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体     
IHS Martime Fairplay 9 Oct 2014北极航运管理期待各方共识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预计11月份完成Polar Code《极地水域船舶航运安全规则》草案。包括国际船级社联合会(IACS)、国际海洋运输保险协会(IUMI)、北极理事会成员国(加拿大、芬兰、冰岛、挪威、俄罗斯、瑞典、美国、丹麦以及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瑞典保赔协会、瑞典极地研究秘书处、北欧海上保险协会、环境专家、造船厂以及其他海运公司提出了一些关键提议,主要包括建立统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际船级社协会极地冰级规范,研究了冰载荷计算公式,从挤压力计算、船冰作用工况、冰压力-面积关系、船级因子及船体区因子等方面研究了规范的理论基础。基于目前极地发展现状,本文分析了开展极地水面舰船规范研究的必要性,在分析现有国际船级社协会极地冰级规范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极地水面舰船冰级规范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史婧力 《中国船检》2012,(10):72-73
极地规则已历时多年.早在上世纪30年代.芬兰一瑞典政府就颁布了《芬兰一瑞典冰级规则》:2002年12月国际海事组织(IMO)颁布了《在北极冰覆盖水域内船舶航行指南》.2009年12月通过了《在极地水域内船舶航行指南》:  相似文献   

4.
李慧 《船舶工程》2018,40(2):J0005-J0005
据TheMotorship发布的消息,瑞典、立陶宛、德国的企业正合作开发一型以液化沼气和电力为动力的驳船。该船建成后,将在瑞典内河航道运输液体货物。该项目由立陶宛西部船厂下属的Western Baltic Engineering公司、瑞典Avatar Logistics公司,德国汉堡港营销协会(the Port of Hamburg Marketing)以及立陶宛克莱佩达市科技园区(KlaipdaScienceand Technology Park,KSTP)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极地(冰区)船舶航行安全、保护极地环境、履行有关国际公约以及基于实施国家海洋战略的需要,分析国际公约对极地航行船员培训要求,研究国外有关国家极地船员培训现状及中国极地船员培训现状,提出中国极地(冰区)航行船员培训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事》2014,(9):42-42
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英国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DREWRY)、《中国远洋航务》杂志和美国商务日报(JOC)联合主办,中国船东协会、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国际干散货船东协会(INTERCARGO)和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INTERTANKO)荣誉主办的“国际海运(中国)年会”,将于11月5-7日在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重庆召开。  相似文献   

7.
史婧力编译 《中国船检》2011,(3):I0014-I0014
近日,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国际航运公会(ICS)、国际航运联合会(ISF)、国际干货船东协会(INTERCARGO)、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INTERTANKO)和国际海运劳工联盟(ITF)共同召开航运协会圆桌会议.呼吁一些国家的民众游说其政府为抗击索马里海盗出“一份力”。他们表示,船东已经找不到一条安全航线绕行.以防止海盗袭击了。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英国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DREWRY)、《中国远洋航务》杂志和美国商务日报(JOC)联合主办,中国船东协会、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国际干散货船东协会(INTERCARGO)和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INTERTANKO)荣誉主办的“国际海运(中国)年会”,将于11月5-7日在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重庆召开。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事》2014,(12):58-58
MSC 94通过极地规则 11月21日,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第94届(MSC 94)会议在英国伦敦IMO总部召开,强制性极地水域船舶营运规则(极地规则)及其关联的SOLAS修正案(SOLAS公约新的第XIV章)获得通过。极地规则包括安全和环保两部分要求,规定了在南北极水域恶劣环境下营运的船舶有关设计、构造、设备、操作、培训、搜救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航海》2009,(3):2-3
2009年4月10日,我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经历了173天、航程25000余海里,圆满完成各项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载誉归来。此次考察队由204名队员组成,是自1984年我国首次南极考察以来人员最多的考察队。2008/2009考察年度是国际极地年(IPY)  相似文献   

