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全球环境污染的不断升级,立足于船舶修造行业,解读在绿色造船中需要遵守的法规条例,并且梳理修造工艺各环节的能耗及排放问题。调研国内若干家船舶修造企业,汇总修造工艺各环节的能耗及污染物排放数据:修造工艺的能耗较为复杂,并且未建立生产车间的能耗管理系统;污染物排放违规现象严重,处罚案例较多;通过设备改造及工艺优化,可有效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国内船舶企业需要转化危机为机遇,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加速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收集并汇总船舶造修工艺环节的能耗类型和电能消耗,以及不同污染物的排放量,将所得结果与相关节能环保法规的要求相对比。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构建板材切割车间的能耗评估模型,并通过建造工艺环节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分析模块,提出船舶工业的能源消耗指数和污染物排放指数。  相似文献   

3.
沈志远 《广东造船》2009,(5):19-19,18
为推动广东省船舶修造企业与配套企业的互相支持、互相促进,2009年10月18日上午,由广东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联合广州、江门、佛山、肇庆等地区经贸部门及广东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举办的“广东部分地区船舶工业企业推介交流会”在广州东方宾馆隆重召开,会议共有250多位来自各地经贸主管机构、船舶修造、配套设备企业的负责人参加。  相似文献   

4.
绿色、可持续发展工业等理念的提出,船舶工业对海洋的污染状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常,船舶工业对海洋的污染包括船舶燃油泄漏、货物和污水排放污染等。本文针对船舶航行时的污染物排放难以及时发现和治理等问题,设计一种船舶智能化污染监控系统。该系统结合TCS230颜色识别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海水的颜色变化实时的对船舶污染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船舶工业发展迅速,无论是船舶运输业,还是造船业、修船业,我国均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上海,作为中国船舶工业的龙头,云集了一批拥有较强实力的船舶企业,如:江南造船集团,上海澄西船舶有限公司,上海大东船务有限公司,上海沪东造船厂等等。在船舶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日益突出,特别是修造船厂的火灾事故,在船舶火灾中占到了很大的比重,仅交通部公安局2000年对全国港航系统火灾的统计中,修造船厂火灾就占到15.8%,更何况随着船舶工业的发展和船厂业务量的急剧增大,修造船厂火灾百分比又…  相似文献   

6.
2021年国际船舶市场呈现回暖态势,细分船型市场尤其是集装箱船市场需求十分活跃.中国船舶工业完工量、接单量、手持订单量增幅显著,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年内中国船舶工业产业集中度保持较高水平,骨干船舶修造企业加快在高端绿色产品、绿色工艺、去碳化技术等方面发展,加快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从未来看,推进...  相似文献   

7.
船舶造修过程中的预处理及涂装工艺,会产生并排放大量的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通过对国内相关船舶造修企业的走访和调查,梳理了船舶造修过程中产生VOCs的工艺环节,近年来因VOCs排放超标受到环保职能部门处罚的案例,以及当前企业的涂料用量和VOCs的排放现状。同时,汇总了船舶造修企业常见的VOCs净化处理技术及其适用的情况,并介绍了实际进行VOCs治理的案例。对比国内外先进船舶建造行业,并基于我国船舶造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VOCs法规的排放要求,提出若干工艺优化的建议和举措,旨在减少排放且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8.
船舶行业转型升级是我国船舶工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必经之路,而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通过对海工产业、船舶修造业以及邮轮游艇产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梳理,以及对未来人才需求的重点方向进行分析发现,我国船舶行业目前中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比较缺乏,船舶工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人才瓶颈。  相似文献   

9.
金爱 《天津航海》2015,(2):75-76
根据《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要求,文章讨论了船舶修造中的大气污染源、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物来源,提出了船舶修造污染物中的防治措施,明确了船舶修造中改进改造防污染设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珠海高栏港船舶活动数据与船舶能耗报告数据,结合《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中排放因子与辖区实际燃油取样检查中的含硫量,运用燃油消耗法,建立了珠海高栏港2018年沿海及远洋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以期为大气环境科学领域对船舶排放影响进行定量研究提供重要基础,也为管理部门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有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分析国内修船企业的修船移泊管理现状和需求。基于移泊管理系统架构方案,运用信息化手段,将矢量化地图引擎、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船舶动态定位和区域智能识别等技术融入现有的修船移泊管理中。构建基于信息化的修船移泊管理系统,解决修船移泊管理过程中的计划编排粗放和实际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实现修船移泊管理中各部门之间的高效协同。  相似文献   

