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未来动力总成的开发目标是具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研发新车型时.发动机将更多地采用涡轮增压技术。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较好,但排放性能欠佳.这是因为涡轮增压发动机冷起动时。由于涡轮响应滞后而会损失大量热能。因此.对于涡轮增压发动机。需要采用相应技术缩短催化剂起燃时间,以降低排放。尤其是配装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按新欧洲行驶循环测试时,在城市低速循环起动阶段。其排放不能满足欧5标准要求。研究得出缩短催化剂起燃时间和降低排放的方法,使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满足欧5排放标准要求。进行全面的排放测试,如增加贵金属用量及载体的孔密度,缩短到催化剂的距离,以及采用二次空气系统等附加装置。通过这些独到的试验研究.使发动机逐步达到欧5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对1台2.0L涡轮增压进气道喷射汽油机和1台对比用的2.0L涡轮增压缸内直接喷射汽油机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这2台汽油机都采用全机械式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无节气门负荷控制策略。对比中使用的基础发动机是不带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缸内直接喷射涡轮增压汽油机。运行试验重点是研究部分负荷时的燃油耗及全负荷时的低速最大扭矩。在这2种发动机运行模式下,采用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后,发动机性能比无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更好。这是因为更好的涡轮增压器响应优化了扭矩特性。带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涡轮增压进气道喷射发动机的扭矩与涡轮增压直接喷射的基础发动机相当,但低速状态下扭矩比基础发动机更好。涡轮增压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缸内直接喷射汽油机在全负荷低速状态下能获得最大扭矩。涡轮增压连续可变气门升程进气道喷射汽油机在降低燃油耗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Eiser  A德  Bohme  J德  Ganz  M德  Marques  M德  范明强译 《国外内燃机》2011,(3):14-20
Audi轿车搭载直列5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具有悠久的传统史。经过持续不断的开发,又将缸内直接喷射与涡轮增压相结合,2.5L发动机在5400~6500r/min时功率达到250kW,并在1600r/min时扭矩达到450N·m。Audi轿车的发动机动力指标与优化匹配的6档手动变速箱相结合,在保持适当燃油耗的情况下,能使其加速性和机动性指标达到运动型车型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短讯5则     
《国外内燃机》2012,(2):45-45
Alfa Romeo公司在意大利开发了一种新型缸内直接喷射涡轮增压发动机,将于2013年初在PratolaSerra市的FMA工厂投入生产。这款既可横置又可纵置安装的新型4缸发动机的排量为1.8L,最大功率达到221kw,而且,还能满足未来欧6排放标准和美国第2阶段第5级排放标准。这款全铝合金制造的发动机装用一种20MPa缸内直接喷射系统,可变气门机构,以及高功率的涡轮增压器。  相似文献   

5.
今天,现代四冲程柴油机和气体燃料发动机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环境方面和增加输出功率的目标。发动机制造商和终端用户的要求成为开发TPL..-C新一代涡轮增压器的动力。以经过充分验证的TPL..-A和TPL..-B系列涡轮增压器为基础,进一步发展了TPL涡轮增压器的概念以便满足明天的中速四冲程柴油机和气体燃料发动机的要求。市场和排放法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TPL..-C新一代涡轮增压器的开发。现代涡轮增压系统和苛刻的排放法规要求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压比和增加体积流量。此外,各种保证高水平的机械可靠性和良好的维修方便性的措施在设计一种新涡轮增压器时同样必须被考虑到。因此,最近的部件开发被引入新的涡轮增压器系列中。采用新的TPL..-C压气机级和涡轮级,用户可以得益于增大的涡轮增压器单位尺寸体积流量、宽广范围的体积流量、增加的增压压力和改善的效率。于是,TPL..-C涡轮增压器部件的特性将不仅有助于达到发动机的环境相容性要求,而且新的涡轮增压器系列亦将可以满足更高发动机功率输出和功率密度的需要。本文着重描述了发动机制造商及终端用户的要求对TPL..-C涡轮增压器设计的影响。除了性能特点外,主要的关键之点还有诸如耐久性、可靠性、就单位尺寸热力学潜力而言的紧凑性以及维修方便性。机械问题的的讨论包括涡轮增压器的高自然频率和封闭安全性。TPL..-C涡轮增压器已经过全面试验,但在其成功地投放市场之前仍必须经历一个苛刻和综合性的内部鉴定过程。  相似文献   

