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通过国内船舶企业的调研数据,建立基于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Artificial Neutral Network, BP-ANN)的板材日切割量预测模型,实现对船舶修造工艺能耗及污染物排放的评估,并计算得到船舶工业的能耗及污染物排放指数。通过对能耗及污染物排放现状的深入分析,梳理国内船舶企业能耗及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提出船舶企业节能环保体系的构建要点,为后续船舶修造工艺优化和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收集并汇总船舶造修工艺环节的能耗类型和电能消耗,以及不同污染物的排放量,将所得结果与相关节能环保法规的要求相对比。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构建板材切割车间的能耗评估模型,并通过建造工艺环节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分析模块,提出船舶工业的能源消耗指数和污染物排放指数。  相似文献   

3.
金爱 《天津航海》2015,(2):75-76
根据《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要求,文章讨论了船舶修造中的大气污染源、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物来源,提出了船舶修造污染物中的防治措施,明确了船舶修造中改进改造防污染设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船舶造修过程中的预处理及涂装工艺,会产生并排放大量的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通过对国内相关船舶造修企业的走访和调查,梳理了船舶造修过程中产生VOCs的工艺环节,近年来因VOCs排放超标受到环保职能部门处罚的案例,以及当前企业的涂料用量和VOCs的排放现状。同时,汇总了船舶造修企业常见的VOCs净化处理技术及其适用的情况,并介绍了实际进行VOCs治理的案例。对比国内外先进船舶建造行业,并基于我国船舶造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VOCs法规的排放要求,提出若干工艺优化的建议和举措,旨在减少排放且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5.
针对船舶涂装污染物排放问题,进行绿色表面除锈清理和大包装喷涂工艺装备研发,结合涂装工艺改进与装备升级,开展涂装粉尘、漆雾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排放治理技术研究。绿色涂装工艺装备可有效减少粉尘,VOC最大减排率达12.5%。颗粒物治理技术综合应用结果表明,绿色涂装工艺装备的应用和涂装工艺改进可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环保新政实施,各地基本已建立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制度及多部门联合监管制度。这些制度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船舶污染物接收效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文中通过调研广州港船舶污染物排放接收现状,综合分析存在问题,对改进国内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运经济发展需要,各类性质的船舶修造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沿江而立。仅在南京长江二桥附近江滩的大小船舶修造企业已有10余家。如何解决好船舶修造企业存在的消防问题,又好又快地服务沿江经济发展,成了我们当前思考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珠海高栏港船舶活动数据与船舶能耗报告数据,结合《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中排放因子与辖区实际燃油取样检查中的含硫量,运用燃油消耗法,建立了珠海高栏港2018年沿海及远洋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以期为大气环境科学领域对船舶排放影响进行定量研究提供重要基础,也为管理部门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有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涂装作为造修船主要支柱环节,在人员健康、环境等的要求下,面临绿色化发展的转型升级的需求.基于船舶外场涂装作业大气污染治理的紧迫性,文章梳理了船舶涂装的现状,进而归纳及对比了国内外大气污染无组织排放的环保标准/法规,提出了船舶绿色涂装的发展建议.旨在为船舶企业提供涂装排放限值及要求相关的参考依据,降低对环境的危害,促进船...  相似文献   

10.
船舶修造业的生产工艺复杂、要求高,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工序、工种和作业人员较多;且作业环境较差、劳动强度大。如何做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是船舶修造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船舶修造业主要作业及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船舶并联式油电混合动力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绿色环保概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和世界各国对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船舶设计人员正寻求各种方法减少柴油消耗量和排放,油电混合动力船舶结合柴油机推进船和电推船的特点,其在节能减排和降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将并联式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应用于嘉陵江水域的公务艇,为了提升系统转矩合成器的性能,设计中将行星齿轮内置于合成器中,同时将逻辑门限制控制策略对整个动力系统进行控制管理,有效的发挥了系统的效能。根据计算结果表明,设计船的运行成本和污染物排放量相对同等船型将低了8.6%和10.48%,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港口燃油动力设备节能减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集装箱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港口起重运输设备的技术进步,每年会有更多的起重运输设备投入到港口使用,也会有一大批高耗能高排放的老旧设备面临淘汰,有关港口高耗能高排放燃油动力设备的节能减排问题会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港口燃油动力设备的能耗和排放现状,以及相关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情况,对使用生物柴油、油改气、混合动力改造、开发节能环保型新产品等节能减排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港口燃油动力流动机械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节约能源损耗,推进对海洋中波浪能的充分利用,概述了波浪能利用技术在船舶上的应用,分析现有波浪能装置在趸船或海洋平台上的应用,提出解决航行船舶利用波浪能的难题的总体思路,总结船舶使用波浪能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向;将波浪能发电装置应用于航行中的船舶,可以有效降低船舶航行时的碳排放,达到船舶节能减排的目的,实现绿色航运.  相似文献   