12.
船舶非碳能源利用模式和能效提升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石化能源的短缺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发展绿色船舶,减少CO2排放,提高船舶能效,已是大势所趋。非碳能源利用和船舶减阻技术是能效提升的有效方式,然而受船舶运营和非碳能源利用模式的影响,很难孤立的考虑非碳能源的利用效果,非碳能源利用和能效提升的方法技术之间有着紧密联系,需要研究船舶非碳能源利用模式和能效提升的协同作用,在引入等效非碳能源概念的基础上,对非碳能源利用与等效非碳能源利用模式进行了阐述,通过创建特征值及计算公式,定量分析了船舶非碳能源利用与船舶减阻技术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对船舶能效的影响,对新船能效指数设计和船舶能效管理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船舶并联式油电混合动力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绿色环保概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和世界各国对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船舶设计人员正寻求各种方法减少柴油消耗量和排放,油电混合动力船舶结合柴油机推进船和电推船的特点,其在节能减排和降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将并联式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应用于嘉陵江水域的公务艇,为了提升系统转矩合成器的性能,设计中将行星齿轮内置于合成器中,同时将逻辑门限制控制策略对整个动力系统进行控制管理,有效的发挥了系统的效能。根据计算结果表明,设计船的运行成本和污染物排放量相对同等船型将低了8.6%和10.48%,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宋昕  袁成清 《船舶工程》2016,38(7):54-57
本文在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危机下,致力于内河船舶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分析了水流速度对内河船舶营运能效的影响。本分析是基于一艘客船的数据进行的,分别对不同航段下水流速度,主机转速,燃油消耗进行测量,并计算得到内河船舶营运能效。根据测量结果提出内河船舶营运能效提升策略,为内河航运业的节能减排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提出船舶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治理体系的总体要求,分析船舶涂装VOCs排放量。探讨船舶VOCs治理措施,从低VOCs环保船舶涂料开发与应用研究、修造船涂装作业的过程控制和VOCs末端治理技术等3个方面展开系统论述,并提出国内船坞区域涂装作业和VOCs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上游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评估其对典型污染排放的影响对航道建设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收集计算长江上游船舶吨位、船舶交通流、船舶燃油消耗及典型污染物排放等数据,分析了长江上游船舶大型化对典型污染物排放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2008—2019年长江上游三省一市船舶平均吨位从249 t增加到874 t,船舶流量显著减小,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修船业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已稳居世界修船大国的国际地位,而中国修船企业正在引领世界绿色修船科技的进步,也引起了国际修船业的高度关注.然而,在人类社会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的当下,作为世界贸易和港口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修船产业,如何形成发展新格局,从生态层面推进绿色、低碳、数字"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船舶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吊舱推进系统因其具有常规电力推进无法比拟的优点而成为目前国内外造船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船舶吊舱推进电机的类型及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在船舶吊舱推进电机的结构、类型、负载特性以及电机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并对推进电机的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船舶吊舱推进电机控制策略的发展做了展望,并对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船舶吊舱推进电机控制系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侯珏 《船舶工程》2017,39(1):86-90
岸电与靠港船舶并网控制技术是岸电的核心技术之一,能够实现岸电向船舶的不间断和稳定供电。针对传统岸电控制策略频率稳定性差和不能接受船舶能量管理系统调度的缺点,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下垂控制的岸电与船舶电网并网策略,使岸电逆变器在具有下垂特性的同时,还具有类似于船舶同步柴油发电机转子的惯性。岸电通过并网预同步控制与船舶电网并网,不会产生大的电流冲击。通过改进下垂控制能够有效提升并网后电压和频率的稳定性,提高船舶电网的电能质量,且能够接受船舶能量管理系统的调度。通过仿真试验,并与传统下垂控制策略进行对比,结果验证了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