室内试验和对比,指出了高性能环氧树脂材料是处治水泥混凝土路面收缩裂缝的优良途径之一,并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相关分析的系统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亮 《中外公路》2023,(1):199-202
为了将废弃水泥进行二次循环再利用,在试验室内收集建筑废弃水泥材料,对其进行破碎、研磨和热处理,方便再次使用,然后将废弃水泥与常用的粉煤灰活性掺和料进行结合,制备出新型水泥材料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用工业副产品粉煤灰和废弃水泥材料生产的新型水泥材料的方案是可行的,少量添加建筑废弃水泥材料(约5%)可使水泥的28 d抗压强度提高50%以上,并且所制备的建筑材料的抗压强度可达90 MPa左右。  相似文献   

10.
对《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中水泥取样方法、水泥胶砂强度、芯样与立方体强度换算方法、水泥及混凝土强度快速试验等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对解决施工现场在执行新规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进一步完善试验规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3种水泥掺量(3%、4%、5%)和4种旧沥青混合料(RAP)掺量(0%、30%、40%、50%)制备水泥改性冷再生沥青混合料,并将其应用于路面基层.首先,通过击实试验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然后,通过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混合料的最佳水泥掺量和最佳RAP掺量;最后,采用干湿循环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评价混合料的耐久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改性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水泥用量为3%,最佳RAP掺量为40%;RAP掺量为40%时,混合料的干湿循环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RAP的掺加有效提升了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并且RAP掺量越大,提升效果越明显;水泥有助于混合料抗冻性能的提升,且水泥掺量越大,对于混合料抗冻性能的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温度变化对隧道水泥砂浆材料强度和变形的影响,在隧道工程中引入具有自调温能力的相变材料,制备成相变材料水泥砂浆。首先,将石蜡、高密度聚乙烯和膨胀石墨熔融共混,获得复合相变材料;然后,掺入水泥砂浆中,得到新型相变水泥砂浆。通过搭建热响应测试平台,分析其热应变随温度变化规律,评估其蓄热性能,并对比得出相变材料对不同水灰比砂浆试样的热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 复合相变水泥砂浆能发挥相变材料的蓄热性能,其相变潜热为34.82 J/g,热应变比普通水泥砂浆材料最大降低36.63%。相变材料的掺入有效降低了试样的表面温度和热应变,这对改善水泥砂浆材料的温度变形及控制裂缝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能源地铁隧道及其裂缝修复等提供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13.
超细水泥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道平  张湘伟  孙南屏  张荣辉 《公路》2006,(12):193-196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由路面板脱空引起的开裂。本文通过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由脱空引起的混凝土裂缝的原因,采取灌浆技术来解决此类病害,并阐述了灌浆加固机理。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超细水泥的各项性能较普通水泥优越,能渗入细微裂缝,是优良的灌浆材料。将超细水泥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对灌浆实施步骤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与分析,且最后测试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再生基层材料路用性能,选取不同水镁石纤维和水泥的掺量作为关键影响因素,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间接抗拉强度试验、抗弯拉强度试验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评价影响因素对再生基层材料的路用性能影响;采用干缩和温缩性能试验,评价不同水镁石纤维掺量对再生基层材料收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水镁石纤维和水泥的掺量对再生基层材料各项力学性能有所增强,但水镁石纤维对再生基层材料的不同性能改善略有差异。其中,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在掺量小于4%时,再生基层材料的劈裂强度与抗弯拉强度为阶梯式增加;在掺量大于等于4%时,其增长速度相对缓慢。此外,掺入水镁石纤维对再生基层材料的干缩和温缩性能也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合理水泥用量和级配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曹光伦  陈发根  杨牧盘  倪富健 《公路》2005,(11):180-184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强度和收缩性能,对其性能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工地现场试验室的试验结果,确定了满足强度要求兼具较好抗裂性能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配合比方案。室内试验研究表明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大.混合料的强度和收缩均会增大,因此建议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小水泥用量以同时获得良好的收缩性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抗压强度试验、抗折强度试验、凝结时间试验与水泥净浆和水泥砂浆的搅拌工艺试验,研究了聚丙烯酰胺改性水泥净浆和水泥砂浆的性能及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对水泥砂浆的搅拌工艺和凝结时间有显著影响,而且对提高水泥砂浆的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有显著作用,并可降低压折比。  相似文献   

17.
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干缩温缩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目前半刚性基层易出现温缩与干缩裂缝这一难题,试图从降低水泥剂量的角度来减少裂缝的产生。将低剂量水稳碎石做成梁式试件,并在两侧粘以电阻应变片,通过温度变化和含水量变化试验,测得了水泥剂量为2%、3%和4%的梁式试件的温度收缩系数和干缩系数。结果表明,不同龄期的干缩试验均呈现明显规律性,即随着水泥剂量的增大,干缩系数增大。在水泥剂量低于3%的情况下,28 d干缩系数对水泥剂量的变化较为敏感。7 d与28 d龄期随着水泥剂量增大平均温缩系数增大,高温下的平均温缩系数要明显大于常温和低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