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海绵城市建设区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总体目标以及具体项目控制目标的可达性论证不充分的问题。在详细分析用地特征信息的基础上,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多轮模拟试算,构建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区域总体目标和项目管控目标“双目标达标分析”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分解方法,具体步骤为合理确定区域总体目标、梳理用地建设特征体系、初步构建海绵指标体系、海绵项目指引指标试算、确定海绵指标分解体系。以河北沧州为例,构建了符合国家要求和区域特征的沧州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分解体系,以供全国其他海绵规划编制中指标分解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解决整车开发过程中防腐设计及其管控难题,运用“材料-结构-工艺-性能”一体化设计的同步工程理念,通过将整车防腐特性分解为子系统防腐特性、零部件性能指标并开展指标达成度评估和开发方案制定,采用多元化的技术方法和跨部门的联动协同机制对整个防腐设计过程进行全面管控,助推油漆涂层零部件的腐蚀特性及老化等关联特性的联动开发和防腐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促进整车系统防腐设计能力的增强,最终实现整车耐久性能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针对三亚市某市政道路的海绵化改造方案,提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道路现状、周边环境和总体投资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统筹海绵指标;同时采用SWMM模型,对改造方案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仅靠道路的海绵化改造不能达到5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需依靠湿地公园对海绵指标进行统筹;海绵化改造方案可有效削减雨水径流量和径流峰值,间接地将雨水管道排水标准从2 a 一遇提升至3 a 一遇.  相似文献   

4.
我国缺水型地区在气候变化和人为开发等因素的影响下,已表现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水生态脆弱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而近年来提出的“海绵城市”理念为解决缺水型地区水系统问题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以寿光市海绵城市规划为例,实证分析了缺水型地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模式。通过该规划,形成了以水资源利用为特色的海绵建设指标体系,确立了分区分层落位的径流控制系统以加强海绵指标的管控落实,通过河道连通、拓宽疏浚、明渠恢复等工程,恢复城区河流水生态功能的同时加强排水防涝系统的保障,并形成以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为主的城区低影响绿地系统,提出针对北方半干旱地区海绵建设系统策略,为我国缺水型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园绿地、河湖水网作为天然的海绵体,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珠海市金湾试点区结合本地特征,在源头削减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区域河湖水网公园绿地,充分发挥河湖水网公园绿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作用,实现径流雨水的有效控制和地表水质的明显改善,将周边片区有效的串联,使碎片式的海绵体连片化,并最终形成"大海绵区域",发挥调蓄、净化效果,综合解决片区水量平衡。突出"大海绵"完善区域"弹性"构建,由此形成的"大小海绵"共存体系,是满足海绵城市建设"弹性"诉求的根本途径,为城市发展兼备形象与内涵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乘用车企业新车型项目开发阶段,控制单元类软件的EOL配置码的一种自动化计算、生成的方法,用以降低控制单元软件设计师的工作量、提升EOL配置码解析的效率和正确性,实现控制单元软件EOL配置码在新车型项目开发的各种场景下的有效管控。为乘用车企业在新车型项目开发阶段控制单元软件EOL配置码体系管理工作提供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性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传统汽车结构路噪开发体系主要是基于TPA(Transfer Path Analysis)思想,没有贯穿从路面到人耳的整个路径,不够完善。为完善汽车结构路噪开发体系,文中结合SPR(Source-Path-Receiver)模型和TPA分析思想提出路噪分解公式并运用于路噪开发体系中,进行路噪控制分析、路噪目标设定及完整的子系统目标分解。相较于传统路噪开发体系,该路噪开发体系将管控范围扩大到轮胎、悬架和隔振系统,使开发体系更完整;通过科学的目标设定和子系统目标分解过程使目标体系更合理和平衡,提高结构路噪开发体系的深度。  相似文献   

