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14例术中胆道造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临床指征行胆总管探查,阳性率为57.9%,其中相对指征者仅13.5%,术后残石率为3.4%。提示术中胆道造影在降低残石率、减少胆管阴性探查等方面有重要价值。认为具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者应将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检查列为常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和狭窄的类型、重建时机、促成损伤因素及胆道重建技术等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4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分为术中诊断、术后早期发现、引流或重建术后又出现狭窄等3组接受胆道再建手术。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情况。术中诊断的31例中,22例系未辨清胆囊管和肝总管、胆总管联合部。随诊3-15年,疗效优者75例(79.8%),良者13例(13.8%),优良率达93.6%,差者6例(6.4%)。差者中已死亡5例(占5.3%,5/94)。结论除熟悉病理解剖关系外,经验和谨慎对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至关重要。胆道重建的疗效主要受Bismuth分型和胆道重建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 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残余结石是很常见的,仅美国每年就有5000例胆道残余结石患者。对胆道残余结石的传统疗法是再次手术取石。由于既往的胆道手术使胆道的局部解剖变得很复杂,加之反复的胆道感染,患者的一般情况都比较差。因此再次手术的死亡率要比初次手术高4倍.近十年来随着经皮肝穿、胆道镜,纤维十二指肠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部分胆道残余结石是可以用非手术方法处理的。如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取石等.但直径大于8mm的结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1977年~1988年间,收治的75例胆道残留结石,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29例,各种内引流手术30例,纤维胆道镜取石16例。本文就残留结石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进行分析讨论,强调了术中造影和纤维胆道镜联合应用是预防胆道残留结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分析肝移植术后正常及常见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方法使用Philips Secura螺旋CT扫描仪对5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检查,CT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腰3椎体下缘水平,对比剂1.3mL/kg体质量,注药流率2.5mL/s,延迟时间30、60、120s。对拔除T管后出现胆管并发症患者使用Philips Gyroscan NT1.5T磁共振扫描仪检查。使用GE Advance Lp/Lc数字血管造影机,经股动脉穿刺进行肝动脉造影。结果27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移植肝下积液及右侧胸腔积液,门静脉伴行影像4例,肝动脉吻合口狭窄2例,肝动脉血栓1例,门静脉吻合口狭窄2例,胆管吻合口部位狭窄1例,非吻合口狭窄3例,胆瘘4例,肿瘤复发4例。结论CT、磁共振胆道水成像(MRCP)和数字减影(DSA)可以清晰显示肝移植术后血管、胆管并发症及其他少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我院1989年10月~1995年3月对57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肝血流同步双栓(经腹肝动脉、门静脉双置管同时注入化疗栓塞剂)治疗。结果半年生存率为94.1%。1年66.6%,2年31.3%,3年5.8%。该方法明显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是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中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肝脓肿的诱发因素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5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肝脓肿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肝移植术后肝脓肿的发生率为2.92%(5/171)。4例患者伴有胆道并发症,1例伴肝动脉血栓形成。肝脓肿多在移植术后1年内发生,多以发热寒颤、右上腹痛为临床表现,结合腹部B超或CT及微生物学检查可明确诊断。5例患者均应用敏感抗生素及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另外,2例行B超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1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治愈率为100%。结论肝移植术后肝脓肿的发生与胆道并发症及肝动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应用敏感抗生素、通畅引流及营养支持治疗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的适合应用于胆总管探查术的胆道支架,探讨其植入到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及有效性。方法利用镁合金AZ 31B制备胆道支架。将实验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建立犬急性梗阻性黄疸模型,4d后胆总管直径增宽至约6mm为建模成功。实验组在胆道内放置镁合金胆道支架,并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对照组则单纯行应用探条扩张胆道狭窄处,并行胆道一期缝合。观察各组死亡率以及胆漏的发生率;于建模前及探查术前、术后1月、3月留取相应样本行镁离子浓度、肝功能检查;定期B超观察胆管狭窄情况;分别在探查术后1月、3月留取胆管组织标本,观察胆管的愈合情况及Masson染色观察吻合口组织胶原纤维的增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犬血液、粪便以及肝脏、心脏、脑和肺等器官中的镁离子浓度接近,实验组尿液中的镁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胆漏发生率分别为0%、16.7%,死亡率分别为16.7%、33.3%。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建模前、胆总管探查术前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胆总管探查术后1月、3月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胆总管探查术后1月和3月行B超检查提示实验组胆管通畅程度良好,无狭窄表现,而对照组胆管出现进行性狭窄,胆总管狭窄以上胆管明显扩张。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胆总管探查术后1月、3月时,肉眼观察见胆管吻合口愈合良好;镜下观察实验组较对照组黏膜下胶原纤维沉积较少,新生肌纤维较多,管壁增厚较轻。结论镁合金胆道支架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良好的支撑及可降解性能在胆道探查手术及胆道良性狭窄的治疗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经手术取出56例胆结石的核心细菌培养实验研究,其中胆囊结石44例,42例培养无菌生长,2例核心培养为大肠杆菌;原发胆总管结石7例,6例培养为大肠杆菌,一例为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胆囊加胆总管结石5例(仅送胆囊结石)无菌生长。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胆管结石细菌培养阳性率高,本组为100%。