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应用多连杆机构的可变压缩比(VCR)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并描述了该系统实现压缩比连续可变控制的特点与潜力,以及设计紧凑、低振动、低摩擦的VCR原型机的方法。另外,还着重研究了VCR系统应用于涡轮增压发动机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以及改善燃油经济性等多种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高速动力车传动齿轮的工作特点,选择了合适的润滑油,并运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对啮合面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油膜厚度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齿面的润滑状态和润滑机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对在轮轨摩擦条件下工作的润滑材料的基本要求.研究表明,用于轮轨系统的任何一种润滑材料都不能满足牵引机车车辆运行时的温度条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立罗斯托夫交通大学车辆设备国家预算教育机构研发并试验了工业条件下能扩大轮轨摩擦系统条件下工作温度范围的润滑材料.通过综合试验研究和二次正交中心构图的方法确定了润滑芯工...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采用多连杆机构的新型活塞一曲柄系统,它能改变活塞在接近上止点时的运动,从而获得与运转工况相匹配的最佳压缩比。只要选择合适的连杆机构并优化具体的参数,就可以在不增加原发动机尺寸或重量的情况下安装这种多连杆可变压缩比(VCR)机构。以前的文章中已清晰地说明了该VCR机构的特点,它能很容易地实现压缩比的连续可变控制。通过在膨胀冲程中对上连杆的垂直定向能减少由活塞侧推力引起的发动机摩擦。此外,通过连杆尺寸的优化设计可以实现类似简谐运动的活塞行程特性,从而降低由活塞二级惯性力引起的发动机噪声和振动,并减少曲轴扭矩的波动。将上述多连杆VCR机构应用于一台涡轮增压发动机,研究了它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低负荷时提高压缩比和采用废气再循环,在高负荷时降低压缩比并提高增压压力,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输出功率。采用这种多连杆机构后的发动机活塞行程与传统发动机不同,类似于简谐运动。这种活塞行程的特征是接近上止点时活塞速度较慢,接近下止点时活塞速度较快。根据燃烧稳定性、时间损失、冷却损失以及摩擦情况,研究了在部分负荷工况下这种活塞行程特性对燃油经济性和最大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分析类金刚石碳涂层对活塞销及裙部的减摩效果。采用浮动缸套法和弹性流体润滑仿真方法分析活塞裙部摩擦。试验结果表明,类金刚石碳涂层减小了活塞销对缸套的摩擦,并且在发动机低转速和活塞销偏置较大的条件下效果尤为明显,尤其减小了上止点和下止点附近的摩擦。弹性流体润滑仿真证实,类金刚石碳涂层活塞销能够影响活塞的运动,减小活塞裙部与缸套之间的接触压力。  相似文献   

6.
H.  Kieeberg  D.  Tomazic  J.  Dohmen  K.  Wittek  A.  Balazs  朱炳全 《国外内燃机》2014,(4):37-44
发动机小型化与涡轮增压相结合是目前实现汽油机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发动机小型化具有众所周知的优点.但其缺点是在高负荷时易发生爆震,并且需要通过提高增压度来补偿功率的下降,所以必须采取降低发动机压缩比的措施。另外,部分负荷时的增压压力升高会导致其效率变差。采用两级可变压缩比(VCR)系统可以弥补上述缺点。动力长度可变的两级VCR系统可以采用长度可变的传动部件来代替传统的传动部件,因此,只需对现有的发动机结构作较小的改动。在过去几年中,研究人员一直在研发这种长度可变的连杆系统。根据目前的发展状态。详细阐述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对各种压缩比的范围和驱动转速的考虑进行详细讨论,将两级VCR系统与全可变VCR系统进行比较,并展望如何在现有的先进汽油机中,利用两级VCR系统的潜力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相似文献   

