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双车道公路小半径曲线段中行车速度变化趋势及车速对行车轨迹的影响,建立了某村镇路段双车道公路3处曲线段的三维仿真场景,针对双车道公路运行车速离差大的特点,以小客车不同行车速度进行了驾驶模拟实验.为了保证数据精度,每段曲线提取31个断面.实验表明:车辆在车速较低时能以"减速—稳定—加速"的状态行驶,在车速较高时难以保持此状态;因驾驶员个体差异,曲线段行车轨迹主要分为"漂移"和"校正"两类;行车轨迹向弯道外侧最大偏移位于圆缓点处,向弯道内侧最大偏移位于曲中点处.同时行车轨迹侧向偏移量与行车速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长沙市市内一些重点路段及路口安装了一批标有周边道路及过江桥、隧通行情况的交通行车诱导指示牌。这种智能交通行车诱导显示牌可以以红、黄、绿3种不同颜色显示当时各路段的行车通行情况,当车速在20 km/h以下时,显示红色,表示该路段拥堵;车速20 ̄40 km/h时,显示黄色,表示该路段通行正常;车速在  相似文献   

3.
运用运动学理论,引用刹车距离计算公式,通过对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与车速和载重关系的试验和定量计算,剖析了其交通风险的成因,得出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应当限定为28km/h;车载质量分别为75、100、125及150kg时,最高安全行车速度应当限定为28、22、19及16km/h。  相似文献   

4.
行车速度控制与节油1.国产汽车行车速度控制汽车从起步到停车熄火,绝大部分时间在途中以某一车速行驶。因之合理选用节油车速是驾驶节油技术中很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对长途货运车辆来说,车速选用是否适当,对行车油耗影响很大。要选择合理的节油车速,首先必须搞清油耗与车速的关系。那么,首先弄清楚汽车行驶会遇到哪些阻  相似文献   

5.
在不中断交通情况下进行斜拉索更换施工时,行车效应的影响性与运营状态有较大差异,为了确定合理的交通限制措施,需要对重载车辆在不同车速下的桥跨结构反应进行分析。该文采用基于直接积分法的时程分析技术,以某换索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控制性载重车辆在不同车速下行车对桥跨结构的作用效应,指出在斜拉索卸除的情况下,行车时的冲击效应相比运营状态下有较明显增大,而行车引起的结构反应时程曲线的峰值并非随车速增大而增大;因此,施工控制中需要根据具体桥梁情况确定适用的冲击系数和限制车速。  相似文献   

6.
行车速度控制与节油 1.国产汽车行车速度控制 汽车从起步到停车熄火,绝大部分时间在途中以某一车速行驶。因之合理选用节油车速是驾驶节油技术中很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对长途货运车辆来说,车速选用是否适当,对行车油耗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交通荷载对高速公路路基的影响,在不同交通荷载、车速及车型的情形下,对谷竹高速公路27标段路基进行了动态竖向应力测试。结果表明:在荷载作用下,路基竖向应力随深度增大而逐渐衰减,且在路基浅层衰减较慢,然后加速,达到一定深度后,再次变缓。随着交通荷载增加,路基工作深度及竖向应力也会随着增大,但荷载增到较大后,工作深度的增幅会降低。在相同交通荷载情形下,路基浅层竖向应力会随着行车速度增大而减小,但车速变化对路基的工作深度影响较小。车型对路基的影响与理论相符,增加后轴轮胎数目可以减小交通荷载对路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通建设等级的不断提高,更多的城市隧道将得以建设.由于隧道呈半封闭状态,汽车排放的CO等有害气体不能及时扩散时,将影响驾乘人员的健康及行车安全.CO排放与车辆的运行速度密切相关,采取合理的限速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并减少CO的排放.通过观测,在分析重庆八一隧道、向阳隧道和石黄隧道的车速和CO排放分布特征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车速与CO排放因子关系进行了建模,并提出了车速控制推荐限值he车速控制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单晓峰  王炜  王昊  徐上 《交通与计算机》2006,24(6):41-43,64
自行车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研究自行车交通流的特性对于合理规划道路交通资源,提高白行车交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白行车交通流与机动车交通流的不同特征,提出了以单位面积车道上车辆集散程度定义白行车交通流密度的新方法,并基于调查数据,研究了非拥挤状态下自行车交通流密度、车速和流率3个参数的相关性,发现非拥挤自行车流的速度总是分布在接近期望车速的范围内,且与流率、密度无关,而速度的离散程度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最后,分析了车道、宽度与交通流3个参数的相关性,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模型可用于在给定自行车交通需求以及服务水平条件下自行车道的设计宽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山区公路平曲线路段的行车安全性,从几何线形指标、路面状况条件与车辆动力学分析推导出临界侧滑速度与纵向行驶临界安全速度计算公式。将临界车速作为安全行驶的约束条件,提出不同路面状况、能见度条件与交通环境下动态限速值计算方法与行车安全控制标准,并考虑到驾驶员接收速度预警信息后驾驶操作过程,从预警设备组合、工作流程与对策3方面提出速度预警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预警技术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美国关于行车交通安全的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和估算车辆在发生事故前后的速度, 是开展与行车速度及速度限制相关的交通安全研究的基础和关键之所在! 但是,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开展的工作和技术手段都极其有限, 这也是目前我国关于行车速度及速度限制。与交通安全关系的研究很少的重姜原因之一。因此,我国的道路建设和管理部门有必要增加道路测速点的设置, 运用各种手段科学地测量和计算车辆行车速度;并且, 各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部门也要重视事故车辆在发生事故前后车速的采集。  相似文献   

