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市用地的不断向外扩张,大型建设项目向城市边缘区域拓展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开发的必然趋势. 本文在分析以往交通影响评价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通道交通分析的基本思路,以项目临近的交通通道为研究对象,根据项目周边通道上的瓶颈路段确定研究范围,并在项目对通道交通影响程度分析的基础上引入通道建设敏感度分析,以确定按规划实施项目建设时所必须的交通通道. 应用案例研究表明,引入通道交通分析比较成功地缓解了城市周边大批建设项目实施和通道交通供需之间的矛盾,改进了以往交通影响评价方法的不足,可以确保项目建成后通道交通服务水平不会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中的通道控制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高速公路中通道控制的概念应用于城市道路,研究了这种控制模式在城市中的应用范围,讨论了通道控制策略,采用总行程时间作为控制变量,分别推导了总行程时间的各组成部分,并建立总行程时间最小控制策略下的通道控制数学模型和控制流程。数值算例结果表明:采用总行程时间最小为控制策略的城市交通通道控制方法,可使系统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用地的不断向外扩张,大型建设项目向城市边缘区域拓展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开发的必然趋势. 本文在分析以往交通影响评价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通道交通分析的基本思路,以项目临近的交通通道为研究对象,根据项目周边通道上的瓶颈路段确定研究范围,并在项目对通道交通影响程度分析的基础上引入通道建设敏感度分析,以确定按规划实施项目建设时所必须的交通通道. 应用案例研究表明,引入通道交通分析比较成功地缓解了城市周边大批建设项目实施和通道交通供需之间的矛盾,改进了以往交通影响评价方法的不足,可以确保项目建成后通道交通服务水平不会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5.
立足于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下区域对外综合运输通道的布局研究,在节点重要度和交通区位联合布局法的基础上,对区域外部环境进行了补充分析,调整并优化了布局方案,克服了重要度联合交通区位布局法局限于区域内部分析的不足。以四川省出川综合运输通道布局为例,对四川省地级市及以上节点进行了重要度评价分析。利用区位重要度计算结果,结合外部环境分析,确定了较为合理的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6.
多方式协调发展的运输通道布局规划体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中国运输通道内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现状规划与实施方法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当前运输通道在规划建设理念、对象、功能、衔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立足于运输通道经济与运输特性,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多方式协调发展的运输通道布局规划的理论体系、规划研究内容及实现方法。分析表明,将区位理论、功能分析、方式优势分析等环节纳入通道布局研究,可包容当前各方式规划的有效环节,并可弥补不足,增强运输通道线位确定、功能规划、衔接规划、技术评价方法的协调性,将多种运输方式在规划布局阶段协调起来。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已有运输通道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货物运输通道的合理规模进行研究,分为通道规模计算,通道中运输方式选择及合理通道规模模型的建立3部分,得出的货物运输通道规模能满足预测规划年的货流需求并留有一定的后备系数,对区域综合运输通道的建设规模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越江通道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交通、经济和城市群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长江口越江通道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指出了建设越江通道有利于优化长江三角洲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加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区域和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日益扩大,复合通道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研究和探讨复合通道的交通模式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从适用范围、技术政策和实施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复合通道的交通模式,然后分析了发展复合通道的意义,最后以东莞市复合通道规划为例,介绍了复合通道交通模式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浦西外滩地区交通拥堵、越江交通瓶颈制约等问题,上海制定了井字型通道规划建设方案.在此背景下,文中分析了虹口区交通发展现状、井字型通道建设影响,提出虹口区交通发展的调整目标和综合框架,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交通主轴、合理布设井字型通道出入口、北外滩路网衔接、四川北路地区公交化和大柏树人行系统改善等交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12.
依据运输通道的相关理论,从交通地理和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结合“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经济圈的辐射范围,参照了我国运输通道布局方案,对该区域进行运输经济区和都市圈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筑一体化运输通道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的通道设计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刘汉宏 《湖南交通科技》2002,28(2):18-18,20
对通道的设计及规范应用进行了探讨,认为随着乡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乡村车辆及其类型逐渐增多,通道设计及其标准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高填土路段提出设计6m的通道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运输通道新建高速铁路客运量预测MD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准确分析运输通道新建高速铁路未来客运需求,应用经济学效用原理和数学分析方法,对MD(Minimum Drain)预测模型的概念、假设、原理进行了定义和分析,讨论了需求潜在化实现率、旅行总支付及运输方式选择的机理,并与传统客运量预测方法对通道总的铁路客运需求量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运输通道新建高速铁路未来的市场份额为70%以上,预测潜在需求年增长率比其他方法低1%,符合近年来交通量的增长规律,这说明MD模型与传统运量预测模型结合进行通道运量预测能充分反应通道中各种运输方式的服务水平对其市场份额划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运输通道客运交通结构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客运结构的发展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了我国客运结构发展的特征及其变动成因,在此基础上分析并预测了我国客运交通结构的发展趋势。同时阐明了运输通道客运结构内部的发展规律,为我国客运交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扬  李盈  李旺旺 《交通标准化》2011,(24):150-153
提出通过适宜的信息表现形式,对即将进入换乘通道的乘客发布换乘通道通行状态信息,以便引导乘客的理性换乘行为,从而缓解换乘通道拥堵的方法。在分析可能用于表示客流状态的信息表现形式基础上,针对某个典型换乘通道进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道在高等级公路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合理的通道设计不仅能保证主线纵面流畅,节省工程造价,而且能方便沿线乡镇居民的生活,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由于我省地形、地貌及人口分布差别较大,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公路建设条件差异很大,因此,通道的设计面要因地而异。本就我省高等级公路中的通道设计和有关共性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描述了综合客运通道的网络结构,分析了通道内旅客出行的广义费用函数,将运输成本、安全性、舒适性等服务属性作为出行阻抗的度量因素,以添加新的旅客运输方式为手段来优化旅客运输网络,设计了综合客运通道离散型网络优化设计问题的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网络容纳的OD需求量最大为目标,下层模型为用户平衡问题.采用分支定界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根据结果比较各方案的单位投资额所引起的网络容纳OD需求增加量,进一步从投资效率角度解释了方案的优劣,分析表明,该模型和算法能够得到综合客运通道网络优化设计的最优投资方案,为建设决策部门提供定量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基于网络的运输通道客运流量分配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各运输方式的经济技术特征,构建了运输通道的时空运营网络来表示各运输方式的竞争性.认为旅客的时间价值(VOT)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旅客的广义出行费用取票价和时间两个参数,运用城市交通分配网络均衡思想,提出基于网络的区域运输通道多交通模式客流分配模型,建立了用户最优和系统最优两个目标函数,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用一数值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分析了模型对政府和运输经营企业决策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特长公路隧道交通流特性.运用避难行为理论对隧道内发生火灾等紧急事件后司乘人员的避难行为进行分析,在考虑司乘人员避难疏散所需的安全性最大与设施设置成本最低双重因素的约束下,结合多目标模型分析的透明化、合理化、弹性化等优点,可建立人身安全性最大与设施设置成本最低为目标的特长公路隧道避难联络通道间距设置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我国第三长高速公路隧道雪峰山隧道避难联络通道设置间距提出最优值。工程实例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指导符合我国国情的特长公路隧道避难联络通道间距的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