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电喷发动机的转速很高,所以点火系统(见图1)和火花塞的跳火时间非常短促,而且要求产生足够大的点火能量。从维修实践看,火花塞是汽车点火系统故障的高发部位,因此需要探索排除火花塞故障的规律性。1.排除点火系统故障首先检查火花塞  相似文献   

2.
在更换火花塞过程中常发现火花塞断裂的情况.有的气缸的火花塞点火电极有缺口,导致气缸严重窜气.火花塞是发动机点火系中故障较多的部件之一,在火花塞的选择、使用与维护等诸多方面若有疏忽或失当,均会影响其正常作用的发挥,火花塞使用维护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内燃机点火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内燃机脉冲电晕放电点火新技术所涉及的点火能量、点火效率、燃烧时间和相关化学反应等问题。研究表明,脉冲电晕等离子体点火比传统火花塞点火的效率高12倍,且可在燃烧室内瞬间产生多个大尺度放电通道,实现可燃混合气的多源高效点火;同时,脉冲电晕点火还可诱发产生较火花塞点火多得多的化学反应活性基,从而加速燃烧反应。最后,指出了内燃机脉冲电晕等离子体点火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前一阵,一些哈飞赛马车主的爱车陆续出现了更换火花塞过程中火花塞断裂的情况,有的气缸的火花塞点火电极有缺口,气缸严重窜气。株洲湘火炬火花塞厂技术、质量部近日提醒广大车主,火花塞是发动机点火系中故障较多的部件之一,在火花塞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火花塞点火时等离子流生成机理及点火过程中电极结构对等离子流的影响,对传统火花塞、新型火花塞电极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改造实验,设计出串联双点火间隙电极结构等离子流火花塞及点火电路,该火花塞工作时2个间隙同时点火形成双火核,加速了火焰传播速度,点火能量增大,由于等离子流的吹动,电极积炭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6.
黄维松 《汽车杂志》1996,(22):25-25
简述发动机点火系统对火花塞基本要求及三侧极火花塞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一、无分电器直接点火系统(DIS)概述别克君威轿车采用无分电器直接点火(DIS)系统,每两个汽缸合用一个点火线圈,故六缸发动机共采用三个点火线圈。在共用点火线圈的两个汽缸中,其活塞必须是同时到达上止点,其中一个缸为压缩上止点,另一个缸为排气上止点。在两个火花塞点火时,处于压缩上止点的火花点燃缸内混合气;而另一缸是排气上止点,火花无用,称为废火。因处于压缩上止点的缸内压力较高而温度低,要击穿火花塞间隙需要很高的能量;而另一缸为排气上止点,汽缸的压力很低而温度高,所需的火花塞击穿能量很小。这样,点火能量大部分集中在作功…  相似文献   

8.
余本雄  汪洋  朱涛  尧命发  郑尊清 《汽车工程》2004,26(1):27-30,106
开发了一套超高能点火装置,其点火能量比传统火花塞点火系统高3~4个数量级。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超高能放电,放电持续时间随着电极放电端面积的增大、电极之间距离的减小、放电电压的增大而缩短;超高能放电能扩展稀燃极限,在常温常压下将预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扩展0.6个单位。  相似文献   

9.
智能双火花塞点火(i-DSI)系统是把传统的每缸由1个火花塞点火方式改为2个火花塞点火方式,且每个火花塞上都单独配置了1个点火线圈,每个点火线圈内都有1个独立的点火控制模块(ICM,与点火线圈制成一体,没有高压线),点火时刻由ECU(装手动变速器的车)或PCM(装自动变速器的车)通过ICM控制。这种点火系统优化了混合气的燃烧过程,并且工作可靠,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本文以广州本田飞度轿车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宝来1.8T轿车采用直接点火系统,其点火线圈和输出放大器组装成1个部件,每缸1个点火线圈,安装在各缸火花塞上方,点火系统的电路如图1所示。该点火系统取消了分电器和高压线,能量传导损失及漏电损失极小,没有机械磨损,而且各缸的点火线圈和火花塞装配在一起,外部用金属包裹,大大地减少了电磁干扰,使发动机点火更加安全可靠,可以保障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正常工作。发动机工作时,ECU按各缸工作顺序向点火控制模块发出点火信号,点火控制模块内相应的晶体管截止,使对应气缸点火线圈一次侧线圈电路断开,在二次侧线圈中感应出高压电,火花塞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点燃已被压缩的混合气。  相似文献   

