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图纸拧紧信息识别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旨在通过对图纸拧紧工艺信息的提取和识别,实现对拧紧工艺参数的自动化录入。本文首先介绍了拧紧信息识别技术的背景和意义,然后阐述了拧紧信息提取和识别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图像处理、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并对同类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工业制造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准确识别移动台的运动过程是应用无线定位技术获取交通信息的基础。在分析移动台运动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识别移动台运动过程的原理。通过实际的测试获取了GPS机的时空数据,选择不同的时间间隔,应用标签算法识别GPS机的移动、静止状态,得到了不同的识别结果。试验结果显示,在时间间隔选择得当的情况下,标签算法具有良好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为研究对象,概述该技术的基本定义、组成部件、基本工作原理,并详细阐述SICK品牌RFID在自动焊装生产线中的安装形式、参数设置方法、硬件网络组成原理、软件控制方法和信息解析方式。利用标签中刻制的车型信息实现了生产线上高低配车型的自动识别和混流生产工艺方案,具有安装形式简单、识别速度快、信息准确的特点。车型生产任务由上位机自动下发至线体,能够远程控制车型配比,具备了很高程度的数字化生产能力,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虹膜识别技术是人体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虹膜识别技术是基于眼睛中的虹膜进行身份识别,应用于安防设备以及有高度保密需求的场所,目前虹膜识别技术应用到汽车上的研究较少,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虹膜识别技术的车辆启动系统,采用了虹膜识别技术来启动车辆,由于虹膜识别技术具有其他生物识别技术所不具有的识别精确最高、处理速度最快、接受收率低等优势,使得虹膜技术用应在车辆启动中成为可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车辆的被盗。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中涉及到的多路径识别的技术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基于RFID和车牌识别的路径识别技术。论述了竞争性路径定义、精确收费需要解决的问题、标识站的设置方案及系统识别精度与经济性等关键问题,指出了路径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城市道路路段及交叉路口的交通流量统计、行驶机动车辆监管、交通拥堵状况缓解,提出采用非接触式、自动化识别、双向通信射频识别(RFID)技术对路网上的行驶车辆进行实时信息采集和数据信息交互,并结合物联网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将获取的信息发送到后台信息处理中心,再将数据信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或交通诱导信息系统提供给交通参与者,使其合理选择最优路径,快速、准确地到达目的地。研究结果表明,RFID技术应用于实时动态交通信息采集比较可行。将RFID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并应用于智能交通,可为智能交通物联网的发展和实现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在智能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性概述。对常用的信息融合技术进行总结,归纳出5类信息融合技术,即神经网络类、Bayes融合类、推理融合类、空间融合类、自适应滤波类等。依据5种不同的交通应用场景,即信息检测与采集、交通流分析、分类识别、诱导控制和定位导航,对信息融合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进行文献综述,并指出随着交通应用场景的不同,融合技巧和算法也会随之不同。  相似文献   

8.
信息融合技术在汽车ABS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诊断的复杂性,提出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来解决该问题的思路。研究了一种决策层信息融合方法(Dempster-Shafer证据推理法)在汽车防抱死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并详细介绍了在此实例中的故障识别框架的建立、mass函数的确定、证据合成等内容。结果表明,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推理的决策层信息融合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诊断出ABS系统故障所在的部位。  相似文献   

9.
车型与车牌自动识别技术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文章着重分析了车型识别技术与车牌自动识别技术,并指出模糊逻辑技术与神经网络技术的使用是解决车型识别和车牌识别这种复杂非线性问题的一个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将智能售货控制技术和智能语音识别技术进行嵌入融合,并通过无线通讯技术,设计了一款便捷式售货智能语音交互控制系统,系统由基本的硬件平台、基于Linux的软件平台以及语音识别处理平台构成,着重介绍了通过语音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售卖系统,实现了零售机器内商品无接触、全语音化智能购买体验,为用户提供高效、快捷的零售智能交互体验。  相似文献   

11.
声压法识别小型客车主要噪声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控制汽车整车噪声,首先必须找出其主要噪声源。论述了识别汽车主要噪声源的声压法识别技术,并应用声压测量法、声场分析和谱分析技术,对6440型小型客车的主要噪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声压法也能识别出汽车主要噪声源。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网络化结构的发展,产生了多义性路径识别的需要,本文在对路径识别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延高速路径识别的具体解决方案,以期对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技术的应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动驾驶技术中,行车过程中的障碍物识别是技术难点。目前基于机器视觉识别的技术中,以YOLO算法与Faster-RCNN算法最为著名。YOLO算法的识别速度快,但是识别的准确率不够高;Faster-RCNN 算法的识别准确率高,但是识别速度慢。两者均不满足当前汽车自动驾驶的工程需求。提出了一种融合了元学习Reptile算法与知识蒸馏技术的训练方法来训练YOLOv4算法,在保证YOLOv4算法速度的同时提升算法精度。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环境,详细介绍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汽车零部件供应、汽车制造、分销物流、销售和汽车售后等汽车供应链管理中各环节的应用,并指出了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汽车供应链管理中价值如何评估、有哪些因素影响其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视频交通事件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对目前视频交通事件检测技术所采用的虚拟线圈检测技术、识别与轨迹追踪技术进行了具体介绍,对基于各种检测原理的检测算法、检测流程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视频交通事件检测技术的市场需求对该技术的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随着技术的发展,基于识别与轨迹追踪技术的交通事件检测技术将进一步深入发展,作者在西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在国内外前期研究基础之上,结合交通安全性能分析,对交通事件检测技术进行了二次识别研究,大大拓宽了检测技术的范围,拓展了检测技术的深度,为视频交通事件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于HTRC110的机动车非接触识别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机动车众多的防盗系统中,非接触识别系统税颖而出。非接触识别技术利用微波传输和编解码技术实现近距离的非接触识别。它将机动车的机械锁、非接触电子识别系统集成为一体,合理地解决了机械锁中“一把钥匙开多个车”的问题,是机械识别技术与电子识别技术的最佳组合,集传统技术与现代先进的电子技术于一身,从而使机动车的禁闭系统变得先进、自然、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17.
机器视觉是汽车驾驶辅助系统应用领域的重要技术,文章主要综述了机器视觉在车道检测技术、交通标志识别技术、车辆识别技术、行人检测技术和驾驶员状态检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着重介绍了机器视觉技术在上述领域目前的研究现状,为机器视觉在汽车驾驶辅助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围绕战场感知能力要求,实现保障信息精确掌控(一)改变信息收集方法。注重运用各种信息获取技术、识别技术,精确获取战场动态装备保障信息,提高保障信息采集的准确性、时效性,改变以往车辆装备保障信息"上面发、下面报、自己猜"的收集获取状态,  相似文献   

19.
黄灿  冯瑛 《中国电动车》2023,(9):118-121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自主学习行为识别的教学质量智能评价系统设计方案。系统设计的核心技术包括机器学习算法、行为识别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主要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采集、特征提取、行为分类、质量评价和建议生成等方面。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识别和分析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并准确评估教学质量、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更新换代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汽车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智能汽车的整体制造近在眼前.第29届国际智能车大会(The 29th IEEE 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IV 2018)旨在促进全球智能汽车技术发展和国际汽车领域的交流合作.会议整体分为智能车的感知、决策、路径规划和控制等主题,探讨了当前智能车领域的最新技术动态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综述了会议报告的热点,从传感器数据融合、智能车定位与导航、激光雷达感知与定位和目标检测与识别等方面对车辆感知与定位技术的发展状态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未来车辆感知与定位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深度学习方法与基于激光雷达的定位方法是未来车辆感知与定位可能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