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军用运输车辆机动伪装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军用运输车在行车状态中的暴露征候,主要包括光学波段、雷达和热红外暴露征候等。从加强组织指挥、充分利用各种器材和方法、车辆重点部位伪装、音响伪装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提高战时车辆机动的伪装效能。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军事交通运输保障中交通目标防护面临严峻威胁的基础上,阐述了反空袭作战交通目标防护保障的思路,在统一的反空袭作战军事交通运输防空指挥体系下,采取层层抗击,综合运用伪装防护措施,干扰精确制导弹药的末端捕获,同时在关键部位设置遮弹层,增强交通目标的抗毁能力,进而提高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信息化条件下协同解放军防卫作战的特点,对武警部队运输保障提出了提高快速机动能力、增强信息综合利用能力、优化组织指挥体系、加强伪装防护能力等四点要求,指出了提高运输保障能力需采取的措施完善预案并加强训练、提高运输保障信息化水平、构建一体化组织指挥体系、运用战法及自身优势增强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4.
加强大型桥梁的伪装防护研究,是战时确保大型桥梁安全的有效手段。在分析大型桥梁光学、红外、雷达活动等各种暴露征候的基础上,探讨了以仿造融合、以假乱真、遮蔽降显、迷盲干扰为手段的大型桥梁的伪装与防护对策,为读者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战场透明化和打击精确化的特点,从建立和完善"综合集成" 的防护体系、完善伪装防护技术手段、适时做好交通保障器材的储备和更新等方面,提出了交通重点目标防护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应对精确打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现代高科技的侦察监视手段向目标的伪装防护提出了挑战,针对常规导弹发射场坪的主要暴露征候,归纳了几种常见的伪装方式,并对常规导弹发射场坪从勘测定点到交付使用各阶段的伪装进行简要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种易行的伪装方法。  相似文献   

7.
外军机动装备伪装技术研究与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机动目标避免被制导武器袭击,同时不影响作战使用,外军特别注重发展机动装备的伪装技术。主要从变形迷彩、变形遮障、迷盲烟幕、假目标以及隐身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开发应用。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外军机动装备伪装技术的研究成果,对我军伪装器材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国外末敏弹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末敏弹药的攻击特点。末敏弹药多用于精确打击集群目标,其特点是效费高,作战效能巨大,对我后勤车辆尤其对后勤车队这类集群目标构成了严峻威胁。文中针对其攻击特点,提出了加强对空警戒、采取伪装措施、积极干扰与机动规避相结合、设置毫米波角反射器、涂敷毫米波吸收层等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条件下交通重点目标防空袭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空袭作战信息化对交通重点目标伪装防护的影响,提出应确立与反空袭作战相适应的全系统防护思想;采取一体化综合伪装防护手段;加强反空袭作战模拟演练;加大贯彻国防要求的力度,从而提高交通重点目标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地面机动C^4I方舱系统综合试验计划的试验结果,目的是确定方舱内采用现代民用设备组成的C^4I(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系统要经受的实际动态环境。这些民用设备按设计一般是用于办公室内,要用于地面机动战术环境,强度会不够。在方舱总装上在设计合适的安装和(或)振动隔离系统时,需要有实际动态设计标准。文中给出了加速度频谱密度函数,以便设计师在设计中采用现成民用设备,设计出耐用的、效费比高的地面机动C^4I方舱系统。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朱光潜在上个世纪30年代曾经有一次理论"碰撞","碰撞"是围绕诗歌的最高境界是否是"静穆"而展开的。分歧涉及到"摘句"与"佳句"的研究方法、诗歌的最高境界、古希腊诗歌的极境等,分歧的根源在于不同的文学欣赏基本方法以及不同人生观带来的不同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12.
"仓至仓"条款是协会货物保险条款关于海上货物保险责任期间的一个标准条款,然而在海上保险法律、法规已经相对健全的今天,关于该条款下保险人责任何时开始依然存在广泛的争议。这主要是因为本条款表述过于宽泛模糊,又缺少相关解释条款造成的。笔者从协会货物条款的规定入手,结合实务中习惯做法与法律、法规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力争探索出一些既有法律依据,又便于实际操作的方法来解决协会货物保险条款中保险责任开始的相关规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明代后期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中的话本是在说话艺人底本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的,而大量拟话本是模拟话本形式创作而成的,形成了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独有的艺术特色。“三言二拍”深受话本小说影响形成自己“拟话本”小说的特点,说明话本小说的可拟性,这种“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叙述体制的可拟性,话本小说的体制转化为固定的叙述结构;书场交流的可拟性,说话人和听众的现场交流转化为虚拟的叙述语言;艺术风貌的可拟性,艺术风貌方面也体现了对话本小说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14.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与广东利泰集团合作办学,实施"2+1"与"订单"结合的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文中提出具体"1"阶段过程控制方案,以解决"2+1"培养模式过程控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经过实践检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梦,其行动主体是个体与集体的统一,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民众,包括青年大学生为之共同奋斗。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必须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之中,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6.
蔡义江先生对“也宜墙角也宜盆”的两种解释,即“湘云在史家绮罗丛中受到娇养”和湘云在史家的遭遇是“人家待她不好”在表述上存在逻辑上的冲突。前者应是先生的早期笔误,因没有得到细致修订而和后者产生了些许抵牾。  相似文献   

17.
高职汽车类专业“2+1”订单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职院校为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广泛与企业合作办学,实施专业"2+1"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文中根据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已实行的订单培养模式情况,进行了可行性的探讨研究,分析了针对不同企业,建立各具特色的"2+1"订单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18.
"道德叙事"作为道德教育的存在方式,古今中外皆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对"道德叙事"的研究与践行,标志着我国德育认识和研究范式的转变。但关于"道德叙事"的研究与实践过多关注了中小学道德教育,高等教育涉及过少,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特定课程指向的具体研究缺位。将"道德叙事"作为一种主流教育方法引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价值意义,文中从5个维度进行了阐释,并进一步探讨了关于"道德叙事"的课堂教学方略。  相似文献   

19.
“行人优先”从通行权利的分配上充分保护了行人的生命安全,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但作为行人必须明确,只有按照规定在道路的过街人行横道上穿行,这种优先通行权才被确认。同时,“行人优先”在我国道路交通中的真正落实.仍需从各方面进行努力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