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1年3月31日,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节能环保劳动卫生研究所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青藏铁路运营期防治高原病及健康保障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铁道部验收。课题组通过对高原铁路站车环境富氧技术的研究,提出了高原旅客列车富氧技术条件参数、弥漫性供氧最小供氧量计算公式、高原列车阶梯性供氧基本标准及舒适性标准和二氧化碳容许浓度标准,确立了站区供氧配置方式,建立了高原站区富氧环境技术模型,研发出工作生活区供氧富氧系统,并在那曲站区建设了富氧技术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长大隧道通风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青海省新建柴达尔至木里地方铁路海拔3 900 m,具有高原、高寒、缺氧和环境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等特点。结合这些特点,根据工期要求,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详细介绍高原高寒地区长大隧道施工通风设计标准、设计原则、风量风压计算、风机风管选配、通风防漏降阻措施、辅助通风降尘措施以及生氧补氧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原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特点与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国产MPG1型动态血压监测仪,对平原医学体检血压正常的进驻海拔4 800 m高原施工人群中36例男性高原高血压患者进行标准化动态血压检测。结果高原高血压以白昼血压和舒张压升高为主(舒张压均值在全天、白昼均达高血压标准而收缩压只在白昼达到标准,夜间二者均下降到正常范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P<0.01),其昼夜节律仍呈杓形变化曲线,但夜间下降百分率仍<10%,心率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及心率血压乘积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等特点。结论高原高血压的动态变化节律主要受机体耗氧程度的影响,即与低氧性增压反应有关,其防治重点仍应放在减少氧耗、改善低氧这一核心问题上。  相似文献   

4.
青藏铁路客车供氧设备试验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爱华 《铁道车辆》2006,44(1):27-30
介绍了改造的青藏铁路客车供氧设备在高原和青藏线的试验情况。高原试验表明,制氧机达到了原设计的氧浓度指标(23%),但是,要适应青藏线的使用环境,车内氧浓度指标有必要提高到24%以上。  相似文献   

5.
充分供氧:让乘客呼吸自如青藏铁路处于海拔高度2828m至5072m之间。缺氧是登上高原旅客的“第一威胁”。长达1142km的青藏线格拉段(格尔木至拉萨)约有960km,平均海拔超过了4000m,旅客必须补充氧气。列车上的多项技术属世界首创,首当其冲的是在客车上采用制氧系统,能提高客车上的氧浓度体积含量,解决旅客在高原乘车的缺氧问题。车内供氧采用弥散式和分布式相结合的方式。弥散式供氧能使客室的氧浓度达23.5% ̄25%,满足大部分旅客的供氧需求;分布式供氧可让旅客通过鼻式吸氧气管单独吸氧,满足不同旅客对氧气的需求量。设备一流:列车有效回避“地…  相似文献   

6.
青藏铁路与职业性高原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施工自然环境恶劣,低气压、低氧、高寒、干燥、昼夜温差大、强紫外线辐射等危害因素严重影响着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高原反应严重者可发生急慢性职业性高原病,甚至危及生命。而做好进入高原前的体检;坚持阶梯习服的原则;针对高原特点加强营养和职业健康监护;按照卫生要求控制体力劳动强度以减少氧耗;增加局部环境的氧含量,则是目前青藏铁路高原环境预防职业性高原病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青藏铁路客车供氧方案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猛  王浚 《铁道车辆》2005,43(1):32-35
根据现有技术条件,提出了适用于青藏铁路客车的膜分离制氧系统与BLB面罩相结合的连续供氧方式,并指出了增压供氧与空气循环制冷相结合的高原客车供氧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刘刚  欧阳仲志 《铁道车辆》2003,41(12):24-27
从车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允许浓度、人体的二氧化碳排出量、高原低气压对人体二氧化碳排出量的影响、向车内供氧时应保证的车内氧浓度、新风对预热功率的需求等方面论述了青藏铁路客车空调新风量参数的确定问题,为下一步设计青藏铁路客车空调系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藏铁路旅客列车富氧技术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到拉萨的2列试验车和2列运营车,进行车内空气环境和人体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格拉段车内氧气分压为12.78~13.70 kPa,同一列车各席别间氧气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海拔高差使车内氧气平均下降0.133 kPa/100 m,车内满员使车内氧气分压比车外平均下降0.400 kPa;二氧化碳蓄积主要取决于旅客列车的满员程度;季节变化会引起人体生理适应性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车内人员高原反应症状发生率增加,当车内氧气含量达到相当于海拔3000~3 500 m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时,可使旅客高原反应得到有效控制.根据试验研究结果确定高原富氧技术条件:提出高原旅客车最小供氧量计算公式;确定在海拔高度4 000~5000 m时高原旅客列车富氧控制标准、二氧化碳浓度建议标准;提出车内温度不得低于冬季18℃、夏季24℃;加强个体供氧管的使用、重点区段的供氧和巡诊.以此富氧技术条件可以满足现行用氧安全标准、车内空气洁净度和旅客高原反应控制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羊八井隧道是青藏铁路最长的隧道,海拔4 200 m,在采取通风补氧新措施后,实现了高寒缺氧隧道的内燃机械作业,无轨运输,加快了进度,降低了成本.高原隧道的施工通风仍然是保证工作面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加大通风量和通风机的改造是重要措施.补氧的重点应为局部,人员自备,设备自备,经济实用.整体全面的增加洞内含氧量难度大,效果差,不经济.  相似文献   

