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载列车制动操纵技术的列车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列车动力学的计算机模型及实验证;分析了制动、缓解过程中列车冲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重载列车的纵向冲动是危及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制动工况的变换则是导致列车冲动的主要原因。根据5000t重载列车的试验,就如何减小列车冲动问题,在列车操纵技术方面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操纵方法,对保证重载列车安全运行起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客运列车供电系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吴强 《机车电传动》2003,(5):54-56,61
简要介绍了列车供电系统的发展过程,重点阐述采用静止变流器供电方式的列车供电系统,尤其是我国白行研制的DC600V供电系统的结构和特点,与柴油发电车供电方式进行了比较,并对客运列车供电系统的发展阐明了观点。  相似文献   

3.
研究在提速过程中新旧设备共存状态、提速方案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客货列车合理匹配关系。确定通过能力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以沈山线为背景,通过对运行方案法的模拟分析,确定客货列车提速在数量、结构和速度上的合理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在开通天津集中台的过程中,出现的列车运行阶段计划调整方案不能满足调度指挥要求的问题,研究天津集中台列车运行阶段计划自动调整方案。天津集中台管辖车站多,车站间环状相连,连接方向多,列车走行径路有300多条。为此,建立以列车优先级别、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列车起停车附加时分、车站股道接车能力、旅客列车最早发车时间和列车固定停站时间为约束条件,以列车加权晚点总时间最小为目标函数的调整模型。采用动态规化算法进行求解,设计相应的算法步骤,并以天津集中台天津(临时)至下直通场间的车站为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模型和求解算法进行列车阶段计划调整,能够快速给出列车运行阶段计划的调整方案。该方法在天津集中台已经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5.
停车精度是衡量列车自动驾驶控制性能的重要指标。针对城际轨道列车精确停车的需求,分析列车自动停车过程、列车动力学模型以及制动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自适应滑模控制器来提高停车精度和列车运行舒适性;应用滑模控制原理设计列车停车控制算法,并对滑模控制中的趋近律增益进行自适应调节,以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及改善稳态精度。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滑模控制的停车算法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该控制器使列车能够精确地跟踪停车目标曲线,并改善列车的停车精度和运行舒适性。  相似文献   

6.
新型模糊预测控制及其在列车自动运行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文提出一种新型模糊预测控制算法,并把它用于列车自动运行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既有的ATO系统通常使用常规控制方法跟踪既定的列车速度模式,在简要分析其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NFPC的新型ATO系统方案。NFPC实质上是模糊决策和预测控制方法的有机结合,其中采用模糊逻辑来实现被控过程/对象的逆动态特性,并在控制算法设计中引入了预测思想,另外还以ATO过程为背景,针对NFPC算法做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初  相似文献   

7.
采用Ansoft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悬浮电磁铁的磁场进行计算.对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悬浮电磁铁导向力进行了研究,得出电磁铁发生偏移后,磁力线的总体分布并没发生很大变化.只在气隙处发生了扭曲;列车在直道正常运行时并不受导向力作用的影响;在气隙和偏移值一定时.悬浮电磁铁产生的导向力和悬浮力之间的比值基本上不随线圈中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该研究对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偏航、列车在弯道运行过程中的导向能力考核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列车折返过程是影响列车折返能力的关键因素。以基于车地通信的传统列车控制系统为比较对象,阐述了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的显著优点。结合实际车站情况,在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模式下,仿真计算了采用不同列车控制系统时的列车折返能力。仿真结果显示,采用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时列车折返能力明显更优。  相似文献   