8.
大陆电子制动系统MK100 大陆电子制动系统MK100系列可根据主机厂的需求提供不同功能选择,全面覆盖从入门AO级到大型D级在内的全领域轿车产品.新一代MK100电子制动系统及其系统架构将EPB与ESC集成,就不再需要为驻车制动系统提供一个单独的控制单元,这也代表EPB的未来趋势.通过以最优化方式将EPB的基本硬件和逻辑电路与ESC架构集成,大陆有效降低了设计和安置一个独立控制器的成本,同时降低了汽车电子、电缆连线和插头等方面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监控城市轨道交通全线网设施结构安全状态及影响因素,提前预控相关风险,对当前安全监护管理现状进行调研并充分借鉴建设期风险评估及管理理论成果,探索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结构安全风险监控管理基本方法及理论,形成风险管控体系,并研发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结构安全风险管控平台。该平台从系统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置等方面综合考虑当前轨道交通设施结构安全监护管控现状,融入风险、隐患双重管控机制,可实现对轨道交通设施结构建设、运维全寿命周期数据的有效查询、管控及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全过程有效跟踪管控。通过引入结构智能安全评估与分析模块,可辅助判断当前轨道交通设施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进行风险防控研究,提出相应的主动交通管理系统,可有效地提高道路使用者的出行效率,以保障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基于甬台温高速进行了主动交通管理系统设计,研究了系统运行的4大需求;并基于交通条件以及系统功能需求设计了智能路桩、可变限速系统、智能匝道控制系统、货车智能管控系统、收费站管控系统、货车限行系统、车道关闭系统以及动态诱导系统8大系统,分别建立了各个系统的功能架构以及运行策略.最后针对甬台温高速温瑞段道路的交通条件以及管理需求,设计了各个系统的布设位置以及管控效果.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高速公路运营管控,为改善高速公路交通环境、提高车辆通行效率以及保障驾驶员行车安全提供有效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1.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依据,起到引领和统筹作用.结合珠海市地理气候特征,探索区级层面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思路,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并为类似地区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和借鉴.在编制斗门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首先分析了规划区内存在的主要问题,识别重点建设方向,提出规划建设目标及指标体系;然后从规划区生态环境本底特征出发,强调海绵城市大系统构建,完善顶层设计,构建海绵城市水生态格局;最后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系统规划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等内容,科学、系统地引领指导斗门区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2.
围绕如何有效地解决内燃机车电控柴油机的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CAN总线机车控制网络下的故障诊断单元设计方案,并阐述了故障诊断的基本原理。基于D—S证据理论的两级故障诊断算法的引入为相关知识库的设计和组织提供了便利,使得故障的不确定性降低,从而可以更好地提取故障信息。最后,分别从硬件和软件方面阐述了设计思路,并对其关键部分进行了说明。经现场测试,该设计方案能够很好地判断和排除故障。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一种功率变换器输出的控制方案,该变换器可用于柴油军用车辆的电源系统。电源系统的输出由一个三相四桥臂电压型变换器和正弦波滤波器组成,运用新的控制方案,电源系统可以在任何负载条件下产生三相对称的正弦波输出电压,而波形失真却很小。变换器性能的优劣通过额定功率为18kVA的样品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极端天气的增加,影响城市安全的内涝问题日益受到公众关注。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河道分布不均,呈现南密北疏、中心城外密中心城内疏等特点,传统的排水规划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状城市安全的需要。结合城市特点,浦东新区排水防涝规划坚持“绿灰蓝管”多措并举的理念,深度挖潜现有设施,合理解决好源头控制与大、小排水系统的组合问题;通过构建模型评估城市内涝风险、高效预测区域积水灾害、明确重点提标改造地区,有效提升规划效率并及时反馈规划效果。规划通过对已建系统进行低影响开发及现有排水设施多用途利用等方式对排水系统进行提标改造,有效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可为今后同类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2阶段喷射的缸内直喷汽油机HCCI燃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缸内直喷汽油机(GDI)上采用2阶段燃油喷射技术来控制缸内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在GDI发动机上实现了均质混合气压燃(HCCI)燃烧方式,研究了缸内2阶段汽油喷射对HCCI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行程中的第2次喷油时间可以有效地控制燃烧始点,二次喷油持续期可以控制燃烧速率、燃烧相位和拓宽发动机负荷。  相似文献   

16.
车辆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分析与动力控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魏跃远  林逸  林程  申荣卫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1):133-136,140
为了有效的实现行星齿轮机构的动力耦合功能,分析了双动力源与单排行星齿轮机构连接方式的系统效率,提出了实现混合动力汽车多种工作模式的结构方案,建立了行星齿轮机构的动力学模型,针对启动加速这一工况,建立了电机助力的控制策略,基于matlah/simulink建立了仿真模型,基于该模型进行了加速工况动态仿真并获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该分析有助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匹配与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7.
局部路径规划层作为无人驾驶汽车软件层的重要组成分布,如何有效、安全地到达目的地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针对结构化道路信息,充分考虑车道线的约束,在使用Frenet坐标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到车道线曲率和障碍物模型信息,得到不同车道上其他道路参与者的位置信息,以便计算其他障碍物模型对本车危险程度,综合算法实时性、轨迹平顺性等要素的最小代价局部路径规划算法。在局部路径规划过程中,沿着参考线(Frenet坐标系下X轴上一段路径)选取多个路径分割点,Frenet坐标系下在每个分割点处沿Y轴进行控制点离散,每个路径分割点处选取1个控制点构成路径控制点集合,使用一元三次方程对每种排列组合路径进行拟合,从而使用代价函数对每种排列组合路径进行评估,代价函数值最小为最优的局部路径。代价函数考虑拟合轨迹到障碍物的危险程度、轨迹平顺性、轨迹到当前参考线(实时在全局路径规划层上根据车速得到一条当前需要跟踪的理想轨迹)的偏离程度、拟合轨迹行驶方向的改变程度、无人驾驶汽车最小转弯半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场景下,所提出基于代价函数的局部路径规划算法,能规划出一条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的最优路径,并能保证无人驾驶汽车行驶轨迹平顺性和路径规划层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