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河南、湖北、广东、贵州4省成功并入全国ETC联网区域,这标志着我国已有18省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联网开通,全国ETC联网纵贯南北、互通东西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按照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经过6个月的系统改造、工程建设和联合测试,河南、湖北、广东、贵州4省顺利并网,使全国ETC联网省份达到18个,联网区域累计建成8 883条ETC专用车道、4万余条人工刷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ETC中心主任王刚11月22日在北京表示,目前全国ETC装车用户已超2 500万,停车场业务将是ETC未来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王刚介绍说,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联网工作于2014年3月正式启动之初全国只有606万ETC用户,一年多时间增长了三倍,到今年9月28日,中国大陆地区除海南岛和西藏之外的29省市区已实现ETC联网运行。这张高速公路网连起来长达12万公里,全国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鲁晋高速公路区域联网电子收费工作协调会近日在石家庄召开,两市三省达成一致意见,今年10月底将实现"五地"区域高速公路联网(ETC)统一收费,所辖车辆将实现一卡通行以上区域,极大地方便了区域间ETC用户出行。环渤海区域将成为全国第二大ETC联网区域。  相似文献   

4.
四面八方     
《上海公路》2012,(2):I0002-I0002
江西今年再建126条ETC车道在与沪苏皖闽联网基础上,力争与浙湘鄂联网 今年。江西拟再建126条ETC车道,ETC系统将覆盖全部新建高速公路。据介绍,江西今年将全力做好ETC车道建设及赣通卡宣传推广工作,力争实现与浙江、湖南、湖北等周边省份的ETC联网,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严厉整治偷逃通行费行为。将计重收费整车称重试点和“绿色通道”车辆检测试点列为专项课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国ETC联网的实现,ETC具有"电子支付+不停车通行"的优势,但ETC的办理和初始安装相对复杂、 ETC充值等问题,导致ETC车辆总体占比较低。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电子技术的发展,非现金支付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将成为大势所趋。为满足更广大高速公路用户便捷出行和提高收费站通行提速、成本降低、管理增效。江西高速结合自身管理要求,探索高速公路出行新模式,运用云计费、云支付、云认证等技术建成一套"在线化、去现金化、无人化"的智慧云收费管理平台。本文主要对智慧云收费管理平台的架构、功能、核心技术及应用效果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7):198-198
近日召开的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联网工作推进会上,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王太透露,在今年底前,北京等14省市将实现系统联网运行;到2015年底前,将基本实现全国所有省区市的系统联网运行。 经过近些年的探索,我国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规模有了较快增长。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设专用车道超过7 100条,发展用户超过1100万。  相似文献   

7.
《上海公路》2014,(4):I0001-I0001
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贯彻落实部领导要求,稳重、安全、高质地推进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联网工作,确保京津冀沪湘陕等14省市ETC如期联网运行。《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2014年度开通方案》确定,联网系统将在12月21日后具备试运行的条件。部路网中心研究部署措施开展“冲刺”:将清分结算系统安全建成、高效运行,并不断完善功能。确保实现设计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我国ETC系统用户数量突破1400万户,2015年将实现全国29个省份ETC基本联网,主线收费站ETC覆盖率达到100%。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介绍,我国的ETC技术标准是结合我国收费公路发展实际,经过多年实验和实践总结形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体系完全开放。未来还将建立完善周到的客户服务体系,适时推出微信、微博和手机客户端应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为广大ETC用户提供多元化服务。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通行用户的路径识别问题是当前联网收费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国内高速公路ETC用户数的快速发展,ETC用户的多路径识别问题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国内ETC应用环境和技术特点,提出多个解决方案,为道路业主、ETC运营商、集成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5月底之前,包括A9沪青平的徐泾、A12沪嘉、A11江桥等7条高速公路的收费口将开通ETC(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专用道。此外,继与江苏建成第一条跨省联网的ETC系统之后,上海还将在今年实现与浙江的高速公路系统的ETC联网。  相似文献   

