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位》标准制订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汽车产量和社会保有量飞速增长,汽车消耗的燃油将日骤增多。与此同时,我国石油资源和产量有限,今后汽车消耗的燃油依赖于进口石油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将严重影响我国石油能源安全性,同时也将加重我国大气环境的污染,影响汽车工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降低尾气排放,根据混合动力车辆2个或2个以上能量流之间的功率分流分配和能量利用情况,提出了最小瞬时等效燃油消耗量策略.通过分析串联式液压混合动力传动能量流关系,以储能元件蓄能器的虚拟等效燃油消耗为准则,建立了液压混合动力车辆最小瞬时等效燃油消耗模型.对液压混合动力车辆能量管理进行了研究,并以某型公共汽车参数为例,运用计算机软件通过城市循环工况第1部分和公路循环工况对使用该策略的液压混合动力车辆燃油经济性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最小瞬时等效燃油消耗策略的液压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改善率接近30%;采用最小瞬时等效燃油消耗策略在提高车辆节能效果上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能源出现危机的今天,千方百计地节约车辆的燃油消耗当然重要,而努力减少机油的消耗也不可忽视.因为,机油的生产工艺较燃油的生产工艺更为复杂,油品要求更加严格,价格也较高.因此,减少机油消耗和防止机油变质,对提高车辆使用的经济性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优化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动态分配过程,提升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平衡性,提高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的鲁棒性,以等效燃油消耗最小化策略为基础,结合对车辆未来行驶工况的预测研究,分析车辆未来行驶需求能量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动态调整策略。基于车联网通信技术,实时采集车辆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交通信息,作为车辆未来工况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以数据驱动为特征,基于混合深度学习建立工况预测模型。利用STL分解算法对各输入变量进行周期性、趋势性等特征分解,并对各输入变量的特征分量,使用混合深度学习网络从数据局部特征及时间维度依赖特征来深度挖掘目标车辆车速与外部信息及历史数据的关系,进而对车辆未来的行驶工况进行预测。利用预测的工况信息,分析车辆未来行驶需求能量的变化,应用于自适应等效消耗最小化策略等效因子的实时动态调整,从而实现对车辆的优化控制,并通过与传统自适应等效消耗最小化策略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混合深度学习的工况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比BP网络预测模型高44.72%;利用精确的预测工况信息预测能量管理,可以实时动态调整发动机和电机的功率输出,降低油耗并维持电池SOC平衡。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汽车燃油消耗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了道路坡度、车辆载重量、加减速及车速对车辆燃油消耗的影响,分3种车型建立了基于车辆行驶工况的单车燃油消耗微观模型;以速度实验为基础,通过对不同车辆行驶工况影响因素处在非实验条件下的情况进行修正,建立基于行驶工况的单车燃油消耗微观模型.各车型在不同坡度、载重量、加减速时的燃油消耗通...  相似文献   

6.
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截止2013年12月底,汽车产销双双突破了2000万辆的大关。汽车产销量的连年高速增长导致了以汽、柴油为首的车用能源大量消耗,整车油耗是车辆节能性指标的重要参数,油耗的高低影响到了能源消耗量的大小。本文从目前的燃油评价体系出发,探讨了第四阶段的燃油消耗评价的趋势,提出了今后车辆技术与产品布局的优先方向。  相似文献   

7.
汽车油耗是公路交通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之一,公路运营管理对燃油消耗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当车辆相同时,道路条件与交通量的不同会导致汽车油耗有很大差异。文章通过在成都路段上进行的汽车油耗试验,建立了不同道路条件和交通拥堵下的车辆运行速度和燃油消耗关系模型,并对同一辆车在弯道、爬坡及交通拥堵下的运行速度和燃油消耗量进行了回归分析,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从公路交通运营管理的角度对油耗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行驶工况特征参数来进行燃油消耗的预测。首先对典型道路上采集的百公里燃油消耗和行驶工况数据进行划分,获得大量行驶片段。接着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所有行驶片段的13个特征参数中得到了3个主成分。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对3个主成分的得分进行燃油消耗的预测。结果表明,与一般的BP神经网络相比,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燃油消耗预测模型,简化了网络结构,提高了预测精度,可用来预测城市道路行驶工况的燃油消耗。  相似文献   

