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综合运输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我国目前综合运输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和落后的现状,本文对综合运输的重大理论问题-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运输结构演变及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重点介绍了国外发展经济学家有关运输或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有关理论,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ڲ�Ʒ���컯��������ҵ���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差异化运输产品的分析,建立了不同运输方式企业之间的价格博弈模型和相同运输方式之间的企业竞争博弈模型,并就相关情形进行了基本的博弈分析.分析得出:不同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企业竞争时,如果运输产品的差异度较小,企业对价格的反应不敏感,而随着差异度的增加,价格的敏感度也相应提高.因而企业应立足于产品与服务差异化,以提高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异度来吸引顾客.对于同种运输方式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运输企业在提供相同的运输服务时,价格将是影响市场占有率的决定性因素,市场内参与竞争的企业过多,势必造成企业竞相降低运价,形成恶性竞争.文章最后提出了运输企业之间的竞争要逐渐从以价格为主导形式的竞争转到以产品差异为主导形式的竞争.为此,政府应放松运价管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引导企业提供差异化的运输产品.  相似文献   

3.
在对货运周转量、运输价格与国民经济的分析基础上,选取我国1978~2006年的实际数据,对三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寻求三者之间的短期动态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且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三者的因果性。结果表明:货运周转量、GDP和运输价格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货运周转量是GDP和运输价格的Granger原因,GDP是运输价格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4.
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系统构成,选取反映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发展水平的量化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有效性指标进行遴选,计算我国2005-2014年各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水平,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了四种运输方式的相互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各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度模型,对四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状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航空运输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水路运输与其他三种运输方式的发展水平存在较显著的相关性;四种运输方式间的静态协调系数为0.4694,表明目前四种运输方式虽然发展迅速,彼此之间的发展并不十分协调。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运输与既有铁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运输方式划分的主要标准)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因而在铁路系统内部可以被看做是两种运输方式。然而我国对高速铁路的功能定位以及两者对运输设备共用和组织方式的相似性又决定了两者之间极为复杂的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关系。本文通过引入种群之间的复合型合作竞争模型,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高速铁路运输系统和既有铁路运输系统的相互作用机理,并结合模型定量分析的结果,对两者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分工与协调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内河航运与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河航运是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为我国经济的兴起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由于对内河航运的认识不够,它没有得到继续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显著差距.今天,内河航运事业仍然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我国的经济繁荣密切相关.正确认识内河航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我国21世纪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文章简要介绍了内河航运在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发展状况,并对我国内河航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内河航运发展与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我国发展内河航运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在对货运周转量、运输价格与国民经济的分析基础上,选取我国1978~2006年的实际数据,对三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寻求三者之间的短期动态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且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三者的因果性.结果表明:货运周转量、GDP和运输价格之问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货运周转量是GDP和运输价格的Granger原因,GDP是运输价格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8.
冯浩 《广东交通》2005,(4):48-49
[引言]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中,重视将各种运输方式的现有货运站点及运输企业他储设施进行系统内的重新整合工作,在保证其公用性的同时发展个性化服务,以设施功能和新型动作模式保证其与其他各类特流设施之间建立起以经济关系为纽带的运作联系,以物流信息系统为技术连接,使满足物流服务与运输服务需求成为各类运输企业运输业务与物流设施运作业务联系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经过集装箱化革命,21世纪新的运输模式已打破传统的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强调运输方式之间的整合和集成。各运输方式的转换.衔接,主要由一个承运人组织完成。国际航运企业将从简单的货物“港到港”运输承运人和组织,发展成为一个“门到门”、“点到点”的综合承运人和组织。因此,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型国际航运集团都已将现代物流作为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大有可为。古往今来,江西均与"丝绸之路"有着深厚的联系。通过分析江西省2014年1—6月进出口运输数据,得出江西省进出口企业的运输方式不够合理,同时实证分析了运输方式与企业成本之间关系。提出了江西应当在交通战略上策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很不均衡。调整运输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已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从能源消耗和运输成本方面对水运和铁路两种运输方式进行了比较,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公路运输枢纽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输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输生产的重要环节,在保障运输工具与线路之间、城市交通与公路交通之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系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公路运输枢纽建设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公路运输枢纽建设的新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要正确制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策略,必须明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但目前两者的关系仍缺乏确切论证.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检验了我国的五种运输方式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到各交通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铁路旅客运输面临巨大竞争压力,网运分离改革是目前我国铁路改革的主流方向。政企分开以后,客运公司便可以根据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来制定票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收益,而且可以满足运输市场不同的需求。本文核心在于建立各运输方式的效用函数,并建立Logit模型研究各运输方式的客流量导向,着重分析高速铁路旅客票价与客流量之间的关系,运用时间序列预测法预测未来一年客流量,最后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并运用Matlab来分析最优票价的取值。  相似文献   

15.
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状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与航空运输的协调发展,根据各运输方式的系统构成,分别从数量和质量方面提出了反映各运输方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1995~2005年各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并建立了综合发展水平的隶属度模型,对它们之间的协调状态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运输方式之间的平均静态协调度为0.297 8,说明目前中国各运输方式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彼此之间的发展并不协调。为改变这种不协调发展状态,提出运输方式之间相互促进与相互配合的发展理念,完善运输政策体系,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运输枢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综合运输系统通道的构成及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并运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综合运输系统通道的功能结构加以深入分析.本文界定了运输通道的划分,并且阐述了综合运输系统通道与各主要外部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了综合运输系统通道与社会经济、科技进步、供需成本之间的因果反馈环,并在此基础上,从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竞争的角...  相似文献   

17.
探讨运输供给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判断二者是否适应。阐述运输供给的相关概念及影响因素,进而分析我国运输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问题,并提出运输供给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联运的重新认识与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外不同学者对联运的认识和理解进行了评述,分析了联运与联合运输、运输协作、综合运输、集装箱运输以及物流之间的关系,澄清了一些有关联运范畴的混乱和模糊的观点,提出了对联运本质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船舶主尺度的设计,既要适合航道,船闸及桥梁的主尺度的要求,又要寻求合理的船舶或船队主尺度,以提高过闸能力和经济效益,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西江合理的过闸船型及运输方式。  相似文献   

20.
货物运输快捷性、准时性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产,流通,消费的关系出发,通过对运输与流通之间的经济关系的详细分析,论证了发展快捷货物运输系统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