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左侧硬路肩在超多车道高速公路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现有超多车道高速公路均未设置左侧硬路肩,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也未明确设置条件。针对这一现状,为给整体式超多车道高速公路设置左侧硬路肩提供一个判据,提出了基于成本-效益的左侧硬路肩设置条件算法。成本为建设左侧硬路肩的单位公里平均估算投资;效益通过构建左侧路肩关联事故预测模型,运用左侧硬路肩宽度修正系数得到减少事故数计算所获得的社会效益,包含事故伤亡者经济损失,车辆、货物和路产损失、交通延误损失3方面。为了预测左侧路肩关联的不同类型交通事故,提出了与左侧路肩交通事故相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共7个影响因素,以Box-Cox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中观的交通事故预测模型。以广深高速是否修建左侧路肩为例进行了分析,发现算法效果良好,内部收益率较不设置方案提升52%,较全部设置方案提升20%。该算法为整体式多车道高速公路设置左侧硬路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进行左侧硬路肩设置的安全性分析,主要从左侧硬路肩有关的交通事故分析、国外左侧硬路肩经验,阐述了8车道以上高速公路左侧硬路肩的设置适用性,并提出了不设左侧硬路肩情况下的8车道以上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速公路整体式路基左侧均设置有左侧硬路肩和左侧路缘带,但普遍未设置较宽的左侧硬路肩。国外的使用经验表明,设置左侧硬路肩可杜绝部分安全隐患,提高行车舒适度。文中结合国外高速公路的相关资料,针对国内现状,对高速公路整体式路基设置左侧硬路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4.
由于高度城镇化地区超多车道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平面扩建空间受限严重,左侧硬路肩无法连续设置。为解决车辆紧急停车需求,依托广深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采用理论计算、模拟仿真、模拟驾驶等手段对左侧硬路肩设置的纵向间距及纵向长度进行探究,并给出了左侧硬路肩设置的最大纵向间距和最小纵向长度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现阶段中国高速公路改扩建为超多车道后左侧硬路肩是否设置问题,以广深高速公路为例,利用广深高速公路全线现状交通量、交通事故等数据,从统计学角度对比分析六车道及未设左侧硬路肩十车道路段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呈现的事故特征及交通特性差异,确定交织程度、货车比例、超车道事故率等影响左侧硬路肩设置的因素及其阈值,得到结论如下:针...  相似文献   

6.
基于运行方向、环境、轨迹3个角度进行了车道变换行为的分类,按照意图产生、间隙选择、执行3个阶段划分了车道变换行为,分析了跟车调查和定点调查获取的实测数据,揭示了车道变换行为的时空分布特性.认为发生车道变换行为的时间间隔在1~2 min之间,不同车型发生车道变换行为的时间间隔有所不同;出入口相对于在直线段发生的车道变换行为更加频繁.  相似文献   

7.
基于运行方向、环境、轨迹3个角度进行了车道变换行为的分类,按照意图产生、间隙选择、执行3个阶段划分了车道变换行为,分析了跟车调查和定点调查获取的实测数据,揭示了车道变换行为的时空分布特性。认为发生车道变换行为的时间间隔在1~2 min之间,不同车型发生车道变换行为的时间间隔有所不同;出入口相对于在直线段发生的车道变换行为更加频繁。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城市道路立交交织区的微观驾驶行为特征,在重庆市主城区南山立交开展小客车实车试验,通过车载高精度GPS和Mobileye采集了32名驾驶员在自然驾驶状态下的交织区实测数据,获得了交织区以及邻近路段范围内的行驶轨迹特征、速度特征、车辆汇入行为、换道时间等微观驾驶行为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性,并分析了驾驶人性别、气质类型对微观驾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驾驶人在交织区范围内会经历减速和加速2个阶段,内敛型驾驶人进入交织区时的减速长度显著大于外向型驾驶人,交织区内的加/减速度幅值在±0.5m/s2范围内,交织区进口速度高于出口速度.在交织区范围内,男性驾驶人比女性驾驶人更早执行换道操作;另一方面,男性驾驶人穿越三角区再汇入车流的危险行为占比较大,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男性驾驶人和外向型驾驶人通常更偏向以较高的速度通过交织区,并且换道持续换道时间较短;女性和内敛型则相反,速度普遍偏低,且需要更长的换道时间.  相似文献   

