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潜艇事故概率计算在潜艇风险分析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为潜艇结构系统综合的风险分析提供基础.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模糊事件树方法有利于了解潜艇结构系统事故的规律.在统计资料不全的情况下,模糊事件树比传统的方法更具有分析优势.本文主要介绍了模糊事件树在潜艇事故概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潜艇事故概率计算在潜艇风险分析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为潜艇结构系统综合的风险分析提供基础。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模糊事件树方法有利于了解潜艇结构系统事故的规律。在统计资料不全的情况下,模糊事件树比传统的方法更具有分析优势。本文主要介绍了模糊事件树在潜艇事故概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潜艇事故后果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艇事故后果的计算在潜艇风险分析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为潜艇结构系统综合的风险分析提供基础。针对潜艇事故后果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潜艇事故后果进行计算比传统的方法更具有分析优势。本文主要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潜艇事故后果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潜艇事故后果的计算在潜艇风险分析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为潜艇结构系统综合的风险分析提供基础.针对潜艇事故后果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潜艇事故后果进行计算比传统的方法更具有分析优势.本文主要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潜艇事故后果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船舶搁浅的模糊概率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刚  张圣坤 《船舶力学》2002,6(3):69-75
目前,计算船舶搁浅的概率时常采用故障树和事件树方法,以确定的概率数表示底事件的发生概率,这种方法的一个不利之处在于无法考虑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不确定性,所以无法了解船舶搁浅概率的不确定性,本文引入了合适的模糊数表示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通过模糊计算算法得到了船舶搁浅的模糊概率,并进行了敏感分析,确定了减小船舶搁浅事故发生的措施,与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本文采用的方法更有利于了解船舶搁浅的概率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对船用堆事故进行事件树分析时,历史数据的缺乏常常导致无法进行事件序列的定量计算。针对这一问题,利用专家对事故的模糊评判,引入模糊事件树进行定量计算研究。在模糊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德尔菲法和判断矩阵法,详细阐述了模糊事件树在船用堆事故分析中的应用过程。研究表明,船用堆事故概率的模糊事件树分析是切实可行的,有助于船用反应堆概率安全评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远  石仲堃 《中国造船》2004,45(B12):331-336
应用故障树和事件树分析(FFA/ETA)对常规动力潜艇的进排气系统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计算了四种功能系统产生失效而导致事故的概率,并对发生事故后的后果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可供常规动力潜艇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潜艇结构的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或系统安全分析中,主要是要对系统的失效模式有较深刻的理解。而FMEA(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方法虽然简单,却很实用,能够透彻地理解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同时也为结构系统的风险分析(PRA)打下基础。本文对潜艇结构的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潜艇耐压液舱结构系统可靠性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艇耐压液舱结构复杂,往往需进行有限元分析以获得结构在极限载荷作用下的应力。此时,由于失效函数缺乏显式表达,故应用一般的可靠性计算方法将遇到困难。作者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代替传统的多项式函数拟合失效面,并结合方向抽样技术,提出了基于有限元的结构系统可靠性计算的新算法。由于该方法引入了结构有限元分析,且无需进行失效模式间相关性的近似分析,因而计算精度好,适用范围广泛。潜艇耐压液舱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的算例表明,该法有效地解决了复杂工程结构的系统可靠度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潜艇的操纵性进行评价。根据潜艇操纵性的原理确定评价因素集,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素集的权重集,采用岭形分布隶属函数确定单因素评判矩阵,进行多级模糊评判确定最终评价结果。应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评价潜艇的操纵性,既简单科学,又易于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具有很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潜艇安全是潜艇执行任务的基础,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潜艇事故时有发生.本文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的主要潜艇事故,总结归纳碰撞、火灾爆炸、机械故障3个大类主要事故的原因,剖析事故深层原因,在事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措施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周鑫  徐荣武  程果  李瑞彪  余文晶 《中国舰船研究》2022,34(4):114-120, 133
  目的  基于水下结构体自身振动数据及被动声呐方程,提出对自身被探测状态及最大被探测距离评估的方法,以解决水下结构体难以快速估计声源级和评估被探测状态的问题。  方法  采用传递路径分析(OTPA)方法并结合水下目标自噪声数据对自身声源级进行实时预报,利用奇异值分解(SVD)和主分量分析方法(PCA)消除测量数据串扰导致的误差,以及结合声波水下传播特性和传播环境,在探测模型中对当前环境下水下结构体的被探测状态和最大被探测距离进行评估。  结果  所提探测模型经湖上试验得到了验证。结果表明水下结构体声源级的平均估计误差小于2 dB,被探测状态及最大被探测距离的评估值在绝大部分频段内与实测结果吻合。  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掌握水下结构体自身声隐身态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舰船科学技术》2013,(4):120-122
介绍了潜艇实施交叉机动反潜封锁的方法,通过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反潜潜艇交叉机动发现敌潜艇概率的因素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实施交叉机动反潜封锁发现潜艇的概率受反潜潜艇速度、声呐探测距离、机动纵深影响明显并存在突变点"这一结论,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交叉机动与垂直敌航向往返直线机动反潜封锁方法在不同使用情况下的优劣。  相似文献   

