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现有的VTS监管模式不利于船舶交通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文章综合考虑船舶航行风险和社会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VTS船舶重要度评价模型。在运用模型对VTS水域内的船舶进行分级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船舶交通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一次船舶碰撞看怎样发挥VTS海事监控职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一起VTS监控水域内的船舶碰撞进行分析 ,提出发挥VTS的海事监控职能应将VTS因素纳入船舶安全管理系统中 ,并对怎样发挥VTS的事故预防和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3.
对VTS值班人员应具有的素质进行了探讨 ,并对VTS人员现状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提高VTS值班人员素质的措施 .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对我国迅速增长的VTS(vessel traffic service)中心进行管理,同时为未来VTS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提供指导,应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考虑VTS需求程度、规模大小、信息服务强度、助航服务强度、交通组织服务强度与辖区航行环境安全性等因素对我国21个沿海VTS中心进行分类,并对每类VTS中心的特点进行了总结.通过对不同聚类方法的比较,最终选择了ward法,通过对不同聚类数对应的聚类结果的方差分析,最终将聚类数确定为4类.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VTS中雷达信息与AIS信息的来源、种类与特点进行了比较,论证了两者信息融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同时给出了信息的融合模型与方法,也提出信息融合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简述我国内河干流及港口海事巡航监管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巡航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完善我国内河干流、港口水域海事巡航监管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灌河沿岸船厂的建设与运营已经对该水域内的通航安全构成威胁。通过对灌河沿岸船厂情况进行数理统计,结合船厂的自身特点,分析船厂对灌河水域通航环境的具体影响。针对存在的通航风险,围绕灌河水域现有监管设施、方法以及即将引入的VTS系统,构建新的交通管制模式,并为海事管理机构在通航安全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水上安全监管效率和保障水上运输安全生产, 以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雷达站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基于水域精细划分的VTS雷达站选址优化问题; 考虑实际环境中遮挡因素和水域风险因素对雷达监测效果的影响, 基于软件ArcGIS 10.4.1提出了水域精细划分方法; 以雷达站建站位置和雷达配置类型为决策变量, 以水域覆盖率最大和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 构建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基于模型特点设计了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给出了生成初始粒子群的启发式规则, 并在算法中引入有效的变异操作; 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以ZDT系列测试函数对算法搜寻最优解的性能以及算法的收敛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水域精细划分方法能够在考虑遮挡因素和风险因素的情况下实现对水域的空间划分, 实例中在存在62个雷达站候选点的情况下将雷达站所需监测水域划分为2 812个水域单元;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在ZDT测试函数中能够有效地寻找全局最优解, 并且在最优解的分布上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分布性; 针对实例中的VTS雷达站选址项目模型达到了95.92%的覆盖率, 成本为33 800元。可见, 考虑环境遮挡和水域风险因素的VTS雷达站选址模型是有效的, 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可以提高VTS雷达站选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是解决VTS雷达站选址优化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能更好解决码头建设后对现有VTS雷达站可能被遮挡的影响分析和在通航安全论证中又无法对其进行较好的论证和合理的预见,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此,提出了利用航海模拟器构建相应三维实景数据库和雷达反射库,建立可移动的虚拟VTS雷达站的解决方案,实验证明其方案既能保证通过合理的预见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又能提出VTS雷达站优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某水域船舶流特征和运行规律,量化研究船舶流到港规律,为港口营运和船舶交通管理(vessel traffic services, VTS)提供数据支持,以洋山港水域2020年66 d内连续的1387条VTS实测船舶流记录数据为统计样本,基于矩估计理论的K-S检验和χ2检验,从拟合最优的角度对船舶到港情况进行参数估计。