14.
提出船舶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治理体系的总体要求,分析船舶涂装VOCs排放量。探讨船舶VOCs治理措施,从低VOCs环保船舶涂料开发与应用研究、修造船涂装作业的过程控制和VOCs末端治理技术等3个方面展开系统论述,并提出国内船坞区域涂装作业和VOCs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从节能和减排的角度重点研究主机的选型.通过优化选型,将具有最低燃油消耗量,最低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最高纯现值的主机选为绿色35000吨散货船的主机.为进一步降低燃油消耗量,通过主机与螺旋桨优化匹配以完成主机的优化选择.优化选择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在相同服务航速条件下,采用低转速大直径螺旋桨进一步降低对主机功率的需求; (2)采用低燃油消耗率的主机;(3)采用低的减功率输出方法选择主机,使燃油消耗进一步降低; (4)备选主机的排放要满足IMO及MARPOL 73/78的有关要求.对六种机型进行了对比选择,6S46ME-BSTⅡ型主机因具有最低燃油耗量,最低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最高纯现值,可作为绿色35000吨散货船的首选主机.该型主机与原来安装的6S42MC7主机相比燃油消耗量的节省可达19.5%.  相似文献   

16.
阳世荣 《中国造船》2012,53(Z1):226-232
由于世界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船舶节能技术已成为船舶设计、船舶建造及航运行业的研究热点。辅机是船舶的重要耗能负载,因此辅机节能是船舶节能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介绍了一种基于柔性控制及信息自动化技术的船舶辅机节能技术途径,阐述了船舶辅机节能原理,提出了船舶辅机柔性控制节能技术方案。在提升辅机电动机能效、实现自适应变频调速控制节能的基础上,进而提出根据全船平台信息进行辅机节能综合管理的技术方案,从而减少全船辅机能耗,达到船舶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分析国内修船企业的修船移泊管理现状和需求。基于移泊管理系统架构方案,运用信息化手段,将矢量化地图引擎、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船舶动态定位和区域智能识别等技术融入现有的修船移泊管理中。构建基于信息化的修船移泊管理系统,解决修船移泊管理过程中的计划编排粗放和实际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实现修船移泊管理中各部门之间的高效协同。  相似文献   

18.
为定量评估交通运输方式转换对区域节能减排的贡献,以内河航道能力提升为重点,运用Logit模型计算内河航道能力提升后对铁路和公路货运量的分担率。根据能耗和排放相关参数分别确定运输方式转换前后所需能耗和所产生的CO_2排放量,对比分析内河航道能力提升对区域节能减排的贡献。以山东省小清河复航工程为例,采用所构建的计算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项目的节能和CO_2减排量达32. 10%,表明内河航道能力提升对区域交通系统的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侯珏 《船舶工程》2017,39(1):86-90
岸电与靠港船舶并网控制技术是岸电的核心技术之一,能够实现岸电向船舶的不间断和稳定供电。针对传统岸电控制策略频率稳定性差和不能接受船舶能量管理系统调度的缺点,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下垂控制的岸电与船舶电网并网策略,使岸电逆变器在具有下垂特性的同时,还具有类似于船舶同步柴油发电机转子的惯性。岸电通过并网预同步控制与船舶电网并网,不会产生大的电流冲击。通过改进下垂控制能够有效提升并网后电压和频率的稳定性,提高船舶电网的电能质量,且能够接受船舶能量管理系统的调度。通过仿真试验,并与传统下垂控制策略进行对比,结果验证了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