11.
日前,浙江省高速公路ETC系统与上海正式联网运行,至此,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上海华东五省一市高速公路网将实现ETC的互联互通,这标志着约90万ETC用户可以自由畅行沪苏浙皖赣闽华东地区高速公路网,真正体验ETC的快速便捷。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ETC用户服务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全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跨省服务需要,不利于ETC向高效运营管理、便捷绿色服务的联网新格局方向发展问题.通过ETC用户服务调研,分析了ETC客户服务的现阶段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ETC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分析ETC客户服务的发展趋势.研究认为新形势下的全国中心运营服务模式将是连接跨省业务之间的纽带,有助于我国高速公路ETC客户服务向"覆盖全国、便捷高效、技术先进、服务优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江西省高速公路ETC自助服务系统每月充值已逾1亿元,极大地方便了车主的通行。然而近段时间以来,由于银联芯片卡与系统不兼容,导致充值增长停滞并经常导致用户因无法充值而影响通行。为此,针对芯片卡在ETC自助服务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相应研究,并针对芯片卡在分布式网络下稳定性差、交易过长、使用习惯不一等缺点对系统架构进行改进和优化,以减少交易失败故障点,实现在交易量翻番的同时交易失败量下降20%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ETC是国际上开发并推广的一种用于公路、大桥和隧道的电子自动收费系统。该技术在国外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收费系统已经联网并逐步形成规模效益。目前,随着高速公路不断的改扩建,不停车收费系统(ETC)不断的推广,我国高速公路ETC车道有了明显的增加,提高了高速公路收费口的通行效率,同时降低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本文就ETC在高速公路联网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四面八方     
天津:高速公路ETC示范工程将进行试运行从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获悉,按照国家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在京津冀地区建立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开展试点工作的有关部署要求,经过天津市高速公路管理处和各条高速公路运营收费公司有关技术部门及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市区域内的高速公路京津冀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相似文献   

16.
ETC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道路通行费的收费方式。为了实现ETC系统的可互操作,安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的高速公路网ETC收费的实际情况,分别给出了各路段独立收费和联网收费的可互操作的ETC系统的安全体系,最后文中还给出了全国高速公路网实现可互操作的ETC系统的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7.
四面八方     
《上海公路》2015,(2):3-4
<正>广东高速公路30日起正式纳入全国ETC联网收费根据统一部署,广东省高速公路将于6月26日零时起实施按国家标准判别车型及货车完全计重收费,并于6月30日起正式纳入全国ETC联网收费。车型分类调整后,车头高度小于1.3米的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仍是一类车,收费保持不变;车头高度大于或等于1.3米的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由原二类车下调为一类,收费额将下降1/3。针对货车"车型+计重"的组合式计重收费模式,调整后,四车道高速公路基本费率为0.09元/吨/公里、六车道以上高速公路基本费率为0.12元/吨/公里,收费水平总体可降1.7%。全省高速公路收费实施国家标准及货车完全计  相似文献   

18.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8):277-277
<正>8月1日起,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全面联网。上述地区安装ETC的客车无需再在收费站人工缴费,可直接通行上述5省1市高速公路的ETC缴费通道。杭州市公路局表示,此前,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4省1市的ETC已经实现互联,但由于技术标准等原因,浙江约12万辆安装ETC的车辆仅适用于省内高速。基于此,浙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最后一项"高  相似文献   

19.
黄国建 《交通科技》2012,(4):118-120
为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节能减排,国家相关部委要求各省开展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简称ETC)的推广应用工作。从贵州省情出发,全面介绍了高速公路建设、ETC需求、ETC规划及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罗伟 《广东公路交通》2019,45(4):246-249
2015年7月广东省并入全国ETC联网收费后,ETC用户剧增。特别是在珠三角区域,很多ETC车道车流量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同时受车道类型、设备布局等因素影响,很容易造成ETC车道拥堵,导致整体ETC车辆通过速度不太理想。快速相控阵ETC车道改造方案可以提高车道利用率,提升收费站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