9.
尽管<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中规定八车道的高速公路应当设置2.5 m的左侧硬路肩,但国内几条刚刚改建完成的八车道高速公路中没有一条设置了左侧硬路肩,甚至没有宽于0.75 m的路缘带.研究运用可接受间隙理论计算了不同流量和车道数条件下车辆从最内侧车道穿插变道停驶到右侧路肩这一过程的概率和所需距离,并通过交通事故数据调研,分析了左侧路肩设置对提高交通安全的影响,从运行效率和交通安全两个方面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左侧路肩设置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以山区公路上设置的某一爬坡车道为试验对象,利用驾驶模拟试验对其交通特性及驾驶安全性进行仿真。根据设计图和现场环境构建了三维虚拟试验场景,通过VISSIM生成试验路段交通流;32名受试者在4种交通条件下进行了驾驶模拟试验;模拟过程中记录车辆的速度、轨迹、加速度、制动力等数据;通过VISSIM仿真试验确定了该爬坡车道的交通量阈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规交通流情况下,该爬坡车道可提高主路上的车速及其平稳性,同时可减少来自对向车道的冲突;但随着交通流量趋于饱和,其有效性逐渐减弱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长大纵坡路段事故多发,为研究事故多发路段的事故致因机理,对长大纵坡段的驾驶行为进行基础研究。通过利用激光检测仪,选取长大纵坡段进行交通检测,提取相关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对长大纵坡段车辆速度特性、车辆位置等进行分析发现,长大纵坡段小型车速度上升较快并持续保持高速运行,长大纵坡段大型车速度上升相对缓慢,并在速度上升到一定范围之后,制动保持在自身认为相对安全的速度行驶,长大纵坡段大小型车速度差较大,并且随着速度的增加车辆更加趋于行车道中间行驶,存在较大的追尾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12.
13.
对不同车型的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的视频数据统计出8种典型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的形态比例,对比分析了大型车与小型车、客运车与货运车在发生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时的车速、持续时间以及所处道路的服务水平,得出了发生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时的车速和持续时间与车辆类型有关而道路服务水平与车辆类型无关的结论,并且利用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种车型的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的危险度进行了评价,得知小客车的不良汽车驾驶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京珠国道主干线粤境高速公路大镇至太和段第31标(K271 400~K307 700)路面标的特点:弯道超高段主车道与硬路肩横坡不一致,即硬路肩设置成反坡,项目部根据自身机械设备配置,对基层3种施工方案进行经济和技术比较,选择其中一种较合理的施工方案,摊铺优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从而保证沥青面层能按期保质完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陈洪飞 《时代汽车》2021,(7):184-185
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生活水平,人均车辆持有量随之不断增加。在当今社会,人们开始注重自驾出行,但是如何确保高速行车驾驶安全成为值得研究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文就高速公路行车安全驾驶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有助于提升高速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的驾驶者在行驶速度与车距保持的采样数据上表现出不同的信息特征。针对这种差异,本文提出了一种描述信息特征并给予评价的方法,即通过建立数据的统计模型,对驾驶员的行驶数据进行有序化处理,发现潜在规律,并利用三角模糊数的特点加以分析,达到帮助驾驶员发现驾驶习惯,监督控制驾驶行为,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文章的最后给出了相关实验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的模糊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书龙  许超 《公路交通科技》2004,21(4):101-103,108
介绍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PowerAssistedSteering,EPAS)系统的工作机理及其系统组成,简要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自身特点和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阐明系统的控制要求,并从车速、转向扭矩以及PID控制的局限性等角度详细分析采用模糊控制的可行性与相对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模糊控制的初步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