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坚鸽 《铁道勘察》2012,38(3):38-41
在参考铁路隧道风险评估办法的基础上,按照路堤填高、路堑挖深、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既有线等定量及定性指标,初步建立了铁路路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风险分级方法,对赣龙扩能路基工点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体系的研究和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指南》编制为依托,对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体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研究中借鉴国内外先进标准,开展了必要的理论研究和调查统计工作,初步建立了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风险等级标准;对风险因素数据库,概率和权重的取值,多因素、多准则、多目标问题,编制相应程序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阐述铁路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引入ANP与模糊评价作为风险评估方法。综合利用ANP与模糊理论对铁路隧道塌方风险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介绍构建项目风险因素集、建立评语等级集合、构造二级指标模糊超矩阵、计算指标体系模糊加权矩阵,确定模糊判断矩阵、塌方风险模糊综合评判原理与算法。采用铁路隧道塌方风险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对石武高速铁路木兰隧道塌方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价,证明其理论性和实用性强,可为其他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金牛山隧道下穿京福高速公路施工风险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浅埋隧道穿越既有建(构)筑物的安全是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对其进行施工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是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以新建铁路金牛山隧道下穿京福高速公路为工程背景,借鉴风险管理的方法,对工程施工风险进行辨识、分析,并采用专家调查法对风险进行评价,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提出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相应的结论和建议,为工程的安全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风险评估对于铁路隧道工程的建设和项目选线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铁路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在可行性阶段对应的风险类别与风险因素,建立基于AHP法的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以及相应的隧道风险等级定量评判标准。模型根据专家对各风险类别和风险因素相对发生概率的定性评判,通过AHP法计算得到各风险类别和风险因素在整个风险评估体系中发生的相对概率,并将风险事件发生后果等级赋予相应的风险分值。最终结合得到的概率与风险分值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得到隧道综合风险评估分值和其对应的风险等级,从而对铁路隧道工程风险进行综合、定量、直观的评估。将A隧道运用该体系进行分析评价,得到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综合风险评估值为4. 774,风险等级为中度。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复杂艰险地区的铁路建设,隧道占比较高且超长深埋隧道众多,面临工程地质复杂、地震频繁强烈、自然灾害频发、施工条件艰难等建设难题,塌方、涌水、岩爆等施工安全事故极易发生。为防范隧道施工事故,建立灰色模糊语言理论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模型,为铁路隧道施工风险管控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研究结论:(1)针对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兼具灰色、模糊性与随机性的特点,在区间不确定语言变量理论基础上给出区间灰色模糊不确定语言变量的概念,建立了灰色模糊语言理论的铁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模型;(2)从“安全、质量、工期、环境”4个属性,考虑自然天气、地质条件、设备维护、风险应对措施等11个影响因子,建立了风险分析层次结构;(3)以某复杂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为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工程实例表明地质条件、自然天气等因素对施工影响较大;(4)本文建立的模型能够更全面、更真实地利用专家意见对铁路隧道施工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可为复杂铁路隧道风险管控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深圳地铁一号线百货广场桩基托换的风险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为解决《铁路隧道风险评估及管理暂行规定》和《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在使用中的困难,找出满足要求且简单、可操作性强的评估方法。研究结论:(1)经计算表明,在深圳地铁一号线百货广场处桩基主动托换的各风险因素中,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风险、截桩风险及用千斤顶预顶的风险较大,施工场地环境风险和其它不可抗力因素风险相对较小;(2)得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可以得到半定量的分析结果,计算精度可以满足《铁路隧道风险评估及管理暂行规定》和《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中对风险评估的要求;(3)得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适用于简单工程或者复杂工程单个工点的风险评估,同时也适用于复杂工程的风险识别。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在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当隧道围岩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经常会对隧道围岩分级进行变更。实践中,应用地震纵波速度对隧道围岩进行分级存在许多问题。目前隧道围岩分级仍然以定性为主。由于隧道围岩分级涉及隧道施工参建各方的切身经济利益,以及隧道施工进度和安全,因此参建各方都高度关注隧道围岩分级变更。当前,使用地震波反射法进行隧道超前地质预报(TSP)已是标配方法,TSP预报数据包含隧道围岩的各项物理力学参数及其空间变化。通过分析总结,本文据此对隧道围岩进行定量分级,可以解决由定性围岩分级造成的矛盾。研究结论:(1)使用TSP预报数据,以岩性、动态杨氏模量为隧道围岩基本分级指标,以泊松比及其变化为隧道围岩分级修正指标,结合反射界面密集程度,通过本文的表1及其使用说明,可以定量划分铁路隧道围岩分级;(2)理论上,这一分级与铁路隧道围岩分级体系是一致的;(3)本文提出的铁路隧道围岩分级定量指标还需在实践中不断统计修正。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铁路隧道建设过程中,因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隧道施工面临较多的不安全因素,长大隧道更是如此。长沙至昆明客运专线雪峰山1号隧道具塌方、突水突泥、围岩大变形等极高风险,按Ⅰ级风险管理,对该隧道围岩大变形、塌方、突水突泥等风险提出了针对性风险控制措施及风险管理基本制度,从而实现质量、投资、工期等建设目标。研究结论:(1)准确而完整的地勘资料是风险因素识别的重要基础,风险因素识别是随着隧道地勘资料的不断完善而逐步深入,从而形成全面、成熟的风险控制措施;(2)施工图阶段、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是风险评估的重要阶段;(3)隧道风险管理是系统工程,组织保证是风险管理成功的基础,且依赖于设计、施工、建设等单位的组织管理;(4)隧道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实施能够将建设项目的安全、质量、投资、工期等建设目标成功落地;(5)该研究成果对高速铁路隧道的风险控制与管理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包神铁路转龙湾隧道施工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隧道两端洞口和洞身均处在风积沙地层中,且隧道覆盖层薄,施工存在塌方、流沙、大变形等风险.根据隧道设计资料、以往风积沙隧道工程实例和<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对该隧道进行了施工风险评估,目的是控制风险因素,采取对应技术措施,降低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