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检测评价路基压实效果,提出了一种新型塑性应变增量法。利用土层厚度实时检测装置测量新填土层的实时压缩沉降和应变。由压缩产生的塑性应变随碾压遍数递减,以当次碾压较上一次碾压的应变增量作为压实效果的评价参量。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塑性应变增量法采集数据快捷稳定可靠。该方法可用于评价路基压实效果。  相似文献   

2.
多媒体通信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同步性、分布性、实时性五个特点。多媒体的关键技术有:(1)对网络环境的要求,主要是要有较高的带宽和传输速度。(2)数据压缩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数据量,降低多媒体网络对带宽、传输速率的要求,数据压缩的总目标是减小数据中的冗余度,减小容纳给定消息集合的信号空间。评价压缩的标准有信息压缩比、压缩速度和重现精度。(3)同步技术的缓冲法、反馈法、时间戳法。(4)多媒体数据库的特点和基本要求,(5)多媒体终端,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任务和特点,多媒体通信向着宽代化、综合化、智能化、数字化、个人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智能交通系统的飞速发展为交通管理领域提供了丰富、连续的ITS数据,但大部分交通管理中心仍缺乏针对ITS数据的系统化管理体制和方法,所存储ITS数据的利用效率极低,造成了数据资源的巨大浪费。为了对数据资源进行管理整合以满足用户不断涌现的ITS数据需求,本文提出并描述了以下六大类数据管理技术,包括(1)ITS数据质量控制技术:提供高质量的准确的ITS数据;(2)ITS数据集成技术:根据用户需求、应用类型和数据特征提供最佳的数据集成度;(3)ITS数据抽样技术:从多个数据样本中提取出最具代表性的样本数据实现数据的有效存储;(4)ITS数据压缩技术:在失真度有限的前提下以较高的压缩比压缩历史ITS数据来便利传输和存储;(5)分布式动态ITS数据系统:针对来自不同探测器的分布式ITS数据进行动态分析、显示和处理;(6)ITS数据再获得技术:建立ITS数据库与用户问的接口以改善终端用户的数据检索和获取。所开发的ITS数据管理技术与数据处理流程相结合,基于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加工、存储和发布的各个环节构造出一整套对ITS数据实施有效管理的完善策略,能够加强数据资源的共享和交换,促进各个交通子系统的有效运作,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4.
讨论在关系数据库中压缩存放树形数据结构的方法;数据一致性的保证;分析存储、检索算法的时空复杂度。  相似文献   

5.
标准知识     
《交通标准化》2010,(14):156-156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实施条例》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一、强制性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药品标准,食品卫生标准,兽药标准;  相似文献   

6.
在工程问题中,两相流的计算很多,如分层流问题、自由面问题等.两相流计算的复杂性远远大于单相流,计算很容易失稳.文中对传统的人工压缩法进行了改进,考虑了单元的相体积分布对压缩效应的影响,并用正弦函数对压缩因子进行了优化,获得了稳定而一致的收敛速度.用改进的人工压缩法结合LEVEL SET方法对二维溃坝问题进行了实例计算,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基于位置服务系统中移动终端存储空间小、移动通信网带宽有限的特点,结合XML数据流的结构特点,提出一种XML数据流压缩技术XDSC(XML data stream compression),该算法以元素、属性及命名空间为压缩粒度,利用XML Schema生成元素/属性压缩字典,扫描数据流一遍完成数据压缩,不需要保存元素/属性压缩字典.实验表明,XDSC在数据压缩率上要优于直接采用GZIP压缩算法;数据流压缩时间也是LBS等嵌入式信息系统可以完全接受的.  相似文献   

8.
先张法和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损失均含有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损失,该项预应力损失是张拉锚固阶段主要预应力损失.利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中计算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损失方法和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单元特点,提出了一种在有限元中模拟该项预应力损失的方法,并推导了该项预应力损失的数值计算公式.通过有限元模型的分析现场试验表明:两者结果吻合较好;可以在有限元模型中模拟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损失,误差均在3%以内.  相似文献   

