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继纬七路南京长江隧道今年8月全线贯通之后,近日又一条南京长江隧道——纬三路过江通道建设方案通过国家级评估,将于年内正式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7):106-106
<正>近日,南京城市现代化建设迎来了又一个重要节点——地铁2号线及1号线南延线通车、长江隧道通车试运营、纬三路过江通道奠基庆典在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这次通车的南京地铁2号线及1号线南延线是联系南京主城与河西新城、江宁新市  相似文献   

3.
目前 ,南京市有关部门正加紧向国务院报批南京过江隧道工程项目。该工程有望于 2 0 0 4年动工建设。作为南京高速公路内环的纬七路 ,将通过隧道贯通长江 ,隧道的位置距上游的长江三桥约 6km ,距下游的长江大桥 1 3km。纬七路架桥越过夹江 ,隧道在江心洲下地、过江 ,至对岸的浦口区黄家村出地面。这将是长江干流上的第一条隧道南京过江隧道工程有望今年动工建设  相似文献   

4.
长沙南湖路湘江隧道近日建成通车。南湖路隧道工程是长沙市第二条湘江隧道,同时也是首条采用盾构法施工的湘汀隧道。隧道采用双洞单层形式,分为南北两线双向4车道穿越湘汀,全线约6km,设计行车速50km/h。陔隧道的建成对缓解长沙过江通道的交通压力、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公路与汽运》2005,(2):32-32
长江南京段上游过江通道工程北起江北浦口新市区的浦珠路,经梅子洲跨长江后,向南与河西新城的纬七路相接,工程线路全长5724m,其中隧道建筑长3825m,右汊夹江大桥长910m;接线道路及收费广场共989m。通道按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项目总投资28.43亿元。通过这一新的过江通道,南京的江北新市区与日新月异的河西新城将实现“牵手”。  相似文献   

6.
简讯     
南京市加快长江过江通道建设为开发江北,跨江发展,改善城市布局,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自2002年起,南京市在新一轮城市建设中,加快了长江过江通道的建设。1968年12月,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长江天堑变通途,成为新中国重大建设成就。该桥是公路铁路两用桥,铁路桥全长6700m,公路桥全长4500m,是我国有史以来自行设计和施工建造的最大桥梁。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下游11km八卦洲的南京长江二桥,于1997年开工,于2001年建成通车,由两桥一路组成,全长12517m,其中南汊跨江大桥2958m,为主跨628m钢箱梁斜拉桥;北汊跨江大桥2212m,为主跨165m预应力连续梁桥…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7月1日,由铁四院总体设计的南京地铁10号线通车运营。这是南京第一条过江地铁,也是国内首条穿越长江的单洞双线大盾构隧道地铁线,历经4年建设后通车,迎接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青奥会。由十三、十四、二十三局集团等单位承建的南京地铁10号线在江心洲站—滨江大道站区间穿越长江,长约4.2 km,是国内最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为依托,研究浅覆土、软硬不均地层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盾构施工技术,在软硬不均地层盾构掘进模拟的基础上对过江通道的地表沉降、衬砌管片变形与支护结构受力等进行综合分析:(1)在最大水压0. 74MPa的情况下,衬砌管片顶、底部所受岩土体压力约为700至800kPa,侧向压力约为300kPa;(2)隧道施工后引起的最大沉降值为41. 8mm。隧道管片在受到垂向的挤压后,其侧向最大外延变形并非发生在管片水平两侧,而是发生在管环上部偏两侧的位置;(3)当覆土厚度为20. 5m时,衬砌管片顶部发生位移值最大,为6. 33mm,随着覆土厚度的不断增大,衬砌管片顶部的位移值不断减小。这些研究结论可为今后类似条件的过江越海隧道工程提供借鉴,有力提升我国跨江越海隧道工程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9.
纬三路过江通道为国内双管、双层水底盾构隧道中距离最长的项目。隧道建成后交通量增长迅速,为营造舒适乘车环境,对隧道的通风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结合该工程的实际特点,对其通风、温升等问题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陈喜坤  朱伟  王睿  闵凡路  魏代伟 《隧道建设》2015,35(11):1176-1181
为了解决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施工产生的弃砂在壁后注浆浆液中的再利用问题,通过将施工产生的弃砂筛分成细度模数分别为1.652、1.096、0.773的砂,并将其分别用于配置不同水胶比的壁后注浆浆液,探究了砂的细度模数对壁后注浆浆液基本性能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弃砂再利用的方法。结果表明:浆液用砂的细度模数越高,浆液的流动度、稠度、泌水率、体积收缩率和凝结时间越长,强度越低;弃砂细度模数筛分为0.75~1.08,水胶比为0.9,可直接作为壁后注浆材料。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弃砂再利用的方案为:将弃砂过1.25 mm筛后75%替换原浆液用砂,调整水胶比为0.85;或50%替换原浆液用砂,调整水胶比为0.9,2种方案都满足了工程要求,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日,江苏环保公众网对江阴第二过江通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全本公示。根据此次公示,江阴第二过江通道主线拟采用隧道盾构方式穿越长江,预计2020年开工建设,2025年12月建成通车,建设期约为60个月。该通道位于江阴大桥和泰州大桥之间,北接靖江,南连江阴。这一过江通道的建成,将有效分流江阴大桥车流量,减缓大桥的行车压力,节假日外出在江阴过江将变得更加顺畅。江阴第二过江通道是《长江经济带立体综合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中批复的江苏省14条过江  相似文献   

