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X发动机     
正去年,马自达推出一款2.0升点火压燃汽油发动机,又名X发动机,一时间震惊世界车坛。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将汽油压燃发动机进行大批量生产。此前虽有奔驰、大众等厂商进行类似的研发,甚至装备在概念车上,但最终都没能实现量产。而马自达借助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技术,潜心研究6年,最终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将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的特点结合起来,堪称再次发明了内燃机。马自达继转子发动机、米勒循环发动机后又任性了一把。  相似文献   

2.
轿车汽油机稀燃与发动机柴油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轿车汽油机稀燃与发动机柴油化,详细叙述了汽油机实现稀燃的关键技术和轿车用发动机柴油化的技术特点,指出汽油机稀燃与发动机柴油化是轿车发动机节能的最佳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现代发动机稀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木  周洁 《重型汽车》2002,(4):30-31,33
1什么是稀燃技术 什么叫稀燃?顾名思义就是发动机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低,汽油与空气之比可达1:25以上.稀燃技术就是发动机在空燃比大于理论空燃比的情况下燃烧,这样,燃料能完全燃烧,也减少了换气损失,从而实现在部分负荷时的节能,降低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4.
美国环保署制定的严格的排放法规促使汽车工业需寻求一种可靠的低成本解决方案。均质充气压燃(HCCI)是解决该问题的潜在方案之一。HCCI燃烧过程综合了火花点燃汽油机和压燃直喷式柴油机的技术优点,同时避免了各自的缺点。HCCI发动机成功应用于主要汽车市场的困难之一是怎样为发动机提供实现HCCI所需的热量。设计了一种热障涂层,以利用通常由发动机排气和冷却系统浪费的能量。利用获取的能量作为激发HCCI燃烧所需的热源。通过将1台日产汽车公司汽油机的压缩比由10.3提高到13.5,并对气缸盖火力面、气门头部和活塞顶实施热障涂层处理,实现了这一设想。此外,为了建立HCCI燃烧模式,对发动机的实际控制系统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5.
电控汽油机燃用高比例甲醇汽油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电控汽油机在燃用高比例甲醇汽油时受空燃比自适应控制限制不能正常运转的问题,设计了能够嵌入电控单元与喷油器之间的喷油脉宽信号处理器,能够按照经过优选设定的增益对电控单元输出的喷油脉宽信号进行扩展,将燃用高比例甲醇汽油时的空燃比维持在理论空燃比附近。与燃用汽油相比,发动机在燃用M85甲醇汽油时的动力性略有降低,排放指标基本相当,能量消耗率则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6.
《世界汽车》2002,(12):52-52
发动机"稀燃"技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降低发动机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以达到降低能耗和排气污染目的的技术.采用稀燃技术的汽油发动机,空气与汽油之比(通常是质量比)可达25:1以上(正常情况下,理论空燃比为14.7).  相似文献   

7.
黑科技“X”     
正马自达的SKYACTIV技术最新升级到了"X"阶段,具有颠覆性的"汽油压燃发动机"却仅是大招之一。可以称之为"秘密试驾"吗?毕竟此次日本之行的试驾重头戏是放在马自达全权所有的美祢赛道,我们还被告知所有影像记录器材只准在指定房间内使用,唯有马自达独立聘请的摄影师才能将镜头指向车辆。试驾全程有来自  相似文献   

8.
马自达汽车于今年8月发布“Zoom Zoom 可持续发展2030”战略,这一长期战略的重点就是量产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压燃技术的具有高热效率的汽油发动机。  相似文献   

