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阐述复式交分道岔构成,提出其几何状态检查具体位置,制定道尺检查位置标准和检查部位。现场复式交分道岔典型病害主要表现为道岔成组方向不良、道岔爬行、转辙部分复合病害、导曲线钢轨挤动、可动心轨钝角辙叉部位病害等。通过分析病害产生原因,掌握重载行车条件下病害变化规律,采取针对性、综合性整治措施,控制道岔故障和病害,使道岔病害发展速度减慢,维修工作量减少。有效的检查和整治方法,解决了重载运输中复式交分道岔养护难点。  相似文献   

2.
重载运输条件下复式交分道岔典型病害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复式交分道岔构成,提出其几何状态检查具体位置,制定道尺检查位置标准和检查部位。现场复式交分道岔典型病害主要表现为道岔成组方向不良、道岔爬行、转辙部分复合病害、导曲线钢轨挤动、可动心轨钝角辙叉部位病害等。通过分析病害产生原因,掌握重载行车条件下病害变化规律,采取针对性、综合性整治措施,控制道岔故障和病害,使道岔病害发展速度减慢,维修工作量减少。有效的检查和整治方法,解决了重载运输中复式交分道岔养护难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总结了春融时期,路基病害可采用道床换填改性土、挤密钻孔桩夯实法、石灰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土工织物、高压喷射注浆法等措施进行处理,特别是道床柔性钻加固法可在不中断行车条件下进行加固,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时,因曲线圆度存在偏差引起车体晃动,不仅影响旅客的舒适度,同时又造成钢轨的侧磨,增加维修工作量。为此,对曲线圆度偏差影响列车晃动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控制快速区段列车晃动、加强快速行车条件下曲线养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幼平 《铁道建筑》1997,(12):31-33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在不中断行车的条件下架空施工,整治道岔区翻浆冒泥病害  相似文献   

6.
优化曲线超高设置的方法及其理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当前快速、重载的运输条件下 ,曲线轨道出现大量的新老病害 ,如外轨鱼鳞伤损、侧磨伤损等。曲线超高作为曲线轨道状态的主控要素之一 ,与病害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曲线上轮轨接触关系的分析 ,提出超高设置中“欠大过小”的观点 ,即设大欠超高 ,小过超高 ,并试图量化 ,以便于现场操作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快速、重载化的运输条件下,曲线轨道出现大量病害,如外轨鱼鳞伤损、侧磨伤损等,曲线超高与曲线轨道病害的产生有密切关系。文章通过对轮轨接触关系的分析,提出超高设置“欠大过小”(即设大欠超高,小过超高)的观点,并将量化,以便现场操作。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铁路飞速发展时期,铁路运能不断扩大。导致钢轨病害突出,严重危及行车安全,特别是山区小半径线路。如何提升维修技术,确保行车安全,在充分认识钢轨病害及成因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钢轨养护力度,降低运输生产成本,确保列车运输安全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山区小半径曲线上的常见病害以及成因。探讨PGM-48钢轨打磨车在小半径曲线上的打磨技术及钢轨肥边预防性打磨技术。  相似文献   

9.
客运专线超高对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客运专线车站附近曲线上通过列车的速度差值较大,超高设置与行车的舒适度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的选择.采用较大半径的曲线可以避免列车舒适度差的问题,但车站往往位于受条件限制的人口密集的城市范围,采用较小的曲线半径具有减少拆迁量等优势.通过对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超高设置进行综合分析,对客运专线车站两端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的选择提出一些合理建议.研究结论:车站两端的曲线半径应结合地形条件合理选择,并进行最低行车速度检算.在地形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宜采用11 000~12 000 m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宜采用规范规定的最大长度;若考虑预留提速条件,11 000~12 000 m曲线半径地段缓和曲线长度宜分别加长30 m.  相似文献   

10.
赵伟 《铁道建筑》2006,(5):74-75
北方软土路基在冬季冻起,在春融时期翻浆冒泥,造成线路偏跨下沉外挤,边坡排水沟坍塌等病害,威胁行车安全,文章结合工程实例提出采用柔性钻对道床下软土进行加固的方案,可在不中断行车条件下进行,对既有线具有实用性,加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