9.
采用Dugdale-Barenblatt模型分析了压缩载荷对疲劳裂纹闭合的影响。在裂纹张开载荷和闭合载荷的确定过程中运用了解析函数形式的异积分方程理论。分析和相应的数值计算表明:(1)压缩应力对疲劳裂纺闭合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压缩应力幅值与材料屈服应力之比;(2)在疲劳裂纹扩展分析中考虑压缩应力的影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公路工程计量支付中报表编制时易出现的种种错误,提出了不同于一般纠正报表中错误的方法,即数据闭合调整法,阐述了该法的使用条件以及具体步骤:①基本数据闭合;②价格调整闭合,并结合实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获得用于数据压缩的变换矩阵,引入了基于压缩传感的交通流量数据压缩方法,在数据压缩端无需考虑变换矩阵的选择问题,直接通过高斯投影实现高效数据压缩。首先验证了交通流量数据在经过K-SVD方法训练过的字典上能够实现稀疏表达;然后在数据压缩端,通过具有限制性等距条件的随机矩阵将原始高维数据投影到低维空间上,实现数据的高效快速压缩;最后在数据传输后,通过凸优化算法在交通信息处理端完成数据解压缩。以美国某高速公路线圈传感器采集到的交通流量数据,对本文方法进行了验证。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快速高效的压缩编码,当压缩比为4∶1时,解压缩相对误差仅为0.060 8。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GIS中矢量数据的传统压缩算法,特别是Douglas-Peucker算法.该算法压缩效率高,数据的保真性能好,特别适合矢量曲线的压缩.然而,在利用该算法处理实际MapInfo地图矢量数据时,出现公共边压缩后有“裂缝”的现象.提出切分重组的思想,有效地克服了使用Douglas-Peucker算法进行压缩过程中数据失真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在火灾作用下钢箱梁与桥面铺装结构热效应,建立了小尺度钢桥面燃烧试验台,获取了油料火灾作用下沥青铺装层的上表面、中部和下表面温度数据;针对上表面温度数据,拟合得到了一条基于燃烧试验数据的升温曲线,与ISO 834标准升温曲线进行对比,并对小尺度试验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建立了11.25 m×3.60 m的钢箱梁桥有限元模型,获取了桥梁在跨中、支座附近和全跨火灾工况下的应力和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拟合升温曲线的作用下,二维数值模拟试件的中部温度260.70 ℃和底部温度89.38 ℃与试验数据248.90 ℃和82.59 ℃相近,且升温趋势较一致,说明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可靠;火灾荷载作用区域钢箱梁顶板温度下降最高可达60.91%,表明沥青混合料铺装层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温度传递;跨中、支座火灾工况下钢箱梁最大Mises应力均出现在火荷载向低温扩散传播的冷热交替区域;跨中火灾工况在火荷载区域出现上挠变形,而支座火灾工况分别在火荷载区域和跨中区域出现上挠和下挠变形;全跨火灾Mises应力分布较均匀,跨中下挠变形严重;3种火灾模式下,基于试验拟合升温曲线的应力和变形数据均滞后且低于ISO 834标准升温曲线。   相似文献   

14.
无锡某泵站工程采用顶管法施工,顶管近距离跨越运营地铁隧道。为保证运营地铁隧道结构安全,施工前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 2D和PLAXIS 3D模拟施工过程,预测了顶管法施工对隧道变形的影响,同时在施工期开展了全过程的安全监测。基于模拟结果和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隧道变形均满足规范中对隧道结构变形的控制要求;数值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变形规律基本一致,顶管施工引起下方地铁盾构隧道的竖向变形表现为隧道隆起,水平变形相对较小,隧道收敛表现为横向压缩、竖向拉伸;顶管穿越施工引起下方盾构隧道上浮和轮廓收敛变形,隧道最大变形均发生在顶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隧道顶部上浮和轮廓收敛的监测工作。顶管法施工上跨地铁运营隧道的影响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安全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速公路路基土体在干湿循环作用下易发生软化的特点,以长沙绕城高速公路为依托,结合室内试验和数值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研究。通过原状土快剪试验及压缩试验分析了干湿循环次数对粉质黏土软化特性的影响,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了长沙高速公路粉质黏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软化公式,并基于此分析了粉质黏土软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粉质黏土的粘聚力、内摩擦角、压缩模量均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大而减小,三者均在前2次干湿循环过程中衰减最为严重;(2)干湿循环次数对各参数的软化影响强弱次序:粘聚力c内摩擦角φ压缩模量E(50 kPa)压缩模量E(100 kPa)压缩模量E(200 kPa)压缩模量E(300 kPa)。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三维数值模拟方法,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改进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方法,在隧道入口端未设置以及设置开口型缓冲结构条件下,分别研究了初始压缩波在隧道洞内的传播及洞口(默认为出口)的微气压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入口设置开口型缓冲结构与无缓冲结构相比,其产生的初始压缩波的最大压力梯度下降了67.56%;初始压缩波在隧道内的传播过程中存在先激化后衰减的过程,其中未设置缓冲结构和设置开口型缓冲结构的临界长度分别为2和6 km,而满足微气压波控制标准的临界隧道长度分别为33和34 km;虽然开口型缓冲结构可较大幅度降低初始压缩波的最大压力梯度,但是对于长大隧道而言,由于传播过程中压缩波不断激化,开口型缓冲结构实际上对减缓微气压波的作用存在较大幅度的弱化,建议还应采取如竖井等工程措施以减缓激化;缓冲结构对不同隧道长度的洞口内压缩波的最大压力梯度的影响不同,所以需要结合不同类型缓冲结构和长度等因素来确定对应的最佳隧道长度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强夯法加固粘性土地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浦东国际机场天然地面以下压缩量较大、承载力较低的粘性土,采用强夯法进行加固处理。介绍了强夯法的施工参数现场试验情况,并通过对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地基反应模量的检测值以及强夯前后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和土工试验结果,对强夯的效果进行分析评判。  相似文献   

