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物流网络是物流系统中一系列组成要素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和配送中心、运输工具、交通设施等的有机组合,可以根据运作形态分成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物流组织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基于国内外物流网络研究的特征和分类的阐述,对国内外研究轨迹和内容进行综述,指出未来的研究趋势将集中在国际物流网络、区域物流网络以及逆向物流网络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时空消耗法求解物流园区规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时空消耗的理论建立了物流园区规模预测模型。模型是基于物流园区提供的时空资源与货物需要的时空资源保持平衡的原理建立,同时分析了影响时空资源的因素及其在模型中相关参数的确定,最后以北京城市物流系统规划为例具体说明了本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适度递阶控制的物流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沈祖志  余福茂 《中国公路学报》2003,16(2):120-122,126
借鉴适度递阶控制的思想 ,提出了基于适度递阶控制的系统规划方法。认为物流系统规划由配送中心选址规划、配送网络规划、资源配置规划及投资评价所组成 ,分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反馈和控制机制可以用递阶控制关系来描述。据此 ,提出了物流系统规划的总体框架和分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城市配送问题,达到建设费用最小且配送费用最小的目的,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网络优化设计方法,并从配送中心选址和配送路径优化两方面入手,对城市配送网络的优化设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城市配送特点和企业需求构建了配送中心选址模型和配送路径优化模型,并利用MapGIS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城市物流配送的网络模型。结合MapGIS自身的网络分析功能,探讨了基于MapGIS的配送中心选址及路径优化问题。运用MapGIS对城市路网进行可视化操作,设置路网中每条道路的具体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实施选址及路径规划,并将结果在电子地图上显示。通过实际案例的求解和分析,表明了所提方法和模型的可行性与优势。  相似文献   

5.
产品销售物流配送中心布局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产品销售物流配送中心布局规划的重要性,分析了配送中心布局规划现有数学模型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基于经济规模理论的配送中心布局规划方法。在考虑配送中心经济规模的前提下,建立了确立配送中心布局方案的数学模型,模型以总费用最小为规划目标函数,并可利用遍历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经过实例验证,说明运用经济规模理论在确定配送中心个数的范围之后,该模型能在物流中心位置和路网条件已知的情况下对配送中心的个数、位置和规模进行定量确定,对生产企业在较大范围内规划其销售物流的配送系统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蚁群算法求解物流订单派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物流信息平台中的订单派送问题,研究了订单派送的单向性和路径最优特性,构建了路径选择模型,对费用最少和时间最短的双目标优化函数进行了分析,将基本蚁群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对局部信息素进行外界人为的干扰,从而影响整个网络选择,使得路径选择全局最优,解决了基本算法在求解最短路径中计算时间长的问题。模拟结果表明,计算速度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7.
研究政府和运输企业、物流企业博弈情况下物流线路网络容量最优设置问题。运用系统分析和博弈理论,通过对政府从宏观角度进行物流线路网络规划、建设与管理,运输与物流企业从企业微观角度进行物流线路优化调度的目标与博弈过程研究,建立上层政府追求系统广义物流费用最小化,下层企业追求自身企业费用最小化均衡配流的两级Stackelberg模型,具体优化采用基于ANN的优化计算、非线性规划灵敏度分析和多目标决策置换率相结合的综合仿真,例子仿真计算显示采用双层规划进行物流线路容量最优设置思想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了闭环供应链的激励机制问题,在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中,按照任务是否易于观测,将零售商参与闭环供应链的活动定义为易于观测的正向物流活动和不易观测的逆向物流活动。通过建立闭环供应链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经定性描述、定量推导与求解,确定了激励合同中最优激励强度系数的数量关系,并得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最后通过算例进行了分析和说明,为设计和管理闭环供应链的激励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配送中心选址对第三方物流企业(3PLS)来说至关重要,而当前提出的许多选址模型,主要以成本或利润为目标函数。进行配送中心选址决策时常忽略客户因素.品质机能展开法(QFD)是一种能将客户心声导入决策过程的系统化和结构化方法。文中提出了一个基于品质机能法,并综合应用模糊集理论、群体决策理论的3PLS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模型能从3PLS和客户多角度考虑配送中心选址需求,可反映决策过程中的模糊性和群体性决策的特点。最后,应用案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汽车工业供应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降低物流成本,汽车公司与物流服务商一道不断优化供应网络结构,调整物流配送中心的位置和数量,不但要考虑物流网络运行费用,还要考虑物流中心发展环境的可接受性,包括社会政策的稳定性、交通的便利性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是一个两阶段的寻优决策过程。基于一汽-大众公司东北地区入厂物流中心的选址问题,首先使用欧几里德选址模型确定配送中心的地理位置,在最优位置区域寻找备选对象,然后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法对该地域的备选位置进行评价,最后对备选位置的可接受性做出判断,为物流网络的中、长期决策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物流园区是物流产业协同的重要表现形式。研究园区企业的迁移规律和建立迁移模型,对于稳定企业、协同发展及对于政府制定相应的园区政策,吸引企业入驻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构建了物流园区的态度空间和物流产业构形,建立了园区物流企业迁移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以武汉丹水池物流园区为例,分析了园区聚集企业的特点和规律,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此方法可用于指导物流园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企业为发展经济效益时,在供应链架构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碍於仓管空间的缺乏与处理中心技术之欠缺,逆向物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探讨企业导入逆向物流之考量因素,以传统产业——纺织业为例,透过问卷调查之结果,得到重要因素之权重,并透过企业访谈针对产业产品特性及现行逆向物流实施之流程。结果期能让企业在导入逆物流的同时,考量产业特性并重要考量因素投入适当资源,得到完整供应链循环。  相似文献   

13.
