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斜拉桥损伤识别的模态柔度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结合斜拉桥结构,应用高精度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桥面损伤位置识别的模态柔度指标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柔度指标的构造、模态参数的选取及其对计算精度的影响和对斜拉桥可能损伤情况的灵敏性与稳定性等。用于损伤识别的模态柔度指标在构造上可以克服实际应用上的不完全测量所带来的困难,对测点位置和数量均不做过强的约束。柔度指标的构造方式体现了振型与频率的综合特性,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稳定性。通过少量低阶模态参数就能够计算得到可靠的柔度指标,因此,为实际测量带来较大方便。  相似文献   

2.
曾华  王霄锋  范成建 《汽车工程》2004,26(2):172-173,228
对195/60R14轮胎进行了模态试验,得到前17阶的模态参数,计算出轮胎柔度,应用指数函数拟合截取不同阶次得到的轮胎柔度,分析研究了模态截断对轮胎柔度的影响,当截取前10阶模态时,模态截断误差小于10%,截取前12阶时,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态柔度法的连续梁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志红  缪升  屈俊童 《公路工程》2009,34(2):34-40,130
利用模态柔度矩阵对角线元素的相对变化率和曲率对连续梁结构进行损伤定位,对这2种指标进行了损伤灵敏度和噪声灵敏度分析.研究了测试不完备和存在观测噪声条件下利用这2种指标进行损伤识别时所存在的困难.针对某三跨连续梁桥,对几种振型扩展与修正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适合于该类问题的振型修正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测试不完备和存在观测噪声的条件下对连续梁结构进行较为准确的损伤定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试验模态分析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模态测试分析方法却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以MIMO法的原理为理论基础,选取某一指定车型白车身进行基于MIMO测试系统条件下的模态试验测试,并分析获得的试验结果,认定该车型在100Hz以内是主要模态振型,最终获得有效的该车型模态参数。对获得的试验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最终认定本次试验真实、有效,为MIMO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有效案例。  相似文献   

5.
重型商用车驾驶室白车身的模态分析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某国产重型商用车驾驶室白车身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计算模态分析.同时采用多输入多输出方法对实际白车身结构进行模态实验并经处理得到实验模态.应用模念相关分析理论计算了计算模态与实验模态之间的振型相关度.结果表明:二者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有限元模态分析能够足够精确地确定实际结构的整体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时变环境温度对实际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影响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对某一吊杆拱桥模型进行了长期动力测试,通过模态参数识别,得到了该结构在不同温度下的前6阶频率、阻尼比和振型;其次,采用测试模态参数,利用子结构方法对该拱桥模型进行了有限元模型修正;再次,将结构的测试模态参数与修正后有限元模型的动力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环境温度与结构频率的关系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建立了测试结构在完好状态下的置信区间,从而利用该置信区间对测试模型结构的性能进行了诊断。研究发现:测试结构的频率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而测试结构的阻尼比、振型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并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以润扬大桥斜拉桥的扁平钢箱梁结构为分析对象,采用子结构方法将扁平钢箱梁结构的整体尺度动力特性和细节尺度构件损伤相互衔接实现多尺度损伤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模态曲率、模态应变能、模态柔度和斜拉索索力等4类结构损伤定位指标的抗噪声干扰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模态应变能和模态柔度对于扁平钢箱梁结构损伤定位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将其相结合对扁平钢箱梁主跨和边跨的损伤识别具有较好的抗噪声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8.
提出利用柔度矩阵曲率差法研究结构的损伤识别,利用结构损伤前后的柔度矩阵分别求得各列的平均值,然后进行差分,并以其作为损伤识别的指标;以有限元分析含损伤结构的模态参数为基础,分别建立简支梁含有一处损伤、多处损伤、连续梁各跨和支座处含有一处损伤的ANSYS有限元模型,分析该方法识别结构损伤的效果。数值分析表明该方法仅需低阶模态参数即可准确简便地识别结构单处或多处损伤的位置;通过与已有的MF、MFC、RFD等损伤指标的数值模拟分析对比,显示了该指标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试验模态分析技术进行车身振动特性分析时,不同的模态测试方法是否对测试结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同的试验对象应用哪种试验方法会更加行之有效,这些问题目前尚没有定论。以试验模态分析理论为基础,对某指定车型白车身依次进行SIMO和MIMO测试系统条件下的试验模态分析,获得并分析比对两次试验结果,研究两种测试方法下获得的试验结果差异,从而为以后针对不同的试验对象确定更好的模态试验方法积累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桥梁结构评估中已存在一些不同的监测技术,这些技术主要是基于结构的静力或动力行为的变化.由于动力特性参数基本上不因荷载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使用动力特性进行结构评估较使用静力特性具有许多优越性.在使用动力特性时,试验证明仅使用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是不够的,而利用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的导出量更会产生结构识别的诊断参数,模态柔度法即是其中的一种.对模态柔度法进行了修正,使之能适用于环境振动的条件.一座公路钢板梁桥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修正的模态柔度法可以清晰反映桥梁结构行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压杆失稳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了测试发动机连杆失稳临界载荷的电测试验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发动机连杆在工作过程中失稳的校核是必要的;通过电测试验来获得连杆的失稳临界载荷具有周期短、结果精确的优点;试验所测发动机连杆为小柔度杆,其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破坏属于强度问题,应从结构、应力及疲劳安全性等方面解决。  相似文献   