9.
李波  王自力 《铁道机车车辆》2007,27(B10):97-101
列车优化操纵是列车节能控制的关键问题,以列车运行动力学方程和牵引计算理论为基础,结合列车运行过程中的要求,构建以能耗、时分误差、限速等为目标的列车节能控制模型,采用实数遗传算法,通过Visual Basic编程对此问题进行求解。在已知列车编组的条件下,以DF4型内燃机车牵引客车、空气制动和燃油量曲线为基础,得到给定运行时间、距离条件下的优化操纵曲线,从而对司机操纵给出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高速列车头部流线型外形及结构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高速列车流线型头部钢结构的设计过程进行分析,指出高速列车采用流线型结构的必要性,介绍了流线型外形钢结构设计的过程,以及如何利用国内现有设备进行钢结构的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11.
王鼎  苗晓雨  姜成 《铁道车辆》2023,(1):102-105
为研究大秦线2万t重载列车的运行情况,在大秦线西段采用跟踪试验监测的方法,对运行中的重载列车纵向车钩力进行监测。跟踪试验的试验区间为大秦线湖东至茶坞区间,在每列跟踪列车中,设定固定测点和非固定测点,非固定测点的位置根据列车编组、运行趟次进行调整,以掌握整列不同位置车钩力变化的情况。跟踪试验主要监测2万t重载列车固定测点和非固定测点车辆在经过化稍营至涿鹿、延庆至茶坞2个长大下坡道区段实施循环制动调速过程中车钩的纵向受力情况。文章对2万t重载列车在46次跟踪试验中车钩的纵向受力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进一步优化列车操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3):2-2
北京地铁公司于4月22日凌晨在复兴门站进行了模拟地铁列车突发迫停区间事故、启动地铁应急预案疏散乘客的演练。演练设定情境为:一列车遇突发公共事件迫停区间,车站工作人员配合列车司机迅速、安全地将乘客疏散出站。地铁公司在演练当中启用了针对1、2号线特别研制的“列车紧急疏散乘客车辆专用折叠便携式扶梯”,同时为便于对突发事故现场集中监控指挥,演练中采用了无线视屏监控设备,整个疏散过程历时15min。  相似文献   

13.
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可有效提高列车行驶的安全性,降低运输成本。在使用过程中如何准确建立列尾主机和司机控制单元之间的连接是实现列尾装置功能的关键。介绍列车安全防护装置在不同时期采用的确认办法,重点阐述现行的货物列车、旅客列车列尾主机及GSM-R列尾装置的确认办法。  相似文献   

14.
李力 《铁道知识》2006,(3):52-53
在铁路行车组织过程中,根据列车编组计划,货物列车通常按照编组地点和运行距离划分以下种类。  相似文献   

15.
列车轴温过高会给列车运行带来危险,因此列车轴温检测系统的意义重大。本研究不同于其他轴温检测设计,采用Android平台手机与ARM11开发板相互通信以实现对温度的实时监测。设计中采用Wi-Fi技术进行实时接收开发板采集的轴温数据,并将手机作为Socket通信过程中的服务器端接收数据,ARM开发板作为客户端发送轴温数据,使机械师能够在列车的任意位置对每一车轴的温度值进行实时观测。经测试,研制的铁路列车便携式轴温报警装置基本实现了轴温检测和无线发送轴温数据到智能手持终端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列车节能控制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列车节能控制问题,采用带有非线性约束的微分方程描述列车运行过程,用牵引力积分形式描述节能优化目标,并将最大值原理应用于模型求解。在确保安全运行、满足线路限速约束、机车性能约束和运行时间约束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线路坡道,以能量消耗最小为控制目标,得到列车优化控制的策略。针对由于模型奇异性而使控制策略还不能确定出列车所有工况转换点的问题,结合列车操纵经验给出列车节能控制算法。在列车运行仿真平台上验证了优化控制方法与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地铁运营过程中,不同时段客流量差异很大,但在实际运输组织中全天采用相同编组的列车,造成普通时段资源浪费。为解决不同时段运营需求与资源利用的问题,可采用高峰时段与普通时段不同编组列车运营的方式,就不同编组列车混跑停车方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列车撞击动力学建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列车撞击使车体结构产生弹塑性变形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应用多质点系统动力学理论和Lagrange方程成功地导出列车撞击动力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车体结构动力学模型,从而为研究列车在撞击过程中的规律和车体结构动态响应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是以放行高速列车的能力来计算的,当各列车停站方案不同时,不停站的高速列车相对于无停站的高速列车会产生扣除,在高,中速列车混跑模式下,由于中,高速列车存在速差,中速列车也将产生扣除,因此,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较为复杂,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图解相结合的方式,计算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对有停站高速列车相对于无停站高速列车的扣除系数和中速列车相对于有停站与无停站高速列车的扣除系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得出了三者的关系;利用计算机编制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软件铺画满表列车运行图,分别图解出有停站高速列车扣除系数及不同中速列车数量条件下的中速列车相对于无停站高速列车和有停站高速列车的扣除系数,在此基础上,计算高速铁路高,中速混跑条件下,不同中速列车数量时的区间通过能力,并分析了区间通过能力随中速列车数量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多项研究表明列车乘务员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列车乘务员在工作过程中既要完成服务旅客的任务,又承担着确保列车安全运输的责任。为使列车乘务员形成和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提高对职业应激的心理承受力、适应力和调节力,应作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