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交车用柴油发动机颗粒物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了一台公交车用柴油发动机在15种稳态工况下颗粒物排放的数目及质量浓度。分析了各种稳态工况下颗粒物排放浓度随粒径大小变化的分布特征,研究了发动机转速和负荷对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该发动机排放的颗粒物主要分布在0~1.58μm之间,而最为集中的分布在28~259nm之间;发动机转速变化对小粒径颗粒物排放浓度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大颗粒物排放浓度的变化受发动机负荷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以全球轻型汽车测试循环(WLTC)为基础,研究了不同阶段颗粒物数量的分布特性,对发动机原始颗粒物排放进行优化,并在整车WLTC排放测试中进行了验证和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喷油时刻、喷油压力、喷油比例、喷油次数等因素对涡轮增压直喷(GDIT)发动机的颗粒物排放产生影响;通过发动机原始排放优化,以及在不同工况下使用多次喷射等策略能够大幅降低颗粒物排放量,满足排放法规限值要求;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WLTC测试颗粒物排放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是1种重要的排放后处理系统,能使汽油缸内直喷(GDI)发动机达到现行的排放标准。现行标准规定的非挥发性颗粒物直径大于23.0nm。然而,随着排放法规的逐渐严格,GPF过滤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并且可能会对直径低至10.0nm的非挥发性颗粒物排放进行限制。GPF过滤效率取决于在发动机运行期间聚集在GPF上的炭烟量。在车辆运行期间,当排气温度足够高且含有足够的氧气时,GPF通常是“被动”再生的。研究了发动机废气颗粒数排放(PN)和GPF再生频率对GPF过滤效率的影响。采用2种GPF技术,分别在2台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测试,并匹配2台量产车在转毂台架上进行了测试。试验发动机颗粒物排放数量分布的带宽很广,几乎达到1个数量级,更具实际排放代表性。GPF的过滤效率通过符合规定的颗粒数系统(非挥发性颗粒直径大于23.0nm、下限为2.5nm)的粒子计数器,以及差分迁移率光谱仪进行测量计算获得。结果显示,GPF有规律地达到可再生的条件,并且GPF的平均驾驶循环过滤效率高度依赖于发动机颗粒物排放量;当发动机颗粒物排放量增加约1个数量级时,GPF的过滤效率显著提高。研究表明,根据发动机颗粒物排放量选择合适的GPF技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基于一台装有汽油机颗粒物捕集器(GPF)的1.4T进气道燃油喷射(PFI)发动机研究了发动机在不同负荷下的原始颗粒物排放特性和不同灰分载量对GPF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小负荷下,发动机排放的颗粒物主要为核模态,在大负荷下,则存在粒径10~25 nm的核模态和100~200 nm的积聚模态颗粒物;灰分载量对GPF的工作特性有较大影响,灰分载量为0的GPF对颗粒物的捕集率约为85%,而灰分载量为5 g/L的GPF捕集率达97%;发动机排气背压、温度和燃油消耗率随GPF灰分载量的增加而提高,灰分载量为20 g/L时的燃油消耗率相比灰分载量为0时提高了3%~7%。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实际道路公交车颗粒物排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车载测试系统(OBDCTS)和车载尾气检测(PEMS)对装配欧Ⅲ发动机的大型客车进行模拟公交运行实际道路试验,获得了实时的机动车排放数据。在此基础上得出颗粒物(PM)的粒径分布和排放随速度和加速度的分布图形,分析了速度、加速度对颗粒物排放的影响机理,从而得出结论:应当从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和优化车辆的低加速和高减速工况时的发动机的喷油控制及燃烧质量着手,降低PM排放,减少机动车对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颗粒物测试设备电子低压冲击仪(ELPI)的结构和测试原理,研究了国内外学者应用ELPI测试柴油发动机和汽油发动机颗粒物排放测试方法及技术策略。指出ELPI是目前测试机动车颗粒物全粒径范围.排放最有效的设备之一,ELPI的广泛应用,定会对机动车的颗粒物排放,特别是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排放的形成机理、分布特性及控制策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起动-暖机工况下冷却水温和喷射模式对发动机燃烧和颗粒物排放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低水温和直喷模式均会使缸内燃烧压力降低;燃烧持续期随冷却水温的变化规律在直喷模式和双喷模式下是不同的;使用双喷模式以及升高水温是大幅度降低PN的两种有效手段,且均能使颗粒物的氧化活化能降低.在起动-暖机阶段随着水温的升高,经过优化后的喷射策略可以使发动机一直处于低颗粒物排放状态,有利于颗粒物的氧化.  相似文献   

8.
万江  于宇 《汽车与配件》2003,(36):32-33
一、低硫燃油在减少柴油机排放方面的作用为了减少排放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应尽量降低柴油车的氮氧化物、颗粒物及硫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对于这样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有先进的发动机设计技术、完善的排放控制技术和低硫燃油。低硫燃油对排放控制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①直接减少细小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②确保各类柴油车(包括公路用车  相似文献   

