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喻涛锋 《隧道建设》2011,(Z2):157-161
在天津软土富水地层中,盾构始发和接收加固是盾构施工的重大风险点,如何确保盾构始发和接收安全是盾构施工的关键,而做好盾构端头井加固是确保盾构始发、接收安全的关键。阐述在软土中施工盾构隧道采用水平注浆法加固盾构井的施工工艺。通过对天津海河共同沟盾构始发、接收加固的过程控制,加固效果抽芯取样试验,证明前进式水平注浆加固在天津软土地区能够使用。  相似文献   

2.
卢礼顺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9):297-300,308,345
盾构始发到达常给隧道施工带来不小风险,盾构始发到达施工技术已成为隧道工作者日益关注的热点。水平冻结法作为盾构始发土体加固的一种可靠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某工程盾构始发周边环境较为复杂,有重要管线、高架桥及社会道路,常规搅拌桩、旋喷桩施工场地条件没有,无法实施,只能选用水平冰冻加固方法。该文结合该工程盾构始发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水平冻结的施工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所取得的工程经验和教训可为今后类似工程采用该工艺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无锡地铁1号线江海路站—火车站区间盾构始发处在半径360 m曲线上,且始发端头上部有河道、桥梁及多条大直径市政管线,盾构始发处在多个风险高度集中地段,风险和施工难度极大。为保证盾构顺利始发,并确保上部河流、桥梁和管线的安全,采用初始段的割线始发技术,避免小半径曲线纠偏造成的超挖;采用水平冻结加固技术并通过采取蒸汽解冻配合割线始发的综合技术通过冻结加固区,保证了盾构的安全顺利始发。  相似文献   