7.
轮轨润滑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Ч.  ВС 《国外铁道车辆》2000,37(5):36-37
分析了轮轨间主、副摩擦面的工作特点,介绍了新研制的2种轮轨主、副摩擦面上用的润滑调节剂及其润滑系统的结构特点。运用结果表明,既可改善轮轨润滑以减少轮轨磨耗,又可保证轮轨间的粘着系数,经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应用有限元法对一种新型机车传动系统的弹性联轴节进行强度分析,找出应力集中点,并以应力集中处的应力作为目标函数,以弹性联轴节的基本尺寸为设计变量,进行优化设计,从理论上求出了研究对象的最优形状,从而为整个系统的设计开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俄罗斯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研制出了一套机车柴油机用的自动调整润滑系统。详细阐述了这种润滑系统的试验过程及其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该系统与原有润滑系统相比,它既可以减轻摩擦件的磨损程度,还可以节约燃油及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试验获得了圆满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我国铁路主型空气控制阀均采用滑阀副结构,该结构主要采用润滑油进行被动润滑,在运用中时常因润滑油殆尽而出现干摩擦现象,从而出现滑阀副面擦伤而导致控制阀漏泄的现象。基于物理背压工作机理,创新研发摩擦副背压主动润滑空气控制阀结构,新结构具有主动润滑的性能,笔者对新结构进行了相关的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摩擦副背压主动润滑控制阀可将滑阀副失效时的循环次数提高3.5倍,极大地提高了滑阀副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为延长检修周期奠定基础。鉴于此,摩擦副背压主动润滑控制阀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车辆通过小半径曲线段时轮轨间横向压力引起的各种问题,如钢轨的侧面磨耗及轨顶面波状磨耗,轮缘垂直磨耗,轮轨辗压声,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开发了润滑内轨走行面的“轮轨摩擦改进系统-FRIMOS”。(见图1)。FRIMOS是由以碳为主要成分的颗粒状的摩擦改进剂与向轮、轨问高效供给摩擦改进剂的喷射装置组成的系统。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弹性的盘型制动闸片装置,建立了低速的轨道车辆弹性盘型制动的数学模型,与无弹性的制动闸片进行了单轴制动特性的动态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具有弹性的闸片制动时同样能够保证车辆的制动性能;在制动盘或闸片摩擦面有缺陷时,弹性闸片能有效降低闸片与制动盘间摩擦力引起的振动。该设计为盘型制动系统的设计及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田公司应用最新的动力总成技术“地球梦科技”,开发了1款3.5I。V6汽油机。该发动机的总体设计目标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并向客户提供驾驶乐趣。“地球梦科技”的理念旨在降低排放的同时改善燃油经济性。为达到这一目标,并为用户提供驾驶乐趣,采用了三级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电控技术和可变气缸管理系统。将这种配气机构技术与缸内直接喷射技术相结合,可提升3.3%的功率,并降低燃油耗20%。为满足中型豪华轿车对噪声及振动水平的要求,开发了新型发动机悬置系统,以改善3缸运行模式的发动机振动。阐述了带可变气缸管理系统及缸内直接喷射系统的三级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电控技术、减摩技术,以及新型发动机悬置系统的结构及优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B/S可变条件数据库统计查询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于B/S结构系统中可变条件的数据库统计查询问题,应用JSP技术及JavaBean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B/S结构中可变条件的动态数据库统计查询的解决思路,最后给出了在铁路物资总公司电子商务中实现动态数据库统计查询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5.
LCF轮缘固体润滑剂摩擦学性能的实验室及现场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模拟,对一种新型轮缘固体润滑产品-LCF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LCF不仅减摩性能优良,而且也能有效降低摩擦副的磨损率.北京地铁的现场应用试验进一步证实LCF的减磨效果十分显著,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固体润滑产品.  相似文献   

16.
轴承润滑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轴承中存在的少量滑动摩擦问题。在轴承中,滚动元件和保持架之间,保持架和导向内、外环之间以及滚动元件和滚道之间都免不了滑动接触。为了避免金属和金属的直接接触,必须对轴承进行润滑。根据润滑膜在摩擦表面间的分布状态,润滑可分为全膜润滑和非全膜润滑。所谓全膜润滑是摩擦面之间有润滑剂,并能生成一层完整的润滑膜,把两摩擦表面完全隔开,摩擦是润滑膜内部分子之间的摩擦,而不是摩擦面的直接接触。这种状态称为全膜润滑。若因摩擦表面粗糙不平或载荷过大,速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润滑膜遭到破坏,一部分有润滑膜,另一部分为干摩擦,这种  相似文献   

17.
据预测,卡车柴油机功率的提高会进一步增加铸铁活塞和钢活塞的需求量,因而对活塞的润滑状态进行了研究。采用浮动衬套法对铸铁活塞和钢活塞的摩擦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为了便于比较,也给出了传统铝活塞的摩擦特性。为了分析活塞的摩擦特性及研究中的新发现,对活塞的二阶运动也进行了测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铸铁活塞在压缩上止点为边界润滑状态,其原因可能是活塞与气缸套间隙过大导致活塞倾斜角度过大,钢活塞由于裙部机油润滑充分,在上止点及下止点处于流体润滑状态。  相似文献   

18.
应用有限元法对一种新型机车车辆驱动系统的弹性联轴节进行了强度分析,找出了应力集中点,并以应力集中处的应力作为目标函数,以弹性联轴节的结构尺寸为设计变量进行优化设计,从理论上求出了研究对象的最优形状,从而为整个系统的设计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机车转向架传动装置摩擦副的特点,对轴承和齿轮润滑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国内目前在机车转向架摩擦与润滑领域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对目前几种典型的踏面摩擦控制产品和轮缘润滑产品进行了介绍,对比分析了几种产品的特征并比较几种踏面摩擦控制装置的优缺点。提出摩擦控制技术的关键为:在合适的时机及时地调节指定部位的摩擦因数。同时预测了轮轨摩擦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