12.
桥梁挠度测试仪的工作机理是通过液气耦合压差的改变转变为桥梁挠度变化。在沈阳市城市桥梁检测工作中采用桥梁挠度测试仪测试桥梁的竖向挠度。以沈阳市三好桥主桥挠度测试、大成桥北引桥第5跨空心板挠度测试及公和桥主桥残余挠度测试为例,对比分析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测试结果均满足相关要求;该仪器布置简便,测试快速、准确,满足城市桥梁检测快捷、高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覃政 《时代汽车》2021,(7):10-11
本文介绍了商用车总装生产装备如何利用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去适应多种平台车型产品共线生产的问题。主要两个重点方面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相关应用实践,首先是多品种产品生产的工装共用和如何柔性的应对,其次是在面对各种不同平台产品结构带来工艺和工时较大的差异时,装备如何能以较低的代价去满足工艺需求。  相似文献   

14.
结合济聊高速公路聊城段路面大修工程,介绍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在级配设计、质量控制的诸多方面较普通沥青砼都有较大的区别。本文在级配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离析控制方面作了介绍,对新结构的实际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整车姿态是轿车的重要参数,它是造型设计必不可少的输入条件,同时也反映了车辆的通过性能。结合某车型,首先理论分析影响整车姿态的相关因素,并进行悬架实际揉度的计算,最后通过实车测量验证该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对夹具的过渡垫板进行柔性化设计,从中挖掘出一种简单的结构型式,在低成本下,达到显著的柔性化预期,并在车身试制项目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7.
魏森  谭健祥  张观福 《时代汽车》2021,(8):153-154,157
发动机缸盖型号多、更新换代快,便建设了以随行托盘为主要夹具的生产线,并充分利用随行托盘的优势,两种方式定位,一站式使用,数据追溯,机械防反,大为提高了生产线的柔性化,本文将从随行托盘的机械结构、RFID数据结构和工艺路线来分析随行托盘的应用性和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8.
详细论述了滩涂修井机的机动性能指标的计算过程,为最大限度发挥滩涂机的良好越野性能提供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浅析汽车混流柔性焊接生产线制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汽车产品平台化和生产线规划的角度阐述宏观意义上的柔性技术,简要介绍世界上比较典型的柔性合装夹具,论述夹具是混流柔性技术的关键,指出性能价格比高的柔性制造技术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