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的Bergische大学最近新建的消声实验室是建在一个废弃的军事指挥部里,指挥部厚重的外墙和天花板可有效降低消声室初始噪声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消声系数,并使其内部观瞻更加清爽,使用了Basotec Melamin消声材料。消声实验室去除了200Hz以下的声波,可确保实验室具有更加令人满意的试验条件。新的消声实验室是德国主动噪声控制(ANc)研究中心。ANC是利用反向声波来消除噪声,即将反向声波有效覆盖需要消除的噪声,可将欲消除噪声全部消除,  相似文献   

2.
可消声路面     
住在临街住宅里的城市居民,长期以来一直深受汽车噪声之害,日夜被搅得头昏脑胀,烦躁不安。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生活可导致人生理和心理产生疾病。为了消除因路面反射声波而造成的强噪声,一些西欧国家近年来在公路上铺设了一种特殊的“消声沥青”。这种消声沥青里渗入了小砂粒、玄武岩碎片以及一些特殊材料,能大量吸收汽车所发出的噪声。消声沥青铺设的路面疏  相似文献   

3.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自适应噪声主动控制理论建立自适应有源消声控制系统,提出车内噪声信号识别和预测的神经网络方法。并用自适应有源消声系统对车内低频噪声进行主动降噪,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被试面包车在稳态工况下的试验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能有效降低车内低频噪声,为进一步在汽车上实现车内噪声主动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排气消声器系统消声量的传递矩阵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应用电一声模拟系统建立的消声器消声量模型,并用一维平面声波理论所建立 传递矩阵对试验消声器消声量进行预测,其结果基本符合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排气噪声有源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垂杰  吕广庆 《汽车工程》1993,15(4):220-225
本文根据发动机排气噪声的声学特性提出了有源消声系统的数学模型。据此,对研制的控制系统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中低频段降噪效果明显,主要声峰频率上平均降噪量达13.6dB。  相似文献   

6.
基于发动机转速的车内有源消声控制策略和自适应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测试分析某轻型客车车内噪声特性的基础上,根据车内噪声主要峰值频率与发动机转速密切相关的特点,提出以发动机转速信号来构造车内有源消声系统初始次级声源参考信号的方法,研究基于该方法的车内有源消声控制策略和自适应控制算法,构建车内有源消声系统。通过对某轻型客车进行有源消声的试验研究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并可显著降低由发动机振动和噪声辐射引起的车内低频噪声频谱中主要峰值处的噪声,在不同发动机转速下,使驾驶员耳旁噪声降低10dB(Lin)左右。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排气有源消声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简要介绍了发动机排气噪声的特点及其有源消声治理方法;就发动机排气有源消声技术的关键环节及其最新研究情况作了详尽的归纳和总结。评述了目前研究中尚存的问题与不足,并预测了其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降低摩托车排气噪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气噪声是摩托车最主要噪声源之一,对某125摩托车进行了整车噪声评价声源识别、对其不带消声器而带空管的发动机排气噪声进行了频谱分析并对消声器消声性能做过改进试验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摩托车主要噪声源仍为排气噪声;改进的 声 消声效果优于原消声器消声效果。  相似文献   

9.
所谓噪声,是泛指人们不欢迎的、不需要的和令人烦燥、讨厌的干扰声,在示渡器上它们往往是一些不规则的或随机的声信号。噪声不仅能引起人体的生理改变和损伤,而且能导致对心理、生活和工作的不利影响。在汽车行驶噪声中,加速行驶车外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尤为突出:为此我国特制定了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和GB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一些中心大城市 ,道路交通量迅猛增长 ,交通污染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不加治理 ,必然严重干扰沿线居民、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 ,也会因此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在简要叙述了汽车交通造成的环境污染 (交通噪声、大气污染、水质污染 )概况的基础上 ,主要阐述了交通噪声对道路沿线环境污染的危害 ,并提出了以降噪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治理方法以及措施 ,以期能引起社会和市民重视该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进一步推动治理交通污染的工作 ,还道路沿线周围人们一个优良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一些中心大城市,干线道路交通量迅猛增长,交通污染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不加治理,必然严重干扰沿线居民,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也会因此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在简要叙述了汽车交通赞成的环境污染(交通噪声,大气污染,水质污染)概况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交通噪声对道路沿线环境污染的危害,并提出了以降噪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治理方法以及措施,以期能引起社会和市民重视该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推动治理交通污染的工作,还道路沿线周围人们一个优良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2.
车载装备(如柴油发电车)的低噪声设计主要是针对装备工作时的噪声组成、特点,结合噪声的控制方式和阻性、抗性消声原理把噪声控制在声场内,限制其传播,采取减震、隔声和消声等措施,使其强度和能量衰减,从而达到低噪声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扩散反射型与吸声共振型公路声屏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满宏 《公路》1996,(5):26-29
治理高速公路带来的噪声污染早已引起发达国家的重视,并有相应的技术措施。近些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的里程增长较快,对噪声污染的治理已经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修建声屏障是治理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应用较多的声屏障有扩散反射型和吸声共振型两种。两种类型的声屏障各有其不同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声屏障设计时应依据具体条件,在保证降低噪声这一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应适当顾及声屏障结构设计的诸多方面。两种类型的声屏障相比  相似文献   

