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4根预应力筋不同布置形式和非预应力筋不同等级的梁进行静载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预应力筋布置形式和不同非预应力筋等级对UPC梁受弯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UPC梁的极限承载力、极限应力增量、挠度和裂缝开展均受到预应力筋的布置形式的影响;非预应力筋强度等级的提高可以使UPC梁的承载力和极限应力增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朱泽文  毛琳  代力 《公路》2021,66(11):120-125
为了计算在环境与疲劳荷载双重作用下CFRP加固混凝土梁的时变抗剪可靠度,以侧面内嵌CFRP加固混凝土梁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加固梁的抗力模型;其次,构建双重作用下加固梁斜截面承载力极限状态功能时变函数;最后,基于JC法计算不同荷载频率下混凝土梁加固前后的时变抗剪可靠度。结果表明,双重作用下,在服役基准期的50%以内时,混凝土梁抗剪可靠度随服役时间呈现缓和线性下降,而后降低速率快速增大;混凝土梁抗剪可靠度随年交变荷载频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年交变荷载频率对混凝土梁的可靠度变化的影响非常明显。另外,在服役基准期的58%之后,采用侧面内嵌CFRP对混凝土抗剪梁进行加固,可以继续服役基准期的12%左右。总地来看,采用侧面内嵌CFRP加固后,混凝土梁的服役寿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是,建议宜在服役前期对混凝土梁进行抗剪加固。  相似文献   

3.
CFRP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T型梁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波形齿锚具实现横向张拉CFRP片材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对4根完全相同的7 m跨度的T型梁进行加固(梁侧加固3根梁,其中1根梁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梁底加固1根梁);利用普通粘贴CFRP的加固技术对另一根梁进行加固(加固前与前4根梁完全相同);然后对加固后的5根梁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梁侧或梁底CFRP片材体外预应力加固能同时显著提高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承载力以及截面刚度,能有效限制混凝土裂缝宽度的发展,也能充分发挥CFRP片材高强性能,同时加固时有无初始荷载即二次受力对加固后的梁在承载力及变形能力方面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经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曲线梁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试验基础上,再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得了加固前后曲线梁的变形特征、破坏形态以及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经碳纤维加固后曲线梁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均得到提高。碳纤维布不但参与曲线梁弯曲受力,同时也参与扭转受力。碳纤维加固在曲线梁抗扭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钢筋混凝土梁桥采用梁底粘贴钢板、梁顶增设铺装层等加固措施后的受力性能,依托某废弃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开展研究。通过将该桥T梁的加固措施部分或全部拆除得到4个T梁试件:未加固梁、梁底粘贴钢板加固梁、梁顶增设铺装层加固梁、同时粘贴钢板与增设铺装层加固梁,分别对各T梁进行静力试验,研究其裂缝发展过程、荷载~挠度曲线及承载性能。结果表明:采取不同加固措施后,T梁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及极限挠度均明显增加,但增设铺装层加固后梁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提高的幅度更大,粘贴钢板加固后梁的极限挠度提高幅度更大;增设铺装层加固更有利于提高梁的正常使用性能及承载力,粘贴钢板加固更有利于提高梁体延性,同时采用粘贴钢板与增设铺装层加固时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6.
铝合金工字梁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片铝合金工字梁为研究对象,进行非线性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得到了荷载-位移曲线,并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也验证了采用兰伯格-奥斯古德(Romberg-Osgood)模型来描述铝合金结构本构关系是合适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结构初始几何缺陷和荷载偏心等参数对铝合金工字梁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最后,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对相同设计参数下铝合金工字梁和钢工字梁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相同设计参数的铝合金结构极限承载力与重量比为钢结构的1.645倍。  相似文献   

7.
