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辉  李昊天 《汽车工程》2021,43(3):405-413
考虑驾驶风格的影响,设计了一种优化的纵向相对距离预测模型,并基于此模型改进了前撞预警系统报警策略.驾驶风格分类结合了分位点法和信息熵法,以不同方式进行特征提取,使用k-means方法聚类样本数据.基于长短期记忆模型,设计了编码器-解码器模型用于预测,以上述分类的全部数据训练模型的共用部分参数,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而以...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预警信息发布时间下,不同性别驾驶人对于交叉口迎头侧面避撞情景驾驶行为影响规律,为提高车辆避撞预警系统功效性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汽车驾驶模拟器设计实验,招募具有稳定驾驶能力的驾驶人45名,采集7种预警信息发布时间(2.5~5.5 s),将无预警作为控制组,采用C#编程提取能够表征驾驶行为的变量.用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在交叉口迎头侧面碰撞情景下不同预警信息发布时间对驾驶人的制动时间、最大减速度、测试车辆与冲突车辆的最小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预警信息发布越早,驾驶人的制动时间越长,最大减速度越小,说明较早发布预警信息可以减缓驾驶人采取制动措施的剧烈程度.同时,预警信息发布较早,可以增大车辆间的最小间距,降低碰撞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此外,女性驾驶人的驾驶行为比男性驾驶人更加保守.  相似文献   

3.
汽车前撞预警系统(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 system,FCWs)测距技术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Driver Assistant system,ADAs)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测距精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系统预警时间的安全裕度,影响车辆与行人安全。在详细分析FCWs 各传感方案测距原理的基础之上,依据国家标准GB/T 33577—2017 及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 883—2014,针对某乘用车匹配的不同FCWs 传感方案的测距精度进行了测试与评价。结果表明,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信息融合方案的测距精度最优,同时指出了当前在汽车FCWs 距离精度测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自然驾驶项目的China-FOT数据库,研究安全切入场景下的驾驶人制动响应,为研究自动驾驶功能在安全切入场景下的控制策略开发及测试评价提供参考。首先使用人工截取车载视频的方法初步筛选出266例安全切入场景工况,通过观看车载视频提取交通环境参数(包括光照条件、切入车辆切入方向、车辆类型、横向位置变化等)以及本车驾驶人制动响应等视频数据;通过自动截取CAN总线数据提取本车车速、加速度等车辆动力学参数;并使用MATLAB图像分析的方法估算两车相对速度、相对距离等图像处理结果。然后基于提取到的工况数据,分析驾驶人响应类型及分布,得出在前车安全切入场景下,本车驾驶人保持本车道行驶的响应行为占96.24%,保持本车道行驶且同时制动的响应比例为51.13%。因此,对前车安全切入时,本车驾驶人保持本车道行驶的同时采取制动响应的行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以提取的136例符合此响应行为的工况数据为基础,以THW(Time Headway)值作为表征参数分析驾驶人初始制动时刻特征。预设交通环境、切入车辆参数、本车参数中可能对THW值产生影响的因素,分析THW值在预设的影响因素下的分布情况,并使用皮尔逊相关性检验验证THW值与该因素的相关关系,最终确定切入车辆类型、两车相对车速及相对距离与THW值显著相关。最后使用以上显著影响因素的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得到5种典型的安全切入场景下的制动工况。  相似文献   

5.
汽车前撞报警系统能够有效避免追尾危险,对提高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商用车,提出了危险系数的概念及适应驾驶员特性的基于危险系数Crisk的报警算法,确定了报警启动逻辑,通过真实道路实验获得驾驶员特性实验数据,得到不同类型驾驶员跟车行为特性参数,并且根据驾驶员异常行为的实验数据统计得到报警阈值。通过硬件在环仿真实验和实车试验,统计分析了系统报警的正确率、漏警率和误警率。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前撞报警算法能够有效体现不同类型的驾驶员特性,提高了系统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6.
