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船舶配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经济全球化发展给世界造船业带来发展机遇和空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船舶工业抓住机遇,实现了快速发展.2007年全国造船产量突破2000万载重吨,2008年造船完工突破2800万载重吨,中国造船已经稳居世界造船前三位,正在成为新的世界造船中心.中国船舶工业的历史性突破和对船舶配套的迫切需求对船舶配套企业来讲面临严峻挑战.船舶配套业是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的船舶工业必须要有强大的船舶配套业支撑,否则难以成为造船强国.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随着我国造船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以信息技术提升船舶科学技术,是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重大战略措施.由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和上海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科技论坛船舶科技与信息化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造船界高层人士和著名专家、学者聚集上海,对此作了深入的研讨.重点围绕船舶科学、船舶设计技术、船舶制造技术、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分析世界与我国船舶科学技术与船舶工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世界船舶市场的前景,同时对我国船舶科学技术研究与我国船舶工业的现状、竞争力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对新世纪初我国船舶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对策,以信息技术提升船舶科学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建议.现将专家建言整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3.
《船舶工程》2006,28(5):45-45
在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联合发布的《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中国船舶工业对外合作的七项工作重点。1、多层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2、船舶研发机构要通过联合设计、技术咨询等方式研发新产品,掌握世界船舶工业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发展方向;3、造船企业要重点引进消化吸收模块化舾装、高效焊接、切割等船舶建造关键技术和现代化造船生产管理技术,转换生产方式,提高建造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造船技术》2005,(4):46-46
船舶制造领域包括造船技术的研发、船舶工程的设计和所有的生产活动,是船舶工业中投入和产出最多的场所,是做大做强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目标的主战场。船舶制造技术是把船舶设计信息物化为真实产品的方法,是各型产品达到预期的性能、产量、周期、成本和效率的决定因素。为使造船主战场能更有效地承担扩大造船总量的重任,就必须以缩短造船周期为目标来引导船舶制造技术的全面进步和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5.
《船舶工程》2007,29(4):I0004-I0005
2006年是我国船舶工业贯彻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经各船舶企业的努力奋斗,使船舶工业呈现出了持续、稳步、健康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全国造船完工量达1452载重吨,同比增长20%,新承接造船订单达425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3%.我国造船完工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9%,连续12年稳居世界第三,与韩国、日本等先进造船大国的差距大幅缩小;新承接船舶订单占世界份额的32%,位居世界第二;手持船舶订单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4%.  相似文献   

6.
我国船舶行业发展战略环境、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提出了我国“船舶工业要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指示,我国船舶工业积极参与国际造船市场,出口造船总量不断攀升,1996年以来,我国造船产量连续6年居世界第三,2001年造船完工近400万载重吨,约占世界造船总载重吨近10%。 2002年5月,朱镕基总理在给船舶出口创汇的有关批示中指出,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就吨位而言),从而为我国船舶工业提出了国家级发展战略要  相似文献   

7.
国际先进造船国家的实践表明,发展船舶工业必须要有强大而有竞争力的船舶配套工业的支持。本文根据我国船舶配套工业的现状,分析了它的强处和薄弱环节,进面坚船舶配套产品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开发创新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改革开发以来,船舶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了船舶工业科技与国外先进造船国家存在的差距,以及面对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论述了世界船舶技术的发展态势和我国船舶工业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造船总量跻身于世界前列,但仍有部分船舶企业在生产技术与管理方面难以和实际生产需求相适应,且设计与管理信息严重脱节,进而形成信息孤岛,信息技术的集成性缺失,影响了造船生产效率的提高。本文采用了计算机辅助造船技术不断提升造船的速度并缩减造船成本,就应深入研发并运用数字造船技术,实现技术方面的创新。将高科技与高附加值船舶产品作为重点,适当调整船舶工业技术结构,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船舶集成化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船艇》2006,(10):70-71
日前从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获悉,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船舶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国防科工委研究提出了“十一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总体目标:到2015年,我国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将达到35%以上。成为世界一流造船大国。  相似文献   

