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2022年,俄乌冲突叠加新冠疫情持续多点爆发对全球油品贸易格局及油轮运输市场产生了一系列广泛、深远的影响。全球石油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俄乌冲突助推国际油价迅速攀升并保持高位,欧美制裁不断升级已然改变石油贸易格局。全球油轮运输市场显著走强,油船运力增长缓慢,市场各船型日收益均持续上涨并达到近年来的高位。展望后期,俄乌冲突给市场带来的红利仍将持续,油运市场需求复苏进程不变且总量将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供给端的低速增长也为市场上行提供支撑,新的贸易格局形成过程中市场机会将不断孕育而生,预计2023年油轮运输市场有望呈现运价高位震荡且振幅拉大表现。  相似文献   

2.
在运力过剩的背景下,2013年国际油轮运输市场总体维持低位波动走势。得益于全球石油消费的持续增长,预计2014年国际油轮运输市场总体形势将好于2013年。  相似文献   

3.
《世界海运》2019,(3):5-11
回顾2018年国际油运市场,其特点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亚洲继续引领原油需求增长;原油供需平衡面临新挑战,页岩油显著影响国际油价走势;中国原油进口量继续攀升,非国营原油进口允许量进一步提升;油轮拆解量大幅度上升,油轮船队运力增速降低;油轮新订单同比回落,新船造价一路回升;二手油轮市场成交增加,油轮资产价格同步回升。展望2019年国际油运市场变化趋势,主要为保护主义影响世界经济步伐,全球原油重心更趋东移;美产页岩油全球攻城略地,OPEC疲于接招油价反弹受限;环保公约"步步逼近",运力加速拆解有望加快行业周期进程。预测2019年油运市场将呈现上行动力不足、复苏温和缓慢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世界海运》2016,(3):8-14
2015年,全球经济复苏艰难,能源消费持续疲软,石油需求增长速度放缓。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下跌,油轮市场复苏步伐加速,行业旺季特征尽显,船东收益大幅改善,多数航商实现盈利。2016年世界经济发展"亚健康"状态将会延续,与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呈现正相关的航运业仍处在忧虑期,需求平淡、运价低迷,很难脱离弱周期。油轮市场作为唯一享受到阳光的板块,在需求放缓、运力投入增加的2016年也充满压力。  相似文献   

5.
展望下半年,在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缓慢,新增运力快速增加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油轮运输市场中运力过剩的问题很难得到有效缓解,运价将继续维持低位徘徊。与此同时,全球油轮运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长期来看,美国将扩大国内石油生产,对未来国际油轮运输市场构成重大影响,值得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展望下半年,在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缓慢,新增运力快速增加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油轮运输市场中运力过剩的问题很难得到有效缓解,运价将继续维持低位徘徊。与此同时,全球油轮运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长期来看,美国将扩大国内石油生产,对未来国际油轮运输市场构成重大影响,值得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
当今的油轮运输显示出与集装箱运输大不相同的特点,集装箱运输是长期计划,船只是物流链的一部分,换言之,集装箱船是达到目的(使班轮公司能获得运费收入)的一种手段,而油轮运输明显由航次租船市场(“现货”市场,spotmarket)驱动,石油贸易主要源于套利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世界海运》2018,(3):5-11
2017年全球经济表现乐观,发达经济体整体回暖,主要新兴经济体总体向好,世界经济进入新常态,国际原油市场深度博弈加剧,新能源冲击传统化石能源,油价围绕价值中枢上下波动,油轮运输市场陷入困境。展望2018年,世界经济增长趋强,全球贸易反弹和投资环境改善,但全球经济仍面临风险,在欧佩克"限产协议"和美国页岩油大力发展的博弈下,国际油市能否恢复平衡、国际油价涨跌难测。国际油轮运输市场运价将会继续承压,船东经营局面困难。  相似文献   

9.
观察     
油轮市场:在风险中寻找机遇 John Fredriksen是Fronline公司主席,他对航运前景持负面态度,警告不能指望油轮市场运价很快复苏。国际能源机构(IEA)认为全球石油需求仅仅温和增长,并且2010和2011年需求会再次放缓,甚至不排除再度下滑。  相似文献   

