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涡轮增压系统压气机通流特性匹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离心式压气机特性图谱分析,建立了压气机通流特性模型来表征节流线。基于压气机通流特性模型,针对车用柴油机典型工况建立了性能指标函数,从而指导增压系统匹配方案的确定。针对典型双涡轮增压系统,明确了增压系统匹配流程,建立基于压气机通流特性的匹配方法。针对某型6缸增压柴油机不同工况的性能参数指标,进行了相继增压系统和可调两级增压系统匹配计算,分别进行了大小增压器和高低压级增压器选型。通过搭建柴油机相继和可调两级增压系统试验台架,试验验证了双涡轮增压系统匹配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所匹配的相继和可调两级增压系统能够满足不同典型工况的压比和流量要求,进而实现柴油机不同工况的性能指标,保证了柴油机全工况范围的正常运行。同时根据柴油机试验结果,以燃油经济性最优为目标,确定了相继和可调两级增压系统全工况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
车用二级增压系统匹配方法与模拟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某发动机匹配一套二级增压系统,介绍了二级增压系统中高低两级压气机的匹配方法。建立了二级增压发动机计算模型,并进行外特性稳定工况模拟计算,确定发动机各转速下旁通阀的最佳开度。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旁通阀开度对高低两级增压器转速及压比的影响,确定了高低两级压气机压比和总压比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表明,匹配的二级增压系统基本满足发动机强化要求。  相似文献   

3.
BMW公司为运动型汽车开发的装用3个涡轮增压器的新型TwinPowerTurbo-3.0 L-6缸两级增压柴油机是柴油机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新机型进一步拓宽了BMW公司的标准部件,并以93 kW的升功率和247 N·m的升扭矩成为轿车柴油机中的顶级机型。仅依靠创新的增压系统与能承受高负荷的基础发动机的结合并不足以达到这样的动力性能指标,因此,必须专门为优化高增压度而设计进气系统、冷却系统和废气装置,以获得高效的增压空气冷却。第2部分介绍零部件的开发及其在汽车上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旁通补燃超高增压柴油机(Hyperbar system)采用两级增压方式中的理论问题,对4160旁通补燃柴油机两级增压匹配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与试验研究,获得了良好的结果。这无疑是在国内进行旁通补燃高压比柴油机采用两级增压系统的最新尝试。对今后两级增压匹配的研究,本文所进行的工作也是具有参考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某型两级可调增压柴油机变海拔、变工况增压压力控制复杂问题。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两级可调增压柴油机高海拔工作过程模型,利用试验数据进行了模型校核。设计了两级可调增压柴油机涡轮旁通阀变海拔控制策略,优化标定得到了高/低压级涡轮旁通阀最佳开度和最佳增压压力。采用仿真与试验相结合手段,比较了基于增压压力PID闭环控制和基于涡轮旁通阀开度的开环控制对柴油机高海拔瞬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ID闭环控制,相比平原,3000、5000 m海拔增压压力首次达到目标值90%的时间分别增加了0.11、0.19 s。涡轮旁通阀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相比,0、3000和5000 m首次达到目标增压压力的时间分别缩短了0.09、0.197和0.14 s,但实际增压压力与目标增压存在偏差。基于此,采用增压压力PID闭环反馈控制与涡轮旁通阀开环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算法能够同时兼顾两级增压系统瞬态过程的鲁棒性和准确性,是未来高海拔两级增压系统瞬态过程的理想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6.
为综合提升陆用与船舶柴油机中低转速工况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搭建发动机性能试验台架,分别从增压系统性能、柴油机燃烧和整机性能三个方面,对比研究了低压级增压、高压级增压、两级增压和两级相继增压四种增压方式对某型柴油机的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运行在推进特性中低转速工况下,与其他增压模式相比,两级相继增压模式能显著提高进气流量,而不引起增压压力的大幅度增加,缸内最高燃烧压力远离极限值,因此可适当增加喷油量,实现中低转速工况较高的扭矩输出;在高温富氧燃烧条件下虽然NOx排放略有增加,但两级相继增压模式通过排气能量的合理利用,获得了泵气功的收益和燃油消耗率的降低;在推进特性30%负荷下,与低压级增压相比,两级相继增压泵气平均有效压力提升0.019 3 MPa,燃油消耗率降低4.9 g/(kW·h),经分析得出两级相继增压为柴油机在低负荷工况下最优的增压模式方案。  相似文献   

7.
正发动机增压是很传统的提升动力和燃油经济性的措施,同时它还能减少发动机有害废气排放量,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传统的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都存在着不如人意的地方,把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是否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今天用在汽车发动机上的增压器根据结构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类——机械增压和涡轮增压。早期的增压器都属于机械增压,  相似文献   

8.
BorgWarner博格华纳在2013年上海国际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服务用品展览会展示了最先进的涡轮增压技术,如:R2S~(?)两级可调涡轮增压系统、VTG可变截面涡轮增压系统、汽油机乘用车涡轮增压系统、EFR改装用涡轮增压系统、旁通阀涡轮增压系统。  相似文献   

