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出了型号为M276 DELA30的新型Mercedes-Benz 3.0 L-V6双涡轮增压器直接喷射汽油机,为久经考验的M276系列拓展了一种新机型。该机型集合了最佳舒适性、强劲的行驶功率和高效率等各项优势。2013年春季,新机型被首次配装于新型Mercedes-Benz E400轿车。  相似文献   

2.
Audi公司为V6涡轮增压直喷式柴油机系列开发了1款V6双涡轮增压直喷式柴油机,作为两级增压高功率变型。该机型的核心部件是由Honeywell涡轮技术公司研发的新型增压系统,以至该机型获得230 kW的功率和650 N·m的最大扭矩。由于它沿用了单涡轮增压基本型柴油机所有的高效措施,从而使理想的行驶功率与低燃油耗获得良好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Passat轿车配装两级涡轮增压的直列4缸2.0L直喷式柴油机,具有顶级的机动性。在转速4 000r/min时功率为176kW;在1 750~2 500r/min转速范围内,最大扭矩为500N·m,被升功率高达88kW,这量产4缸柴油机中是最高的。新型柴油机以2012年Volkswagen公司推出的模块化标准部件为基础[1],匹配具有2个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紧凑型增压机组,增压压力(绝对压力)高达0.38MPa。  相似文献   

4.
Audi公司3.0 L V6双涡轮两级增压直喷式柴油机采用创新的V形布置、4气门技术和压电共轨喷油系统,功率达到230 kW,最大扭矩650 N·m,满足欧5废气排放标准要求,为中、高级轿车的驾驶乐趣和燃油经济性树立了新标杆。该机型沿用了第2代V6单涡轮增压直喷式轿车柴油机提高效率的措施。在第1部分中已介绍了该机型的机械结构设计,第2部分将介绍其热力学及其应用和排气后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5.
BMW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2.0L 4缸涡轮增压直接喷射汽油机,旨在明显降低燃油耗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行驶动力性能和驾驶乐趣,使其成为高效动力学经营战略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来,该机型计划被配装在BMW公司几乎所有车型上。  相似文献   

6.
2012年6月,BMW公司将采用双涡轮增压技术的新型V8汽油机推向市场,该发动机采用汽油缸内直接喷射、Valvetronic全可变气门机构和双涡轮增压等先进技术,其主要开发目标是明显降低燃油耗和适度提高功率,同时推出4.0 L机型,并且与BMW M公司采用相同基础发动机的新型BMW M5直接喷射汽油机具有较高的零部件通用率。新型V8汽油机首次同时配装于BMW公司新型6系Gran C0upe轿车、5系Gran Turismo轿车,以及6系和改进版7系轿车。  相似文献   

7.
2.2 L柴油机是Hyundai-Kia公司新R系列中第1款满足欧5排放标准的机型,该机以66kw/L和200(N·m)/L达到了单级增压柴油机比功率和比扭矩的最高值,使其动力总成在达到低噪声和低燃油耗的同时具有运动车型的行驶功率,并被批量搭载于Kia Sorento轿车和Hyundai SantaFe轿车.  相似文献   