9.
崔伟 《汽车与配件》2003,(39):17-17
编辑你好,能否介绍一下稀燃技术? (崔伟) 稀燃技术就是发动机在空燃比大于理论空燃比的情况下燃烧,这样,燃料能完全燃烧,也减少了换气损失.同时降低汽油机的有害排放物,从而实现在部分负荷时的节能和降低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产品研发过程的技术风险,缩短研发周期,数值模拟已经成为发动机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文章利用Simulink软件建立了一维稀燃汽油机LNT模型,同时利用STAR-CD软件建立了三维稀燃汽油机进气系统模型。研究了稀燃汽油机进气系统的仿真与优化,并探究了稀燃吸附还原催化器LNT的性能。数值模拟技术能够在发动机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内燃机技术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传统汽油机怠速稀燃的燃烧与排放特性,在1台加装了电控甲醇喷射系统的汽油机上对燃用汽油(M0)、50%质量比例甲醇汽油(M50)和纯甲醇(M100)3种燃料的发动机的怠速稀燃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先后在过量空气系数a=1.1和a=1.3两组稀燃工况下进行,怠速转速稳定在800r/min左右。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甲醇后,两组稀燃工况下指示热效率均有所提升;发动机的火焰发展期、快速燃烧期和平均指示压力的循环变动系数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甲醇能够显著降低发动机怠速稀燃工况下的HC和NOx排放,CO2排放随着甲醇含量的增加也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2.
在不改变发动机参数的情况下,在电喷汽油机上进行台架试验,对比分析了燃用含水乙醇汽油(E20W)和纯汽油(E0)的排气噪声、排气温度及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纯汽油,在低转速下燃用E20W产生的排气噪声要低于纯汽油,最大降低7.4%;在中、高转速时,二者产生的排气噪声相差不大;另外,燃用E20W的排气温度要高于纯汽油,平均增加5.3%;汽油机燃用E20W可以大幅降低HC和CO排放,分别平均降低10.4%和33.6%,但NO_x和CO_2排放升高。综合来看,含水乙醇汽油E20W可以直接应用于试验发动机,并能起到降低排气噪声和减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比分析了丁醇与汽油的理化性质和燃烧特性之后,在汽油中掺入不同比例的丁醇,对发动机进行了台架试验和分析,初步确定了燃用丁醇-汽油调和燃料对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接着,对发动机可变参数进行了合理调整,试验结果表明:在结构不做改动而仅对可变参数进行调整时,该汽油机可以燃用丁醇体积百分比达30%的丁醇-汽油混合燃料,其动力性和经济性基本保持不变而排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产品研发过程的技术风险,缩短研发周期,数值模拟已经成为发动机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文章利用Simulink软件建立了一维稀燃汽油机LNT模型,同时利用STAR—CD软件建立了三维稀燃汽油机进气系统模型研究了稀燃汽油机进气系统的仿真与优化,并探究了稀燃吸附还原催化器LNT的性能数值模拟技术能够在发动机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内燃机技术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在492QA型汽油机上燃用纯甲醇的研究。通过改进原机的燃烧室结构和提高压缩比(从7.2到9.5),以及改变化油器喉管的流通截面,进行了发动机性能试验,并测取了示功图。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燃用纯甲醇时,性能良好,运转稳定,功率和扭矩指标达到了原机水平。在外特性的整个转速范围内。甲醇的燃料消耗率(按重量计)为原机燃用汽油时的1.51—1.69倍。最高有效热效率达34.9%,比原汽油机提高32.7%。  相似文献   

16.
针对引进美国GM2.0 ̄2.2L汽油机燃用有铅汽油存在的气门口下陷问题,借助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技术,对感应硬化气门口台架试验样品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石墨相作为铅腐蚀通道导致与气门接触带部位表面的开裂、剥落、气门口严重下陷,得出燃用有铅汽油发动机不宜采用感应硬化气门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汽油/CNG双燃料发动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HH368Q汽油机改装成汽油/CNG双燃料发动机,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分别对燃用汽油和CNG时的动力性和排放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装后的发动机燃用CNG时比燃用汽油时的动力性下降13%;在怠速和中、小负荷工况时排放却比燃用汽油时有明显下降。同时,还对三元催化反应器对燃用CNG时的催化效率和CNG作为代用燃料时发动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稀燃汽油缸内直接喷射燃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燃烧技术,可在满足未来排放要求的情况下显著提高燃油效率。虽然在美国市场上部分车型已实现化学计量比汽油缸内直接喷射技术的商业化运作,却还没有稀燃汽油直接喷射车型出现,而这种车型已在欧洲市场上市。美国橡树岭国家试验室获得了1台配装2.0 L稀燃汽油直接喷射汽油机的欧洲产BMW 1系轿车,利用底盘测功器对其进行测量,分别在美国行驶循环(联邦测试循环)、公路燃油经济性测试循环和US06联邦增补测试循环,以及稳态脉谱下检测了发动机和排气后处理系统的性能和排放。在研究过程中,同时对车辆使用轻度混合动力技术(发动机起动-停车系统和交流电机智能控制)时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对试验数据作了分析,并根据美国市场对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所提出的要求,量化了稀燃汽油直接喷射与轻度混合动力技术的优缺点。这些数据经过整理后将用于开发和运用常规或先进的动力总成车辆的仿真。  相似文献   

19.
在设计未来的汽油机时,均质充量压燃(HCCI)堪称为理想的燃烧方式。但目前HCCI燃烧方式仅限于低转速、中低负荷区域,并有待拓展其运行范围。目前,大部分汽油机仍在采用火花点燃(SI)燃烧方式。介绍了一种构想,鉴于HCCI燃烧还不能在所有发动机运行条件下实现,在高负荷及高转速条件下仍要采用SI燃烧方式,因此建议应用SI燃...  相似文献   

20.
对一台高压共轨增压中冷压燃式发动机燃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的预混合燃烧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汽油掺入比例、EGR以及喷油参数对发动机燃烧过程和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汽油/柴油混合燃料可有效延长燃烧过程的滞燃期,缩短燃烧持续期,有利于增大预混合燃烧量;提高汽油掺入比例,可有效拓展发动机实现预混压燃的负荷范围,能够在不引起NO_x增加的前提下显著降低排气烟度。采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配合EGR技术有利于同时降低NO_x及排气烟度,随着EGR的引入,NO_x排放呈线性下降趋势,且在低进气氧浓度条件下可实现较好的烟度排放。大负荷工况下,利用EGR和两段喷射协同控制策略,并合理匹配预喷参数,可在不降低热效率的情况下,进一步改善发动机的排放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