12.
<正>南京市2009年交通建设投资规模将达到120.16亿元。其中,南京将建4条高速公路,8条干线公路,4座客运枢纽站,12个水运项目设施。重点增加纬三路、纬七路过江通道、客运南站综合枢纽集疏运道路系统等项目。  相似文献   

13.
<正>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员会首批28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示范项目中,总投资45亿元的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工程将是安徽省第一条过江隧道。隧道有望于今年年底开工建设,建设工期约4年半。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工程位于芜湖市长江皖江段"大拐弯"处,距离下游的长江大桥约9 km。隧道全长约5 km,全线采用双向六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05,(6):167-167
2005年5月22日9时50分,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江苏省常务副省长蒋定之和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同时按下按钮,南京长江三桥最后一节钢箱梁随之被缓缓吊起,嵌进了钢桥面,与两边箱梁紧密结合在一起,南京长江三桥顺利合龙。南京长江三桥主桥自2003年8月29日正式开工以来,经过广大建设者21个月的奋战,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将于2005年10月建成通车。届时,长江南京段将拥有三条快速过江通道。南京长江三桥南与南京绕城公路相接,北与宁合高速公路相连,全长约15.6km,其中跨江大桥长4.744km。  相似文献   

15.
南京长江大桥是南京的一条过江通道,承担了25%的车流量及28.04%的客流量。目前该桥因维修而封闭,其他过江通道的车流量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车辆运行速度降低,通道压力提升。文中根据南京长江大桥封闭前后车流量和客流量的变化情况对人群的出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南京长江大桥封闭后,不少人群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包括地铁及公交车;大桥封闭,造成早晚高峰出行量有所变化,且出行时间及出行距离有所提升。进行桥梁维修时,应提早对交通进行疏导并对公共交通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为南京1.5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串联浦仪高速公路、国道312、宁杭高速公路及南京五桥,是串联南京江南江北重要的过江通道之一。大型过江通道的总体及其重要,事关过江通道的功能发挥以及城市的交通格局。路线方案选择需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快速路网规划,接线路线方案均需综合考虑;出入口布设需要综合考虑相交道路地理位置、功能定位及地方政府的要求,尽可能增设过江方向出入口。本文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未来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杨军  杨涛  胡彦杰 《公路》2012,(4):249-254
纬三路过江通道为国内双管、双层水底盾构隧道中距离最长的项目.隧道建成后交通量增长迅速,为营造舒适乘车环境,对隧道的通风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结合该工程的实际特点,对其通风、温升等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后续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公路与汽运》2008,(1):126-126
2008年1月6日,南京长江第四大桥举行奠基仪式,这是在江苏省境内开工建设的第八座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是国务院批准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五桥一隧”过江通道之一,是南京绕越高速公路的过江通道和重要组成部分。大桥位于南京长江第二大桥下游约10km处,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08,(2):91-91
2008年1月6日,南京长江第四大桥举行奠基仪式,这是江苏省境内开工建设的第八座过江大桥。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为奠基石揭幕。南京长江四桥是国务院批准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五桥一隧”过江通道之一。大桥位于南京长江二桥下游约10 km处,工程全长28.996 km,其中跨江大桥长约5  相似文献   

20.
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始发段具有覆盖土层薄、左右线间距小、始发进洞坡度大、曲线始发、始发井空间小等特点。通过相关工程经验比选,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和冻结加固,由于始发段不能在始发架上转弯,因而采用割线始发技术;始发进洞时,洞门密封钢环的密封方式与安装精度决定了始发阶段的密封效果,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洞门密封方式;由于始发井设计长度方向空间不够,将钢负环设计为常规管片的分块方式,采用管片拼装机进行拼装;针对南京纬三路工程地质情况,系统地介绍了始发泥水建压技术。采用以上关键技术,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始发阶段盾构实际掘进姿态与设计姿态保持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始发架牢固可靠,钢负环拼装定位精确,密封钢环密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