11.
一、国际海事格局的变化,船舶配套业迎来最佳发展时期 “十五”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产业规模和产业素质跃上了一个大台阶。但与先进造船国家相比,我国船舶工业在自主创新、造船能力、生产效率、配套水平等方面仍有差距,尤其是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根据我国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15年,我国本土化船用设备装船率将达到80%,建成船用设备国际营销服务网络,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达到35%左右,成为世界一流造船大国。要实现这个目标,当务之急是加快船舶配套业的发展,高度重视船用设备制造本土化,集中力量解决配套能力弱的问题,使造船业配套业的发展相协调,为船舶工业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共同主题.进入21世纪,公众安全和环境意识觉醒,对海上事故已达到"零容忍"程度.IMO及国际相关海事组织积极推进相关公约、规则和规范的重新审议,制定目标型船舶标准(GBS)、共同规范(CSR)、海水压载舱涂层标准(PSPC)、2009概率破损稳性规则、船舶CO2设计指示、船舶再利用标准、NOx和SOx减排标准等,促进船舶规范标准的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迅速,已经奠定了世界造船大国的地位,但与造船强国尚存在差距.抓住国际船舶标准发展机遇,瞄准绿色船舶未来发展方向,建立业界共同参与机制,研发和推广应用船舶绿色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使船舶规范标准适应国际社会关注的"绿色"、"健康"等节能环保新船型,并拥有我国自主的船舶规范标准体系,是我国建设创新型船舶工业和造船强国的进程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1中国船舶工业突飞猛进,船舶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产量看,2004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已达880万载重吨,占世界当年市场份额的14%。我国已连续10年造船产量占世界第3位。据最近的预测,2005年造船完工量肯定能突破1 000万载重吨,约占世界2005年  相似文献   

14.
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中国船舶工业从此迈出了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进入新世纪,世界船舶市场迎来难得的市场高潮。2002年5月,朱镕基总理指出:“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2004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努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应树雄心、立壮志,使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这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史上的3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张嘉国 《船艇》2004,(2):42-47
自国务院领导提出“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的论断后,国家有关部门和船舶工业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纵观世界船舶工业发展的态势,分析我国船舶工业的现状,我们认为,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真正把中国建设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还需要解决如下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智能船舶包括船舶建造过程智能化和智能化船舶两部分内容,我国船舶工业需要多方发力,早日占据智能船舶领域制高点。采用智能制造技术是我国船企提高造船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智能制造有助于快速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竞争力。我国造船业正迈进智能制造时代,智能制造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期间,随着三大造船基地和各大型民营造船企业产能的集中释放,中国船舶工业的造船规模快速跃升至世界第一,并生产了许多具有标志性的高端船舶产品。但是,海运规模整体下滑以及船舶产能的总体过剩也给船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常态,"十三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应该紧随国家战略需要,紧跟工业互联网潮流,主动进行结构性产能调整,持续推进造船模式转变,努力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为船舶工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一、国际海事格局的变化,船舶配套业迎来最佳发展时期“十五”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产业规模和产业素质跃上了一个大台阶。但与先进造船国家相比,我国船舶工业在自主创新、造船能力、生产效率、配套水平等方面仍有差距,尤其是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根据我国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15年,我国本土化船用设备装船率将达到80%,建成船用设备国际营销服务网络,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达到35%左右,成为世界一流造船大国。要实现这个目标,当务之急是加快船舶配套业的发展,高度重视船用设备制造本土化,集中力量解决配套能力弱的问题,使造船业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图解形式对造船技术发展水平进行了描述,并根据对造船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和船舶市场供求关系的预测,对应用未来造船技术发展我国的船舶工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焊接机器人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飞  严铿  邹家生 《江苏船舶》2009,26(3):41-44
为了加快造船周期、提高船舶焊接质量、减轻焊接工人劳动强度,在2020年前实现我国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宏伟目标,船舶行业推广使用焊接机器人势在必行。在目前全球性经济危机和船舶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我国船舶工业应该逆势而上,苦练内功,深入开展机器人船舶焊接生产应用研究,迅速提升船舶焊接装备技术,为推动船舶行业的大发展、迎来船舶市场的下一个春天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