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敏  闵泉  熊雅  宋晓  李勇  任锐 《中外公路》2021,(1):190-196
为研究"互补式通风+排烟竖井"组合通风方式隧道内风速变化规律,采用物理试验研究手段,对初步拟定的隧道通风方案进行模拟研究。针对营尔岭隧道建立1∶10的通风物理模型,观察隧道模型各区段内气体的流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竖井采取排风状态,打开上行隧道竖井阀门,增大竖井风机频率时,上行隧道送风段及其短道段风速保持稳定,排风段风速减小;下行隧道送风段内竖井到隧道出口段风速减小,竖井到右线横通道段风速保持稳定,短道段和下行隧道排风段风速增大;打开下行隧道竖井阀门,增大竖井风机频率时,上行隧道内的风速均保持增大;下行隧道排风段风速有缓慢增加趋势,但总体上各个区段的风速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柴油发电机房噪声治理技术,通过综合利用隔声、隔振、吸声、消声等综合治理措施,使柴油发电机组运行时噪声达到环保要求,同时在降噪过程中考虑机房内消防安全,对进排风电动百叶窗设置消防联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静音型电源车通风散热要求,计算了车舱内柴油发电机组的散热量和整车通风量,根据通风量的大小对电源车通风散热结构进行了设计,包括进、排风口的大小、位置以及进、排风方式,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 CFD)方法对通风散热效果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车舱内流场和柴油发电机组的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所使用的计算和设计方法是合理的,车舱的通风散热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半横向通风送、排风孔形状和大小对隧道通风的影响,建立了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半横向通风孔物理模型;通过测试分析,研究了隧道内风量与风道内风量的关系以及不同风孔大小对隧道及风道静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通风动力下,送、排风孔面积越小越有利;在相同排风孔过风面积下,较高排风动力对应的通风效率较小;当变化风孔类型时,在送风段,风孔面积对风道内静压影响比较明显,在排风段,风孔形状对风道内静压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特长隧道通风方式的确定是通风设计关键的一环,对诱导式(射流风机)、竖井集中排风式、竖井送排风式等不同的纵向通风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选择通风方式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型电源车工作要求,计算车舱发电机组的散热量和整车通风量。根据计算结果对电源车通风散热结构进行设计,包括机组舱舱门、进、排风口的大小、位置、风道等。对车厢通风散热情况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车厢结构和风道设计合理,在不同工况下,最高温度均未超过55℃,温度均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满足电源车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涂装车间的规划设计过程中,根据涂装生产线设备的不同特点及其使用环境的差异,需要采用各种不同类型的风机.介绍了涂装车间送风空调、喷漆室排风、烘干炉循环风、前处理电泳区及打磨室排风等不同区域的风机在选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总结了汽车厂涂装车间风机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故障、原因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公路隧道自然开口及射流风机的位置,实现降低隧道建设成本、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影响的目的,以开设自然开口的公路隧道分段式纵向通风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公路隧道的通风数学模型,研究自然开口和射流风机的布置位置对隧道CO浓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设置自然开口后,隧道内污染物浓度分布情况并非一定优于不布置自然开口;在多自然开口通风方案中,将距离隧道出口较近的自然开口作为排风自然开口可提高分污效果;将自然开口集中布置在隧道后部,同时将较多的射流风机布置在自然开口群后端,可增大隧道出口的实际通风量并降低隧道出口污染物浓度.  相似文献   

9.
姚明 《汽车运用》2010,(4):42-43
<正>制冷剂量的检查启动发动机,将其转速稳定在1500~2000转/分钟,把空调功能键置于最大制冷状态、风机(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风机)置于最高转速,5分钟后通过视液镜进行观察。若视液镜下一片清晰,送风  相似文献   