预防胆系带菌状态及早治疗胆道感染是预防胆管结石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对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等疾病的治疗效果,并对术后出现的远期并发症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行EST治疗的158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03例患者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出现远期(≥术后3月)并发症者13例,发生率为12.6%.其中,胆总管结石复发者8例,有6例伴随胆管炎反复发作;单纯胆管炎1例;出现结石性胆囊炎2例;胆管结石残留1例;慢性胰腺炎1例.结论 EST是治疗胆道梗阻的安全、可靠的方法.术前患者黄疸可能是引起远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院1979~1989年手术治疗的70例肝内胆管结石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归纳了手术中发生22例(占31%)残留结石的原因,并对术中如何预防残留结石进行了讨论,为在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中避免发生残留结石提供了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尿硅石在人类非常罕见,随着分析仪器的进步及尿石分析方法的改进,目前国外已有39例报道,但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在红外光谱分析185倒尿石成分基础上,配合能遭及扫描电镜,发现单纯尿硅石1例及含硅质结石17例,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结石系西北地区患者手术取出60例和体外冲击波碎石80例及自行排出45例,其中上尿路177例,下尿路18例。实验方法:先将结石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选择单纯硅尿石及含硅质结石采用配有美国能谱分析的B型电镜进行扫描观察。结果185例结石中,单纯硅结石1例(0.54%),含硅质结石17例(9.19%),且混…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我院1978~1987年住院胆石病827例临床与实验系列研究结果,该病占同期胆道疾病的59.84%.胆囊结石占84.52%,胆总管结石占8.71%,胆道残余结石占3.14%。化学组份分析,胆固醇类结石占80.71%,胆石核心蛔虫卵检出率为20%。胆汁细菌培养总阳性率为45.83%,胆囊结石为29%,胆管结石为88%.胆结石中胆汁酸测定结果,胆固醇石及黑色结石不含游离胆汁酸,而胆色素石游离胆汁酸含量较高.本研究进一步证明本地区以胆固醇类结石为主,对其治疗中的新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在临床上的一种新的、合理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36例经手术证实的Mirizzi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中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12例,胆囊切除术8例,胆囊切除术及胆囊瘘口修补术10例,胆囊切除术及肝总管Roux-en-y吻合术6例。结果 2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8年,痊愈22例(78.6%),良好4例(14.5%),欠佳2例(7.1%)。结论 对4种类型的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动态监测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中心107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汇总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后早期门脉流速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而肝动脉流速降低,后逐渐恢复正常。107例中发现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1.87%),肝动脉狭窄5例(4.67%),门脉血栓形成3例(2.80%),肿瘤复发7例(6.54%),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18例次(16.82%),慢性排斥反应10例次(9.34%),胸腔积液105例(98.13%),腹腔积液65例(60.74%),假性动脉瘤1例,胰漏1例,胆道感染4例(3.74%),胆道狭窄4例(3.74%),胆漏5例(4.67%),胆总管结石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动态监测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院近年共完成经文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68例,其中单支病变37例(54.4%),双支病变22例(32.4%),三支病变9例(13.2%)。PTCA共扩张79处病变,A型病变39处(49.4%),B型病变30处(37.9%),C型病变10处(12.7%)。3例采用邓导丝技术,5例采用灌注球囊导管,8例放置冠状动脉内支架,三例进行了冠状动脉内膜斑块定向切除术。PTCA的病倒成功率97.1%,病变成功率93.5%,本前平均狭窄(878±8.4)%,术后平均狭窄(14.1±46)%。1例死亡,无息性心肌梗塞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者。讨论了PTCA的适应症、影响成功的因素以及并发症的预防,表明PTCA是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173例肝血管影像与肝癌的介入治疗资料,结果显示:①肝动脉起源及其分支走行形态与超选择性插管的成功密切相关。②肝动脉解剖变异23例(13.3%),主要为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型,其次为胃左动脉供血型。③肝癌的动脉血供主要为规则性供血(136/157),变异性供血21例(13.4%)。④肝癌合并脉动静林瘘20例(11.6%)。⑤动脉性门抓造形可了解门脉内有无痛性及门脉血流方向,可为选择介入治疗方法提供依据。结合本组肝血管影像资料,讨论了肝癌的肝动脉介入治疗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肝血流的影响和并发症的观察。对2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实施TIPS治疗,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测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支架内血流速度,及核多功能仪检测肝总血流。结果表明,TIPS技术成功率85.7%,肝内分流道建立后,门静脉压力下降,门静脉流速增加,肝总血流减少不明显;一过性肝性脑病、支架狭窄,除与建立的分流道部位不同有关外,与血流动力学紊乱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复杂病例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元月至1997年10月我院完成的复杂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74例,占同期PTCA总例数的49.3%,其中年龄大于或等于70岁者10例,不稳定心绞病3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40%者6例;48例为多支血管病变。PTCA共扩张85在血管,靶病变93处,A型病变15处,B型病变53处,C型病变25处。7例采用灌注球导管,28例植入冠状动脉内支采,1例行冠状动脉内膜定向切除术。PTCA病倒成功率93.2%,病变成功率90.3%,本前平均狭窄(89.5±82)%,术后平均狭窄(16.9±6.2)%.死亡2例,无息性心肌梗塞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者。讨论了复杂病例PTCA的成功率、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处理对策,表明复杂病例PTCA仍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精制人白细胞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HBsAg清除率(10.52%,4/39),HBVDNA转阴率(41.93%,13/31)、HBeAg转阴率(45.94%、17/37)明显高于对照组(3.60%,9.90%16.00%),P<0.05,证实干扰素具有清除乙肝病毒,抑制其复制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