4.
当采用杯型水平冻结工法作为盾构隧道端头地层加固方式时,确定冻结加固所需范围及加固工艺、掌握冻结帷幕温度场发展与分布规律等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结合南京地铁2号线逸仙桥站西端头盾构始发工程,对杯型冻结壁加固温度场发展与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设计冻结方案下,杯型冻结帷幕厚度满足加固范围要求,开始交圈时间由早到晚依次为外圈管中圈管内圈管,形成闭合的杯型冻结帷幕的时间为15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孟加拉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为依托,根据本项目地质、水文条件等相关工程资料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本项目的盾构始发端头井地层加固方案,并在盾构始发前,应用有限元三维模型以及现场监测对加固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估。通过实施结果表明,采用三重管高压旋喷桩+冻结帷幕组合加固方案能充分确保盾构始发的安全性,对海外同类地层结构,尤其是富水软弱地层大直径盾构始发及接受具有一定的指导及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刁鹏程  杨平 《隧道建设》2018,38(6):1044-1051
为研究富水软弱地层盾构工程单独使用水泥土加固难以解决涌水涌砂的问题,以秦淮-滨南220 kV线路盾构隧道“K4”井盾构接收工程为背景,对已有化学加固的盾构端头采用液氮垂直局部冻结进行二次加固封水,提出盾构接收时冻结实测应满足的条件,进行冻结实测及温度发展规律分析。实测表明: 1)水化热影响下,冻结壁平均发展速度为81.9 mm/d,为正常液氮冻结速度的55%~68%,为常规盐水冻结速度的3.2倍; 2)液氮冻结的冻结壁平均温度为常规盐水冻结的3倍; 3)液氮冻结工期为常规盐水冻结的1/3~1/2; 4)维护冻结期间液氮消耗量为积极冻结期间的1/3便可维持冻结壁温度。利用液氮快速冻结进行二次加固封堵涌水能有效保证工期,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徐锦斌  王锋  傅聪  宋巍 《隧道建设》2019,39(Z2):358-365
为解决在武汉长江一级阶地且极复杂的施工环境下进行盾构接收的高风险问题,结合地铁7 号线王家墩东站—新华路站盾
构区间工程实例,通过方案比选及优化,盾构接收端头土体采用高压旋喷桩+玻璃纤维筋灌注桩的水泥系加固与垂直冻结法相结合
的加固方式,并辅以钢套筒完成盾构接收。通过对冻结效果进行验算,并按照施工时序归纳盾构接收流程、接收阶段主要施工参数
及盾构二次进洞施工方案,阐述组合方案在盾构进洞施工中的实践应用。实践证明组合方案技术性高、实施可行性强,无需进行地
面交通疏解和管涵改移,能有效地避免盾构接收过程中涌水、涌砂等风险,节约工程成本近500 万,综合效益显著,以期为今后类似
工程方案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军  何振华 《隧道建设》2007,27(6):63-65,75
随着盾构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地铁区间隧道采用了盾构法施工。对于盾构始发和到达端头地层通常要进行加固处理,并且需要事先机械或人工破除围护结构;但若采用其他材料代替盾构穿越范围围护结构,盾构机则可直接切削该种材料,且地层加固范围可大大缩小。结合广州地铁五号线大坦沙南-中山八站区间盾构始发井设计,探讨SEW工法以及FFU在盾构始发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松 《隧道建设》2018,38(6):1037-1043
为解决复杂周边环境及软弱富水地质条件下的盾构接收难题,以天津地铁5号线某车站盾构接收端头加固工程为例,提出RJP高压旋喷法+冻结法组合加固方法。结合理论计算和工程实际,给出RJP工法及冻结法的加固方案和工艺参数,并对冻土温度、地表及管线位移进行实测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同一测温孔中间位置温度低于两端,同一深度处内圈测温孔温度低于外圈,冻结壁由中间向两端、由内圈向外圈发展; 2)管线在土体冻结及解冻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位移,说明RJP工法改良土体可有效抑制冻结引起的冻胀融沉; 3)地表最大沉降17.4 mm,管线最大沉降6.2 mm,均满足位移控制要求,证明RJP工法及冻结法组合加固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上海某盾构隧道工程进洞施工地质和周边环境复杂,施工技术风险高,该工程上下行线地基加固采取了不同的水泥系和冻结法相结合的综合加固方式。针对上下行线分别介绍施工过程中主要技术要点,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不断进步,地铁交通以其安全性、效率和环保性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在进行地铁建设时,由于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施工难度大,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采用盾构法来进行隧道施工,有利于提升地铁工程的安全性和质量。当地铁施工位于城市闹市区,因地面管线复杂影响盾构区间端头加固时,采用钢套筒始发施工工艺,可以保障盾构机在不进行端头加固的前提下顺利安全完成始发任务。从钢套筒始发施工角度出发,对施工基本原理、施工工艺、施工控制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并安西区间钢套筒成功始发的案例,对工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节约成本,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2.
姚印彬 《隧道建设》2020,40(Z1):396-403
为解决浅覆土强透水砂卵石地层大直径泥水盾构的接收难题,以常德沅江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为依托,提出干接收施工技术,采用端头加固区RJP超高压旋喷加固、端头垂直冻结、塑性混凝土连续墙施作的联合加固手段,提高端头加固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为盾构接收创造条件。在盾构干接收过程中,通过控制各项施工参数、精确掌握施工时机要点,保证盾构顺利穿越既有管线及加固区,管线和地表最大沉降分别控制在6 mm和5 mm以内,确保盾构精确出洞。在洞门钢环内安装洞门刷防止盾构出洞时土体流失,同时增加盾构出洞过程中同步注浆量,并对管片进行槽钢连接固定,保证盾构出洞过程盾尾及支护安全。  相似文献   

