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物流概念 物流简而言之就是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的流动,包括运输、存储、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少数商品与服务可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法直接配送,如电子文档、信息咨询服务等。而对于大多数商品与服务来说,物流要经过物理方式传输,这种物理方式传输的主要过程就是配送。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量迅速增加,对配送系统的要求也更高。  相似文献   

2.
共同配送是追求配送合理化,并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种配送形式,也是现代运输企业采用较广泛、影响面较大的一种配送方式。概括了共同配送的概念、原理和主要模式,阐述了共同配送的优势,分析了共同配送的2种实现方法和3种实现方式,指出了实现共同配送要遵循选择伙伴、决策统一、管理商品、防止泄密及公平分配等原则。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人们日益增加的货物需求与货车进城难题,提出整合地铁网和道路交通网,形成以地铁列车和城市配送车辆为载体的地铁配送网络.考虑列车开行时间表、客户服务时间窗、城市配送车辆容量等限制条件,构建带时间窗的地铁配送网络路径优化模型,综合优化地铁列车班次的客户分配、出站点的客户分配及末端配送路径.设计随机变邻域的迭代搜索算法(ILS-RVND)进行求解,以成都市地铁3号线运输货物为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地铁配送网络配送成本低,准时性高,配送车辆行驶距离短,能满足比货车单独配送更精准的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了物流配送网络中货物时间价值相关的最小配送费用路径模型,并研究了其算法。模型把整个配送过程分为运输过程和装卸过程,并且考虑了由于运输过程和装卸过程时间延迟造成的货物价值损失,这也是和其它类似成本路径模型最大的区别。该模型算法可以利用计算机自动完成,不受物流配送网络大小和节点的限制,并保证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战时车勤人员不良心理特征的表现,分析了战时车勤人员不良心理特征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增强战时车勤人员心理素质的管控措施,以实现战时运输任务的圆满完成,提高运输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缓解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压力,降低汽车尾气对环境污染影响,选取“寄件—运输—取件”流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地铁与货车联运的方式实现地上、地下协同运输模式。在非高峰期时段利用地铁进行货物运输,考虑地铁与货车的最大载货量、货车的最大行驶距离、客户服务时间窗等约束条件,将运输成本与违反客户时间窗所产生的惩罚成本之和最小作为优化目标,构建基于地铁网络的物流协同配送模型。以兰州地铁1号线为算例,采用改进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与货车单独配送进行对比,得到两种方式下的路径优化结果。结果表明:地铁-货车联运产生的总成本高于货车单独配送,但并不意味此种模式不可行,地铁-货车联运积极响应交通强国中的大型货车限行政策,可以改善城市道路拥堵、减少环境污染,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交通限制条件下城市物流配送路线优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物流配送网络中最优路线的选择问题一直都是配送中心关注的焦点,对于长途配送而言,交通阻塞和道路拥堵状况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城市配送而言,由于受交通堵塞和各种交通管制的影响,导致配送路径寻优更具复杂性.文中通过对具有动态的交通堵塞和交通拥挤限制信息及静态禁止通行等限制信息的实际配送网络的描述,提出解决两种限制情况下配送网络寻优的方法,建立了配送网络图中权重确定模型,并提出将交通限制条件下城市物流配送网络转化成无限制的有向图网络.运用Dijkstra算法对其寻优.并对此算法进行了应用举例.  相似文献   

8.
美军全球配送的物资品类和配送运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配送是美军实施联合军事行动的基础,是美军军事物流活动的重要内容.介绍了美军全球配送军用物资的分类,给出了各类物资全球配送运输流,阐述了各类军用物资全球配送运输组织管理活动,有助于了解掌握美军全球配送情况.  相似文献   

9.
港口是北煤南运整个运输链中水运、陆运运输方式转换的载体,但港口在提供煤炭转运、堆存、分销配送等各种服务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煤粉尘、含煤污水,同时也产生了大  相似文献   

10.
为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提出"轨道交通+配送车"的城市配送新模式。在满足载质量、车辆等约束条件下,以总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建立配送网络并进行路径优化。以济南轨道交通1~#线参与长清大学城物流运输为例,通过里程最小原则得出初始配送方案,根据总运输成本最小原则,采用Ford-Fulkerson算法优化得出最优方案,并与单独采用货车配送的路径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轨道交通的物流配送可大大缩短配送车的行驶里程,节约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11.
基于缓冲区法(Buffer method)的站点可达性是公交不平等测度的基础数据,通常按乘客到站距离计算方式(直线或沿路网)或数量分布方式(随距离衰减或不衰减)对计算站点可达性的直线缓冲区法进行改进,但可达性计算结果差异对公交不平等测度的影响尚不明确.基于此,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将直线缓冲区法与路网缓冲区法、直线衰减法...  相似文献   