9.
伴随排放法规的日渐严苛,试验标定过程需要实时获得颗粒物排放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微碳烟颗粒物分析仪原理,提出使用此分析仪测量颗粒物排放浓度并进行换算,实时获得排放法规要求的比功率排放值的计算方法,辅助称重法实现实时测量发动机颗粒物排放性能的需求,并通过非道路稳态循环(NRSC)和非道路瞬态循环(NRTC)对计算方法进行验证,试验证明此计算方法与称重法测量结果偏差可保持在较小范围内,可以进行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排放法规的进一步加严,使得国内汽车制造企业面临巨大挑战。当前汽车制造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值。笔者主要是基于一辆搭载1.5T缸内直喷发动机的试验车进行实验,进行不同空燃比对整车GPF售后再生效率影响研究。2016年,国家环保局牵头制订了堪称史上最严格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该法规不仅对尾气中的气态有害物质的排放限值进行了大幅度的下降,同时针对全部汽油车的颗粒物排放进行了要求,其中包括颗粒物的排放质量限值及颗粒物排放数量,均制定了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利用ELPI(电子低压冲击器)对加载DPF的柴油车分别在DPF前后和未安装DPF时进行取样,能有效研究颗粒物排放状况以及颗粒物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在粒径上的分布。研究发现,安装DPF后将增加车辆发动机排放的颗粒物数量和质量,但经过DPF过滤后,颗粒物质量和数量都会大幅减少,过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在一台压燃式发动机上,进行了燃用2-甲基呋喃(MF)及其与柴油混合燃料的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喷油时刻接近上止点时,缸内压力峰值降低,废气再循环可明显降低缸内峰值压力和放热率;喷油时刻提前CO排放降低;推迟喷油和采用废气再循环(EGR)可明显降低NOx排放;混合燃料可以明显降低碳烟排放;相同的喷油时刻下,废气再循环对小颗粒的影响较小,对大颗粒的影响较大;喷油时刻越靠近上止点,废气再循环对颗粒数量浓度的影响越大;喷油时刻早于上止点前12.5°CA时,在废气再循环的影响下,大颗粒物数量增多,颗粒物质量浓度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3.
《重发科技》2006,(3):16-18
柴油发动机与汽油发动机相比,有着高燃烧效率、高扭矩、低温室气体(CO2)排放等优势;但其也有不可避免的劣势,那就是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大大超过汽油发动机。因此,在日益严格的发动机排放法规要求下和发动机技术自身技术发展下,各研究机构和厂商也都在致力于减少柴油发动机氮氧化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排放NOx后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 与其它类型的内燃机相比,柴油机在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及耐久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柴油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柴油机的优势不断得到提升,世界范围内的车用发动机出现了柴油机化的趋势.但是,随着环境保护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汽车发动机的有害物质排放已成为大中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各国相应制定越来越严格的汽车发动机的排放法规.车用柴油机排放的有害物质主要是CO、HC、NOx及颗粒物PM,其中由于柴油机自身的燃烧方式,NOx及颗粒物PM的排放特别受到关注.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颗粒物PM的解决方案主要集中在微粒捕集器的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上.本文仅对NOx排放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万江  于宇 《商用汽车》2003,(9):70-71
低硫燃油对排放控制的作用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应尽量降低柴油车氮氧化物、颗粒物及硫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除了需要有先进的发动机设计技术、完善的排放控制技术以外,使用低硫燃油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低硫燃油对排放控制的作用主  相似文献   

16.
正六、汽油排放碳粒过滤器(GPF)1.汽油排放碳粒过滤器为满足CN6b(中国)排放法规,Ingenium I6 3.0L汽油发动机现在排气系统中使用汽油排放碳粒过滤器(GPF)。GPF用于收集燃烧过程产生的剩余颗粒物(PM)。汽油发动机产生的PM比柴油发动机要小,但是研究表明,即使微量的颗粒也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法规要求越来越严格地控制排气管排放。  相似文献   

17.
<正>国六排放标准相较于国五排放标准,不仅对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的排放有更加严格的要求,而且还对汽油发动机排放的颗粒物数量有了具体要求。因此,各大主机厂陆续推出安装了汽油颗粒过滤器(GPF)的车辆来减少颗粒物的排放,从而满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主要分析了EURO-Ⅵ排放法规的特点,综述了直喷汽油机PM/PN形成机理,分析了喷油系统、燃烧系统、燃油以及控制策略等对颗粒物排放的影响。结合目前发动机现有技术给出满足EURO-Ⅵ排放法规限值的技术路线。该研究有助于升级至EURO-Ⅵ排放法规的直喷汽油机技术路线的确定。  相似文献   

19.
在欧洲市场,柴油发动机一直被看做是节能环保的先锋,如今奔驰在汽油发动机方面也实现了突破,能够满足欧Ⅵ排放标准的小型汽油发动机有望极大促进奔驰新A级和B级车型的销售。虽然针对汽油发动机更严格的欧Ⅵ排放标准的第一阶段在2014年9月1日才正式实施,但是装配在奔驰新A级和B级车型上的汽油发动机已经能够满足这一排放法规,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发动机还明显抑制了颗粒物的排放,即使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识别颗粒物排放的原因及其影响参数,德国卡尔斯鲁厄(Karlsruhe)理工学院(KIT)活塞机械研究所(IFKM)在内燃机研究联合会(FVV)研究计划项目中,采用单行程曲柄连杆机构装置和单缸试验发动机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研究。2种试验载体都装配了喷油器布置在中央的汽油缸内直接喷射系统。通过光学、热力学和废气分析测量技术的组合应用及其在试验装置上的众多应用,能够对各个影响参数进行单独的考察,并与颗粒物排放的测量值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