18.
基于缓冲区法(Buffer method)的站点可达性是公交不平等测度的基础数据,通常按乘客到站距离计算方式(直线或沿路网)或数量分布方式(随距离衰减或不衰减)对计算站点可达性的直线缓冲区法进行改进,但可达性计算结果差异对公交不平等测度的影响尚不明确。基于此,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将直线缓冲区法与路网缓冲区法、直线衰减法、路网衰减法3种改进方法计算的站点可达性与公交基尼系数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按到站距离计算方式(即路网缓冲区法)改进直线缓冲区法使基尼系数降低 13.60%,按乘客数量分布方式改进(即直线衰减法)使基尼系数降低 35.75%,按两种方式共同改进(即路网衰减法)使基尼系数降低40.56%;改进方法均使小区间可达性值差距减小,按乘客数量分布比按到站距离方式的改进效果更明显;市区比农村的公交基尼系数受可达性方法影响更大,这可能与路网、人口分布的城乡差异有关,且不同可达性方法测度城市与农村公交不平等时存在不同甚至相矛盾的结论。研究表明:简化方法会高估公交不平等且对城市与农村影响不同,因人口或路网数据缺失而选择缓冲区法时应核减公交基尼系数值,数据完备时应选用路网衰减法。  相似文献   

19.
以JPEG2000静态数字图像压缩标准原理为基础,对影响JPEG2000压缩图像的参数如压缩率、tile大小、DWT以及JPEG2000压缩过程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对比已有的实验结果,分析了压缩参数对数字水印算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船舶AIS数据的时间序列特征与船舶操纵特性, 提出了改进的Sliding Window在线压缩算法; 计算了277艘船舶总计1 026 408个坐标点的AIS轨迹数据, 确定了合适的压缩阈值, 分析了距离阈值与角度阈值对算法压缩率的敏感程度; 根据压缩率图像的阶跃点, 推荐了高、中、低3个档位的距离阈值和1个角度阈值, 对比了Douglas-Peucker算法和改进Sliding Window算法的压缩率与压缩效率。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压缩率的提高, 压缩后所剩下的点越来越少, 数据所保留下来的有用信息也越来越少; 压缩率与距离阈值、角度阈值均呈正比; 经量纲为1化处理的高、中、低档位压缩距离阈值分别为43%、38%、33%船长; 距离阈值为130m时, 角度阈值超过9°后压缩率平稳, 所以推荐角度阈值为9°, 与《海港总体设计规范》 (JTS 165—2013) 中风流压差角8°相接近; 随着距离阈值的增大, Douglas-Peucker算法和改进Sliding Window算法压缩率趋于相近, 当距离阈值为120 m时, Douglas-Peucker算法压缩率仅比改进Sliding Window算法高1.74%;在5种距离阈值的情况下, Douglas-Peucker算法运行所用的平均时间是改进Sliding Window算法的5.39倍; 随着数据量的增大, 2种算法压缩效率的差距更加明显。可见, 改进的Sliding Window算法能在降低压缩风险的同时大幅提高压缩效率, 可以在数据持续更新的状态下一直保持压缩状态, 与普通压缩模式相比, 系统所占用的资源更少, 处理效率更高, 可用于船舶轨迹数据处理、电子海图显示与对船舶关键行为特征提取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