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在高原公路上行车时连续驾驶时间对驾驶员疲劳的影响,在帕米尔高原典型高原公路上进行行车试验。利用生物反馈仪,采集驾驶员连续驾驶过程中心率与心率变异指标。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连续驾驶时间对驾驶员疲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在高原公路上连续驾驶70min左右会呈现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2.
为寻求高原区驾驶员的生理及心理特性与安全设施配置的关系,在综合高原医学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高原低氧环境及高原公路安全设施现状,对长期从事高原运输任务的驾驶员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和驾驶员特性检测。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对驾驶员生理及心理特性与高原公路安全设施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信号交叉口处不同信号灯显示状态对公交车驾驶员视觉特性影响规律,搭建由眼动仪、行车记录仪、电脑和电源转换器等构成的实验平台,采集信号交叉口处公交车驾驶员的眼睑闭合度、眨眼持续时间、注视点位置与注视次数、眨眼频率等视觉特性指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信号交叉口处不同灯色状态下公交车驾驶员视觉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车辆逐渐接近交叉口,驾驶员眼睑闭合度逐渐变小,眨眼频率逐渐增加;进入交叉口前驾驶员注视点集中在信号灯处,较少关注两侧车辆;不同灯色状态下驾驶员眨眼持续时间变化范围与变化规律均存在明显差异;驾驶员在通过信号交叉口时,注意力集中,存在抢绿灯行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驾驶员生理、心理特性实地检测结果综合分析,阐述长距离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长距离公路驾驶员出现疲劳现象时的生理、心理特性变化,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得到“驾驶员生理、心理特性——行车时间衰退曲线”,结合目标公路附属设施设置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强制休息处运用体系。最后以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安全畅通工程建设为实例,阐述强制休息处运用体系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5.
对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驾驶员座椅悬架的动态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系统的振动固有频率、阻尼比、位移传递率以及响应加速度均方根值均与等效簧载质量(即驾驶员体重)有关;试验过程中座椅悬架在低频小振幅激振时出现“锁止”现象,其位移传递率的峰值频率随激振幅值的增加而减小,在位移激振幅值较小时。试验测得的位移传递率的峰值频率大于理论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山区双车道公路驾驶员疲劳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双车道公路由于地形条件限制线形复杂多变,山体及路侧植被遮挡视线的现象时有发生,增加了驾驶操作的难度和强度.导致驾驶操作频繁、精神紧张.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的驾驶操作极易产生驾驶疲劳,进而发生交通事故.因此,研究山区双车道公路驾驶员的驾驶疲劳特性,可为山区公路的交通安全设计和管理提供参考,预防交通事故,保证人车安全.  相似文献   

7.
营运车辆驾驶员适宜性是道路交通事故的关键影响因素.文章回顾了针对驾驶员适宜性短期演化和长期演化的国内外文献,总结出工作强度和年龄是驾驶员适宜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比研究了国内外公路货运、公路客运、公交车和出租车4类道路运输行业驾驶员的职业生涯年龄分布,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工作强度下,营运车辆驾驶员适宜性的衰退速度可以降低,部分大龄驾驶员亦可以长期维持较高的驾驶适宜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等级公路上行车时驾驶人的动态视觉行为模式,采用数理统计与回 归分析方法,对采集的不同等级公路上驾车的不同年龄、不同驾龄、不同性别及不同教育 程度的 6 类驾驶人视觉特性指标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定量研究了不同等级公路上的驾 驶人的注视、扫视及眨眼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车速、视野、注视点距离之间显著相 关,并得到随着车速增加受到信息刺激次数及反应错误次数也随之增加;驾驶人的注视 点、水平搜索广度、垂直搜索广度、扫视幅度、扫视速度等视觉特性指标的变化随不同等 级公路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分布.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公路交通设施的设计、设置及其管理, 有利于公路行车安全与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山区公路中驾驶视觉信息量难以量化的问题,对驾驶视野图像进行分割,根 据HSV颜色模型,提取视野图像的色调、饱和度、亮度值,再结合车速值,在驾驶视觉心理负荷的基础上,提出山区公路路域环境下的驾驶视觉信息量计算方法.通过实车实验,进行数据采集,并验证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在半郁闭型空间行驶时,接收的视觉信息量最大;在郁闭型空间中,接收的信息量最小.计算结果与被试实际感受具有一致性,说明本文提出的驾驶视觉信息量计算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为路域环境的合理布设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山区公路中驾驶视觉信息量难以量化的问题,对驾驶视野图像进行分割,根 据HSV颜色模型,提取视野图像的色调、饱和度、亮度值,再结合车速值,在驾驶视觉心理负荷的基础上,提出山区公路路域环境下的驾驶视觉信息量计算方法.通过实车实验,进行数据采集,并验证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在半郁闭型空间行驶时,接收的视觉信息量最大;在郁闭型空间中,接收的信息量最小.计算结果与被试实际感受具有一致性,说明本文提出的驾驶视觉信息量计算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为路域环境的合理布设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赵峰 《交通标准化》2012,(21):64-68
实现驾驶人实际道路考试的自动化,需要采集驾驶人、考车及周边静态物体、动态物体的各种参数,仅使用传统的传感检测技术难以满足要求.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RTK)GPS定位技术、超声波动态测距技术和驾驶人视线方向视频检测技术是三种新的检测技术,可大大提高实际道路考试的自动化检测率,提高整个实际道路考试系统的自动化考试程度,且能保证考试要求的检测精度和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不同路况下汽车行驶工况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主开发的一套车载测试系统,采用双参数法(发动机转速和发动机转矩)对试验车辆在不同道路上行驶时的实际行驶工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分析比较了不同路况下车辆行驶工况分布以及档位使用概率的差别,为试验车辆传动系统及发动机性能的优化匹配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道路类型的不同速度行驶工况开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行驶工况建立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逐秒浮动车数据的分道路类型和速度的行驶工况的建立方法,并提出利用机动车功率分布选择短行程的方法。应用上述方法建立的行驶工况能够反映不同交通状态之下油耗和排放测算的机动车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根据109国道石嘴山-中宁段交通事故资料,对该路段驾驶员年龄、交通方式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了109国道肇事驾驶员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5.
做好山区公路弯道最小半径指标设计是提升山区公路安全性的重要举措.通过对车辆弯道行驶动力学分析,以事故临界状态为限制建立安全模型,讨论了在不同设计车速下,弯道圆曲线最小半径与超高、横向附着系数等参数的关系,通过Carsim仿真软件验证了安全模型的正确性.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弯道设计应重点考虑避免车辆发生横向侧滑失稳,弯道最小半径与超高、横向附着系数值成反比,与车速呈正比,并与车型参数无关,进而提出山区公路弯道最小半径指标优化建议.在实际设计应用中,还应根据预测弯道最大运行车速值和横向附着系数值对最小半径指标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多数道路检测方法存在光照变化敏感,阴影导致误检、漏检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光照不变道路检测算法.首先将道路图像RGB空间转换为几何均值对数色度空间;然后根据Shannon熵确定相机轴标定角θ,利用Chebyshev理论去除θ奇异值,得到光照无关图Iθ;其次通过随机抽样方法提取道路样本点,包括道路基准样本点和道路参考样本点;最后建立道路置信区间分类器,将道路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很好地消除光照变化和阴影对道路检测的影响,检测精度高,能满足实际道路检测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根据摩擦学原理,分析冰雪路面事故与摩擦系数之间的关系。结合国外相关经验,提出车辆行驶最佳摩擦系数。通过对不同道路行驶条件下的分级,对车辆进行安全提示,可为提高驾驶人员的安全驾驶行为和道路安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