陈爽  覃荷瑛  李德华 《中外公路》2011,31(2):196-199
对6根不同强度等级的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进行试验研究,测得了试件加固后的极限荷载,分析混凝土强度的变化对加固效果产生影响的机理并进行了可靠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可靠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且趋势随着强度等级的提高而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矩形梁的抗弯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设计参数与加固构造对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梁抗弯性能的影响,对4根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矩形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及数值与理论分析。试件测量内容主要有荷载、挠度、应变、滑移、裂缝的发生以及发展状况等;然后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试验梁加固后的抗弯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依据试验梁达到极限抗弯承载能力时的塑性破坏特征,建立了承载力理论简化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可显著提高原梁的极限承载力;植筋间距对加固梁的承载力、新老混凝土界面纵向相对滑移具有显著影响,植筋间距越大则承载力越小,且界面出现纵向相对滑移的荷载值越小;剪跨比对试验梁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界面纵向相对滑移、结构延性均具有显著影响。数值与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型能较好模拟试验梁发生弯曲破坏时的受力性能,而对界面滑移与剥离破坏的模拟尚存在不足;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在塑性弯曲破坏时吻合较好,脆性剥离破坏时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钢筋混凝土受弯梁(RC)的复合加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针对采用TRC面层的预应力CFRP筋嵌入式增强RC受弯梁,考虑TRC层数和开槽间距等因素的影响,对1根普通RC梁和5根复合加固梁进行了四点弯曲加载试验,并对TRC面层的预应力CFRP筋嵌入式增强RC受弯梁破坏形态、承载能力以及使用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TRC面层的预应力CFRP筋嵌入式复合加固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梁的承载能力,改善梁在使用荷载下的跨中挠度和最大裂缝宽度;复合加固梁极限荷载随TRC层数的增加有所提升,但较厚的TRC加固层更易发生剥离而退出工作,承载力会因此减小;开槽间距对复合加固梁刚度和承载力无明显影响,但较窄的槽边距会导致复合加固梁发生端部混凝土拉裂破坏,该类破坏导致梁承载力较低,应采取措施避免此类破坏的发生;相比于未加固梁,复合加固梁中性轴高度明显增大,钢筋屈服后,中性轴高度逐渐稳定,曲率变化加快;复合加固梁正常使用极限荷载下的跨中挠度和最大裂缝宽度均在规范规定的限值内,并且远远低于该限值,表现出良好的使用性能;复合加固梁正常使用极限荷载下跨中挠度和最大裂缝宽度的理论值与试验值差距较小,误差总体处于1...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工字钢梁通常由顶板、底板和中部的平腹板焊接而成,由于腹板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极易出现弯曲变形,导致整体刚度下降,结构承载受到较大影响。为了改善这一情况,研究了波形钢腹板工字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曲特性,通过有限元分析、理论计算和试验研究,得出不同荷载值作用时相应的应变值和挠度值,并与普通工字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波形钢腹板工字梁具有更大的抗弯极限承载力,能较大程度地改善传统工字钢梁挠度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在弯矩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和其抗弯性能的影响因素,设计制作20根高强钢筋RPC矩形梁进行抗弯承载力试验,分析梁的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裂缝的发展和分布,研究配筋率和钢筋强度对抗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RPC适筋梁的正截面破坏过程与普通混凝土梁相似,表现出良好的延性,少筋梁和无筋梁具有一定的延性;相同钢筋强度RPC梁的开裂弯矩和极限承载力随配筋率增加而增大;相同配筋率时,RPC梁的极限承载力随钢筋强度增加而增大,但钢筋强度对开裂弯矩影响不大;试验过程中,梁的截面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根据简化理论计算的RPC梁极限弯矩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针对高强混凝土材料力学行为的特殊性,考虑材料非线性的影响,通过将普通钢筋均匀“涂抹”于混凝土中,建立综合本构关系矩阵,将由此形成的普通钢筋与混凝土匀质材料整体离散为实体单元,并将预应力钢筋离散为独立的一维单元,用有限元法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T型梁进行了极限承载力分析研究,给出了梁受力全过程矿.厂曲线,分析了其受力变形和破坏特点。为方便结构工程师参考,还对影响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的主要结构参数(配筋率、高跨比等)进行了分析计算,推荐了这些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3.
