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了传统交通客流OD调查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基于Google地图平台的交通调查方法,通过友好的操作界面平台,利用数据形式的标准化省去了后期大量的人工数据录入处理环节,同时避免了过去调查与统计空间分离的状况,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可信性,节约了调查和数据录入费用,增强了趣味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精确度,具备广阔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汽车杂志》2014,(4):6-6
“说完外观说发动机,说完发动机说变速箱,回到内饰看看配置,打火上路开一开,悬挂硬了软了,方向松了紧了,车身大了小了,一个套路下来,把一台车说了一遍,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就好了。”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10年,中国专用汽车行业用奔跑的速度画出一条完美的上升曲线,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封闭到开放的蜕变:产业规模壮大了,产品品种丰富了,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资本构成完善了,标准法规健全了,出口量增加了……  相似文献   

4.
离开草甸,车又驶进了山中,也只是转眼之间,天色就暗了下来,密密麻麻的雨点把头盔打得"噼噼啪啪"地响,路上也很快有了积水。换在平时,这点雨算不上什么,但现在是在川藏线上,尤其是即将接近以塌方而著称的通麦排龙天险,这雨可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好在老天只是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雨很快就停了,湿淋淋的路面也渐渐干了起来。不下雨了,心里轻松了许多,一双眼睛也闲不住了,  相似文献   

5.
某火电厂身处粉煤灰滞销区,粉煤灰的处理不仅增加了经营成本,而且增加了灰场的安全风险。根据粉煤灰的特点,该火电厂对粉煤灰的成分进行了化验分析,并自主设计了湿法分选漂珠和磁珠的系统,丰富了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产品,打开了销售局面,扩大了销售半径,有效地解决了粉煤灰滞销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春暖花开     
《世界汽车》2008,(3):10
"一年最好是春时,城外花舞谁人知."春天来了,虽然还未到农历二月,但大家都感受到了春天的暖意融融.不由想起了朱自清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相似文献   

7.
通过改进施工设备,优化施工工艺,成功地实施了重交通量下沥青路面的快速施工,提高了路面的整体抗拉强度,解决了沥青路面易产生基层干缩裂缝等技术难题,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客车车身漆膜常见缺陷、缺陷引起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概述了为预防漆膜缺陷进行的油漆项目的必要检测,总结了油漆的一般性能指标,从而保证了车身漆膜的美观,满足了车辆使用要求,提高了整车品质。  相似文献   

9.
1886年,英国的机械工程师斯塔利,从机械学、运动学的角度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为自行车装上了前叉和车闸,前后轮的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了橡胶的车轮。斯塔利不仅改进了自行车的结构,还改制了许多生产自行车  相似文献   