13.
周华贵  何一韬 《隧道建设》2018,38(11):1830-1835
海底岩溶隧道勘察、设计难度大,施工风险高。以大连市地铁5号线海底岩溶大直径盾构隧道为研究对象,首次采用“跨孔CT物探+钻探”的海底隧道岩溶勘察方案,通过有限元计算确定海底岩溶隧道加固范围,通过抗浮计算确定岩溶隧道基底加固标准,提出海底岩溶的海面预处理具体实施方案和盾构针对性设计方案,从而形成一整套海底岩溶盾构隧道勘察、设计及岩溶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盾构法隧道在一些城市得到广泛利用,双管双向车道盾构隧道的工作井深度和平面尺寸都较大,对施工技术要求很高,施工过程中的难度和风险亦大。该文以上海已建成的大型盾构隧道的工作井为例,分析其施工特点。经实践表明,地下连续墙围护设计合理可靠;坑底和坑外转角加固方法可行,可增加地下连续墙结构的抗倾覆稳定性,减少围护结构的位移,防止转角幅发生扭转变形;框架结构形式不仅能保证围护结构在开挖阶段变形量较小,同时能很好地满足使用阶段功能的要求;针对工程特点,采用的深井降水和土方开挖顺序等技术措施方便有效,保证了工作井施工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钱聚强 《路基工程》2021,(2):148-152
为探究砂卵石地层盾构近接侧穿既有高架桥桩基时相关施工控制技术的适应性,基于成都地铁的地层特征、二环路运营桥梁结构性能及周边环境,针对性地采用“主动加固”与“被动加固”相结合的加固控制技术:桥梁钢管隔离桩、袖阀管注浆加固和盾构洞内注浆加固。结合现场监测分析,实践证明:盾构侧穿高架桩基时双洞之间的桩基础位置为高风险区域,局部施工保护方案有效地阻隔隧道-围岩-桩基-地表的变形传递;地表沉降,墩台沉降以及盾构拱顶沉降在采取了加固措施之后,均满足安全控制值要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地铁盾构隧道、城市隧道、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的大量修建,新建隧道下穿/上跨既有隧道及其相互影响已成为隧道工程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对于既有隧道,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隧道或盾构隧道。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具有埋深浅、宽度小、壁厚薄的特点。因此,当其被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时,既有隧道结构的内力、地表沉降等也必然不同。基于汾湖站(苏州南站)综合管廊工程,采用MIDAS GTS NX软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管廊地基加固对远期地铁盾构隧道修建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以地基加固长度和上下隧道净距作为变量,考虑了盾构机的掘进压、千斤顶推力和管片间的界面。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该工程项目,若远期盾构隧道下穿综合管廊,管廊地基加固对管片的内力无明显影响;当双线盾构隧道下穿后,较短长度的地基加固会增大既有管廊的轴力(拉力);对于初始阶段地表沉降,地基加固均增大了X向(垂直管廊方向)、Y向(平行管廊方向)的沉降值,但显著减小了盾构隧道下穿后地表的隆起值。  相似文献   

17.
吴镇  耿传政  王磊 《隧道建设》2018,38(12):2040-2045
为确保济南市轨道交通R1号线大杨站盾构顺利接收及上方管线安全,提出复杂地质条件下土压平衡盾构水下接收方案,阐述垂直冻结加固、洞门凿除、挡墙及板下临时支撑施作、盾构掘进模式及掘进参数控制、同步注浆及补强注浆、外凸式洞门设计等水下接收技术。主要结论如下: 1)在巨厚富水卵石层中盾构接收情况下,常规加固措施无法保证加固效果时,建议采用水下接收方式; 2)优化洞门凿除工序,视情况分层分块凿除,降低洞门凿除的风险; 3)采用不同的掘进模式,保证土压平衡盾构水下接收的顺利实施; 4)外凸式洞门后浇环梁设计可减小洞门永久封堵的施工风险; 5)整个接收阶段管线最大沉降变形仅1.41 mm,采用水下接收技术能保证富水卵石层中土压平衡盾构的安全接收。  相似文献   

18.
软土地区地铁盾构施工端头土体加固要求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软土地区土压平衡盾构施工中,端头土体加固要求目前基本上都是参照日本经验,设计为始发端头6m、到达端头3.5m,加固土体强度0.8~1.5MPa。根据现场施工经验总结,基于一般的土体加固强度均会大于1.5MPa,提出了一般情况下始发端头和到达端头的合理加固长度为3.5m,针对砂性地层的特殊情况提出了端头加固的形式;同时根据加固土体的防水目的和目前现场施工实际所使用的方法,建议更改现有的加固土体防水要求。  相似文献   

19.
姚先力 《隧道建设》2019,39(5):858-867
为解决土压平衡盾构连续下穿河道和铁路的施工技术难题,结合以色列Tel Aviv地铁红线盾构隧道施工实例,研究土压平衡盾构在浅埋粉砂层中2次连续切削钢筋混凝土桩基并穿越河道、运营铁路施工控制技术。综合采用深层旋喷桩加固技术、建(构)筑物自动化监测系统、盾构切削钢筋混凝土桩基试验、盾构掘进施工沉降控制施工技术,顺利实现2台盾构安全穿越河道、铁路、桩基等危险区域。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对沉降、盾构切割桩基试验数据、近距离下穿河道和铁路整个过程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提出盾构下穿河道和运营铁路时沉降控制的有效技术措施; 2)总结形成一套土压平衡盾构在辅助工法配合下穿越河道、铁路等危险建(构)筑物工法,拓宽土压平衡盾构的使用范围; 3)验证盾构不同刀具配置与有效切割钢筋混凝土桩基的关系,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