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路》2019,(8)
基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逐步引入BIM技术,进行方案设计、碰撞检测,并为施工过程管理和运维养护服务。BIM建模是最基础的重要工作,设计单位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数据建立BIM模型。目前,高速公路收费广场设施BIM辅助设计软件匮乏。依据我国的相关收费设施设计规范,文中软件利用VBA技术,在Microstaion软件中进行二次开发,完成系列工具集,实现了收费设施BIM建模的智能化、参数化。文中论述了高速公路收费广场BIM设施辅助设计软件的研究过程、实现方法,结合工程实例,演示软件功能,展示项目成果。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推进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从隧道工程信息模型标准、建模技术、全寿命周期的应用等方面,对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应用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我国隧道工程信息模型技术标准较为领先,隧道结构BIM建模技术已基本成熟,BIM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等阶段均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2)下一步应完善与隧道工程密切相关的地质信息模型标准,并向施工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信息模型技术标准延伸; 3)要重点解决设计变更时模型自动更新的问题,深化BIM技术在隧道动态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加强全寿命周期集成平台的研发,推进BIM技术从设计到施工和运营维护的全寿命周期应用。  相似文献   

3.
鉴于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地方标准《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DB44)中尚未涉及移动支付业务的相关内容,本文提出了移动支付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交易流水中存储为储值卡或记账卡交易的技术方案、业务流程和技术要求,以确保新增移动支付业务标准技术体系兼容现有收费车道、收费站、路段公司收费系统以及现有的联网收费中心的对账系统、清分结算系统,以适应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移动支付应用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DB44)提出补充完善的相关建议,DB44标准的进一步补充完善将对目前广东省高速公路开展移动支付系统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广泛,其在桥梁运营阶段的相关研究及应用较少,仍处于起步阶段。介绍了BIM的概念、技术特点、主流建模平台、标准制定以及近年来其在项目运维方面的研究概况,梳理了BIM技术在桥梁运维阶段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了BIM在桥梁运维阶段未来可能的发展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公路交通项目由于其量大面广线长,数据量大且设计方法存在差异,BIM技术应用不能照搬建筑等行业的成功经验。目前BIM技术已被列为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十大重大技术方向和技术政策》中推广的主要新技术,各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已出台BIM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并已迫使上下游的各企业开展BIM技术研究和应用。本文在总结公路交通行业BIM技术应用必要性以及差异的情况下,提出了系统性的应用解决方案,为公路交通相关企业开展BIM技术应用并实现落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BIM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产生的显性价值有限,发挥的作用与行业期望、政府政策导向不匹配。针对此问题,通过对以往BIM技术应用和全过程BIM咨询项目案例的分析思考,梳理了交通基础设施在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期BIM技术应用体系,并介绍了BIM标准、数据传递、平台关系等全生命期BIM技术应用关键因素,力求总结出在工程全生命期BIM可以发挥的作用和显性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科超  王珏  朱秀玲  孔小勇 《公路》2022,(4):287-291
基于BIM技术,以我国典型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BIM建模标准、BIM分类及编码标准,规范了BIM技术在改扩建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运用BIM三维模型可视化、虚拟仿真等技术模拟复杂交通条件下,互通立交拆除、导改、保通等施工方案,为优化改扩建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保障通行能力提供了可视化依据;构建了改扩建工程建设期BIM协同管理平台,实现施工期业务管理数据与BIM模型的实时联动,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等进行协同管理;通过BIM引入技术,进一步提升我国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期的管理水平,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BIM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领域发展相对滞后,现通过BIM技术特性分析,总结BIM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应用的主要难点,同时从对象化、模块化、可视化三个角度阐述BIM设计的优势,结合BIM优势分析并通过工程实践总结出BIM设计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原则,包括需求确定优先原则,高内聚低耦合原则,协同设计原则等,为BIM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领域的相关应用与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BIM技术是目前工程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相应的BIM标准在建筑领域正在逐步完善,但在水利行业还存在巨大空白,尤其是针对上海市水利工程的BIM标准。因此,调研及分析国内外BIM标准,在总结上海市水利工程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已有标准对上海市水利项目的适用性,提出基于上海市水利工程特点的BIM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应用指南、实施管理办法和竣工交付标准等。  相似文献   

