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中国当代社会传播分化的加剧,传播失衡问题随之凸现。对于传播分化与传播失衡,必须通过有效的传播控制途径,以建立完备的社会媒介发展生态,才有利于传播的良性发展。但对于这些问题,传播学理论研究尚未深入,而政府管理部门则过分依赖市场调节手段。市场调节手段是否是传播控制行之有效的途径,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答案。本文则立足于中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分化、传播失衡问题的研究,着重就传播控制的基本内涵、传播控制的主要内容、途径等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描述。  相似文献   

2.
传播结构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因素。就其表层看,以大众传播为核心,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共同构成了社会传播结构的不同层级。就深层看,传播结构表现为以"意义构建"为核心的社会话语生产。如何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的传播结构,从而深刻认识传播的社会功能,发挥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实践意义,是当代中国社会大众传播发展中具体而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是影视制作与传播的必由之路,在数码影视体系内存在着交互与分野,本文依据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材,传受关系等要素,将数码影视划分为五个层面,在此基础上考察中国数码影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我国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不断走低,她们在社交媒体中“感染”的“恐育”情绪逐渐“扩散”为泛在的社会现象,与我国鼓励生育的社会需求和现行政策相违背。本研究尝试从情绪传播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选取知乎问答社区中有关“恐育”话题讨论的数据资料建立语料库,综合运用文本内容分析、情感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文本挖掘,以探寻“恐育”情绪的议题分布情况、情感分布特征和传播网络结构。进而从平台、社群、内容、用户等方面厘清“恐育”情绪的感染机制与扩散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多主体社会治理”的疏导策略思路及后续研讨问题。  相似文献   

5.
晚清科学传播的几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科学传播角度系统地论述了晚清时期西方科学在中国各领域的普及传播,主要涉及译书出版、口岸传播、留学生传播、办学和实物传播等模式。文章分析了晚清出现传播科学高潮的成因,提出研究近代西方科学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接触规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认为这些规律是中国科学传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初步分析了这些传播模式的特点、作用以及各种模式之间的联系,对今天做好科学传播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传播功能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播功能问题,历来是传播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传播技术和传播方法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传播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从理论上对传播功能进行再认识和再探讨,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就传播者一端而言,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制约着传播功能;就受传者一端而言,对信息的内在需求、解码能力及价值判断标准制约着传播功能。而判断传播功能的正负与否,则取决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作为媒介的世界遗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遗产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可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对它进行多维观照。本文从现代传播学的角度,审视作为媒介的世界遗产所具有的性质、特点及功能等等,揭示世界遗产在现代信息传播特别是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本文认为,从现代传播学的媒介理论来看,世界遗产也是一种媒介,它的信息特征是历史阶段性和恒久性的统一。地域局限性和共享性的统一,文化汇聚性和延展性的统一。世界遗产作为媒介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在文化传播中是分析文本,在教育传播中是讨论案例,在经济传播中是稀缺资源,在娱乐传播中是背景因素。  相似文献   

8.
陈文  叶红  曹国梁 《轨道交通》2013,(12):99-101
“北京地铁运营事故应对与传播方式的研究”课题,从四个方面剖析了地铁应急管理理论在地铁事故应对中的应用。首先是应急传播理论研究。其次是国内外地铁应急管理和应急传播的案例研究。再者是北京地铁内部应急传播机制建设现状研究。最后是北京地铁内部传播机制理想模型研究。本文提出了北京地铁中动态多向分级传播体系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9.
大型车辆经过交通环岛时往往会因为环岛规模不够和渠化设计不合理出现交通冲突.利用扫掠路径和行车空间包络线的方法研究交通环岛的空间冲突问题,以提高交通环岛前期设计精细化水平和后期运管的科学化.从平面和纵向层面论证环岛的行车冲突和安全评估,平面冲突层面主要是结合车辆的转弯半径、行车速度以及转弯方式等要素分析车辆与其他车道车辆...  相似文献   

10.
马永强的《文化传播与现代中国文学》一书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深刻地考察了中国新文学发生的动力问题,并从晚清近代中国社会涉及文化传播的方方面面深入剖析了现代中国文学发生的必然性,作者深怀着“史”家意识对其中所涉及的各个问题做出了历史的辩证的分析。作者创造性地转化并提出的“公共舆论”这一理论成为该著的最大亮点,并从多个方面取得了对“文化传播与现代中国文学”之关系研究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非典事件传播场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场由大众传播和小众传播两个层次构成,在2002年底到2003年上半年发生的“非典”事件中,信息在传播场的两个场域间流动.从而形成了相离、相接、相交三种模式。本文对这三种模式的结构细加分析,从系统结构的角度来观察整个信息传播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传媒政治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媒政治指传媒与政治的关系及其规律,是政治的一种手段和形式,是关于传媒的权力构成和权利分配。从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的产生到传媒走上自己的巅峰,传媒对政治文明有正面和负面作用,总的趋势有利于政治文明的发展。近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政治与其派生物法治政治、政党政治、传媒政治四者的统一。现代政党、政党政治的“衰败”,使传媒的政治功能和作用突出。传媒政治形式的发展有着全球背景、技术发展和社会基础。传媒政治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推动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政治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建设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开发和建设全省交通物流信息平台是整合社会资源、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突破口。发展交通物流信息化的目的是为建立全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服务。根据信息属性和技术可实现的方法,物流信息平台由共用信息平台、物流基础信息平台和物流作业信息平台3部分组成,共用信息平台是中心。通过上述3个平台的设计,提出开发和建立交通物流信息平台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文件制度:政治沟通的过程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件制度是当代中国政治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于更好地理解政治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作为政治沟通的一个基本通道,文件制度不仅传递信息、发布行政指令,它还具有政治统治、政治转换与政治执行的功能。本文从文件制度的基本特质入手,在对文件形成的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重点探讨文件制度的沟通功能及其沟通偏差问题。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政治过程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从提高高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需要出发,调查研究了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岗位设置、各岗位所需知识点和技能点、以及各岗位工作任务内容,重构了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铁道通信信号专业课程体系,为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的高职教学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社会正面临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的矛盾,社会发展目标与贫富差距拉大的矛盾,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与环境日趋恶化的矛盾以及经济发展与人口状况的矛盾,本文探索了这些矛盾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制约性及其化解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为世界上城市最多的国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中国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峻,以至于已经成为许多城市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先进城市的经验已经证明,要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决不能把注意力集中于“硬件”建设上,而应同时给予交通“软件”足够重视,只有“软硬”兼施,才有可能找到解决城市交通难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依据对移动通信业发展的国际趋势与国内环境分析,明确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制定“十·五”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世界一流通信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井具体阐 述了发展战略实施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论传播发展的八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发展一方面受到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制约,另方面又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传播发展的内涵丰富多彩,要考察特定国家新闻传播的发展,有八个维度是必须予以关注的:相对独立的政治地位;开放多元的媒介结构;较少的报道禁忌与较大的监督空间;经济自给;媒介具有一定的公信力;从业者的职业意识和专业精神;媒介结构合理与较高的普及水平;受众信息需求的最大满足.由于传播发展是动态的历史过程,象征传播发展的具体指标和考察传播发展的维度,当然不会固定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