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国五千年来优秀传统的精华和瑰宝,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民族之魂,也是维护安定团结的精神动力。邓小平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和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把爱国主义提升到了更高境界,赋予当代爱国主义的丰富内容和时代特征。这种崭新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于我们正确处理稳定改革发展关系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邓小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有关爱国主义教育作了重要指示。内容极其丰富,根据当代国际大背景和国内的形势,着重学习…  相似文献   

2.
进入90年代,党和政府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十分重视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复强调对于学生要进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优良传统、传统美德的教育。这不仅是党和政府思想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校教育、尤其是学校德育的历史新任务。一、重新认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价值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高层次的中国文化传统,它是中国文化结构中的灵魂,包括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情感、民族性格等等。民族凝…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无不受到他那博大而崇高的爱国主义之基本精神-忧患意识的驱动。邓小平的忧患意识与中华元典开其端绪的忧患意识这一民族精神保持着深刻的内在一致性;追求中华民族居安思危,自强不息,挫而复超,穷且弥坚的精神动力。所不同的是,邓小平的忧患意识具有新时代历史变革的实践高度,充溢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才略:在忧患的运作及其价值实现方面达到了空前未有的自觉。  相似文献   

4.
三代领导核心对爱国主义问题都有论述,但他们的特点不尽相同.毛泽东对爱国主义的论述的特点,更多的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统一.邓小平侧重于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江泽民倾向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三代领导核心提倡爱国主义的同时,都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但侧重点各异.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睦、团结是其兴旺发达的前提,爱国主义是凝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巨大的精神力量。同时,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宣传爱国主义的社会价值、基本特征与时代内涵,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教育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息息相关.在当代,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和文化,使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航海院校如何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目标需要通过课程加以实现。各国为适应国际竞争调整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改革,有以下值得重视的趋势。1.加强德育课程。大多数国家都把道德教育列为必修课。许多国家把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爱自热情。2.注意吸收最新科学成就并使之与本国民族文化传统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历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构成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国强国不可缺少的精神条件。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十分丰富,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敢于创新、独立自主的精神,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等。弘扬和承继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并将其贯注到“纲要”课教学之中去,是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价值功效、更好实现“纲要”课程教学目的、增强该课程教学效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落实我党在新的施政理念下提出的新任务、促进自我修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此担负“纲要”课程教学的教师理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这一神圣使命和职责。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一方面具有历史性,另一方面它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中国近代海防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救亡图存、忠勇报国、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及成因进行了探讨,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化即思维意识的一种情态,是人的思维意识的表露性反映,同时也是一种具体存在。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里特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在中华民族的伟大进程中,产生的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具体存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论文认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载体,为依法治国提供丰富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是丰富依法治国内容和方法的重要途径,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程中起重要地积极作用。通过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深刻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凸显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形成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选择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12.
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论述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规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探索如何改进教育方法,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对个人而言,梦想是人活着,奋斗着的重要精神动力,失去了梦想,人们也就没有了精气神,也就失去了精彩的人生:对民族而言,梦想是自立自强的依托,失去了梦想,民族也就没有了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中国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  相似文献   

14.
在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在内涵与目的指向上具备一致性,利用其生活化的感染力及符合生活德育理念的特质,以培育乡土情怀为切入点,大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改革,创建学校、家庭、地方群团组织三方联动的协同合作教育模式,围绕三级联动、五位一体、十五项乡土素材的乡土情怀培育新架构,将爱国主义教育下沉渗透至大学生对乡土风物的认可接纳中,润物无声般将爱国主义情怀根植于青年人的血液中,是克服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瓶颈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的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中国革命史课在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渠道”中有其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教育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史实教学又是爱国主义阵地.本文通过科学技术史教学实践,提出了在科技史课教学中用大量的史实来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今天的中国等几个方面的教学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焦裕禄精神可以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五个方面。其理论来源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其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完善了建党理论,继承和发展了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推动"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和"两学一做"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是进行课程思政的底蕴和根脉。结合专业背景、课程内容、课程进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拼搏精神以及传统美德与内燃机专业英语课程内容融合,实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助高职学生践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邓世昌是中日甲午海战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民族英雄,探讨他的海防观的形成及爱国主义思想具体表现,对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特文化深深地蕴藏在它的语言之中。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底蕴深厚,而大学语文涵盖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崇高的民族精神,优秀的民族品格,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的具体体现。淡化大学语文教育即是忽略民族文化的弘扬,因此,必须加强大学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