11.
利用基于气体流动理论开发的单阀试验台计算机仿真系统,仿真出单阀在平原和高原气压条件下试验性能的变化规律;根据车辆段单阀试验结果,将分配阀性能划分为若干区段,使用仿真系统仿真出对应每个区段边界阀的参数,再通过仿真系统计算这些边界阀在低气压下的试验性能,分析出大气压对阀试验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出平原合格阀在高原不合格概率,为制定低气压环境下试验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青藏铁路地理位置特殊,环境恶劣。露天桥梁预制若不采用特殊的控制措施,其质量将难于保证。介绍了高原高寒地区预制桥梁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梁体养护、张拉压浆等的质量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3.
探讨青藏铁路救援用铁路起重机适应高原的技术对策,可为青藏铁路救援用铁路起重机的研制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青藏铁路格拉段平均海拔4500m,沿线高寒、低氧、气压低、干燥、强辐射。采用格拉段沿线10个领工区的环境测试指标及相应工作人员生理指标数据,应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探寻格拉段工作人员生理指标(脉搏、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的重要环境影响因素,进行高原职业危害因素鉴定,并为制定相应的卫生保障措施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气压、氧分压和海拔高度是影响地面作业人员生理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格拉段高寒、多风的气候特点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摘《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TBl0068—2000)中规定“内燃机车通过隧道后15min内,氮氧化物(换算成NO2)浓度小于10mg/m^3”。此规定对于平原地区是适用的。然而青藏铁路建于高海拔地区,低气压、低氧、低温等严酷的自然条件对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带来更为恶劣的影响。为了保障青藏铁路相关人群的健康生存和正常工作,本文结合青藏地区的特殊高原气候对人体造成影响的因素和气态污染物的衡量方式对青藏铁路运营隧道内宜采用的N02控制浓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原冻土区隧道特殊的工程、水文地质及环境条件分析认为,隧道施工对温度场、应力场和地下水流场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超前地质预报、连通试验等技术,并结合昆仑山隧道、风火山隧道、达坂山隧道等工程实践,对高原冻土区隧道施工地下水防治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空气制动机在高原环境下的运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空气制动机在青藏线的地理、气候环境下的运用特性分析 ,研究空气制动机在高原和平原条件下的性能差异 ,为空气制动机在高原环境下安全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分析青藏铁路施工区多年冻土上限的变化规律以及填筑铁路路基施工对下伏多年冻土赋存条 件的影响。 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埋设在青藏铁路清水河地区路基中2个断面内的共8个地温测试孔3年来采集的地温 观测资料,研究该地区铁路路基下伏高原多年冻土融化特征。 研究结论:由于受到填筑路基时赋存在路基填料内的热量的影响,铁路路基下伏多年冻土近地表的地温变 化特征与天然地面下的多年冻土的地温变化特征有明显的不同,且向阳面与被阴面差别较大。多年冻士的上限 在施工初期会有一个明显的下移沉降,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残存在路基中的热量逐渐消散,多年冻土上限下 降会逐渐稳定,但由于受到太阳辐射和路基边坡形状及融化夹层的影响,多年冻土上限会逐渐稳定,但不会在 短时期内上升到天然地面下多年冻土的上限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地铁车辆段场坪高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地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一般位于市区内或城市周边,地理情况复杂,场坪高度受多方面的限制,需满足各种要求.合理的场坪高度不仅有利于车辆段的运营及安全,并且可以明显节省工程费用以及提高工程的整体美观.因此,有必要对地铁车辆段场坪高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以确定其合理高度.研究结论:以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太平桥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场坪高度的设计为例,在满足相关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对百年洪水位、积水深度、轨顶高度等因素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工程具体的地理环境、市政设施和土方调配情况,所采用的设计结果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可供其它地铁车辆段工程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