10.
轿车涂装线喷漆段送、排风系统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送风系统的主要控制参数包括送风风量、送风温度和送风湿度等,排风系统的主要控制参数包括排风风量和排风循环水量等。送、排风系统一旦按照设计的参数施工完毕,将无法改变或后期改造成本很高。因此,在设计轿车涂装线喷漆段时正确计算送、排风系统的送/排风量、加热量、制冷量、加湿量和循环水量等公用耗量至关重要。简要介绍了轿车涂装线喷漆段送、排风系统公用耗量的计算依据和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1.
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竖井衬砌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彦文  韩常领  董溥 《公路》2007,(12):214-217
选取建设规模居世界第一的秦岭终南山隧道1号通风竖井为研究对象,根据设计提供的支护参数,采用M IDA S/GTS真实模拟了竖井施工的全过程。通过对竖井初期支护、竖井二次衬砌的受力状态分析,评价了衬砌结构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对于竖井二次衬砌,在距离送风道交接口边缘约5 m区域内,是高应力聚集区,是需要设计中重点加强的关键部位,普通素混凝土不能保证结构的安全,需要采取增配钢筋进行补强。竖井二次衬砌的其余地段和送风道排风道二次衬砌,设计时可以作为安全储备,仅需要按照构造要求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碳(CO_2)气体保护焊形成的焊接烟尘具有很大危害性,治理方式通常有全面通风、局部通风和除尘处理3种。某焊接车间在全面通风基础上,采用了局部下送风上排风的处理方式,并设置过滤系统和内循环系统保证冬季温度,最终处理效果达到预期。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某电源车的散热器室漏水、积水及散热器风扇电动机接线柱生锈等问题,针对该型电源车散热器室结构布局进行了改进设计。将原车卧式散热器舱顶朝天排风的结构改进为立式侧壁排风结构,并针对新设计方案进行了通风散热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电源车进排风的气流流动路径清晰顺畅,可满足电源车的高温环境适应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罗彦斌  陈建勋 《公路》2012,(1):216-222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单井中隔板分离送排风一体的井筒温度应力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通风竖井井壁、中隔板和地层温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并分析温度附加应力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通风竖井井壁和中隔板的应力、应变监控量测提供理论支撑,保障通风竖井的安全运营.模拟和分析的结果表明,进风筒井壁和地层中温度分布受气温季节性变化的影响而呈周期性变化,排风筒井壁和地层中温度分布基本上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由温度产生的附加应力很大,主要以竖向温度应力为主,最大值达到12MPa左右;温度应力随季节呈周期性变化,排风筒一侧,上半年递增,在夏季达到峰值,下半年递减,而进风筒一侧和中隔板恰好相反;温度应力随着井深的增大逐渐增大,竖向温度应力峰值出现在基岩层的竖井井壁和中隔板中;进风筒一侧的温度应力远大于排风筒一侧.  相似文献   

15.
为找到一种更加适合单洞双向行车特长公路隧道的通风方案,解决此类隧道排烟困难、人员疏散逃生困难的问题,结合具体工程,针对扎尕梁特长公路隧道的特点,提出合流型通风井排出式+射流风机纵向通风、平导压入式网络通风以及射流风机纵向通风+斜井分段排烟3种通风方案,从土建费用、机电设备初期投资、运营电费、通风控制、通风网络稳定性、通风方案的适用性以及管理维护几个方面对各个通风方案进行比选,通过比较各个方案的优点和缺点,最终给出推荐方案:射流风机纵向通风+斜井分段排烟方案。隧道正常运营工况下,主洞采用全射流纵向通风,实现按需通风;火灾工况下利用排烟斜井进行排烟,解决平导排烟只能分2段排烟的问题;利用平行导洞进行人员的疏散逃生和救援,解决人员疏散逃生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特长城市复杂隧道通风系统因计算复杂而导致的运营规划困难、验证初始理想运营设计方案是否可靠等问题,针对某特长城市复杂隧道,采用SES通风软件,对南北线隧道在不同运营工况下的通风量进行模拟计算。计算比较不同车速工况下隧道风机总装机功率和洞口排污比例,确定隧道轴流风机和射流风机的开启位置和开启数量;分析阻滞工况下隧道内部和出口的污染物体积分数情况,验证优化方案的可行性。经研究发现: 车辆行驶产生的活塞风不能满足特长城市复杂隧道正常运营需风量的需求,需开启部分射流风机; 离隧道主线出入口过近的排风井排污效果较差,开启后会增大隧道通风能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西秦岭隧道店子坪斜井施工段施工通风方案进行分析,以及对超大功率风机方案和普通风机接力方案进行比选,从隧道内需风量及风压计算到设备选型及通风系统布置,全面介绍长大隧道施工通风技术。  相似文献   

18.
提出通风隔层送排风的模式,用最优化原理求出通风隔层的最优高度。针对某地铁车站按新模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比原设计方案可降低开挖高度,节约运营通风电费。此外,各风口的送排风均匀也有很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19.
全长18.02km的秦岭隧道为了实现各种运营条件下的通风要求,采用了3座竖井的纵向通风方式,宛似在隧道上方开了三个“天窗”,将隧道分成自成体系的送排风区间。从北向南通风区间的长度分别为3930m,4316m,4949m,4825m,从而缩短了送排风的距离。在隧道顶部的射流风机与竖井内的轴流风机相结合形成了“接力传递”式通风系统,从而能有效地改善隧道内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20.
扩张式消声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消声性能良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进排气系统噪声控制,为对其消声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应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方法,详细讨论了结构参数对消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