11.
针对极地运输船舶的安全设计问题,以某2万t极地多用途船为研究对象,参考芬兰瑞典冰级规则(FSICR)、极地规则和船级社相关规范,提出了极地运输船在船体结构、甲板机械防护、消防救生设备防护、通道防冻、居住区安全、航行安全及通信等方面的安全措施。应用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极地运输船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冰区航行船舶规范标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运秀 《中国船检》2010,(9):38-40,114
随着全球变暖步伐的加快,北极冰层逐渐减少,北极通航成为国际海事界的热点之一,冰区航行船舶引起了人们的更多关注。为此,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02年12月颁布了通函《在北极冰覆盖水域内船舶航行指南》,2009年12月通过了决议《在极地水域内船舶航行指南》,与此同时,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于2006年颁布了统一要求《极地船级要求》。这样,上述规定就成为极地航行船舶的强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船检》2008,(1):75-75
由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INTERTANKO)、国际干散货船东协会(INTERCARGO)、希腊航运合作委员会、英国劳氏船级社和国际救助联盟等组成的海事界联盟在争取推翻欧盟船舶污染法令的第一轮交锋中遭遇挫折。  相似文献   

14.
《集装箱化》2014,(8):31-31
借势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政策东风,“国际海运(中国)年会2014”将于11月5—7日首次移师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重庆。年会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英国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中国远洋航务》和美国《商务日报》(JOC)联合主办,中国船东协会、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国际干散货船东协会和国际独立油船船东协会荣誉主办。  相似文献   

15.
环球搜索     
《航海》2014,(3):36-37
政策 IMO海安委已批准有关北极水域航行新法规 据悉,IMO已批准了旨在加强极地区域航行安全具有全球约束力的法规,这尤其意味着有关客船的新要求。经过几年激烈谈判,IMO海安委(MSC)日前已批准了一套有关北极水域航行的新法规,因而IMO就制定具有国际约束力的所谓极地规则迈出了决定性一步。该极地规则覆盖有关极地区域整套航行事项,从船舶设计和建造贯穿船员培训和航行,直到改进搜救运作协调事宜。该极地规则将适用于500总吨以上的客船和货船。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船检》2014,(11):1-1
10月30~31日,2014年造船、船检、航运国际三方会议(简称“三方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学会、中国船东协会共同主办,中国船级社(CCS)承办。来自国际航运公会、国际干散货船东协会、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波罗的海航运公会、国际船级社协会、国际造船特别问题专家委员会以及欧洲、日本、韩国、中国航运和造船组织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破冰船是世界各国推进极地战略的重要抓手,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世界在役极地破冰船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芬兰、瑞典、丹麦等国家。其中,俄罗斯是全世界拥有破冰船数量最多,技术最先进,极地作业能力最强的国家。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其极地能力建设也不容小觑。本文旨在通过对近年来美、俄极地破冰船技术更新和能力建设情况的梳理,研判未来破冰船的发展趋势,从而为我国破冰船装备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7月28日,中国船级社(CCS)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INTERTANKO)、国际干散货协会(INTERCARGO)、国际航运公会(ICS)、波罗的海和国际海事公会(BIMCO)等四大国际组织的秘书长专程赶来致贺。活动期间,四位秘书长分别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采访。自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刊登这些专访内容,愿他们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观点能给广大国内读者带来一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应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CSCMP)、国际物流学会(ISL)、美国联邦快递(FedEx)、美国加州农业出口协会、墨西哥物流协会等单位的邀请,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为团长的考察团一行6人,进行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20.
金秋九月,有着“鹭岛”别称的福建省厦门市蓝天碧海、鸟语花香。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海运业的发展,在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福建省人民政府、厦门市人民政府、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英国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DREWRY)、《中国远洋航务》杂志社、美国商务日报(JOC)主办,中国船东协会、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司(BIMCO)、国际干散货船东协会和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荣誉主办的“国际海运(中国)年会2012”,于9月19日-20日在美丽的厦门岛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