14.
对影响沉没概率计算的要素进行分析,给出沉没概率的解析计算模型;然后,对解析计算模型的2个关键问题,即水密区破损概率计算模型和沉没判据模型进行了研究。考虑到武器炸点在三维方向上分布是独立的,建立了水密区破损概率计算的解析模型。分析舰艇沉没的判据指标,并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沉没判别算法。最后,使用此解析计算模型对某船模的沉没概率进行了计算,该算例说明了此解析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纵环加筋圆柱形耐压壳作为一种新型的耐压壳结构,之前对它的屈曲研究大多是基于线弹性理论的屈曲模态和极限承载力计算。由于没有考虑几何和材料非线性,计算值同实验值相差较大,要结合实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修正。本文将非线性屈曲问题转变为线性静力学问题求解,对纵环加筋圆柱形耐压壳进行了非线性屈曲计算。具体数值计算工作使用专业计算软件完成。非线性屈曲计算结果在屈曲模态上与实验吻合,说明采用的计算方法是合理的。本文对具有不同程度初始缺陷的耐压壳进行了数值计算,证实初始缺陷越大承载能力越低。文中的计算方法和结论可为深潜器耐压壳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常规潜艇在对水面舰艇进行攻击后其发射阵位点很可能会暴露,水面舰艇会利用舰载直升机对潜艇进行搜索和攻击.常规潜艇为了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脱离发射阵位点,其脱离速度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采用高速,并保持恒定.但由于常规潜艇受到电池能量的限制,在整个脱离过程中其速度不可能始终保持恒定高速,脱离速度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反潜直升机从水面舰艇飞到潜艇发射阵位点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产生时延.在这段时延内,潜艇会采用恒定高速脱离.因此,反潜直升机的时延对潜艇位置圆会产生影响,相应的探测概率也会变化.  相似文献   

17.
崔明明  崔鲁宁 《船舶》2009,20(1):12-14
建立了一种在进行潜艇生存能力评估过程中,潜艇设备所受冲击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将艇体看成初级质量,先求出艇体各处的响应,并把设备看作次级质量,以艇体相应部位的冲击响应输入,然后对设备的冲击响应进行求解,最终给出计算设备损伤概率的计算机仿真流程图。此方法已成功运用于船模实验。  相似文献   

18.
在合理的战术想定下,针对反潜作战中水面舰艇占领发射阵位过程中与潜艇的对抗问题,阐述了潜射线导鱼雷的攻击过程以及水面舰艇采用综合对抗模式对抗来袭鱼雷的方法,并运用模拟统计和误差分析的方法求取了特定对抗条件下水面舰艇的生存概率,为提高水面舰艇占领发射阵位时的生存概率提供了理论依据。仿真结果表明,综合对抗模式对抗来袭鱼雷具有很高的成功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对抗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介绍3920kN吊艇杆装置的组成、材料的选择及其吊艇杆装置的强度计算和校核,最后介绍了吊艇杆样机的试验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20.
潜艇耐压舱段静动力性能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一定几何尺寸、水深下的潜艇耐压舱段,设计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的较佳结构;以环肋柱壳为例分析各结构尺寸对其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在流场中的振动频率进行计算分析。本设计及频率计算采用C#语言自编程序软件,快捷准确有较强实用性和工程意义。最后采用软件Ansys建立环肋柱壳模型,计算其失稳压力及频率,进一步证明理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