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辆在高原地区运行时发动机性能会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动力性严重不足。为了提高发动机的高原环境适应性,需要对发动机的增压器进行优化匹配,调整供油提前角和最大循环供油量,从而恢复发动机在高原地区的动力。文章通过AVL-Boost软件对某车型发动机进行搭建,仿真分析采取涡轮增压器匹配优化和发动机高原供油策略优化的措施后,发动机高原动力性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摩托车虚拟样机环境,对引发摩托车振动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采取减小发动机惯性激振力、优化车架动态特性、增加发动机与车架的柔性连接等措施,实现摩托车系统动态性能匹配,可有效降低摩托车的振动。  相似文献   

3.
新型0.9 L 2缸增压汽油机是Fiat动力传动技术公司发动机开发的重要里程碑。被命名为"Twinair"的汽油机是极度小型化的杰出代表,不仅其总排量被减小,而且气缸数也减少了。通过废气涡轮增压与Multiair可变气门机构相结合,达到了出众的发动机功率,即相当于排量比其大50%的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功率,而且至少节油25%,废气排放满足目前实施的欧5排放标准。此外,Twinair 2缸汽油机的整个系统是按欧6排放标准要求设计的。由于采取了全面的优化措施,其噪声-振动-平顺性性能也成了小排量发动机的新标杆。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Miller循环混动发动机在高温高负荷下爆震倾向明显增加而导致扭矩损失严重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台架试验,对进排气相位、喷油比例和喷油相位等关键控制参数进行了优化,并根据高温高负荷下发动机的工作特性,在发动机控制逻辑中引入温度修正。结果表明:进排气相位优化等措施成功抑制了爆震;优化后的发动机在1 600 r/min高温全负荷工况下扭矩提升了18.5%;并且实现了对进排气相位、喷油参数和点火角的高温补偿,以及不同温度下控制参数的解耦,显著改善了高温高负荷下的动力性能衰减。  相似文献   

5.
王永军  徐世利  王彬 《汽车技术》2006,(4):13-15,38
根据欧3/欧4排放法规的要求,对捷达/宝来轿车装备的1.6L2VRSH型发动机冷起动/暖机工况排放进行了优化。通过采取合理选择催化转换器、空燃比标定优化、调整点火提前角、加装二次空气系统等措施,可使1.6L2VRSH型发动机分别满足欧3、欧4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随着LPG单一燃料及两用燃料车辆的增加,对其排放控制的研究日益重要。降低LPG发动机排放最重要措施是控制发动机的空燃比,在控制策略上综合采用预控制与闭环(反馈)控制,可以实现快速精确的控制目的。发动机起动后及暖机过程的排放在排放总量上占较大的比重,必须采取一些特殊措施进行控制:优化此阶段空燃比的加浓;加快对三元催化转化器及氧传感器的加热等。综合利用各种控制策略并进行大量的匹配试验后,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达到欧洲Ⅱ号法规限制的50%。  相似文献   

7.
中冷器的布置优化是提升增压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手段。结合某SUV匹配汽油增压发动机的动力不足问题,分析进气阻力及中冷后进气温度的变化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通过台架试验对比2种中冷器布置方案引起的发动机动力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前置式中冷器相对顶置式在全速全负荷工况下中冷后进气温度降低17.4℃,发动机功率提升3%,扭矩提升5.2%。文章通过优化中冷器的布置为发动机性能提升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发动机装配生产线的优化问题,以某发动机装配生产线热试后线为研究对象,运用MTM-UAS方法设计出各工位的标准工时,同时将设计值与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验证,随后基于ECRS处理方法进行工位优化,并在设计阶段提出优化配置方案,最后对优化方案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线平衡率和平均劳动负荷率分别提高了27.73%和23.15%,单班产能提高22.1%。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发动机高速动力性较同排量发动机偏低的问题,采用多目标优化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发动机动力性能进行优化。建立并标定了发动机一维模型,采用DOE(试验设计)方法分析了进气延迟角、进气凸轮最大升程、压缩比等多因素对发动机外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响应拟合度较高;采用遗传算法对发动机高速大负荷工况下的工作性能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对进气道流动特性进行了CFD(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通过改进进气道结构以提高其流量系数。最后搭建了进气道稳流试验台和发动机试验台,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进气道流量系数最大提高了6.51%,发动机功率提高了15.59%,扭矩提高了11.92%,燃油消耗率降低了3.33%。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发动机罩的轻量化水平与性能要求,采用“材料-工艺-结构-性能”一体化集成方法设计铸铝一体化发动机罩。建立了发动机罩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试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以铸铝发动机罩厚度为设计变量,综合考虑发动机罩的刚度和模态性能,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构造样本点,联合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模型与多岛遗传算法(Multi-Island Genetic Algorithm,MIGA)进行多目标优化。基于RBF-MIGA近似模型和6Sigma可靠性优化方法对发动机罩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经可靠性优化后的发动机罩质量减轻了10.59%,约束一阶模态提高了41.43%。  相似文献   