11.
陈小龙 《汽车维修》2006,(12):10-11
丰田花冠1.6L轿车采用直接点火系统,即点火线圈和输出放大器集成在个部件上,每缸分配一个点火线圈,安装在各缸火花塞的上方。火花塞帽与点火线圈为一体,是与火花塞相连的部件。  相似文献   

12.
邓明生 《摩托车》2004,(8):44-46
磁电机电容放电式无触点点火Capacitor—DishargeIg-nition系统,简称CDI电子点火系统。这种点火系统具有点火电压高,火花塞火花能量大,火花持续时间长,点火正时准确,发动机转速变化时能自动改变点火提前角,启动性能好,工作稳定可靠等优点。所以,现代生产的两轮摩托车,绝大多数采用CDI电子点火系统。过去采用磁电机触点式(断电器式)点火系统的摩托车,也在逐步地改装成CDI电子点火系统,如南方NF125型两轮摩托车。摩托车点火系统,在摩托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它直接关系到发动机启动性、经济性,行车的平稳性,工作的可靠性。CDI电子…  相似文献   

13.
一汽1.6L花冠轿车配置的3ZZ—FE发动机,采用直接点火系统(DIS)。DIS能提高点火正时精度,减少高压损失。由于取消了分电器,增强了点火系统的可靠性。DIS是一个独立的点火系统,配有4个(每个气缸均有1个)带点火器的点火线圈,点火线圈包围着点火器。火花塞帽与点火线圈为一体,是与火花塞相连的部件。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4.
刘光大 《摩托车技术》2006,(3):20-20,22,24,25
为适应稀混合气燃烧,应加大点火能量、延长火花放电时间,所以点火系统采用电感放电模式较好。配合摩托车发动机技术的提升,应在改进火花塞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国产摩托车的点火方式经历了从最初的机械式有触点点火到电子式无触点点火,从模拟点火到计算机数字点火的漫长发展历程。传统的有触点点火,由于点火能量受限制、触点故障多、寿命短、火花塞易积碳等缺点,已不适应现代高转速、高压缩比摩托车的发展,无触点电子点火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有触点点火方式的缺陷,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我国国产摩托车中95%以上的车型均使用电容放电式CDI电子点火器。  相似文献   

16.
有分电器的点火系统,其高压电的分配是由分火头至分电器盖旁电极,再通过高压线送至各缸火花塞。由于这种配电方式结构复杂可靠性差、能量损失多、无线电干扰大、点火时刻控制精度差,且体积大.安装不方便。所以新型的汽车发动机上广泛采用无分电器点火系统,实现了完全电子化。  相似文献   

17.
代洪 《汽车维修》2004,(2):21-22
奥迪轿车采用霍尔式电子点火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内装霍尔信号发生器、分电器、点火控制器、点火线圈、火花塞和蓄电池等组成,电路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8.
<正>点火终端能量输出极(功率输出极)根据发动机ECU指令控制2个点火线圈一次侧的通电和断电,从而在点火线圈二次侧产生点火高压。图14所示为双火花点火线圈工作原理。一次侧初级线圈断开,在二次侧次级线圈中感应产生高压,次级线圈有2个输出端,4a和4b,各自连接1个火花塞。点火时2个缸火花塞同时串联点火,一个气缸处在排气行程末,另一个气缸处在压缩行程末。在排气行程末时气缸内压力较低,火花  相似文献   

19.
点火能量偏低发动机冷启动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低温,发动机内的温度不高,燃油和润滑油的温度都不够,所以在冷启动时应该多喷油,以满足动力性的要求;火花塞的间隙越大,点火能量就越小。低温时燃油雾化不好,燃油需要更高的点火能量,车子长时间使用,火花塞的点火间隙容易变大,导致点火能量下降,从而影响动力性,使车  相似文献   

20.
《当代汽车》2007,(8):72-74
然而换来的效果真的是那么明显直接吗? 其实未必。众多更换了火花塞后的车主感觉性能提升并不大,甚至没有感觉到效果提升。因为提高整个发动机的点火性能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换火花塞对发动机性能是不会有太大改观的。原因在于发动机的点火系统主要由高压线、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等组成。再好的火花塞也不会使混合气超水平燃烧,如果说换了何种火花塞动力就会强成什么样是很不负责的。好火花塞的确可以改善动力,但改善的程度很有限,更准确说只是改善了驾驶的感觉。要获取这样的“感觉的改善”,让我们从火花塞的原理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