10.
郭建强 《驾驶园》2009,(3):68-70
安全篇 平平安安、平平淡淡是生活的一种常态,学会了开车是好事,也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开车扩展了我们的时空范围,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出门办事方便了;说它是坏事,是因为开车使你不经意间就在冒险了,会开车了,也就多了一份不安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偏压连拱隧道围岩变形的现场监测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申玉生  赵玉光 《公路》2005,(4):194-198
结合宜(宾)水(富)高速公路鞋底坡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通过对偏压连拱隧道的围岩变形进行现场监测与分析,获得了隧道围岩在地层偏压条件下。各施工阶段的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情况,有效地控制了隧道围岩变形。通过对量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在偏压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初期支护变形整体由左洞向右洞方向偏移;对隧道围岩变形影响最大的工序发生在隧道旌工由单侧过渡到双侧施工时。在施工过程中偏压连拱隧道的现场测试与分析,不仅为隧道的支护体系设计优化提供依据,而且还可以指导隧道现场施工,所得的数据和结论可为同类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西南高烈度地震区某拟建连拱隧道为背景,提出隧道洞口段2种全环注浆抗震加固方案,即全环间隔注浆和全环接触注浆;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对不同注浆形式和注浆厚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拱隧道全环注浆2种加固形式均能有效减小隧道-围岩系统的动力相互作用,从而提高隧道整体抗震性能;其中全环接触注浆效果最优,全环间隔注浆效果次之,局部注浆效果不明显;全环接触注浆厚度增大到0.5倍开挖宽度以后,注浆效果几乎不变。研究结论对公路隧道抗震设计、施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单洞法施工双连拱公路隧道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仁阳 《公路》2007,(2):177-182
连拱隧道避免了洞口路基或大桥的分幅,与洞外线路连接顺畅,同时在适应地形条件、环境保护以及工程数量上都具有优越性。研究和发展连拱隧道新的施工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就衡昆国道主干线(GZ75)富宁~广南高速公路1合同段上3座双连拱隧道大胆地采用了单洞法施工工艺,实践证明该工艺较常规的三导洞法和中导洞法施工在工艺、造价、工期以及安全质量上都有着明显的优点。单洞法施工技术的成功探索,给双连拱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胖涛 《隧道建设》2007,27(3):47-50
合川车站超大跨双联拱明洞位于遂渝铁路合川车站站场填方内,明洞全长71.5m,洞门为斜切式,单孔内轮廓净宽17.32m,双联拱结构最大宽度达45.2m,拱顶填土高约9m,为大跨度高填方公路与铁路立交明洞,主要介绍该明洞主体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5.
独立隧道、小净距隧道和连拱隧道结构受力独立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隧道、小净距隧道和连拱隧道三种隧道设计与施工都要遵循“基本维持围岩原始状态”和“能量最小原理”。只要结构设计合理、科学组织施工,即可基本保持小净距隧道和连拱隧道洞体受力的独立性。连拱隧道优化断面衬砌压力和内力分布基本对称,与分离隧道相接近,是一种合理的连拱隧道构筑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跨分岔式隧道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强  吴金刚 《隧道建设》2011,31(6):668-677
以深圳市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莲塘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大跨分岔式隧道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通过有限元计算,对"2+2车道"和"2+3车道"分岔的断面形式,连拱段结构设置的必要性,钢支撑的选型以及系统锚杆的布设方案进行分析和对比。主要结论:1)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选取"2+2车道"的设计形式;2)小净距段隧道受力状态及施工工法前后转换方面均较连拱段有优势,建议取消连拱段;3)大跨分岔式隧道分岔部一般设置在隧道工程地质较好地段,以方便大跨分岔结构的实施,如莲塘隧道将分岔部设置在Ⅲ级围岩段,而对于开挖跨度接近30m的大跨段,初期支护一般应设置钢格栅,此时应优先选用"钢筋格栅+喷锚"的初期支护形式;4)莲塘隧道分岔部位于Ⅲ级围岩段,系统锚杆设计长度以5 m为宜,应于拱部、侧墙均匀布设。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分岔隧道施工过程稳定性分析与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分岔隧道连拱段至小净距段的过渡处,中墙由钢筋混凝土变为原岩,施工过程十分复杂。采用三维数值方法和施工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分岔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数值模拟了无支护开挖和施加锚喷、二次衬砌支护后隧道的受力及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支护后稳定性显著增强,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一致,隧道整体稳定性较好,但是中墙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靠近连拱段的小净距段稳定性较差;锚喷、衬砌支护对于减缓围岩应力集中程度,减少塑性区、降低位移量有明显效果。最后在保证隧道安全的基础上提出了隧道支护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8.
白果坝双连拱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恩施至利川段X10标段白果坝1#双连拱隧道的施工,总结出曲中墙型双连拱隧道施工中应特别注意的关键施工技术,以及如何安全转换主洞开挖过程中中隔墙的受力体系、解决浅埋偏压段下沉和渗漏水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利用ANSYS软件建立平面弹塑性模型及三维线弹性模型对南岛河双连拱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开挖面的空间变化规律、左右洞施工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中隔墙的变形和稳定性,为软岩双连拱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郑元忠  刘承论 《隧道建设》2007,27(5):57-60,71
针对铜陵至黄山高速公路铜汤段上坡双连拱隧道现场监控量测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诸如地质条件差、埋深浅、跨度大,提出适合于上坡连拱隧道特点的监控量测内容,以及相应的量测要求,为隧道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