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满足都市圈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要求,需实现设计折返能力.以现状技术条件下双司机作业、单线折返为基本方案,提出基于CTCS2+ATO(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二级结合列车自动运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折返间隔计算方法.研究增加折返线、优化折返作业组织对提高折返能力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采用两线交替折返方案及单线折返方案来实现设计折返能力的技术条件和相关数值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折返线条件下,折返线作业时间阈值为64 s,可作为自动折返技术条件下折返线作业时间优化目标值;在双折返线交替折返条件下,折返线作业时间阈值为244 s,可按此制定自动折返技术调试期折返作业规程.  相似文献   

2.
根据业主关于分段开通城铁线路的要求,为了提高阿布贾城铁起点站折返线的折返能力,通过对适用于尼日利亚阿布贾城铁3号线起点站折返线的多种设置形式进行优缺点分析,经过技术方案比选和折返能力的计算,最终确定阿布贾城铁3号线起点站折返线的设置形式。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制约单条线路运能提升的主要瓶颈是折返站的折返能力.以实现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远期100万人次运能为目标,分析列车折返能力.基于图解法对折返站的站前单渡线折返、站后单渡线折返、站前站后交替折返和站后双渡线交替折返这4种折返方式的折返时间、折返能力进行了分析与计算;根据不同的折返能力对线路运能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终点站折返能力分析及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影响轨道交通线路实际运输能力的各种因素,找出制约线路运能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对折返车站在不同折返模式下的折返能力进行分析,并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莘庄折返站的实例,提出了在实际生产中利用既有站线条件提高其折返能力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中折返站的折返能力与信号系统运行设计能力紧密相关,折返线安全保护距离又直接影响着折返能力。针对贯通式和尽端式两种站后折返站型,通过仿真分析计算,得出了高架(或地面)站与地下站折返线保护安全防护距离。这在合理控制工程土建投资的前提条件下,保障了列车运行的折返效率,为工程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现代有轨电车线路主要以地面敷设为主,与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应按照施工现场的地形情况,综合考虑远期线网发展、运营灵活性、经济技术、客运业务、折返能力、施工难度等因素,合理设计折返线方案。根据现代有轨电车的特点,分析了有轨电车起终点站折返线的型式,探讨了有轨电车折返线的设置原则,提出了折返线长度和安全距离计算方法,并以某工程中的参数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中间折返站折返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间折返站进行折返作业的列车,与长交路列车会产生进路干扰,通过研究采用嵌套交路和衔接交路对折返模式的影响,分析各种折返模式的折返能力,最后得出结论:在嵌套交路情况下,站前折返(包括站前渡线折返和站前横列式折返线折返)的干扰强度和干扰概率都比站后折返线折返要小;站前单渡线和交叉渡线折返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一般采用站前横列式折返(包括三线双岛式和一岛一侧式站台站型),其折返线当列车出现故障时兼作临时停车线,具有各方面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终端折返站的折返能力是制约线路运能的瓶颈。结合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既有线进行的信号系统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改造,对莘庄站的站后折返线改造方案进行折返能力仿真与分析,提出了实际改造过程中基于CBTC和终端站土建条件提高终端站折返能力的措施与建议,并给出了莘庄站站后折返线的改造方案和改造时机。  相似文献   

9.
天津地铁6号线终点站折返线方案综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提高地铁终点站折返线的折返能力,文章以天津地铁6号线双港车辆段站的折返线方案为例,通过对天津地铁已建成和在建地铁终点站折返线的设置型式进行优缺点分析,经过技术方案比选和折返能力的计算,最终确定天津地铁6号线双港车辆段站折返线的设置型式。研究结论:终点站站后折返线的设置应根据规划地形条件,以工程难易程度、折返能力、运营灵活性、客运业务组织、运营灵活性、远期路网发展等因素为主要技术指标,进行综合经济技术比较,选择合理的折返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站后双折返线,考虑接车进路的安全区段,分别对安全区段延伸到正线和道岔两种情况的折返过程进行分析,并建立折返出发间隔的解析计算公式.以天津江湾二支路站与DKZ4型列车作为算例,计算、分析不同情况下的车站折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江湾二支路站,安全区段需要延伸到道岔,靠近出发正线的折返线能力比靠近进站正线的折返线大7列/h;在增设绝缘节后,使安全区段延伸到正线,两折返线能力分别增加2.48列/h和9.5列/h.  相似文献   