10.
《世界海运》2017,(3):1-7
2016年,全球经济复苏依然缓慢且不均衡,航运市场整体态势持续低迷,全球航运业运力过剩以及市场竞争性加剧也让更多全球航运公司陷入危机,国际石油市场供大于求,油价回升乏力,油运市场在供求关系影响下降温退热。展望2017年,世界经济复苏仍然乏力,但在产油国协议减产的影响下,国际油价有望回升,而油运市场在新增运力加速投入的压力下,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1.
观察     
油轮市场:在风险中寻找机遇 John Fredriksen是Fronline公司主席,他对航运前景持负面态度,警告不能指望油轮市场运价很快复苏。国际能源机构(IEA)认为全球石油需求仅仅温和增长,并且2010和2011年需求会再次放缓,甚至不排除再度下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2003年,我国石油进口达1亿t,其中海上运输超过90%,“国油国运”仅占海上石油进口运输的10%。2003年中国油轮运力只有518万载重吨,然而,中国油轮船东却没有将大部分运力投入到中国市场,如占中国油轮50%以上运力的招商局,2002年共为各国客户承运了3106.8万t石油,其中  相似文献   

13.
提高我国油轮企业竞争力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凌 《航海技术》2004,(5):69-70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石油进口的需求量日趋增大。据国家有关机构预测,2010年我国进口需求原油约1.6亿吨,到2020年,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可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然而,目前我国进口石油有90%的运输业务由外轮承担,国轮只占10%。我国加入WTO后,油轮企业又面临竞争激烈的国际油轮市场。我国油轮企业要想生存发展,根据目前国际油运市场状况和我国能源政策,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孙治堂目前说,为了保障国家能源运输战略的需求,中海集团正在加快建设一支世界级的油轮船队。他预计,随着我国远洋油轮船队建设的加快,5年内我国油轮船队承担的进口石油份额,将从现在的仅仅占10%提高到30%左右,孙治堂介绍说,由于我国远洋油轮运输能力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5.
充满生机的国际油轮运输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忠 《航海》2004,(1):5-8
目前全球石油主要出口地区有中东、印尼、西非、巴西、委内瑞拉、墨西哥湾、俄罗斯巨海、北海等地。据香港船东协会“2003年后的国际海运市场”的预测报告,全球海运市场的国示油轮需求量前景看好。20世纪90年代世界石自需求量为每年增长1200万桶,2001—2002年  相似文献   

16.
邹葵 《世界海运》2014,(2):7-11
2013年国际金融市场总体平稳,全球经济温和增长,但动力依然不足,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兴经济体国家增长放慢。世界石油供需形势相对宽松,油价运行区间收窄,油船运输市场运力过剩局面依旧,船东度日艰难。展望2014年,世界经济延续总体缓慢复苏态势,新兴经济体下行压力较大,债务问题仍长期困扰发达国家,将对石油需求增长形成制约,石油供给将保持宽松状态,国际油价运行区间有望下移。油船运输市场供需基本局面无法在短期改善,复苏仍需时日。  相似文献   

17.
邹葵 《世界海运》2013,36(9):1-5,12
*2013年以来,油轮运输市场延续运力过剩局面,国际油价保持高位震荡,油轮船东仍在亏损中挣扎。2013上半年,BDTI平均指数为639点,同比下降17.5%;VLCC中东—日本航线平均运价指数为WS36.1,同比下降34.5%,日收益均值为4 253.9美元,同比下降79.6%。*在市场份额、国家战略需求、环保要求、更新船队需要以及未来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下,油轮造船市场和二手船市场交易量放大,但油轮新船造价和二手船价仍在下探,2013年以来油轮资产价值仍在继续下降。*2013年1—5月,中国累计进口原油11 600万t,同比减少2.0%;同期,中国生产原油8 598万t,同比增长2.9%;中国1—5月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7%,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上升。*下半年预期:全球石油需求增速放缓,而油轮运力增速加快,下半年油轮运输市场形势依旧非常严峻。油轮公司今年恐将出现全行业亏损,原油运输市场复苏仍需时日。  相似文献   

18.
未来几年,美国将从一个能源进口商转变为出口商,全球石油贸易格局将因此出现历史性转折。市场回顾在美国、中国等石油进口需求不振和运力持续增长的影响下,2013年以来国际石油运输市场持续低位波动。但不同船型之间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大中型原油轮回落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进口石油运输安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页 《水运管理》2004,26(9):11-13
随着我国进口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提出了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三大举措,并侧重于从发展国内油轮船队、建设大型原油码头以及油轮运输安全管理等方面,论述了保障我国石油进口安全的海运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江南 《海运情报》2007,(2):14-16
目前多数业内人士预测,按照国际海事组织(IMO)拟定的时间表,单壳油轮将被逐渐淘汰,并最终退出石油运输领域。尤其在未来3年大量新造油轮投入运营的情况下,单壳油轮的前景更是不容乐观。然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相当一部分单壳油轮并未拆解,而是被改装成双壳油轮,在符合新规则的条件下继续营运。如果大量的单壳油轮改装为双壳油轮并因此而逃脱被淘汰的命运,无疑将导致油轮运力大幅增长。本文将结合单壳油轮的改装情况,分析这一现象对市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