8.
BMW公司在2015年推出的采用新型发动机组合部件的6缸柴油机基础上,又开发了1款高端机型。在这款发动机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其可以承受更高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而创新的增压系统的应用则使这款新型发动机达到了动力性能的巅峰。同时,燃烧过程、喷油技术和废气后处理也进行了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旁通补燃超高增压柴油机(Hyperbar system)采用两级增压方式中的理论问题,对4160旁通补燃柴油机两级增压匹配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与试验研究,获得了良好的结果。这无疑是在国内进行旁通补燃高压比柴油机采用两级增压系统的最新尝试。对今后两级增压匹配的研究,本文所进行的工作也是具有参考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正>Q:奔驰又要刷新2.0L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性能极限了?EndlessWaltz A:五六年前,与AMG A45一同出现的那台代号为M133的2.0L涡轮增压发动机可谓震惊四座。381ps的最大功率和475Nm的峰值扭矩,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市场中能够买到性能最强的2.0L涡轮增压发动机。不过,奔驰并没有沉迷于此并止步不前,与其等待他人超越,不如主动超越自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BMw公司推出了一款全新的2.0L4缸双涡轮增压柴油机,最高输出功率可达150kW,最大输出扭矩400N·m。与BMw旗下的另一款2.0L130kW柴油机相比,该机的主要优势在于拥有更宽阔的动力区域和较理想的燃油经济性。BMw公司虽然还未公开新机的燃油消耗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2012年,首款特超低排放车用BMW涡轮增压汽油机将在BMW 328i近零排放轿车中首次亮相。BMW公司的研发工作既满足了全球最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又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耐久性。所谓的“双涡轮技术”已成为在可靠满足最严格排放限值要求下具有高动力性和低燃油耗的先驱。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柴油机可调两级增压系统,采用 GT-POWER 软件对 WP7 型柴油机可调两级增压系统进行一维建模和仿真分析,分别对稳态工况和动态工况下的仿真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稳态工况,不同负荷条件下循环气缸压力、燃烧放热率的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有着非常好的一致性,其中气缸压力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最大绝对误差为 0.157 MPa,最大相对误差为 1.07%,比燃油耗和进气压力的计算值和试验值也非常吻合,整个负荷范围内比油耗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 1.26%,进气压力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 1.21%;对于动态工况,扭矩、转速和增压压力变化曲线的计算值和试验值均能吻合得较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增压压力计算值和试验值的最大绝对误差约为 14.1 kPa,最大相对误差为 4.85%。该柴油机可调两级增压系统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4.
芬兰西苏(SISU)柴油机公司最近推出了8.4L涡轮增压柴油机。该机采用第3代全电控共轨燃油喷射技术,在一次燃烧过程中可实现5次喷射,确保发动机对负荷快速响应的同时降低排放。CITIUS84CTA非道路发动机标定功率298kW,最大扭矩1600N·m/1500r·min^-1。[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日内瓦车展上,GM汽车公司发布了将在欧洲市场销售的全新增压柴油机,该机为V型6缸,排量为2.9L,输出功率为184kW,在2000r/min的转速下输出扭矩550N·m,可用于前驱,后驱或四轮全驱的多种车型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正> 本文介绍了增压空气温度对6 l2/14、6 15/18、6 18/22和11 45型柴油机气缸活塞组零件温度水平影响的实  相似文献   

17.
<正>(接上期)3.电子控制系统的改进该机型的电子控制系统因添加了控制增压系统和汽油缸内直接喷射的功能,需要附加相关的软件功能而要求增加电控单元中存储器的容量,并必须具有更高的计算能力,此外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扩展使得必须修改运行系统。根据这些要求对电子控制系统进行了改进开发,其中的主要区别在于程序存储器扩大了足有  相似文献   

18.
<正>宝马公司的涡轮增压汽油机已具有悠久的历史。1974年推出的BMW 2002 Turbo型轿车是世界上第一辆装用涡轮增压汽油机的量产汽车(图1)。1980年搭载3.2L-6缸涡轮增压汽油机的745i轿车成为当时车型型谱中的顶级车型。1983年公司又通过废气涡轮增压使1.5L排量的汽油机的功率高达735kW以上,搭载于一级方程式世界冠军赛车上。但是,当时的涡轮增压汽油机却存在燃油耗高和加速响应性能不良的致命弱点,这是宝马公司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放弃继续开发涡轮增压汽油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某型两级可调增压柴油机变海拔、变工况增压压力控制复杂问题。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两级可调增压柴油机高海拔工作过程模型,利用试验数据进行了模型校核。设计了两级可调增压柴油机涡轮旁通阀变海拔控制策略,优化标定得到了高/低压级涡轮旁通阀最佳开度和最佳增压压力。采用仿真与试验相结合手段,比较了基于增压压力PID闭环控制和基于涡轮旁通阀开度的开环控制对柴油机高海拔瞬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ID闭环控制,相比平原,3 000、5 000 m海拔增压压力首次达到目标值90%的时间分别增加了0.11、0.19 s。涡轮旁通阀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相比,0、3 000和5 000 m首次达到目标增压压力的时间分别缩短了0.09、0.197和0.14 s,但实际增压压力与目标增压存在偏差。基于此,采用增压压力PID闭环反馈控制与涡轮旁通阀开环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算法能够同时兼顾两级增压系统瞬态过程的鲁棒性和准确性,是未来高海拔两级增压系统瞬态过程的理想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20.
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某V型柴油机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可调两级增压系统的匹配。模拟计算了不同海拔条件下发动机全工况运行时高压级涡轮旁通阀开度对燃油消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级涡轮旁通阀开度是通过发动机指示效率与泵气损失间接影响燃油消耗率。同一工况下,发动机燃油消耗率按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不同分为示效率主导区、泵气损失主导区以及两者综合影响区。且随着海拔的升高,影响发动机燃油消耗率的指示效率主导区域扩大,泵气损失主导区域减小。最后,以最佳燃油经济性为指标,得到变海拔全工况下涡轮旁通阀最佳阀门开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