11.
在充分研究翻车机能力及站场布置方案的基础上,研究不同运量下的站场布置及翻车机类型选择方法:从翻车机能力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类型翻车机的作业模式及作业效率;再从车站布置的角度出发,对工程量、运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不同车站布置形式的优缺点。研究表明:(1)年运量小于500×10^4t时,宜选用1台或者2台单翻翻车机(折返式布置),可以节省用地,同时兼顾卸车能力;(2)年运量为500×10^4t^1 000×10^4t时,宜选用1台或者2台双翻翻车机(贯通式布置);(3)年运量为1 000×10^4t以上时,宜选用2台或者多台双翻翻车机(折返式布置);(4)当地形较为平坦且场地长度不受限制时,宜选用通过式布置,当场地长度受限制时,宜选用折返式布置。  相似文献   

12.
站前折返虽不是目前地铁终点站常用的折返站型,但在场地受限等情况下,亦是解决列车折返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单股道的侧进直出、直进侧出折返作业以及双股道折返作业的技术过程分析,总结上述作业的折返能力计算公式,认为折返能力大小均与进路办理时间和进出站时间有关,单股道折返能力还与列车的停站时间有关,同时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取值、计算等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种折返站采用不同道岔号码的折返能力进行计算比较,对如何提升折返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绍 INNOVIA 300 跨座式单轨系统车辆、道岔和信号的主要特点和性能参数。针对芜湖单轨交通 2 号线万春湖路站至梦溪路站区段线路,建立多质点列车模型进行列车牵引仿真计算。在列车牵引仿真计算的基础上,根据站前、站后折返的作业流程进行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下的折返运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 R100 m 渡线和 R69 m 渡线的站前折返发车间隔分别为 128.7 s 和 132.6 s,站后折返发车间隔分别为 80.4 s 和 83.5 s;停站时间直接影响发车间隔,当停站时间不超过 65 s 时,站后折返时间均满足远期 2 min的发车间隔要求。利用 INNOVIA 300 跨座式单轨系统良好的折返性能可以有效提高系统运能,缩短乘客等待时间,并为线路的运营组织和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折返能力已经成为限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的主要瓶颈,其原因是在车站设计时,对折返站在运营过程的运输调整的灵活性和远期能力的适应性考虑不足。以柏林、巴黎、伦敦、莫斯科和上海等5个城市、共62条线路、100多个终端折返站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终端折返站的常见折返站型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不同城市折返站的选型规律和特点;然后从建设成本、能力适应性、运营灵活性和发展适应性方面对不同折返模式的站线布置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并选取了两个在能力适应性和发展适应性上具有参考意义的混合折返站型;最后提出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折返站型选择和配线设计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现代有轨电车运营组织特点,结合珠海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工程上冲站(起点站)的设计实例,对车站折返能力的计算要点进行了分析。从车站的折返配线型式入手,在分析影响有轨电车车站折返能力因素的基础上,给出有轨电车折返作业过程及详细的折返作业时间计算要点,并将理论计算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提高车站折返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赵凯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4):68--70
地铁是一种大容量、高效率的城市交通方式,而折返能力则是制约地铁通过能力的关键因素.分析天津地铁运营的具体情况,指出双林站折返能力的不足之处,提出3种改进方案;通过方案比选,选定"在双林站前增加一条渡线"的可行性措施,可以彻底改善该站的折返能力.结论:只有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结合起来共同考虑,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列车的折返能力,充分发挥地铁的运输效能.  相似文献   

17.
在城际铁路CTCS2+ATO列控系统技术方案基础上,通过对几种折返作业方式进行分析、比较,探讨适合珠三角城际铁路的折返方案。  相似文献   

18.
道岔是用于列车转线的重要轨道设备,也是轨道上的薄弱环节。正线上的道岔一旦发生故障,将对地铁正常运行、折返作业造成很大影响,会降低地铁运营的效率和质量。文章结合西安地铁2号线一期线路情况,探讨地铁折返道岔故障处理及行车组织调整方案,提出处理流程和行车组织中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