10.
周家嘴路越江隧道是2014年上海市首批四个BIM应用试点项目之一,也是国内首个全寿命期采用BIM技术的隧道工程项目。基于隧道工程特点,编制国内首个越江隧道BIM交付标准和行为标准,研究其管片自动化建模技术,进行碰撞检测、总体筹划、管线搬迁、交通组织和施工方案模拟等BIM应用,并研发了"基于BIM技术的隧道工程全寿命期协同管理平台"。其研究成果将提高周家嘴路越江隧道工程建设效率、减少失误、节省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为了将车载端与地面端充电设施统一起来,实现不同电动汽车与不同地面端充电桩之间高效、安全地进行无线充电,保证无线通信协议的一致性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新颁布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通信协议标准GB/T 38775.2-2020进行解读,梳理得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的一般流程;然后,设计了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一致性测试的软硬件架构;最后,提出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协议的一致性测试方法。该系统能够完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过程中通信协议的自动化测试,有助于后续标准的修订和测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近期中国不适宜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是因为涉及到大容量蓄电池技术不成熟,充电站建设、充电插座统一标准滞后,政府价格补贴和消费者是否接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采用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法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收费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依托成都市IT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同时借鉴了日月大道、成洛大道、成渝高速入城段等试点管廊的相关参数测算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其中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分别采用直埋成本法和空间比例法进行计算,建立了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收费标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测算得到的成都市管线入廊费和日常维护收费标准较适应管线现状实际建设和运维情况,更易让各管线单位接受。  相似文献   

14.
随着BIM技术的发展,给排水构筑物设计不断尝试把BIM技术运用到实践中。萧山钱江污水处理厂四期扩建工程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钱江农场,设计规模40万m3/d,是一座半地下箱体式污水处理厂。结构设计人员就Revit软件中建立的三维模型,结合YJK软件,探索地下厂构筑物结构计算,证明了地下厂项目利用三维模型整体计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印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7):347-349,354,28,29
人类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渴望,催生对市政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的需求。如同CAD的出现,建筑信息模型(BIM)必将引领工程设计领域新一轮的信息革命。该文阐述了BIM的理念,介绍了相关软件及BIM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了BIM技术在我国市政设计行业推广应用的主要推动力及各种阻力。市政设计走向BIM时代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具和手段的更新,更是设计方法和思维模式的更新。  相似文献   

16.
BIM虚拟技术在铁路隧道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铁路矿山法隧道施工中的进度和技术管理现状,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可视化技术,研究面向工程结构化对象的施工BIM模型创建方法,包括结构化的构件命名规则和建模精度要求,同时探索施工技术方案的3D模型可视化设计的方法及优势。利用BIM虚拟仿真技术,研究施工方案的4D模型虚拟施工推演及优化的方法和流程。最后,建立基于BIM软件的自动核算阶段工程量的方法和流程。依托项目进行具体的技术和方案示范,结果表明,BIM虚拟技术有益于提高隧道施工进度和技术管理水平,提供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决策的可视化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以广州某下承式大内倾角钢箱系杆拱桥项目为例,研究了BIM正向设计与参数化建模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BIM技术可以提高施工图质量、设计效率、优化施工方案、规避潜在风险、节约成本并缩短工期。这为BIM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理论研究表明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内的应用能使BIM的实施效果达到最佳,然而目前市政工程领域BIM应用仍然局限于某个阶段层面上的实践,其推广也存在诸多障碍。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市政工程行业BIM发展和应用现状,梳理出现阶段所面临的障碍及相关因素,然后通过DEMATEL法确定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加快市政工程领域BIM技术应用地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