12.
Vissim仿真软件中期望车速的设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车辆运行速度值难以获取,特别是新建道路车辆运行速度更难确定的实际状况,采用交通模拟软件Vissim进行获取,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文中探讨了软件中期望车速的设置单元划分原则,根据平曲线行车安全性和车辆动力学性能重点对平面曲线、纵坡和组合线形处期望车速的大小及设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汽车性能、驾驶人心理生理状况、道路横断面宽度以及路段限速条件对驾驶人行车速度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人-车-路综合影响下的期望速度进行研究表明:期望速度与道路等级及设计速度并无直接关系而且也不是定值。论文探讨并提出了考虑人-车-路综合影响的期望速度计算方法,可以为运行车速预测模型的研究以及高速公路限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左进快速路合流区交通流特征,对于城市交通有效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测数据基础上,对比了左进与右进快速路合流区的交通流基本图,分析了两者在通行能力、临界占有率、自由流车速等方面的差异.采用车速标准差作为指标分析两者的车速离散性,对比了车道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左进快速路合流区的通行能力、临界占有率分别为5 250 veh/h,0.18,明显低于右进快速路合流区的值6 210 veh/h,0.27;在不同占有率下,左进快速路合流区车速离散程度高于右进快速路合流区,当占有率达到0.18时,车速标准差值增大至11.47,即行车安全性显著降低;在车道利用情况上,左进快速路合流区中间车道利用率的增加,使匝道车流汇入难度加大.对左进快速路合流区的交通管控应与右进快速路合流区有所区分,合理设置交通控制参数,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5.
考虑高速公路隧道(群)各风险特征点的行车风险变化规律,对隧道(群)进行空间区段的划分,提出6个典型风险特征点;根据行车制动风险模型,分析隧道路段风险影响要素,如车辆初始速度、驾驶员反应时间、路面摩擦因数及道路纵坡坡度,给出了不同长度类型隧道(群)、不同时间、不同路面型式及灾害性天气下4个风险影响要素的取值;通过分析和对比理论计算结果,得到了隧道(群)各风险特征点在自由行驶状态和跟驰状况下的临界安全车速变化规律,进而得出各点的临界安全车速。结果表明:提出的隧道(群)风险特征点处的临界安全车速,能够为隧道运营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于城市轻轨高架桥梁结构辐射噪声的几种影响因素,基于有限元边界元理论,以跨径27m的简支箱梁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得到影响因素对桥梁结构辐射噪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桥梁结构噪声随行车速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车速达到共振车速时,结构噪声会发生猛增;结构噪声随刚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结构噪声随腹板厚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其结论为今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控制提供数值模拟方面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21,66(10):76-83
为研究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方法及标准,以京台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为依托,利用路面基层水稳混合料的铣刨料为台背回填材料,提出道路拼宽段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方法。建立车辆振动模型,分析车辆经过路桥过渡段时的振动特性,并以最大瞬态振动值(MTVV)作为行车舒适性评价指标;以调查法确定的行车舒适性控制指标为标准,确定设搭板及未设搭板的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结果表明:当车辆经过不设搭板的路桥过渡段时,错台高度、行车速度均对行车舒适性影响较大;当车辆经过设搭板的路桥过渡段时,坡度变化率及行车速度对行车舒适性影响较大。搭板长度对行车舒适性有一定的影响:当车速较低、坡度变化率较小时,随着搭板长度的增加,行车舒适性增加;当车速较高、坡度变化率较大时,随着搭板长度的增加,行车舒适性反而有所降低。可见,设计时确定合理的搭板长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公路》2020,(4)
通过分析目前各种计算行车速度的理论关系,并分析目前公路几何设计方法——运行速度检验法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几何容许车速概念以及基于几何容许车速和限制车速协调性的公路线形设计方法和流程,旨在探讨公路设计阶段如何更好地考虑公路运营管理的实际车速,使限制车速能反作用于公路设计,使公路线形设计更加符合公路运营,使公路运营管理更加科学有据。  相似文献   

19.
公路车速限制与行车安全视距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会元  孙黎  韦干全 《公路》2002,(2):72-74
通过对新建公路限制车速与行车安全视距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对新建公路限制车速采用的行车安全视距值与影响因素进行量化,提供了新建公路限速选用的行车安全视距范围,可供道路工程设计及高等级公路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震  符锌砂 《公路工程》2009,34(3):155-157
基于行车安全性以及驾驶员的行车心理,分析了不同设计速度路段以及不同车型该对应不同的期望速度值,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运行车速预测模型中的简单合理的期望速度推荐值确定方法,从而为运行车速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