9.
交通是能源消纳的重要领域,其对社会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在陆路交通方面,轨道交通和小型客运车辆的电气化发展方向相对清晰,而公路货运尚无明确的技术路线。为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在交通领域中的使用,发展并推广电气化公路技术,对重载卡车的蓄电池、燃料电池、混合动力3种电气化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卡车负载的特点,对不同电气化方案进行评估。研究融合新能源发电及并网、混合动力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的电气化公路技术,从车辆动力技术、供电线路、受电弓与计费、新能源并网、编组智能驾驶运行5个方面对电气化公路方案进行介绍,可以实现公路货运系统的绿色、安全、高效运行。以10公里线路电气化为例,进行规划和成本估算,构建单车和区域(或路段)电气化的运营成本计算模型,基于燃油消耗和阻力分析2种方法进行计算。对车辆购置及改装、基础设施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环保效益等4个方面进行技术分析与成本测算。从供能技术变革、商业模式和推广路线3个角度对电气化公路技术的未来推广进行论证展望。研究结果表明:电气化公路技术的应用与规模化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与环境收益,其中的混合动力方案与架空线输电方案为面对未来可能的储能技术变革与无线输电普及打下重要的基础,提供了拓展空间,也是重载货车实现智能驾驶的重要步骤;与燃油驱动相比,电驱动百公里成本减少96元,单一重卡年运营成本减少18.8万元,百公里污染物(如: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均减少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精确的车辆瞬态燃油消耗估计是车辆节能控制研究的基础,稳态燃油消耗模型受燃油发动机的非线性工作特性、驾驶员的驾驶习惯、车辆行驶的环境、车辆行驶状态、车辆负载等多种因素影响,计算的瞬态燃油消耗与实际燃油消耗偏差较大,现有瞬态油耗模型参数不易标定,因此本文中通过车辆速度与加速度构建了一种新的瞬态燃油消耗估计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求解,为进一步降低瞬态燃油消耗率的估计偏差,引入指数速度衰减的加权因子,即采用带指数衰减因子的最小二乘法求解油耗模型中的参数,并通过实车试验对瞬态油耗估计方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油耗模型可精确地估计车辆瞬态油耗,带指数速度衰减因子的最小二乘法可进一步降低油耗模型的油耗估计偏差,且估计精度受车辆行驶状态和道路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精确的车辆瞬态燃油消耗估计是车辆节能控制研究的基础,稳态燃油消耗模型受燃油发动机的非线性工作特性、驾驶员的驾驶习惯、车辆行驶的环境、车辆行驶状态、车辆负载等多种因素影响,计算的瞬态燃油消耗与实际燃油消耗偏差较大,现有瞬态油耗模型参数不易标定,因此本文中通过车辆速度与加速度构建了一种新的瞬态燃油消耗估计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求解,为进一步降低瞬态燃油消耗率的估计偏差,引入指数速度衰减的加权因子,即采用带指数衰减因子的最小二乘法求解油耗模型中的参数,并通过实车试验对瞬态油耗估计方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油耗模型可精确地估计车辆瞬态油耗,带指数速度衰减因子的最小二乘法可进一步降低油耗模型的油耗估计偏差,且估计精度受车辆行驶状态和道路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周绍荣 《商用汽车》2005,(10):94-96
汽车技术发展主要围绕能源、环保、安全3大问题进行的,其中能源问题尤为突出,可以说是汽车工业发展与变革的动力。节约能源首先是提高燃油经济性,而降低车辆自质量是提高燃油经济性的一项重要措施。对轿车而言,每减轻自质量10%,燃油消耗可降低8%~10%;对载货车(16~20t级)而言,  相似文献   