在科技高速发展与追求高效的当今社会,保证货运车辆行驶安全尤为重要,为了能够有效避免事故发生,在事故发生前给出提示预警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组成货运车辆主动安全预警系统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司机驾驶行为预警系统DMS的组成以及关键技术。其次,定义主动安全预警系统能够预警的危险类型;通过整合ADAS、DMS系统获取的数据及视频结合主动安全预警算法,最终生成风险等级对应不同等级提醒驾驶员改正危险驾驶行为。最后阐述对货运主动安全预警系统的价值总结以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7.
8.
针对传统基于距离或时间的车辆避撞预警算法存在较高误警率的问题,考虑在避撞预警算法中引入驾驶意图共享的概念,提出了基于实际外场复杂车车通信V2V(Vehicle-to-vehicle,V2V)环境下的车辆跟驰避撞预警算法。基于LTE-V构建外场V2V环境,将车辆行驶过程描述为一个时间序列的隐性马尔可夫随机过程,借助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建立驾驶人驾驶意图与车辆相对行驶状态序列之间的隐含关系模型,并给出基于Viterbi算法的驾驶意图预判求解方法,将驾驶意图作为特征因子集成到安全距离模型中,提出基于驾驶意图共享的避撞(Driving Intention Based Collision Avoidance,DI-CA)预警算法。利用构建的V2V试验环境,实现了匀速、加速、减速和紧急制动等4种驾驶意图,以及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增加、减小、保持不变等9种组合的车辆行驶状态试验数据获取,并利用试验数据对所提出的DI-CA预警算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预警算法能够针对不同驾驶意图提供有效的车辆碰撞预警。在此基础上将4种驾驶意图下的DI-CA预警算法与Mazda预警算法求得的安全距离进行了对比分析,所提出的DI-CA预警算法的平均预警正确率为84%,高于Mazda预警算法的78%,而DI-CA预警算法的平均误警率和漏警率分别为5%和16%,均明显低于Mazda预警算法,说明所提出的DI-CA预警算法在提升预警效果的同时明显降低了误警率和漏警率,可避免行驶过程中因误警而导致的连续刹车,以及因漏警而导致的可能碰撞事故发生。最后,总结并给出了驾驶意图共享理论应用于车辆避撞预警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吴玲  胡昊  赵炜华  朱彤  刘浩学 《隧道建设》2019,39(10):1636-1646
为研究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环境下驾驶人行为风险特性,选取2座典型特长隧道进行实车试验,通过采集熟练驾驶人和非熟练驾驶人的速度数据,将此作为主观预期车速,结合道路行车环境的客观安全车速,构建基于安全车速差的驾驶人行为风险量化方法。在划分隧道路段为入口段、行车段和出口段的基础上,通过切分行车区间,对比分析出入口段2类驾驶人行为风险变化特性及整个隧道路段和普通高速路段的行为风险变化曲线。结果表明: 1)在隧道内部,相对于非熟练驾驶人,熟练驾驶人表现出更高的行为风险值;在隧道外部,则非熟练驾驶人的行为风险值更高一些。2)所有类型驾驶人在普通高速路段行为风险值最高,在隧道入口段的行为风险值最低。上述结果说明: 在隧道路段,熟悉试验道路的驾驶人车速行为并不安全,行为风险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Vehicle-to-vehicle (V2V)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active fields of research recent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ireless connected vehicles has widely extended the transmission range of warning messages to inform drivers of hazards ahead. The present study addressed the human component with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the human reaction time to warning messages in the connected vehicle systems (CVSs) with different confidence intervals (CIs). Methods: In the present study, human performance in warning responses is modeled by extending an existing mathematical model of human performance with the complexity level of tasks. The modeling of human performance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uncertainty is integrated to propose the warning message notification model in the CVS settings. The warning message notification models were proposed to model the CVSs parameters including maximum available message notification delay, the maximum available machine processing time, the minimum acceptable message notification range, and the designed message display delay. Results: The optimal designs of CVSs parameters were presented in general and for specific conditions by applying the modeling of human performance with different CIs (i.e., 95% and 99% CI) and the warning message notification model with human in the loop. A software interface with the message notification model implemented was presented to discuss the practical benefits of the current work in the design of CV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