屈川翔  熊志为  冯鑫  马保松 《隧道建设》2018,38(10):1688-1697
为建设适合武汉地区的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案例,并结合武汉地区的物流工艺和空间要求,运用调研分析、数值回归分析、SLP等方法,从地下物流建设的必要性、环境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融资方案、工程地质条件、物流节点选址及线路布置等方面,对武汉地区城市地下流物流系统可行性研究中的选址、布局、施工技术等问题进行探讨与趋势展望,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在武汉地区修建地下物流系统将承担整个武汉地区40%左右的货运量; 2)采用单线管道设计时,管道内径为2 800~3 500 mm时经济性较好,管道内径为2 800 mm时,为最优选择; 3)地铁的融资租赁模式对地下管道物流系统的建设融资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4)在站点布置上,应将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目的地和仓库等形成网络状结构; 5)应选择集装箱型地下物流载运工具来完成城市货物的运输,在施工方法上应选择盾构法、顶管法等非开挖技术; 6)地下物流系统是未来智能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将其进行实际运用并与未来智能化城市建设相融合是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物流园区选址是其规划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的选址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对选址结果可靠性的评判标准,为此,引入贝叶斯概率方法开展了物流园区选址规划理论研究。借助EM算法和GeNie软件,构建了贝叶斯网络模型,挖掘出各影响因素间存在的内在因果和逻辑关系,量化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构建科学合理的物流园区选址规划评价指标体系;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建立了物流园区选址模型,使用MATLAB软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迭代计算,并引入贝叶斯判别方法对聚类结果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基于贝叶斯网络方法优化了灰色模糊风险评估模型,结合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得出相应的选址风险系数与评估风险概率,完成了物流园区的选址风险等级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方法建立的物流园区选址模型能够充分考虑城市规模、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物流量及交通区位等多因素的影响,实现了对物流园区选址结果的量化评价,降低了人为主观因素和客观数据的模糊性对物流园区选址方案的影响,有效提高了物流园区选址规划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以陕西省10个地级市为候选地点验证该选址模型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西安建设物流园区的选址风险系数为4.030 1,处于低风险水平,依据总体风险概率确定低风险水平的可靠性为65.50%,证实了在西安建设物流园区(西安港)风险系数较低,科学可行,且西安港风险评估结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专项物流规划一般不进行软件分析及测试的问题,提出了利用TransCAD为分析工具,对研究区域内的人口、GDP、矿产资源等信息进行直观形象地表达。利用软件自身强大的数据存储及分析功能,着重研究物流枢纽的选址、配送中心有效服务区域及配送路线选择问题,并以米易县物流规划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实践证明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物流园区是近年来现代物流发展的产物,是物流节点作业活动的空间集聚体,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多种服务功能的新型物流业务载体。物流园区的布局规划,直接影响物流园区整体建设发展。文章介绍了赤峰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并分析了赤峰市物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温惠英  邢康  沈芬 《交通与计算机》2007,25(4):61-64,69
提出了基于物流信息平台的配送车辆导航的思想,弥补了现有车辆导航系统无法适应物流配送车辆特性的不足,较好地解决了物流配送车辆导航的问题;对基于物流信息平台的配送车辆导航系统的功能模块、总体结构进行设计,分析了其数据流程,并对配送车辆导航系统与物流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关联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本系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下称“先行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利用地下物流系统发展智慧城市配送的创新思路,可提升城市物流的运行效率,形成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支撑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以先行区的地下物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地下物流规划建设可行性,得出先行区内的大桥组团适宜发展地下物流系统的结论;对大桥组团内地下物流的需求进行预测,据此设计了地下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物流节点、物流廊道、运输设备和技术参数等;对研究难点——地下物流廊道建设形式开展了详细设计,以此制定了地下物流近期建设方案,为先行区的智慧城市配送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发展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19.
SOFM神经网络在物流中心城市分类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析了中国各地物流中心规划与建设的发展现状,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重复建设问题,提出区域物流规划首先要确定区域内的物流中心城市,而物流中心城市的确定实际上是一个分类评价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的本质,引入了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方法,为了说明该方法的可应用性,简单建立了物流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实际数据样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方法对中国的公路主枢纽城市进行了分类评价。通过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证实了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