6.
瑞士ABB涡轮增压器公司宣布,目前它正在向开发新一代柴油机和气体燃料发动机的制造商提供其全新的A100涡轮增压器。A100涡轮增压器的设计目标是,能为开发首要目标放在发动机减排上以满足最新的环保法规要求的单级、高效、高压涡轮增压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BMW740d轿车用新型两级涡轮增压直列6缸柴油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LangenP  奥Hall  W  Nefischer  P  Hiemesch  D 《国外内燃机》2011,(1):21-26
2004年,BMW公司首先在3.0L直列6缸轿车柴油机产品中批量运用两级涡轮增压技术。现在,在2008年上市的新型3.0L直列6缸柴油机的基础上,开发了下一代可调两级涡轮增压柴油机。很高的功率输出、很宽的可用转速范围,以及很低的燃油消耗率等核心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用这款新发动机的BMW740d轿车与以往用功率最大的V8发动机的轿车相比,燃油耗下降209/6以上,同时改善了行驶加速性和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8.
崔毅  邓康耀 《铁道机车车辆》2011,31(Z1):188-191
米勒循环是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有效措施.现建立涡轮增压柴油机米勒循环热力学分析模型.研究了几何压缩比、有效压缩比、空燃比、涡轮增压器效率等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考虑到实际发动机的爆发压力和NOx排放限制,对发动机的性能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只有进行参数优化匹配且涡轮增压器效率较高时,采用米勒循环才能提高热效...  相似文献   

9.
《国外内燃机》2012,(3):15-15
由于涡轮增压能提高发动机效率,从而可减少排放,因而它先是在轿车柴油机上,近年来又在小型汽油机上取得显著的市场增长。多涡轮增压、可变几何截面、废气旁通阀、废气旁通人进气歧管,以及发动机管理系统的联合应用,伴随着拥挤的发动机舱内较高的工作温度(汽油机超过1000℃),这些都对从事动力总成、发动机舱内布置和标定的工程师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今天正在生产或正在运用的许多柴油机都装有涡轮增压器,而且其他类型发动机(无论是天然气发动机,还是汽油发动机或生物柴油发动机)也都装有涡轮增压器。每个发动机制造商和涡轮增压器制造商均有自己的试验和检验其产品的方法。随着人们对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和对性能的研究越来越细致,在发动机设计中性能模拟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1月29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内燃机及零部件展览会上,无锡康明斯涡轮增压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匹配2~5L柴油机的涡轮增压器系列新产品。无锡康明斯涡轮增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华表示:“无锡康明斯一直致力于为中国乃至全球市场提供优质、高性价比的产品。小增压器的推出,标志着无锡康明斯涡轮增压技术产品研发能力的不断突破,实现了小、中、重功率发动机的全线覆盖,可以为客户和市场提供更可靠、更广泛的应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KBB公司于2001/2002年开始推出用于功率范围为500-3000kW的中速四冲程柴油机和气体燃料发动机的HPR系列径流式涡轮增压器。本文介绍该系列涡轮增压器成功应用的范例。目前共有100多种不同型号的HPR系列涡轮增压器装用于30多种型号的发动机。为了进一步改进涡轮增压器的运用可靠性,KBB公司在最近几年中作了大量的开发工作。开发了一种专门的径向涡轮喷嘴环涂层,优化了涡轮清洁的冲洗方法,这两项措施都是为了延长发动机烧重油运行时涡轮增压器的寿命。为了适应在更高的排气和机油温度下运用,亦对轴承系统进行了改进。这尤其是在气体燃料发动机应用情况下大大加强了耐久性。 现代柴油机的涡轮增压尤其对压气机提出了高的要求。第一代HPR压气机(A系列)被设计成在100%发动机负荷工况压比为4.2。在随后的几年中,与发动机相关的涉及增压空气压力和涡轮增压器效率的要求迅速提高。 为了满足发动机制造商的这些要求,对压气机作了进一步的全面开发。这导致推出了B系列和C系列压气机,从而拓宽了HPR压气机产品范围。在100%发动机负荷工况下,B系列和C系列压气机的压比分别达到4.5和4.8。在有效转速范围内,其效率超过80%,最高达84%。 自2000年以来,由于全球运输和能量需求的增长,KBB公司一直能够不断地扩展其涡轮增压器业务,并不断地赢得新的客户。这不仅要求在压气机设计过程中,而且同样要求在发动机制造过程中有高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基本结构及功能,重点论述了涡轮增压器失效的主要原因和工作原理,涡轮增压器的润滑、冷却,以及正确使用与保养涡轮增压器。  相似文献   