14.
公路建设“在工程施工、竣工及修补其他缺陷的整个过程中,承包商应当:采取一切合理的步骤,保护现场及其附近的环境,以避免因施工而引起的污染,噪声或其它后果对公众造成人身或财物方面的伤害或妨碍。”(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土木工程施工合同》19.1条)。  相似文献   

15.
(上接2002年第8期) 3 NF50排气消声器结构设计 3.1 扩张腔设计 3.1.1 消声原理 扩张腔由管及腔组成.常见的有单节扩张腔、带内插管扩张腔及多节串联扩张腔,如图3所示.其消声原理主要有两条:一是管道截面突变引起声抗的变化,使沿管道传播的声波朝声源方向反射回去;二是通过改变扩张腔和内插管长度,使前进的声波与在管子不同界面上的反射波相位相差180°,发生干涉,相互抵消,达到消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以响度为度量的车内噪声有源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听觉的主观性,提出一种基于响度控制的车内噪声有源控制系统.通过在传统有源噪声控制系统中加入若干响度滤波器,适当放大人耳敏感频率成分,衰减不敏感成分,使控制目标由声压转变为响度.相应导出Loudness-LMS算法,设计了响度滤波器.对车内噪声进行响度和声压控制的仿真结果表明:响度控制的声压减小量少于声压控制,但响度衰减得更多,具有更好的主观听觉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汽车车内噪声有源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源噪声控制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噪声控制界的研究热点。对有源噪声控制的概念、原理和实现作了介绍。根据有源控制方法对于低频噪声控制的优势,结合车内噪声的特点和现代控制领域的理论发展,讨论了在车内应用有源噪声控制技术的可行性,提出了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SUV车主观评价时,发现在1250rpm附近存在轰鸣声,转速大于2500rpm后排能听到气流声。采用试验分析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轰鸣声由排气系统放大发动机2阶激励引起,并与声腔模态耦合所致。提出对后消音器结构优化。最终车内噪声在1250rpm附近下降4dB(A),轰鸣声消失,气流声下降但可以感受到,分析发现气流声由泄压阀传入车内引起。采取在后侧围附近增加声学包装材料的措施。试验验证表明,该方案能有效降低侧围钣金灵敏度响应,增加声波传递车内的能量耗散,气流声得到明显改善,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汽车排气消声器的三维声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利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简单结构的消声器的声学消声性能基础上,对于复杂结构的消声器进行了声学性能预测。数值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的良好吻合表明,三维有限元法适合于研究消声器的声学消声性能,具有相当高的精度。同时利用消声器内部的压力云图研究消声器结构对于声波传播的影响,并且应用三维有限元法进一步研究了穿孔率和穿孔管长度对于复杂结构的汽车排气消声器的声学消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汤春文  苑文颖 《公路》2023,(4):255-262
从某高速公路扩建项目声屏障设计实际遇到的问题出发,多个专业联合研究,结果发现2个问题。一是由于汽车降噪技术的进步,公路交通噪声源强预测模型因此产生了偏差;二是声屏障设计标准因专业隔离产生了偏差。本研究以噪声为中心,跨越了多个专业,包括汽车、公路、环保、噪声、建筑、法律等,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具体建议,以补救的方式修正偏差。对于交通噪声在声屏障反射的不利影响下,提出了在全封闭声屏障设置时,宜进行多方面的技术经济论证,综合决策,目标是合理设计声屏障,达到技术经济的平衡。本文的研究是不完善的、过渡性的、实用性的,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