13.
面对日趋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提高车辆能效水平、减少燃油消耗是保证世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公路运输量调查统计指标单一的现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调查数据服务主体的需求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从实物量指标、价值量指标、运输效率指标以及燃油消耗指标4方面提出区域公路旅客运输调查指标体系的主体框架;通过分析需求调查的有效样本,建立区域公路旅客运输调查指标重要性排序的数理统计模型;基于数理统计方法对公路运输量调查指标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需求调查结果可靠,不同用户对区域公路旅客运输统计指标需求强烈.  相似文献   

15.
传统车辆经济性对比分析方法受车辆配置、大小、质量等因素影响,容易得出普通车辆经济性远高于豪华车辆的结论。为了对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的综合经济性进行深入客观的对比分析研究,本文中建立了一套搭载不同动力系统车辆的综合经济性预测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了新能源汽车(纯电动和燃料电池商用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的综合经济性对比分析及预测研究,从车辆的不同续驶里程和质量两个维度要求考虑,建立了搭载不同动力系统车辆的成本预测模型,并对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传统燃油汽车在当下、2025年、2030年、2035年的动力系统成本和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进行数据计算和经济性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成本和全生命周期成本将会进一步下降,甚至会逐步优于传统燃油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成本下降速度更快,在长续驶里程和高重载条件要求下,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将逐步低于同类型传统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建议我国优先发展对续驶里程要求较长的重型商用车。  相似文献   

16.
基于随机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对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转矩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马尔科夫模型对需求功率进行预测,并将随机模型预测控制与动态规划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并以消耗最小化为目标进行滚动优化的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搭建了仿真模型,并进行和逻辑门限控制策略的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与逻辑门限值控制策略相比,采用所提出的的控制策略时车辆能量经济性得到明显提高,说明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功率需求的控制策略是可行的,且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7.
京石高速公路及其辅道汽车油耗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速公路多数是与功能相同的国道或省道平行而建设的,要研究高速公路的投资效益及汽车运输成本,就必须将其与对应国道或省道(即辅道)的运输状况进行比较,、汽车油耗是运输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车辆相同,而道路状况和交通量不同时,汽车油耗也会有所差异。本文通过在京(北京)石(石家庄)高速公路及其辅道(107国道)上汽车油耗试验,建立两种道路上分车种的汽车燃油消耗模型,并对同一车辆在两种道路上的油耗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这将为运输成本的计算和公路投资效益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倪元 《商用汽车》2011,(20):75-80
面对越来越高的燃油费及人工成本压力,公路货运企业普遍采用轻量化、低行驶阻力及节能环保货运车辆等措施来降低运营成本,但这些措施都无法满足公路货运量急剧增长的需要,无法有效遏制车辆密度快速增长的趋势。较长组合车辆可以有效提高甩挂运输效率,减少燃油消耗,提高公路、铁路和海洋联运效率。由此,本文详细介绍了北美洲、澳洲和欧洲较长组合车辆的使用情况,并着重介绍了欧洲采用模块化理念研发的较长组合车辆的原理、技术及优点等,为我国货运车辆设计制造、标准法规制定、交通及公路管理等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之处。本文分2期发表,本期主要介绍北美洲、澳洲和欧洲较长组合车辆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车用汽、柴油现行国家标准与国际燃油规范的对比分析,及对市场上销售的燃油质量的详细调查,指出了我国燃油标准及实际质量与国外的差距;论述了由于燃油质量问题对环境、车辆及排放的影响,并对排放达标规划的实现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400万辆,单车燃油消耗比发达国家高20%~30%。我国必须控制石油消耗的增长,发展节能型汽车,以此节约5000万t石油;同时也将发展和推广清洁替代能源汽车,替代5000万t石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