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快速推进和信息化需求提升,BIM技术不断深入改变着接触网设计方式和流程,接触网零部件众多,设计时手工进行大量参数修改已难以满足高效、高精度的接触网设计需求。结合BIM和参数化设计理论,建立属于接触网专业的参数驱动型零部件族库系统,构建接触网族库系统架构,利用Inventor平台,研究接触网参数化零部件建模和装配参数化与关联设计,提出并构建接触网参数化零件库和部件库,并基于二次开发对接触网零部件进行参数修改。其成果为开发面向于接触网专业的BIM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接触网平面图设计工作进行难点及要点分析,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发出"接触网平面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通过1年多的应用,显著地提高了接触网平面图设计效率及设计质量。对软件系统的设计流程、模块构成及模块数据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接触网设计平台及基础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路勘察设计电气化接触网专业在设计过程中,涉及专业、人员、数据量众多。为提高不同专业间协同设计及具体区间辅助设计效率,确保项目流程的可追溯性,实现多专业数据共享,特开发了接触网设计平台及基础数据库系统。通过对电气化接触网专业业务流程的分析,设计项目管理流程,结合短信提醒与中心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了项目流程的管理、监控与数据共享。从接触网辅助设计的数据获取,中期数据处理、工程设计约束及工程数量统计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和简化,采用参数化的设计方法,建立了对应辅助设计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采用"用户-角色-权限"模式的访问控制机制保证了应用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检测列车和其他检测设备在规定测试速度下对全线接触网系统的功能进行综合测试,评价和验证,并对接触网系统进行调试、优化达到设计要求,为高速铁路的开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德国高速铁路接触网检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高速铁路接触网检测车可以检测导线高度、拉出值、接触压力、导线接近、导线厚度、接触网弹性等相关项目。此接触网检测系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动态接触压力检测系统,以运营时速对弓网进行动态性能检测;二是接触网光学检测系统,在不接触接触线的情况下对接触网进行静态检测,检测可以在低速或高速情况下进行。通过动态接触压力检测系统与接触网光学检测系统测量数据的比较,计算接触网弹性以及准确判断故障类型。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接触网残压问题比较普遍,接触网残压直接威胁人身安全,影响检修施工及接触网送电保护闭锁。通过实地测试、仿真分析、模拟验证等方法,证明了接触网残压是接触网系统间相对绝缘电阻降低而形成的分压。提出了降低接触网残压的有关技术措施,包括改进分段绝缘器两端绝缘电阻的设计和施工工艺,降低发生残压区段接触网的对地绝缘电阻和改进送电组织流程等。  相似文献   

7.
接触网智能巡检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目前接触网巡检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PDA(掌上电脑),GPRS(通用分组业务),GPS(全球定位系统)等新技术应用于接触网巡检工作的新思路。开发设计了具有后台管理子系统、移动数据采集与定位子系统和数据通信子系统3大部分的“接触网智能巡检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组成、工作流程、设计技术以及运用管理;提供了一套实现接触网巡检工作自动化、标准化、无纸化、网络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接触网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接触网可靠性研究的不全面,基于故障树分析方法,对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建立接触网失效故障树,对导致接触网失效的故障进行了定性以及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找出了导致接触网失效的所有故障组合;定量分析找出了容易导致接触网失效的故障类型,根据定性定量分析得到的结果,提出了有效提高接触网可靠性的相应建议,为接触网系统的设计、维修以及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接触网隔离开关集中联锁监控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接触网隔离开关的集中联锁监控是铁路电气化发展趋势。在大量调研国内外现状的前提下,研制了一套接触网隔离开关集中联锁监控系统。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相关的软硬件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上海城轨交通接触网的现状及特点,阐述应用机器视觉理论研究开发专用非接触式接触网检测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弓网关系、国内外检测技术现状、采用的技术路线、方案具体实施等,内容涉及高速数字成像、图像识别模型、图像边缘处理、几何光学布置设计、里程定位设计、多任务多进程软件设计。结果表明,接触网监测产品作为轨道交通接触网的专业检测装置,可适应国内轨道交通接触网的现状,同时利用自主研发的专业技术,可摆脱对国外进口设备的依赖,并能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1.
接触网主要承担运营电客车动力的供给职能,它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电客车的运行安全。文章结合北京大兴机场线线路特点,研究设计轨道交通接触网检测系统,该系统可提前预估及发现接触网异常状态,自动记录并提供缺陷位置、缺陷种类、故障等级等相关信息,有效地指导各维修部门快速对接触网系统进行维护。  相似文献   

12.
接触网参数检测与弓网动态性能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弓网系统核心要求决定的接触网检测参数的基础上,对接触网检测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应用接触网检测系统对胶济线接触网的动态参数进行了现场测量,并对接触网的维修工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了该线路的运营质量。最后在分析接触网几何参数与弓网动态性能的关系基础上,总结了弓网动态性能控制策略,有助于改善弓网受流质量,保障电力机车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3.
检测精调在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在分析高速接触网精调组织及人员配置基础上,阐述了高速接触网精调流程,通过几种接触网施工缺陷的检测数据,分析缺陷及检测数据异常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精调方法,为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接触网作为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的关键设备,其状态好坏直接影响铁路运行安全。为了在运营动车组上装备一套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对接触网运行状态进行全程监控,从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原则、设计方案着手,引入非接触式的图像处理、机器视觉以及红外测温关键技术,完成装置的系统设计,同时通过静态和动态试验验证装置的性能。试验和现场的实际应用反馈表明,装置满足技术条件要求,同时装置对接触网的检测结果能够为接触网检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大规模的投入使用,对运营线路的基础设施检测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接触网几何参数的静态值及平顺度关系到高速列车能否安全顺利运行。介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手推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小车的研究及应用,分别从硬件、软件方面详细阐述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流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为检验检测高速弓网综合检测装置、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和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的测量性能,设计接触网受电弓几何参数模拟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几何参数数值模拟装置和红外模拟系统组成,通过调整模拟碳滑板的高度及模拟接触线的相互位置,模拟实际受电弓和接触线的运行情况。实践表明,该系统使用方便、准确度高、便于运输及存放、易于扩展。  相似文献   

17.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二维设计无法体现接触网设施复杂的空间关系,且其承载的信息量十分有限,亟需借助BIM技术对接触网设计工作进行改善。但是,人工建模或翻模可能造成接触网BIM模型出错,模型精度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分析接触网BIM技术应用和规则检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接触网工程BIM模型规则检验流程,并结合实例验证该流程。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国内接触网二维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BIM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Inventor的接触网BIM设计系统。探讨接触网BIM设计的系统框架和需求及针对接触网设计的Inventor二次开发和关键技术,期望实现接触网三维设计的智能化。为基于BIM的接触网三维设计系统的实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将车体振动姿态检测数据引入到接触网检测系统,以消除由车体振动造成的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误差。采用接触网检测系统,通过对锚段、支柱、吊弦等关键零部件的识别,实现检测数据定位;,将定位数据与数据库中公里标称信息相关联,可消除轮径定位造成的累计误差,提高轨道检测数据定位精度。基于传统接触网和轨道检测技术,构建同步检测系统,实现接触网和轨道检测数据的共享,对于指导现场维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能够检测监测接触网状态,为精确施修提供支撑,是提高接触网可靠性的必要手段。分析国内外复杂大系统的监测体系特征,梳理6C系统发展历程和应用需求。通过加强总体架构深化设计、更新技术标准规范、细化安装实施方案、开展认证评定等工作的部署,形成了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监测体系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态势。同时,重点针对第6C装置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今后深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