结果表明,洋山港水域VTS报告的船舶在8、9月的船舶流样本服从正态分布,7月船舶流样本不服从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证明船舶流的分布特征随环境和时间因素变化显著,仅采用泊松分布或正态分布并不能全面描述水域交通流特征。相关研究结论可为船舶流特征分析、通航调度等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海事部门内河船员管理状况,以及船员持伪造证书上船任职的严重安全隐患问题,阐述了利用先进的Java Web技术进行船员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出建立内河船员信息数据库,构建动静结合的信息平台,依托集监督、服务、效能于一身的信息网络技术,以有效打击持伪造证书上船任职及人证不符的严重现象,提升内河船员行政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监管技术是保障内河航运系统安全、高效及绿色运行的关键。从态势感知、事件监视及组织优化这3方面阐述内河航运系统监管技术研究现状,总结技术发展沿革与趋势,分析监管技术存在的不足。研究表明:内河航运监管态势感知研究伴随先进信息感知技术发展做适应性进步,从利用海事雷达技术捕捉船舶物理表象特征,逐步结合数据挖掘方法融合多源信息向多船态势感知和智能感知方向发展;事件监视研究起初受限于传感器设备感知水平不足而主要面向事件后分析,结合先进传感器技术和智能技术,逐渐向事件中检测和事件前预测方向发展;组织优化研究主要包括船舶运行空间优化方案和时间优化方案的制定,未来组织优化模型需考虑航道突发事件的影响,有利于推进组织运行方案的实际应用,更好地服务于海事监管需求。提炼内河航运系统多模式一体化融合感知网、全息场景图及智能管控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面向未来新一代航运系统,探索内河航运平行监管模式,阐述内河要素物理及耦合关系平行建模和平行数据集建立与信息挖掘、平行监管及交互可视化等方面建设的核心内容,旨在采用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虚实闭环交互机制实现内河航运系统的高效运行,为内河航运系统监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交通违法通知手段落后于交通监控技术的发展,驾驶员因不能及时知道何种行为已违反交通法规,可能重复违法。通过开发交通信息通知系统,各交通警察支队每隔30S从福建省公安专用网获得本地驾驶员在全省范围内的各种交通违法数据,并采用GSMMODEM的短信技术向本地驾驶员发送最新交通违法信息。该系统作为交通违法抓拍系统的功能扩展,使得交通违法信息从被动查阅转为主动通知,为创造和谐的交通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际海事公约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些新的发展趋势必将对世界海事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国际海事公约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未来国际海事公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我国应对未来国际海事公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船舶航行安全的可持续改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国际海事组织(IMO)成立以来的国际海上安全状况和控制途径,揭示了“国际安全管理规则与港口国监督”(ISM规则+PSC)模式的运作机制、实质和局限性,提出用MMEM理论来完善该模式和实现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强调置身于安全文化中,对“技术、管理、观念”进行综合促进,是持续改善海上安全的必由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是基于SPSS的统计分析功能,尝试研究其在油液监控数据处理与分析中的应用,利用该软件对从柴油机润滑系统中定期、持续地采集油样进行光谱分析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获得反映柴油机台架磨合过程的多种状态信息,判断柴油机台架磨合质量和发展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航海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全员意识不强,行业特殊性不强,工作模式单一,心理服务体系尚未构建完善,构建航海高等院校心理服务体系应系统化、国际化与本土化、科技化、行业化和人本化.  相似文献   

18.
网络信息监测技术是下一代互联网安全防御体系的关键技术.目前存在的网络流量监测技术大多没有动态预警和控制功能,且不支持IPv6.本文给出了一个可扩展的网络流量动态监测预警体系,该体系基于“流”的监测方式,形成以流量分析、入侵检测和统计报表联动预警控制的动态安全防御体系,能够以串联或者并联方式部署,灵活性高.实验表明,该体系数据获取率高,通过各个模块的联动,有效提高了网络监控实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专业英语全英语教学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在高校逐步推广,这种教学模式顺应了航运业对海员航海英语水平的需求和航海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对增强航海专业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有积极作用。文章结合高职院校航海英语教学实际,就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课程实施全英语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提几点建设性的意见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Intranet发电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Intranet的发电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Intranet技术,通过建立开放、交换式的企业局域网、WWW网站、大型数据库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并存的方式,管理查询企业各方面信息资源。同时该系统采用多种网络安全技术,以确保发电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