通过15根单调荷载和11根低周重复荷载作用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探讨了综合配筋指标、跨高比、荷载作用方式对预应力筋应力增量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建立了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增量与综合配筋指标,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与综合配筋指标的关系式,对受压区混凝土应力等效模式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两种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正藿面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纤维编织网-ECC联合加固RC梁的受弯性能,对1根普通RC梁和9根加固梁进行了四点弯曲加载,分析了ECC高度和纤维编织网层数对加固梁破坏形态、裂缝分布和承载力等受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固梁受弯破坏时裂缝细而密,且呈现ECC中多、混凝土中少的分布特点;和普通RC梁相比,加固梁纯弯段混凝土裂缝数量增加33.3%~66.7%;增加纤维编织网层数或ECC高度对提高加固梁裂缝数量影响较小;加固梁承载性能随纤维编织网层数和ECC高度增加而提高,当ECC高度与加固梁截面高度之比为0.5且布置3层纤维编织网时,加固梁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相比分别提高111.11%、37.86%、36.13%;ECC高度和纤维编织网层数对加固梁抗弯刚度影响较小,但影响作用不同;加固梁抗弯刚度随纤维编织网层数增加略有增加,随ECC高度增加略有减小;增加纤维编织网层数或ECC高度可降低加固梁钢筋应变。受弯加载过程中加固梁截面仍保持平面,满足平截面假设。基于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理论,并考虑纤维编织网利用率,建立了加固梁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由该公式得到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最后,基于该公式分析了加固梁极限弯矩对ECC高度和纤维编织网层数的敏感性,发现加固梁极限弯矩对纤维编织网层数变化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极限荷载作用下大跨度斜拉桥的非线性效应极为突出,进行该类桥梁极限承载力分析时其影响不容忽视。该文以芜湖长江公路二桥为例,结合其大跨径、四索面、分体式钢箱梁的结构特点,详细分析了其极限承载力性能,考虑了梁与索的材料非线性及几何非线性的影响,比较了不同荷载分布方式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荷载分布时结构的破坏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双重非线性计算得到的极限承载力值更符合实际情况;不同荷载分布方式对该桥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大;斜拉索的材料非线性在该桥的极限承载力分析中不容忽视;结构主要是由于跨索的断裂或主梁出现塑性铰导致破坏。  相似文献   

16.
钢筋混凝土梁碳纤维布补强破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三种不同的钢筋混凝土试验梁进行静载破坏试验,分别获得了未贴碳纤维布、贴一层碳纤维布及贴两层碳纤维布三种试验梁的试验结果。对各试验梁的极限荷载、破坏状况、混凝土应变、挠度以及裂缝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梁贴碳纤维布后,其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均有显著提高,挠度明显减小。该试验成果在实桥加固中进行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7.
箱梁预应力横隔梁的实用设计计算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黎海堤  陈大根 《桥梁建设》2002,(3):52-54,63
将箱梁预应力横隔梁视为单一构件,通过桥梁空间程序计算出最不利的横隔梁的弯剪等内力值,根据弯矩,剪力与分布荷载集度间的关系原理,求算出等效荷载,将等效荷载应用到平面杆系桥梁程序中,对横隔梁进行预应力配索设计,并通过设计实例予以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开展了超载和氯离子侵蚀共同作用下RC梁的抗弯破坏试验,研究了荷载等级对RC梁钢筋锈蚀率、挠度以及剩余承载力的影响.首先,进行无氯离子侵蚀作用梁的抗弯极限承载能力试验,并基于规范对挠度的规定确定了RC梁超载状态与正常使用荷载状态之间的界限.在此基础上,采用电化学的方法实现钢筋的加速锈蚀,并进行了正常使用荷载状态及两级超载作用下RC梁受氯离子侵蚀后的抗弯试验.结果表明,超载对钢筋的腐蚀,挠度的增长有放大作用,对承载力的减小有着明显的影响.实际工程中的结构绝大多数都是承受荷载与腐蚀的共同作用,在对结构进行耐久性评估时,应同时考虑以上两种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异形斜塔混合梁斜拉桥极限承载力,基于几何、材料非线性理论,采用大跨径组合体系桥梁极限承载力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建立了异形斜塔混合梁斜拉桥的数值分析模型。分别采用横向对称及偏心均布荷载形式,针对结构各控制截面的最不利加载工况,对异形斜塔混合梁斜拉桥的临界荷载及极限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得到该桥梁结构失稳以及材料屈曲发生区域以及极限承载能力,研究成果可供同类桥梁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外观检测、特殊检测和静力荷载试验等常规试验来获得承载能力检算系数,进而间接评定在役旧桥的极限承载能力,虽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与结构真实的极限承载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通过对一座钢筋混凝土T型截面简支梁旧桥进行破坏试验,获得其真实抗弯极限承载能力,并与特殊检测和静力荷载试验间接得到的评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通过破坏试验得到的抗弯极限承载力大于特殊检测评定以及静力荷载试验评定的结果,实际可运营的车辆荷载也大于设计车辆荷载,虽然此桥病害较为严重,但其极限承载能力尚满足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