9.
<正>双循环冷却系统在大众2009款高尔夫A6、奥迪1.4TSI发动机上已应用。该系统有2个独立的冷却循环系统:增压空气冷却系统和主冷却系统。1增压空气冷却系统1.1增压空气冷却系统的结构增压空气冷却系统是用于冷却涡轮增压器和增压空气,该系统主要由冷却液循环泵(V50)、增压空气冷却器、节  相似文献   

10.
两级增压涡轮几何参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涡轮通流模型,建立两级增压通流仿真平台,探讨了两级涡轮几何参数的改变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原因,采用该平台对某车用两级增压柴油机进行仿真研究,并完成两级涡轮新的匹配设计.匹配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计两级涡轮几何参数,可使该发动机低速扭矩提高7.4%,燃油消耗率降低6.9%.  相似文献   

11.
二级可变增压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柴油机的升功率,增大柴油机低速时的扭矩,改善加速性、低速油耗及排放。根据二级增压系统工作原理,建立二级增压系统试验台架,对比分析原机与匹配了二级增压系统的柴油机的各项特性曲线。试验结果显示,在柴油机低速阶段,二级增压系统可达到较高增压压力,高速阶段增压幅度趋于平缓,保证了增压压力不会达到最高极限;与单级增压相比,烟度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2.
当可变涡轮几何形状废气涡轮增压器在轿车柴油机以及部分地在商用车发动机上成为常规技术之后,单级增压的局限性就显现出来了,继续提高标定功率,多数情况下会导致起动扭矩的恶化,为了解决这个目标相冲的问题.出现了两级调节增压技术(R2S)。  相似文献   

13.
当可变涡轮几何形状废气涡轮增压器在轿车柴油机以及部分地在商用车发动机上成为常规技术之后,单级增压的局限性就显现出来了.继续提高标定功率,多数情况下会导致起动扭矩的恶化.为了解决这个目标相冲的问题,出现了两级调节增压技术(R2S).  相似文献   

14.
(四)增压空气冷却增压空气的冷却是通过一个间接空气-水冷却器来实现,这个冷却器安装在内v形中的空气管路中,如图38所示。这个增压空气冷却循环管路是一个独立于主冷却循环管路的。但是这两个循环管路彼此是相连的,它们使用同一个冷却液膨胀罐。与主冷却循环管路相比,这个增压空气冷却循环管路大多数情况下温度是较低的。发动机控制单元使用传感器g763、g764和g71的信号来监控  相似文献   

15.
<正> 增压空气的冷却可使增压柴油机热负荷降低,这在增压柴油机的工作过程中已被充分证实〔1〕。但是高参数的增压空气中冷系统的获得是与中冷器尺寸的增大和提供冷却空气的风扇尺寸的增大分不开的〔2〕。由此可见,增压空气中冷系统热效率的状况,取决于一些互相矛盾的因素的协调,比如在中冷器和中冷系统的其它元件的尺寸既要满足布置条件,又要符合经济观点的情况下,达到增压空气冷却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可变增压     
正在发动机上有大家熟悉的气门正时可变、气门行程可变、进气歧管长度可变等,其目的都是为了更精确地控制发动机进气。而VTG可变增压技术是将增压器控制变得更精确上期我们介绍的博格华纳两级可调整进气增压器(regulated two-stage turbocharger)进一步释放了涡轮增压器的潜能,目前还有一种VTG(Variable Turbine Geometry  相似文献   

17.
汽油机增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装备在AudiA6动力系统上的新技术——增压技术加以阐述。指出AudiA6发动机装备废气涡轮增压器后,优化了扭矩输出特性,使得在1750r/min~4600r/min内均保持在210N·m的大扭矩输出。介绍了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构造原理、增压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增压发动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阐述了增压技术在1.8L增压发动机上的具体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8.
发动机增压是很传统的提升动力和燃油经济性的措施,同时它还能减少发动机有害废气排放量,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传统的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都存在着不如人意的地方,把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Audi公司为V6涡轮增压直喷式柴油机系列开发了1款V6双涡轮增压直喷式柴油机,作为两级增压高功率变型。该机型的核心部件是由Honeywell涡轮技术公司研发的新型增压系统,以至该机型获得230 kW的功率和650 N·m的最大扭矩。由于它沿用了单涡轮增压基本型柴油机所有的高效措施,从而使理想的行驶功率与低燃油耗获得良好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在崇尚高效节能的背景下,在新能源汽车含苞欲放的今天,传统内燃机的工作效率已难有质的飞跃,增压技术是其继续领跑的法宝。但是,同为发动机强制进气技术,涡轮增压与机械增压却遭遇了冰火两重天的待遇。这两年,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达到了巅峰。就拿咱们中国来说,仅是已经量产的相关发动机,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