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大面积深孔楔形掏槽爆破技术在终南山隧道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介绍终南山隧道在中、硬岩爆破施工中 ,为改善爆破效果、加快隧道掘进速度 ,在传统的楔形掏槽技术基础上 ,采用大面积深孔楔形掏槽技术 ,炮眼利用率达到 95 %以上 ,光爆效果达到优良标准  相似文献   

2.
深孔楔形掏槽爆破技术在隧道掘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横南线弯山隧道和朔黄线长梁山隧道工程施工实例 ,着重介绍利用钻孔台车实施深孔楔形掏槽爆破技术 ,其中涉及到掏槽眼布置、装药结构、起爆顺序及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3.
汪祥平 《铁道建筑》2006,(10):52-53
八字岭隧道施工中,为加快施工进度,充分利用自制作业台架,爆破施工采用大楔形掏槽进行光面爆破。文章介绍爆破方案设计,爆破参数及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工程爆破效果较好,爆后隧道成型良好,半孔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
隧道爆破振动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目的:复杂环境下浅埋隧道钻爆施工的爆破振动问题最为敏感,工程实践中需要既能实现快速掘进又能降低敏感区段爆破振动的爆破技术。研究结论:结合开元寺隧道和杭州引水隧洞钻爆掘进中的爆破振动测试和分析,发现这两个埋深25 m左右的隧道掘进中,掏槽爆破产生的地表振动最为强烈。试验证明采用多级复式楔形掏槽可以有效降低爆破振动,同时利用高精度延时雷管或数码电子雷管调整掏槽爆破起爆时差,可以实现振动波错峰减振,并能改善掏槽效果,提高炮孔利用率。爆破试验过程中配合爆破振动监测,不断调整和优化掏槽爆破方案,最终顺利通过隧道浅埋振动敏感区,而且平均单炮进尺在3 m左右,地表爆破振动控制在1.5~2.5 cm/s。达到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快速钻爆施工。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的震动影响,采用微震控制爆破,有效控制了震动速度,确保新建隧道施工过程中既有隧道正常运营。详细介绍了大帽山新建隧道钻爆施工的设计、爆破控制、振动监测等内容:采取楔形掏槽、孔内外延期非电微差起爆技术,严格控制最大一段起爆药量等措施,爆破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区复杂环境下挖掘浅埋隧道最为敏感的是爆破振动问题,济南开元寺隧道浅埋段采用多级复式楔形掏槽,减小爆破夹制作用力,显著降低了爆破振动峰值;利用高精度孔外毫秒延时雷管实现了振动错峰,达到了平均单炮进尺5.5m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隧道因紧临建筑物导致施工受限的不利条件下所选用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并总结了隧道薄洞壁技术处理、洞口爆破防护、大管棚超前预支护、硬岩大面积深孔楔形掏槽和监控量测等施工关键技术的综合应用,进一步拓宽了大跨短隧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开元寺隧道浅埋段采用多级复式楔形掏槽,减小爆破夹制作用力,显著降低了爆破振动峰值;同时利用高精度孔外毫秒延时雷管实现振动错峰,避免振动峰值叠加。在爆破过程中配合振动监测,不断调整和优化爆破方案。最终以平均单炮进尺3.3m、隧道上方地表振动不超过3cms的爆破效果,通过了浅埋20m深的振动敏感区。  相似文献   

9.
卢剑 《铁道建筑技术》2024,(5):149-151+160
为探明节理岩体隧道中掏槽孔角度对掏槽爆破效果的影响,以节理裂隙发育严重的下寮隧道为工程依托,理论分析掏槽孔角度对掏槽爆破效果的影响,并列举选用掏槽孔角度常见的两种方法,最后结合数值模拟软件对掏槽孔角度分别为60°与70°的两种隧道模型进行数值仿真计算,量化分析两种模型的损伤面积与峰值有效应力,并基于结果选用合适的掏槽孔角度。结果表明:节理裂隙的存在会改变应力波的传播方向和能量分布,影响爆破效果;在Ⅴ级围岩中,70°的掏槽孔平均峰值有效应力是60°的1.36倍,爆破损伤范围比60°大且分布连续,选用70°的掏槽孔有利于提高隧道掘进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以某铁路隧道断面尺寸为6.5 m×6.5 m的平行导洞为例,针对三臂凿岩机在隧道内因空间限制无法实现斜眼掏槽及爆破后通风时间长等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一种三臂凿岩机直眼掏槽光面爆破技术,并进行爆破参数设计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该爆破方案平均循环进尺2.8~3.0 m,炮孔利用率为93%~96%,开挖轮廓壁面平整光滑,爆破循环之间未出现明显“错台”现象;对比人工钻孔,凿岩机直眼掏槽光面爆破作业可减少人工5人,每循环可节省通风时间0.4 h、节约施工成本约0.157万元,具有较为显著的技术效果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