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严寒条件下的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施工,在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技术,合理支护结构形式以及人员健康等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采用适用高原严寒条件下的施工方案,综合利用、保护冻土围岩的隧道施工方法和独特的通风、供暖、供氧和供水等辅助施工作业措施,保证了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针对隧道岩爆管控难题,结合川藏铁路巴玉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岩爆特点,分析了岩爆的判别、规律及危害性。总结了针对隧道各级岩爆风险的动态施工技术,提出优化工程布置和开挖参数、提前释放围岩应力、完善直眼掏槽和水压爆破工艺、机械化配套施工等动态防控措施,确保了岩爆地段施工安全。本文可为类似高原高地应力隧道施工岩爆风险动态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风竖井是长大隧道的重要配套工程,对解决隧道通风和安全运营等问题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2号通风竖井的支护结构,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介绍了竖井施工的方案、机械设备、爆破技术及监测方法。通过采用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保证了竖井快速安全施工,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台竖井快速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兰新线兰武段乌鞘岭隧道大台竖井工程施工经验,介绍了软弱破碎围岩竖井快速施工技术,并对竖井施工的施工方法、机械设备配套及施工组织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高原高寒高应力板岩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能及时地掌握围岩动态的变化,随时监控到围岩的变形情况。根据监测结果指导隧道施工,提前做好隧道的大变形和坍塌掉块的预防和加固工作,为施工单位在高应力板岩施工方面提供一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6.
西格二线关角隧道是国内建设的最长铁路隧道,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质条件复杂,面临着围岩变形失稳、高地应力、突泥涌水、施工通风等诸多工程技术难题.本文对该隧道的不同施工方案和通风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保证了关角隧道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建怀邵衡铁路岩鹰鞍大断层大变形施工技术难题,运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和监控预报等方法,分析了工程水文地质和断层条件,选择适合施工的监测方案和工具,进而对断层段洞内围岩支护应力应变进行现场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研究,确定了过断层隧道双层初支的合理性。实践表明,按照提出的过断层隧道双层初支治理方案能够获得较好的围岩变形与受力效果,可以很好地保证隧道过断层段围岩稳定和结构安全,可为矿山、公路、铁路以及其他类似隧道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昆仑山隧道和风火山隧道位于青藏高原海拔4500m以上的多年冻土区,是目前世界上在高原多年冻土区这一特殊气候及围岩条件下修建的最高海拔的隧道工程。在高寒缺氧的高原环境下,隧道施工中保护冻土以及隧道的支护是本工程的技术难点。本文通过对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的实践研究,提出在施工过程中为保持洞内气温而采用两种送风方式:加温预热通风系统和普通通风系统,以及昆仑山隧道采用的背负式供氧技术、风火山隧道采用的洞内弥漫式施工供氧技术的方案,并且介绍了湿喷混凝土支护和模筑衬砌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防水隔热层施工的关键施工工艺,给出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程技术指标。对同类隧道施工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大(理)丽(江)铁路禾洛山车站隧道实际工程,对大跨度铁路隧道(洞口段跨度20m左右)施工过程的塑性区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的有限元数值分析。分析在隧道不同施工工序中塑性区的分布形态,通过大跨度隧道塑性区的分析,指出在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应力危险区域,指明围岩支护及监控量测的重点和难点,为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提出警示信息。研究成果对大跨度铁路车站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原地热隧道混凝土衬砌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拉萨—日喀则铁路的隧道工程存在高温围岩和高温裂隙水的异常地热现象.异常地热现象致使隧道混凝土衬砌的工作性能、物理力学和耐久性能劣化,影响隧道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分析混凝土原料及主要性能,以及高温环境中混凝土物理力学和耐久性能发展趋势和劣化机理.针对高原地热隧道混凝土衬砌施工技术进行系列试验研究,测试高温环境下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和二次衬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指标,提出混凝土掺加高温稳定剂是解决高原地热隧道混凝土衬砌施工技术有效措施等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