11.
《经济导报》2006,(1):48-51
这是欧洲汽车制造商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物的公告的目标。这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将排放物降至140g/km。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物与减少燃料消耗息息相关。为了达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将最新的发动机技术同传动系统优化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对某皮卡发动机罩进行模态分析,要求避开共振区间,同时具有一定的弯曲刚度。对该发动机罩内板进行改进优化,对优化后的发动机罩进行弯曲刚度分析,分析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在整车上进行发动机罩模态测试,测试结果与分析结果误差在5%以内,证明了该发动机罩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同时在后续的整车路试中,该发动机罩没有出现振动、开裂、凹陷等问题,进一步说明了该发动机罩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售后市场对发动机曲轴后油封漏油的抱怨,根据鱼刺图排查、分析并锁定了漏油的具体原因,且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解决了曲轴后油封漏油问题。  相似文献   

14.
某高速汽油机改LNG发动机动力性下降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直接将汽油机改为LNG发动机导致的动力性下降问题,通过GT-Power与试验标定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因素法的高速LNG发动机配气相位优化方法:在降低泵气损失、减少缸内废气、提高充气效率的前提下,减小气门重叠角;针对优化后的配气相位,优化设计凸轮型线;同时根据LNG燃烧特性,在控制最高燃烧温度和压力的前提下,适当将点火提前角增大,合理组织燃烧,使燃烧更加及时完全,从而提高燃烧效率。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凸轮型线满足配气机构运动学动力学要求,高速LNG发动机最大功率较之优化前提高约7.9%,最低燃料消耗率降低约5.8%,此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LNG发动机的动力性下降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3缸发动机的振动规律出发,分析其合理的模态分布范围;分析了微型汽车悬置系统的布置型式及其常用悬置结构的特点。针对某微型汽车匹配3缸发动机怠速振动过大问题,对其悬置系统进行模态分析及受力分析。通过调整悬置刚度及悬置结构等措施对悬置系统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前后的动力总成模态分布及转向盘振动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悬置系统解决了3缸发动机怠速振动及转向盘抖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引言发动机试验室在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时,试验平台会产生很大的振动,如不采取相应的隔振措施,会对周围精密仪器、仪表的正常使用、工作环境、建筑设施等都会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隔振措施,以隔除振动,降低噪音,美化环境,也为试验室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场所。1发动机试验室项目背景安徽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试验室是针对华菱公司自主开发的新一代节能环保大功率发动机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产某轻型载货汽车车外噪声超出ECE R51-02的规定限值的状况,通过试验采用噪声隔离法对噪声源进行了识别,运用噪声迭加原理确定了其车外主要噪声源,并通过优化发动机喷油提前角、采用吸声、隔声材料等降噪措施,对其进行了降噪处理。对降噪前、后该车车外噪声测试分析表明,采取降噪措施后,被试车辆车外加速噪声由82 dB(A)下降到77 dB(A),能够满足ECE R51-02对该类车辆车外加速噪声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摩托车技术》2011,(1):79-79
冬季,发动机不易起动,若不采取适当措施,会加速发动机磨损,因此,摩托车冬季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a)应使用粘度等级低的机油,以适应冬季发动机对机油粘度的要求,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轻型载货汽车车外噪声超出ECE R51—02规定限值的状况,采用噪声隔离法对噪声源进行了识别,运用噪声迭加原理确定了其车外主要噪声源,并通过优化发动机喷油预喷角以及采用吸声、隔声材料等降噪措施对其进行了降噪处理。通过对降噪前、后该车车外噪声测试分析表明,采取降噪措施后,被试车辆车外加速噪声由82 d B(A)下降到77.4 d B(A),满足了ECE R51—02对该类车辆车外加速噪声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吸气CA498发动机上,试验研究了匹配氧化型后处理器后,静态供油提前角对柴油机性能及排放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匹配后处理器,优化供油提前角后,自然吸气的CA498发动机排放可以达到欧Ⅲ水平;但由于提前角减小,排气背压增大,发动机燃油消耗率上升8%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