14.
Wilson  K  苏明 《国外内燃机车》1995,(4):24-26
简单介绍了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MET涡轮压器的发展过程和应用范围,侧重介绍了MET-SD系列涡轮增压器的结构改进和性能特点,并披露了该公司为满足未来高平均有效压力发动机的需要目前已开发和构想MET-SE系列和SE系列涡轮增压器。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的发动机开发中人们关注的主要焦点是如何满足未来排放法规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发动机开发的推动因素,诸如功率密度、效率和成本,所有这些因素在整个上世纪90年代已取得重大改进。这个新的焦点自然也对涡轮增压器制造商的开发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有效压比的积极作用被进气门关闭提前所消化,所以在过去10年中的开发工作已经导致功率密度的提高稍有停滞。在已实施严格的低NOx排放法规的地区,众所周知的发动机效率和低排放之间的折衷,常常需要喷射定时的延迟,这样就会导致发动机效率的损失。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还将存在进一步降低排放的压力。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这将会阻碍功率密度的进一步提高或针对高增压比水平而开展的开发工作将会充当发动机新一轮发展浪潮的推动力吗?非常高的增压比水平打开了降低循环温度之门,在诸多降低缸内温度的方法中,有一种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方法是采用Miller定时。较低的循环温度不仅可以减少发动机的NOx排放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发动机效率和功率密度。对增压空气进行明智的管理也是保证在每种发动机负荷下提供适量空气的需要,并有助于对烟度和颗粒物排放量实行有效控制。ABB涡轮增压器公司在该领域通过与发动机制造商、大学及其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积极开展了各项课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Miller方法、废气再循环、共轨或可变喷射压力、长行程等诸多发动机新技术的应用,高压比涡轮增压(单级或多级)的潜力仍然是巨大的。通常,单靠涡轮增压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本文客观地介绍未来实现高压比的多种方案,以满足各种型式和用途发动机的需要。然而,用来评判某个解决方法的适用性的标准在每种情况下都是一样的:低的排放(NOx和颗粒物),增强的工作能力,负荷响应和可靠性。所有这些都会为环境、发动机制造商、终端用户以及涡轮增压器制造商本身带来巨大益处。  相似文献   

16.
结合可变涡轮增压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可变涡轮增压技术对机车柴油机发展的影响,指出采用可变涡轮增压技术对改善机车柴油机部分负荷性能及对提高机车柴油机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最后介绍了可变涡轮增压技术在280系列机车柴油机上的开发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作为开发单级高效、高压增压系统的一个里程碑,ABB增压器公司推出了高速发动机用新型A100-H系列涡轮增压器。这种新系列增压器,其压气机压比达5.8,采用铝质压气机叶轮,具有高的增压器效率,能满足未来柴油机和气体燃料发动机的运行要求及低排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应对未来10年日趋严格的排放限值,以及满足“行人保护”的迫切要求,并改善车内外声学性能以进一步提高舒适性,Volkswagen公司开发了新一代柴油机。介绍了首次装在新型Volk-swagenTiguan运动型多用途车上、采用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2L4气门涡轮增压直喷式柴油机,这种柴油机标志着一种动力性好、效率高的柴油机系列已揭开序幕。通过将2L涡轮增压直喷式柴油机与共轨燃油喷射相结合,已开发出一台低于欧5排放限值、能提供驾驶乐趣、经济省油的,并在运转平稳和舒适性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19.
ABB Turbocharging公司推出了它的新型Pow-er2二级涡轮增压器和阀控管理技术,以帮助发动机制造商达到NOx排放要求。Power 2二级涡轮增压系统由两台不同调整尺寸的增压器组成,它们的压气机端通过一台中冷器串联在一起(图1)。冷却来自第一台增压器的压  相似文献   

20.
MAN B&W公司在成功地将它不久前开发的用于2100kW以上大功率四冲程和二冲程柴油机的TCA系列涡轮增压器投放市场之后,最近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用于较小功率发动机的TCR系列涡轮增压器。该系列涡轮增压器可满足目前和未来柴油机和气体燃料发动机的市场需要。新系列涡轮增压器包括6种不同的尺寸规格,适合脉冲或定压增压,覆盖的发动机功率范围为390kW-5000kW。预定的应用范围包括船舶推进,发电机组、固定式和铁路牵引发动机。它的主要开发目的是高效率、高压比、高比质量流量、低重量、小外形尺寸、长寿命,易维修、运行安全、低产品成本和低寿命期成本。为了实现所有这些目的,MANB&W公司必须完成一个广泛的开发和试验计划,以确保产品满足市场需要和具有高的运用可靠性。除了已经将一些模拟工具,诸如用于对所有相关的涡轮增压器部件进行空气动力学分析的3D—CFD(计算流体动力学程序)或用于静态和动态负荷计算以及转子动态模拟的FE(有限元)法,作为一种标准而加以利用外还在开发阶段初期首次进行了密封安全性计算。为了掌握顾客的特殊需要,在经过了复杂的QFD(质量功能开发)分析之后,提供了用户要求的技术务件。此外,涡轮增压器样机亦在燃烧器试验台上进行了广泛的试验以验证预期的按照一典型的柴油机特性曲线的工作特性。本文描述TCR系列涡轮增压器的开发过程和由它所提供的新的机会。另外,还介绍了通过台架试验和发动机试验所获得的初步结果,这些初步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用户可从该系列涡轮增压器获得的主要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