12.
与其他优化问题相比,多式联运网络路径优化问题面临着变量较多且其结构、关系复杂的困扰.然而,现有的多式联运网络只能对网络属性逐一计算,难免重复冗余,效率偏低,只适用于小型网络.提出了不规则棱柱网络模型.采用相对编码设计,通过搜索判断余子式进行网络初始化,将网络中不同类别的弧线解释成满足某种约束条件的量,通过设计底边判断函数和侧棱判断函数,实现了网络中弧线的智能分类.该模型取消了运输网络阶段划分的限制;其节点与现实运输的地理坐标相对应;分类判断可以对网络进行群体修建与更新.通过对比各网络的时间频度,说明在多属性变量复杂且多样性的大规模多式联运网络中,该网络能够极大地提升网络构建和更新效率.  相似文献   

13.
震后区域路网由于受众多随机事件影响,路段通行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行程时间波动性增加.建立了以运量方差积最小为优化目标,从交通流合理分配的角度出发的无差别和考虑运输任务差别的交通流运输网络优化调度模型,用二次加权平均算法求解模型.通过对模拟仿真网络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解决震后运输网络交通流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路一线”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公交布线新思路,目前还没有在实际中得以应用。为了验证“一路一线”公交布线方法的可行性,以佛山南海中心城区桂城为研究对象,运用仿真软件TransCAD建立起公交仿真系统。在对仿真对象公交线网现状进行仿真校验的基础上,再采用“一路一线”的公交布线方法重新设计其公交线网.进行仿真。为了评价“一路一线”公交布线方法的仿真效果,从设施水平和服务水平两个方面设定评价指标,分别对现状公交线网和采用“一路一线”方法布设的公交线网仿真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评价。该项研究对验证“一路一线”公交布线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城市公共交通的改善尤其是新兴城市公交线网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关于城市道路合理间距理论推导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军 《城市交通》2006,4(1):55-59
城市路网是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骨架,对合理路网间距的认识是路网规划的关键。但对合理路网间距的认识存在若干观点,致使路网间距的合理取值范围较大。目前城市规划与交通工程专业书籍中经常提及的是路段通行能力的交叉口间距折减系数法和最佳公交线网密度分析法。本文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指出路段通行能力的交叉口间距折减系数分析存在逻辑错误,公交最佳路网密度缺乏应有的应用前提分析,这些不足是导致我国城市路网密度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从道路运输的角度,依托山东省农村物流试点工作实践,提出了基于道路运输的山东省农村物流网络的整体架构,重点研究了农村道路交通物流网络节点体系的建设,总结了山东省农村道路交通物流网络的规划要点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输网络上多货类流量最短路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综合运输网络资源合理配置的需求,分析了综合运输网络上影响路径选择行为的用户偏好体系,并将其概括成客观类、主观类和调控类。在给出选择偏好在路径选择模型中的表达方法基础上,阐述了采用改进的最短路加载方法进行多货类运输流量分配的思路和执行流程,并面向可持续发展政策导向的运输网络规划,引入"诱导参数"对处于合理路径集中的联合运输路径进行优先选择。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不同"诱导参数"对双货类网络流量分布的影响,从政策调控的角度为综合运输网络宏观布局的评价模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考虑物流配送中的网络流问题,即由某些供应点向各个需求点通过某种运输工具(货车、轮船等)供应货物的问题,目的是尽可能的降低配送成本.通过一个混和整数规划模型来描述该问题,利用网络单纯形法、拉格朗日松弛算法以及试探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有效地得到该问题一个近似程度较高的可行解.  相似文献   

19.
考虑物流配送中的网络流问题,即由某些供应点向各个需求点通过某种运输工具(货车、轮船等)供应货物的问题,目的是尽可能的降低配送成本.通过一个混和整数规划模型来描述该问题,利用网络单纯形法、拉格朗日松弛算法以及试探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有效地得到该问题一个近似程度较高的可行解.  相似文献   

20.
目前针对中国城市公交复杂网络的实证研究仍然仅限于数个大城市,而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公交网络在拓扑结构上是否存在不依赖于人口、社会、经济等外部因素的共性特征,以及城市公交系统演化机制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实证研究了330个中国城市P空间下公交复杂网络结构特征,发现度分布普遍呈指数分布,表示公交网络演化机制为随机连接而非择优连接;普遍具有较大的簇系数和较小的平均最短路径,呈现典型的小世界特征;网络同配性在N=1 000处发生相变,N>1 000的网络普遍正相关,反之负相关.C与K呈幂律下降关系,表明各城市公交网络具有等级模块性.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理解城市公交系统演化规律、交通网络建模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